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内饰板固定支撑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73116发布日期:2020-03-10 09:14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汽车内饰板固定支撑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饰板生产加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内饰板固定支撑平台。



背景技术:

轿车的内饰件一般是指轿车车厢的隔板、门内装饰板、仪表板总成、扶手、地毯等零部件和材料。

门内装饰板、仪表板总成、内饰立柱护板等均为不规则的空间曲面薄型产品,在产品成型后,有的需要打孔,或者安装卡扣、卡子、嵌件等操作,再进行上述操作时,需要通过夹具或者工装对内饰板进行固定。但是由于内饰板形状不规则,并且不同车型的内饰板也完全不同,因此在进行固定时比较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变形的汽车内饰板固定支撑平台,可适用于不同形状的内饰板。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内饰板固定支撑平台,其关键技术在于,其包括:

平台本体,其固定设置在支撑架上;

弹性支撑杆机构,其包括支撑杆和促使所述支撑杆复位的弹性复位装置,若干弹性支撑杆机构均匀分布设置在所述平台本体上,若干支撑杆顶端用于支撑待加工的内饰板;

锁紧机构,设置在所述平台本体上,用于对所述支撑杆进行锁紧定位;

若干支撑杆通过伸缩可调整为一个不规则的支撑平面,通过锁紧机构将所述支撑杆锁紧定位后形成稳定的支撑平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平台本体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平行固定设置的顶板、中隔板和底板;

所述支撑杆从上至下依次垂直穿过顶板、中隔板和底板,所述弹性复位装置设置在所述顶板和中隔板之间;所述锁紧机构设置在所述中隔板和底板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复位装置为套置在支撑杆上的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多个压板和带动压板移动的丝杆,所述压板与成排设置的支撑杆相对应,压板两端滑动设置在导杆上,所述导杆固定设置在平台本体内,所述丝杆贯穿多个所述压板并与之螺纹配合,丝杆可转动设置在平台本体上,丝杆上设置有拨动其转动的装置,丝杆转动带动多个所述压板同步移动,实现对所有支撑杆的锁紧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丝杆一端设置有手轮用于驱动丝杆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手轮与所述平台本体之间设置有防止丝杆松动的第二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支撑杆机构还包括套管,所述套管设置在所述顶板和中隔板之间,所述弹簧置于所述套管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杆顶端设置有防滑的支撑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头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杆顶端的万向球头,所述万向球头上固定设置有支撑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板采用橡胶材料,其上表面设置有防滑凸起。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若干阵列排布设置的弹性支撑杆机构对形状不规则的空间曲面薄型内饰板进行支撑,使用时可以用内饰板放置在支撑杆上,向下按压摆放成理想的状态,按压时支撑杆会向下缩回,当位置设定好以后,可以通过操作锁紧机构将所有的支撑杆同步锁紧定位,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由若干个高低不等的支撑杆所构成的曲面,其该曲面和待加工的内饰板的形状一致,设定好以后,同一产品就可以连续使用而无需重复调整,当需要应用到其他待加工内饰板时,需要放开锁紧机构,使支撑杆回弹,然后重新调整定位。

本装置采用多点支撑、以点带面的形式进行设计,并且使各个支点的高度可以进行调整,从而实现了对不规则形状的内饰板的稳定放置,便于后期加工操作,整个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合理、适用范围广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弹性支撑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平台本体内部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支撑头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平台本体、1-1顶板、1-2中隔板、1-3底板、2支撑架、3弹性支撑杆机构、3-1支撑杆、3-2支撑头、3-2-1万向球头、3-2-2支撑板、3-3套管、3-4弹簧、3-5凸台、4锁紧机构、4-1压板、4-2丝杆、4-3导杆、4-4手轮、4-5第二弹簧、5衬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竖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5所示的一种汽车内饰板固定支撑平台,其包括支撑架2和设置在所述支撑架2上的平台本体1,所述平台本体1为箱式结构,内部设置有空腔;在平台本体1上阵列排布设置有若干弹性支撑杆机构3,弹性支撑杆机构3的顶端为支撑点,若干均匀分布设置的支撑点构成支撑面,所述弹性支撑杆机构3可以伸缩,进而调整每个支撑点的高度,形成适合内饰板结构的支撑面,在平台本体1内还设置有锁紧机构4,用于对所述弹性支撑杆机构3进行锁紧定位,形成固定状态,能够稳定的支撑待加工的内饰板。

