一种智能锁的离合锁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89362发布日期:2020-04-21 21:55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锁的离合锁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锁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锁的离合锁体。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子锁上面应用的离合器,其最基本结构都是主动件、从动件、离合销三个主要部件,离合销限位在主动件的径向方向上面,从动件限位在主动件的轴线方向上,对应离合销方向的从动件上面有一孔或缺口,以让离合销可以伸入孔或缺口后,主动件与从动件即可达到联动的目的,离合销未伸入从动件上的孔或缺口时,两者只有负角度而没有正角度的联动关系(正角度为开锁方向,负角度为反锁方向),离合器可安装在外面板、内面板或锁体内部,依据这种离合器的原理,无论装离合器在哪位置,都必须保证主动件或从动件在各自转动完成后,复位到两者对应的初始角度位置,即离合销对应从动件上的孔或缺口的初始位置,以保证离合销在移动时,其一端能够顺畅地伸入到从动件上的孔或缺口中,以让主动件与从动件可以达到正角度的联动关系。

现有市场上还有应用较多的离合器是主动件与从动件复位到相对应位置都是依靠安装在面板或锁体上的复位簧复位,两者主动件与从动件本身之间没有复位关系。

以上两种离合形式会存在如下问题:1、从动件和主动件配合如果不准确,则离合销不能伸入销孔,主动件与从动件即不能达到联动的目的,从而无法实现离合;2、门孔的尺寸必须挖得很准确到位,而且在安装门锁时要求必须是内外面板与锁体要很对齐,否则容易出现离合器的主动件与从动件复位不理想或者是复不到位,就无法开启门锁,而且门孔在实际的挖孔时很难保证门孔尺寸的准确性,门锁的安装也需要更加费时的调试,给门厂及锁厂的制造商都带来相当不便。

目前已有一种新型智能锁的离合锁体机构及其控制方法(cn201910685180.4)(本申请人的第一代产品),包括锁体壳、设置于锁体壳一侧且与锁体壳固定连接的锁体面板、设置于锁体壳中部的主锁舌组件、设置于主锁舌组件一侧的斜舌组件和设置于主锁舌另一侧的保险舌组件,所述主锁舌组件、斜舌组件和保险舌组件均穿过锁体面板,所述主锁舌组件包括主锁舌和驱动主锁舌弹出动作的传动件。具有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工作可靠稳定的特点,通过将离合机构安装于锁体内部不仅实现了离合装置的低磨损而且便于日常的安装使用,上述技术与本申请的区别在于方轴联动装置和离合锁体机构的具体结构以及安装方法的不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一种智能锁的离合锁体通过在锁体内部受独立驱动装置驱动的离合锁体机构,通过离合锁体机构的离合实现与方杆联动装置的配合联动,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锁体安装过程中主动件和从动件需要十分准确或是门孔尺寸需要挖得十分准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智能锁的离合锁体,包括锁壳,设置于锁壳一侧且与锁壳固定连接的锁体面板,设置于锁壳上的主锁舌组件、斜舌组件和保险舌组件,所述主锁舌组件、斜舌组件和保险舌组件贯穿锁体面板且在所述锁体面板的限位下垂直于所述锁体面板的方向来回移动,所述主锁舌组件包括主锁舌和驱动主锁舌弹出和缩回的传动件,传动件与设置于锁壳内的方杆联动装置内中的大齿轮相互啮合,所述锁壳内还设置有用于实现方杆联动装置整体运动的离合锁体机构;

所述方杆联动装置包括同轴连接且自上而下依次排布的大齿轮、方杆上拨头、第一方杆拨片、内垫圈、斜舌拨片、与所述第一方杆拨片结构相同的第二方杆拨片、与所述方杆上拨头结构相同的方杆下拨头和拨头垫圈,所述方杆上拨头和方杆下拨头包括拨头本体、固定环设于拨头本体上的第一凸块、第二凸块和第三凸块,所述第一凸块固定设置于转动块的旋转路径上;

