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扭力罩及电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07384发布日期:2019-11-25 23:21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分体式扭力罩及电钻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工具配件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分体式扭力罩及电钻。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钻使用的扭力罩均为一体式结构,一体式结构的扭力罩长时间使用会出现脱落、翘边的现象,并且颜色单一,不醒目,安装在电钻上。

申请号为201310321604.1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动扳手的扭力杯,所述的电动扳手的扭力杯包括环状体,所述的环状体的一端设有齿环,所述的环状体的外侧位于齿环的一端处设有刻度值,所述的环状体的内侧设有若干卡条,所述的齿环上设有卡块。该发明使用方便,能够很好的确定扭力值,而且使得扭力更加的精确,使得操作更加的简便。但是该扭力杯为一体结构,扭力杯无法设计成多种颜色,不具有美观、醒目的优点。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设计成多种颜色、具有醒目的效果、并且能够避免出现脱落或翘边现象的分体式扭力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设计成多种颜色、具有醒目的效果、并且能够避免出现脱落或翘边现象的分体式扭力罩。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分体式扭力罩,设置在电钻的前部,用于调节电钻的转动扭力,包括第一扭力罩和第二扭力罩,

所述第一扭力罩包括第一罩体,所述第一罩体上设有第一卡舌和第一卡槽,所述第二扭力罩包括第二罩体,所述第二罩体上设有第二卡舌和第二卡槽,

所述第一卡舌、所述第二卡舌分别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槽和所述第一卡槽内,使得所述第一扭力罩与所述第二扭力罩连接为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罩体的顶端设置有第一罩盖,所述第二罩体的顶端设置有第二罩盖,所述第一罩盖、所述第二罩盖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用于通过电钻的转动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舌与所述第二卡槽相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罩体外周面的径向尺寸沿所述第一罩体的顶端至所述第一罩体的底端方向递增,所述第一罩体上还设置有第一防滑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滑结构包括第一防滑部、第二防滑部、第三防滑部、第四防滑部、第五防滑部和第六防滑部,所述第一防滑部贴设在所述第一罩体的顶端并与所述第一罩盖相齐平,所述第二防滑部的一端、所述第三防滑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防滑部的两端相连接,所述第二防滑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三防滑部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四防滑部的两端相连,所述第五防滑部与所述第六防滑部依次相连形成第一罩体的底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舌设置在所述第六防滑部的底部,所述第二卡槽设于加强筋和第八防滑部形成的空间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卡舌与所述第一卡槽相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罩体外周面的径向尺寸沿第二罩体的顶端至第二罩体的底端方向递增,所述第二罩体上还设置有第二防滑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防滑结构包括第七防滑部、第八防滑部和第九防滑部,所述第九防滑部贴设于所述第二罩体的外周并与所述第二罩体的底端相齐平,所述第七防滑部与所述第八防滑部相连并均设置于所述第九防滑部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卡舌设置在所述第二罩体的内壁并靠近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卡槽设置在所述第一罩体的内壁并靠近所述第一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罩体的底端还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齿环与所述第二罩体,所述连接部与电钻的外壳卡接,所述齿环上还设置有定位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罩体的内壁还设置有第一凸柱和第二凸柱,所述第一凸柱、所述第二凸柱和所述第二罩体的内壁围设形成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用于改变扭矩。

相应地,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电钻,所述电钻包括上述所述的分体式扭力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扭力罩,第一扭力罩和第二扭力罩通过两个卡舌和两个卡槽的相配合卡接,使得第一扭力罩和第二扭力罩能够可拆卸地固定为一体,第一扭力罩和第二扭力罩连接为一体后安装在电钻上,能够避免出现扭力罩脱落、翘边或者翘曲的现象,扭力罩的使用寿命长,电钻在工作过程中,具有可靠性高,稳定性强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扭力罩,第一罩体、第二罩体上分别设置了第一防滑结构和第二防滑结构,两个防滑结构相配合,使得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更加稳定,电钻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优异的防滑效果;

(3)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扭力罩,第一卡舌设置在第六防滑部的底部,第二卡槽设置在加强筋和第八防滑部形成的空间内,第一卡舌卡接到第二卡槽内后,使得第一罩体的底部与第二罩体的底部紧密地结合,第二卡舌设置在第二罩体的内壁并靠近第二通孔,第一卡槽设置在第一罩体的内壁并靠近第一通孔,第二卡舌卡接到第一卡槽内后,使得第一罩体的顶部与第二罩体的顶部在紧密地结合,两个罩体在顶部和底部的紧密连接,使得本申请的分体式扭力罩的结构稳定,工作可靠;