如图1所示,所述平台本体1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平行固定设置的顶板1-1、中隔板1-2和底板1-3;所述平台本体1四周还设置有侧板,将所述顶板1-1、中隔板1-2和底板1-3固定在一起。顶板1-1和中隔板1-2之间形成上腔室,用于安装所述弹性支撑杆机构3,中隔板1-2和底板1-3之间形成下腔室,用于安装所述锁紧机构4。

如图1和图2所示,弹性支撑杆机构3,其包括支撑杆3-1和促使所述支撑杆3-1复位的弹性复位装置,所述弹性复位装置为套置在支撑杆3-1上的弹簧3-4;若干弹性支撑杆机构3均匀分布设置在所述平台本体1上,若干支撑杆3-1顶端用于支撑待加工的内饰板;所述弹性支撑杆机构3还包括套管3-3,所述套管3-3设置在所述顶板1-1和中隔板1-2之间,所述弹簧3-4置于所述套管3-3内。所述套管3-3一方面能够对弹簧3-4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其水平方向的形变;另一方面能够对顶板1-1和中隔板1-2起到支撑作用。如图4所示,所述支撑杆3-1上设置有圆环形凸台3-5,用于卡住所述弹簧3-4。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所述支撑杆3-1顶端设置有防滑的支撑头3-2;所述支撑头3-2可以采用半球形结构,并且用橡胶材质,防滑耐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头3-2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杆3-1顶端的万向球头3-2-1,所述万向球头3-2-1上固定设置有支撑板3-2-2;由于内饰板形状不规则,因此在接触到不同支撑杆3-1的位置其曲面是不同的,为了适应不同结构和不同倾斜度的曲面,所以将支撑头3-2设置有可以转动的万向球头3-2-1进行连接,这样方便调整期支撑板3-2-2的倾斜方向和角度。所述支撑板3-2-2采用圆盘形结构,采用橡胶材料,其上表面设置有防滑凸起或是麻点,能够与内饰板形成较大的摩擦力,防止滑动跑偏。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支撑杆3-1从上至下依次垂直穿过顶板1-1、中隔板1-2和底板1-3,并且在顶板1-1、中隔板1-2和底板1-3的过孔处设置有衬套5。

若干所述的支撑杆3-1通过伸缩可调整为一个不规则的支撑平面,通过锁紧机构4将所述支撑杆3-1锁紧定位后形成稳定的支撑平面。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锁紧机构4包括多个压板4-1和带动压板4-1移动的丝杆4-2,所述压板4-1与成排设置的支撑杆3-1相对应,压板4-1两端滑动设置在导杆4-3上,所述导杆4-3固定设置在平台本体1内,两端与平台本体1的侧板固定连接;所述丝杆4-2贯穿多个所述压板4-1并与之螺纹配合,丝杆4-2可转动设置在平台本体1上,所述丝杆4-2两端与平台本体1的侧板转动连接。

丝杆4-2上设置有拨动其转动的装置,丝杆4-2转动带动多个所述压板4-1同步移动,实现对所有支撑杆3-1的锁紧固定;如图1和3所示,所述丝杆4-2一端伸出平台本体1之外,且端部设置有手轮4-4用于驱动丝杆4-2转动。所述手轮4-4与所述平台本体1之间设置有防止丝杆4-2松动的第二弹簧4-5,能够保证丝杆4-2对压板4-1的压紧作用,保持支撑杆3-1的锁紧固定。支撑杆3-1的下端分别处于中隔板1-2和底板1-3内,一方面保证支撑杆3-1的稳定,另一方面也便于压板4-1对其施力,保持其结构的稳定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