所述离合锁体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锁壳边缘的驱动装置、受驱动装置驱动的滑块和安装在所述第一方杆拨片和第二方杆拨片之间且受滑块驱动实现转动的转动块;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壳、置于所述驱动壳内的驱动电机、与所述驱动电机转子连接的驱动轴,套接在所述驱动轴外、置于一盒体内的转动弹簧,所述驱动轴外表面安装有一在所述转动弹簧各圈内往复旋转移动从而实现盒体左右移动的凸台,所述盒体与滑块固接,所述驱动壳上开设有供所述滑块左右移动的滑槽;

智能锁开门状态下,驱动装置驱动滑块滑动带动转动块转动,转动块转动后卡接于第一方杆拨片和第二方杆拨片的弧形槽内从而将方杆联动装置形成以整体,方杆联动装置在方杆转动状态下同步转动进而带动大齿轮转动,进而带动传动件转动,传动件带动主锁舌缩回从而将门开启。

所述方杆上拨头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拨头圆台和拨头圆环,拨头圆台上套设有大齿轮,拨头圆环上套设有第一方杆拨片;

所述方杆下拨头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拨头圆台和拨头圆环,拨头圆台上套设有拨头垫圈,拨头圆环上套设有第二方杆拨片;

所述方杆上拨头的拨头圆环与所述方杆下拨头的拨头圆环通过内垫圈相对抵接实现相对转动不脱离。

套设在所述内垫圈外侧,且在第一方杆拨片和第二方杆拨片之间安装有斜舌拨片,斜舌拨片上安装有铆钉和六角螺丝,所述铆钉和六角螺丝贯穿所述第一方杆拨片和第二方杆拨片上的铆钉孔洞和六角螺丝孔洞与所述第一方杆拨片和第二方杆拨片固定连接。

所述大齿轮包括第一齿体和与第一齿体垂直的第二齿体,所述第一齿体的齿数为4个,所述第二齿体呈矩形。

所述转动块铰接于第一方杆拨片和第二方杆拨片之间且一端与所述第一方杆拨片和第二方杆拨片上的转动块孔洞固接,所述第一凸块沿拨头本体的切线方向向外凸起且与拨头本体之间形成弧形槽,所述转动块的外轮廓与弧形槽相匹配,所述第二凸块设置于上述第二齿体的旋转路径上,所述第三凸块设置于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之间并设置在方杆拨片旋转路径上。

所述转动块包括第一转动部、第二转动部和连接杆,所述第二转动部的厚度大于滑块的厚度,所述滑块的厚度大于第一转动部的厚度,所述连接杆与转动块孔洞连接。

所述滑块与滑槽的结合处的截面呈t型。

所述保险舌组件包括保险舌和驱动保险舌活动的保险拨头。

所述斜舌组件包括斜舌、斜舌杆和设置于锁壳上且用于架设斜舌杆的斜舌支架,斜舌杆的尾端连接有底端放置在锁壳槽内带动斜舌前后运动的斜舌导向片,所述斜舌支架和斜舌导向片之间安装有斜舌拨片的斜舌连接块,斜舌连接块在方杆联动装置转动状态下带动斜舌导向片和斜舌杆前后运动。

本发明具有以下的特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涉及的一种智能锁的离合锁体通过将离合锁体机构安装于锁体内部,不仅实现了锁体的便捷安装,而且极大地降低了锁体内离合锁体机构的磨损,通过在锁体上设置能够驱动滑块左右运动从而驱动转动块与上下拨头上的弧形槽卡合从而实现方杆联动装置的整体活动,该种驱动锁死装置不仅工作稳定而且锁死效果好,有效的防止了由于离合装置遭到外力破坏从而破坏锁体影响门体的安全性能,本发明的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工作可靠稳定,锁体内离合机构磨损较小,对锁体的安装要求较低且便于日常的安装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种智能锁的离合锁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智能锁的离合锁体中方杆联动装置的爆炸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智能锁的离合锁体中方杆联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智能锁的离合锁体中大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智能锁的离合锁体中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1);