(4)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扭力罩,结构简单,体积小巧、紧凑,工作可靠,能够广泛应用在各种电钻和其他电动工具上,适用范围广,通用性强;

(5)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扭力罩,第一扭力罩和第二扭力罩为均为一体成型,分体式扭力罩的生产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

(6)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扭力罩,第一扭力罩和第二扭力罩能够设计成不同的颜色,二者不同的颜色搭配具有美观、醒目的效果,安装在电钻上,增加了电钻的美观性和识别度,使得电钻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扭力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扭力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扭力罩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扭力罩的左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扭力罩的右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扭力罩的后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扭力罩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扭力罩的仰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扭力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扭力罩的主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扭力罩的左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扭力罩的右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扭力罩的后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扭力罩的俯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扭力罩的仰视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扭力罩的剖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扭力罩的剖视图。

其中,图中对应的附图标记为:1-第一扭力罩,11-第一罩体,12-第一罩盖,121-第一通孔,13-第一防滑结构,131-第一防滑部,132-第二防滑部,133-第三防滑部,134-第四防滑部,135-第五防滑部,136-第六防滑部,14-第一卡舌,15-第一卡槽,2-第二扭力罩,21-第二罩体,22-第二罩盖,221-第二通孔,23-连接部,24-第二防滑结构,241-第七防滑部,242-第八防滑部,243-第九防滑部,25-第二卡舌,26-加强筋,27-第二卡槽,28-齿环,281-定位部,291-第一凸柱,292-第二凸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17。如图1-1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分体式扭力罩,设置在电钻的前部,用于调节电钻的转动扭力,包括第一扭力罩1和第二扭力罩2,

所述第一扭力罩1包括第一罩体11,所述第一罩体11上设有第一卡舌14和第一卡槽15,所述第二扭力罩2包括第二罩体21,所述第二罩体21上设有第二卡舌25和第二卡槽27,所述第一卡舌14、所述第二卡舌25分别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槽27和所述第一卡槽15内,使得所述第一扭力罩1与所述第二扭力罩2连接为一体。

所述第一扭力罩1和所述第二扭力罩2为均为一体成型。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分体式扭力罩,设置在电钻的前部,用于调节电钻的转动扭力,包括第一扭力罩1和第二扭力罩2,

所述第一扭力罩1包括第一罩体11,所述第一罩体11上设有第一卡舌14和第一卡槽15,所述第二扭力罩2包括第二罩体21,所述第二罩体21上设有第二卡舌25和第二卡槽27,

所述第一卡舌14、所述第二卡舌25分别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槽27和所述第一卡槽15内,使得所述第一扭力罩1与所述第二扭力罩2连接为一体。

所述第一罩体11的顶端设置有第一罩盖12,所述第二罩体21的顶端设置有第二罩盖22,所述第一罩盖12、所述第二罩盖22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121和第二通孔221,所述第一通孔121和所述第二通孔221均用于通过电钻的转动轴。

所述第二卡舌25与所述第一卡槽15相适配。

所述第二卡舌25设置在所述第二罩体21的内壁并靠近所述第二通孔221,所述第一卡槽15设置在所述第一罩体11的内壁并靠近所述第一通孔121。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分体式扭力罩,设置在电钻的前部,用于调节电钻的转动扭力,包括第一扭力罩1和第二扭力罩2,所述第一扭力罩1包括第一罩体11,所述第一罩体11上设有第一卡舌14和第一卡槽15,所述第二扭力罩2包括第二罩体21,所述第二罩体21上设有第二卡舌25和第二卡槽27,

所述第一卡舌14、所述第二卡舌25分别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槽27和所述第一卡槽15内,使得所述第一扭力罩1与所述第二扭力罩2连接为一体。

所述第一罩体11的顶端设置有第一罩盖12,所述第二罩体21的顶端设置有第二罩盖22,所述第一罩盖12、所述第二罩盖22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121和第二通孔221,所述第一通孔121和所述第二通孔221均用于通过电钻的转动轴。