图6为本发明一种智能锁的离合锁体中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2);

图7为本发明一种智能锁的离合锁体中方杆上拨头和方杆下拨头的结构示意图(2);

图8为本发明一种智能锁的离合锁体中方杆上拨头和方杆下拨头的结构示意图(2);

图9为本发明一种智能锁的离合锁体中转动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锁壳;2-锁体面板;3-主锁舌组件;31-主锁舌;32-传动件;4-斜舌组件;41-斜舌;42-斜舌杆;43-斜舌导向片;44-斜舌支架;5-保险舌组件;51-保险舌;52-保险拨头;6-方杆联动装置;61-大齿轮;611-第一齿体;612-第二齿体;62-方杆上拨头;621-拨头圆台;622-第一凸块;623-第二凸块;624-第三凸块;625-弧形槽;626-拨头圆环;63-第一方杆拨片;631-六角螺丝孔洞;632-铆钉孔洞;633-转动块孔洞;64-内垫圈;65-斜舌拨片;651-斜舌连接块;652-铆钉;653-六角螺丝;66-第二方杆拨片;67-方杆下拨头;68-拨头垫圈;7-离合锁体机构;8-驱动装置;81-电机;82-驱动轴;83-转动弹簧;84-盒体;85-驱动壳;86-凸台;9-滑块;10-转动块;101-第一转动部;102-第二转动部;103-连接杆;11-滑槽;12-天杆;13-地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参照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锁壳1、固定设置于锁壳1一侧且与锁壳1固定连接的锁体面板2、通过转轴活动设置于锁壳1中部的主锁舌组件3、活动设置于主锁舌组件3一侧的斜舌组件4和活动设置于主锁舌组件3另一侧的保险舌51组件5,保险舌51组件5包括保险舌51和驱动保险舌51活动的保险拨头52,主锁舌组件3、斜舌组件4和保险舌51组件5贯穿锁体面板2且在所述锁体面板2的限位下垂直于所述锁体面板2的方向来回移动,主锁舌组件3包括主锁舌31和驱动主锁舌31弹出动作的传动件32,传动件32的上下端分别连有天杆12与地杆13,传动件32与同轴转动设置于锁壳1内的方杆联动装置6内中的大齿轮61相互啮合,锁壳1内还活动设置有可以将方杆联动装置6锁死(整体运动)的离合锁体机构7,离合锁体机构7活动设置于主锁舌组件3和斜舌组件4之间,将离合锁体机构7安装于锁体内部,不仅实现了锁体的便捷安装,而且极大地降低了锁体内离合锁体机构7的磨损。

所述方杆联动装置6包括同轴连接且自上而下依次排布的大齿轮61、方杆上拨头62、第一方杆拨片63、内垫圈64、斜舌拨片65、与所述第一方杆拨片63结构相同的第二方杆拨片66、与所述方杆上拨头62结构相同的方杆下拨头67和拨头垫圈68,所述方杆上拨头62和方杆下拨头67包括拨头本体、固定环设于拨头本体上的第一凸块622、第二凸块623和第三凸块624,所述第一凸块622固定设置于转动块10的旋转路径上;

参照图7、图8所示,所述方杆上拨头62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拨头圆台621和拨头圆环626,拨头圆台621上套设有大齿轮61,拨头圆环626上套设有第一方杆拨片63;

所述方杆下拨头67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拨头圆台621和拨头圆环626,拨头圆台621上套设有拨头垫圈68,拨头圆环626上套设有第二方杆拨片66;

所述方杆上拨头62的拨头圆环626与所述方杆下拨头67的拨头圆环626通过内垫圈64相对抵接实现相对转动不脱离。

套设在所述内垫圈64外侧,且在第一方杆拨片63和第二方杆拨片66之间安装有斜舌拨片65,斜舌拨片65上安装有铆钉652和六角螺丝653,所述铆钉652和六角螺丝653贯穿所述第一方杆拨片63和第二方杆拨片66上的铆钉孔洞632和六角螺丝孔洞631与所述第一方杆拨片63和第二方杆拨片66固定连接。

所述离合锁体机构7包括固定设置于锁壳2边缘的驱动装置8、受驱动装置8驱动的滑块9和安装在所述第一方杆拨片63和第二方杆拨片65之间且受滑块9驱动实现转动的转动块10;

参照图5、图6所示,所述驱动装置8包括驱动壳85、置于所述驱动壳85内的驱动电机81、与所述驱动电机81转子连接的驱动轴82,套接在所述驱动轴82外、置于一盒体84内的转动弹簧83,所述驱动轴82外表面安装有一在所述转动弹簧83各圈内往复旋转移动从而实现盒体84左右移动的凸台86,所述盒体84与滑块9固接,所述驱动壳85上开设有供所述滑块9左右移动的滑槽11。

参照图4所示,大齿轮61包括第一齿体611和与第一齿体611垂直的第二齿体612,第一齿体611的齿数为4个,第二齿体612呈矩形,大齿轮61的第一齿体611用于与传动件32啮合,第二齿体612与第一齿体611垂直可以与方杆联动装置6内的方杆上拨头62相互限位。

参照图9所示,转动块10铰接于第一方杆拨片和第二方杆拨片之间且一端与所述第一方杆拨片和第二方杆拨片上的转动块孔洞固接,转动块10包括第一转动部101和第二转动部102,第二转动部102的厚度大于滑块9的厚度,滑块9的厚度大于第一转动部101的厚度,第一凸块622沿拨头本体的切线方向向外凸起且与拨头本体之间形成弧形槽625,转动块10的外轮廓与弧形槽625相匹配,第二凸块623设置于上述第二齿体612的旋转路径上,第三凸块624设置于第一凸块622和第二凸块623之间并设置在方杆拨片63旋转路径上,方杆拨片63和斜舌拨片64上均固定设置有结构相同的限位块,限位块与第二凸块623共同形成了第二齿体612的活动路径。

所述转动块10包括第一转动部101、第二转动部102和连接杆103,所述第二转动部102的厚度大于滑块9的厚度,所述滑块9的厚度大于第一转动部101的厚度,所述连接杆103与转动块孔洞633连接。

所述保险舌组件5包括保险舌51和驱动保险舌51活动的保险拨头52。

驱动装置8上部开设有供滑块9滑动的滑槽11,驱动装置8为线性电机81,滑块9与滑槽11的结合处的截面呈t型,t型结构的活动连接结构可以有效的放置滑块9倾覆,所述斜舌组件4包括斜舌41、斜舌杆42和设置于锁壳1上且用于架设斜舌杆42的斜舌支架44,斜舌杆42的尾端连接有底端放置在锁壳槽内带动斜舌41前后运动的斜舌导向片43,所述斜舌支架44和斜舌导向片43之间安装有斜舌拨片65的斜舌连接块654,斜舌连接块654在方杆联动装置6转动状态下带动斜舌导向片43和斜舌杆42前后运动,斜舌拨片65一端活动设置于斜舌导向片43之间并通过弹簧与天杆12相连,设置有天地杆13可以进一步加强门体的防盗性能。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智能锁开门状态下,驱动装置8驱动滑块9滑动带动转动块10转动,转动块10转动后卡接于第一方杆拨片63和第二方杆拨片66的弧形槽625内从而将方杆联动装置6形成一整体,方杆联动装置6在方杆转动状态下同步转动进而带动大齿轮61转动,进而带动传动件32转动,传动件32带动主锁舌311缩回从而将门开启。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