所述第一卡舌14与所述第二卡槽27相适配。

所述第一罩体11外周面的径向尺寸沿所述第一罩体11的顶端至所述第一罩体11的底端方向递增,所述第一罩体11上还设置有第一防滑结构13。

所述第一防滑结构13包括第一防滑部131、第二防滑部132、第三防滑部133、第四防滑部134、第五防滑部135和第六防滑部136,所述第一防滑部131贴设在所述第一罩体11的顶端并与所述第一罩盖12相齐平,所述第二防滑部132的一端、所述第三防滑部13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防滑部131的两端相连接,所述第二防滑部132的另一端、所述第三防滑部133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四防滑部134的两端相连,所述第五防滑部135与所述第六防滑部136依次相连形成第一罩体11的底端。

所述第一卡舌14设置在所述第六防滑部136的底部,所述第二卡槽27设于加强筋和第八防滑部242形成的空间内。

实施例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分体式扭力罩,设置在电钻的前部,用于调节电钻的转动扭力,包括第一扭力罩1和第二扭力罩2,

所述第一扭力罩1包括第一罩体11,所述第一罩体11上设有第一卡舌14和第一卡槽15,所述第二扭力罩2包括第二罩体21,所述第二罩体21上设有第二卡舌25和第二卡槽27,

所述第一卡舌14、所述第二卡舌25分别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槽27和所述第一卡槽15内,使得所述第一扭力罩1与所述第二扭力罩2连接为一体。

所述第一罩体11的顶端设置有第一罩盖12,所述第二罩体21的顶端设置有第二罩盖22,所述第一罩盖12、所述第二罩盖22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121和第二通孔221,所述第一通孔121和所述第二通孔221均用于通过电钻的转动轴。

所述第一罩体11外周面的径向尺寸沿所述第一罩体11的顶端至所述第一罩体11的底端方向递增,所述第一罩体11上还设置有第一防滑结构13。

所述第二罩体21外周面的径向尺寸沿第二罩体21的顶端至第二罩体21的底端方向递增,所述第二罩体21上还设置有第二防滑结构24。

实施例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分体式扭力罩,设置在电钻的前部,用于调节电钻的转动扭力,包括第一扭力罩1和第二扭力罩2,

所述第一扭力罩1包括第一罩体11,所述第一罩体11上设有第一卡舌14和第一卡槽15,所述第二扭力罩2包括第二罩体21,所述第二罩体21上设有第二卡舌25和第二卡槽27,所述第一卡舌14、所述第二卡舌25分别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槽27和所述第一卡槽15内,使得所述第一扭力罩1与所述第二扭力罩2连接为一体。

所述第一罩体11的顶端设置有第一罩盖12,所述第二罩体21的顶端设置有第二罩盖22,所述第一罩盖12、所述第二罩盖22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121和第二通孔221,所述第一通孔121和所述第二通孔221均用于通过电钻的转动轴。

所述第一罩体11外周面的径向尺寸沿所述第一罩体11的顶端至所述第一罩体11的底端方向递增,所述第一罩体11上还设置有第一防滑结构13。

所述第一防滑结构13包括第一防滑部131、第二防滑部132、第三防滑部133、第四防滑部134、第五防滑部135和第六防滑部136,所述第一防滑部131等间距贴设在所述第一罩体11的顶端并与所述第一罩盖12相齐平,所述第二防滑部132的一端、所述第三防滑部13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防滑部131的两端相连接,所述第二防滑部132的另一端、所述第三防滑部133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四防滑部134的两端相连,所述第五防滑部135与所述第六防滑部136依次相连形成第一罩体11的底端。

所述第二罩体21外周面的径向尺寸沿第二罩体21的顶端至第二罩体21的底端方向递增,所述第二罩体21上还设置有第二防滑结构24。

所述第二防滑结构24包括第七防滑部241、第八防滑部242和第九防滑部243,所述第九防滑部243贴设于所述第二罩体21的外周并与所述第二罩体21的底端相齐平,所述第七防滑部241与所述第八防滑部242相连并均设置于所述第九防滑部243的顶部,所述第七防滑部241等间距设置在所述第二罩体21的外周。

实施例6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分体式扭力罩,设置在电钻的前部,用于调节电钻的转动扭力,包括第一扭力罩1和第二扭力罩2,

所述第一扭力罩1包括第一罩体11,所述第一罩体11上设有第一卡舌14和第一卡槽15,所述第二扭力罩2包括第二罩体21,所述第二罩体21上设有第二卡舌25和第二卡槽27,所述第一卡舌14、所述第二卡舌25分别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槽27和所述第一卡槽15内,使得所述第一扭力罩1与所述第二扭力罩2连接为一体。

所述第一罩体11的顶端设置有第一罩盖12,所述第二罩体21的顶端设置有第二罩盖22,所述第一罩盖12、所述第二罩盖22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121和第二通孔221,所述第一通孔121和所述第二通孔221均用于通过电钻的转动轴。

所述第一卡舌14与所述第二卡槽27相适配。

所述第一罩体11外周面的径向尺寸沿所述第一罩体11的顶端至所述第一罩体11的底端方向递增,所述第一罩体11上还设置有第一防滑结构13。

所述第一防滑结构13包括第一防滑部131、第二防滑部132、第三防滑部133、第四防滑部134、第五防滑部135和第六防滑部136,所述第一防滑部131贴设在所述第一罩体11的顶端并与所述第一罩盖12相齐平,所述第二防滑部132的一端、所述第三防滑部13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防滑部131的两端相连接,所述第二防滑部132的另一端、所述第三防滑部133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四防滑部134的两端相连,所述第五防滑部135与所述第六防滑部136依次相连形成第一罩体11的底端。所述第五防滑部135为梯形结构。

所述第一卡舌14设置在所述第六防滑部136的底部,所述第二卡槽27设于加强筋和第八防滑部242形成的空间内。所述第二卡舌25与所述第一卡槽15相适配。

所述第二罩体21外周面的径向尺寸沿第二罩体21的顶端至第二罩体21的底端方向递增,所述第二罩体21上还设置有第二防滑结构24。

所述第二防滑结构24包括第七防滑部241、第八防滑部242和第九防滑部243,所述第九防滑部243贴设于所述第二罩体21的外周并与所述第二罩体21的底端相齐平,所述第七防滑部241与所述第八防滑部242相连并均设置于所述第九防滑部243的顶部。

所述第七防滑部241与所述第五防滑部135相接触并相适配。所述第八防滑部242为梯形结构。

所述第二卡舌25设置在所述第二罩体21的内壁并靠近所述第二通孔221,所述第一卡槽15设置在所述第一罩体11的内壁并靠近所述第一通孔121。

所述第二罩体21的底端还设置有连接部23,所述连接部23用于连接齿环28与所述第二罩体21,所述连接部23与电钻的外壳卡接,所述齿环28上还设置有定位部281。所述第二罩体21的内壁还设置有第一凸柱291和第二凸柱292,所述第一凸柱291、所述第二凸柱292和所述第二罩体21的内壁围设形成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用于改变电钻的扭矩。

实施例7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钻,所述电钻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所述的分体式扭力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扭力罩,第一扭力罩和第二扭力罩通过两个卡舌和两个卡槽的相配合卡接,使得第一扭力罩和第二扭力罩能够可拆卸地固定为一体,第一扭力罩和第二扭力罩连接为一体后安装在电钻上,能够避免出现扭力罩脱落、翘边或者翘曲的现象,使用寿命长,电钻在工作时,具有可靠性高,稳定性强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扭力罩,第一罩体、第二罩体上分别设置了第一防滑结构和第二防滑结构,两个防滑结构相配合,使得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更加稳定,电钻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优异的防滑效果;

(3)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扭力罩,第一卡舌设置在第六防滑部的底部,第二卡槽设置在加强筋和第八防滑部形成的空间内,第一卡舌卡接到第二卡槽内后,使得第一罩体的底部与第二罩体的底部紧密地结合,第二卡舌设置在第二罩体的内壁并靠近第二通孔,第一卡槽设置在第一罩体的内壁并靠近第一通孔,第二卡舌卡接到第一卡槽内后,使得第一罩体的顶部与第二罩体的顶部在紧密地结合,两个罩体在顶部和底部的紧密连接,使得本申请的分体式扭力罩的结构稳定,工作可靠;

(4)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扭力罩,结构简单,体积小巧、紧凑,工作可靠,能够广泛应用在各种电钻和其他电动工具上,适用范围广,通用性强;

(5)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扭力罩,第一扭力罩和第二扭力罩为均为一体成型,生产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

(6)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扭力罩,第一扭力罩和第二扭力罩能够设计成不同的颜色,二者不同的颜色搭配具有美观、醒目的效果,安装在电钻上,增加了电钻的美观性和识别度,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