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门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防反弹门碰。
背景技术:
门在打开时为了防止门受外力影响随意转动,通常的门的背面下部与墙面之间设置门碰,目前的门碰主要通过磁铁吸力将吸座和吸柱两个部件吸合在一起从而将门固定住,在吸合时如门旋转的速度较快时,吸座和吸柱之间发出撞击的响声,而且也容易损坏门碰影响门碰的使用寿命。为解决这个问题,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门碰件中加入如弹簧等缓冲部件,通过缓冲部件的形变消化门体碰撞的冲量,达到静音的效果。
申请人此前研发并申请了能够碰撞吸能且缓慢复位的门碰结构,申请人在此基础上继续研发,发明出能减小门碰在复位过程中反弹脱离的门碰结构,使整体结构更加简单耐用,并节约制造成本,从而更加符合客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防反弹门碰,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避免门体缓冲后反弹而影响吸合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防反弹门碰,包括座体和与所述座体轴向滑动连接的碰撞头,所述碰撞头与座体之间设有具有能带动碰撞头远离座体运动趋势的缓冲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头与座体之间还设有具有能带动碰撞头朝向座体运动趋势的弹簧件,所述弹簧件沿座体的轴向布置。
门体在打开后碰撞头会受力朝座体运动,此时由于缓冲件的作用会通过行程位移逐渐将门体的运动速度降低至零,从而避免刚性碰撞,达到缓冲效果。通过在在碰撞头和座体之间设置具有能带动碰撞头朝座体运动趋势的弹簧件,这样弹簧件与缓冲件能够共同对碰撞头进行支撑,从而使碰撞头处于相对座体运动行程的中间平衡状态,当碰撞头在缓冲件的作用下速度降为零后,缓冲件释放势能推动碰撞头回弹,这样在碰撞头的运动行程中弹簧件能够介入对碰撞头的运动产生缓冲阻力,避免碰撞头回弹时与座体产生刚性碰撞而出现反弹脱离,从而保证吸合效果。
在上述的防反弹门碰中,所述碰撞头上开设有行程腔,所述缓冲件位于所述行程腔内,所述座体的一端滑动插设于所述行程腔内,所述座体的外周面具有挡沿一,所述碰撞头的行程腔侧壁具有挡沿二,所述挡沿一位于所述挡沿二与行程腔的底面之间,所述弹簧件为压簧且弹簧件的两端分别与挡沿一和挡沿二相抵靠。通过在碰撞头上设置行程腔,将缓冲件设置在行程腔内,座体的一端滑道插设在行程腔内,这样缓冲件可分别与碰撞头和座体的一端抵靠,而在座体的外周面设置挡沿一,在行程腔的侧壁设置与挡沿一轴向正对的挡沿二,这样挡沿一始终位于挡沿二与行程腔的底面之间,而弹簧件的两端分别与挡沿一和挡沿二抵靠,这样通过挡沿一和挡沿二和压簧配合能够实现将碰撞头的位置控制在中间行程状态,保证碰撞头往复运动均具有缓冲效果,避免刚性碰撞造成反弹。
作为另一种方案,所述碰撞头上开设有行程腔,所述缓冲件位于所述行程腔内,所述座体的一端滑动插设于所述行程腔内,所述弹簧件为拉簧,弹簧件的两端分别与行程腔的底部和座体连接。通过在碰撞头上开设行程腔,使缓冲件位于行程腔内,且设置弹簧件为拉簧,使拉簧的两端分别与碰撞头和座体连接,这样拉簧拉伸与缓冲件形成平衡,将碰撞头的位置控制在中间行程状态,保证碰撞头往复运动均具有缓冲效果,也可避免刚性碰撞造成反弹。
作为另一种方案,所述碰撞头上开设有行程腔,所述座体的一端滑动插设于所述行程腔内,所述座体的外周面具有挡沿一,所述碰撞头的行程腔侧壁具有挡沿二,所述挡沿一位于所述挡沿二和行程腔的底面之间,所述弹簧件为压簧且弹簧件的两端分别与挡沿一和挡沿二相抵靠,所述座体的另一端设有安装盘,所述缓冲件位于所述碰撞头与所述安装盘之间。通过在碰撞头上设置行程腔,座体的一端滑动插设在行程腔内,这样缓冲件可分别与碰撞头和座体的一端抵靠,而在座体的外周面设置挡沿一,在行程腔的侧壁设置与挡沿一轴向正对的挡沿二,这样挡沿一始终位于挡沿二与行程腔的底面之间,而弹簧件的两端分别与挡沿一和挡沿二抵靠,而缓冲件的两端分别与碰撞头和座体另一端的安装盘抵靠,缓冲件和压簧配合能够实现将碰撞头的位置控制在中间行程状态,保证碰撞头往复运动均具有缓冲效果,避免刚性碰撞造成反弹。
作为另一种方案,所述座体上开设有行程腔,所述缓冲件位于所述行程腔内,所述碰撞头的一端滑动插设于行程腔内,所述座体的行程腔侧壁具有挡沿一,所述碰撞头的外周面具有挡沿二,所述挡沿二位于所述挡沿一和行程腔的底面之间,所述弹簧件为压簧且弹簧件的两端分别与挡沿一和挡沿二相抵靠。通过在座体上开设行程腔,使碰撞头的一端滑动插设在行程腔内,在座体行程腔侧壁上设置挡沿一,在碰撞头上设置挡沿二,使弹簧件为压簧且分别与挡沿一和挡沿二抵靠,这样压簧与缓冲件配合能够实现将碰撞头的位置控制在中间行程状态,保证碰撞头往复运动均具有缓冲效果,避免刚性碰撞造成反弹。
在上述的防反弹门碰中,所述弹簧件套设于所述座体或所述碰撞头的外围。通过设置弹簧件套设于座体或碰撞头的外围,这样保障弹簧件的位置稳定,保证门碰正常工作。
在上述的防反弹门碰中,所述弹簧件为塔形压簧或球形压簧。通过设置弹簧件为塔形压簧或球形压簧,这样弹簧件受压后占用的空间更小,利于门碰的结构布局。
在上述的防反弹门碰中,所述碰撞头包括相互螺接的上壳和下壳,所述挡沿二位于所述下壳上。通过设置碰撞头包括相互螺接的上壳和下壳,这样便于座体与碰撞头套接装配,提高生产效率。
在上述的防反弹门碰中,所述挡沿一与所述碰撞头之间和/或所述挡沿二与所述座体之间嵌设有环形的摩擦圈。通过在挡沿一与碰撞头之间和/或挡沿二与座体之间嵌设有环形的摩擦圈,这样摩擦圈能与行程腔的侧壁或座体或碰撞头抵靠接触,在碰撞头运动时摩擦圈能通过摩擦作用缓解碰撞头的速度,进一步减小因碰撞头冲量过大导致的刚性复位而导致脱离。
在上述的防反弹门碰中,所述座体或碰撞头上设有用于阻止座体和碰撞头刚性碰撞的缓冲块。通过在座体或碰撞头上设置缓冲块,这样避免碰撞头在相对座体往复运动的过程中与座体发生刚性接触,提高使用寿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本防反弹门碰通过在碰撞头和座体之间设置具有能带动碰撞头朝座体运动趋势的弹簧件,这样弹簧件与缓冲件能够共同对碰撞头进行支撑,从而使碰撞头处于相对座体运动行程的中间平衡状态,当碰撞头在缓冲件的作用下速度降为零后,缓冲件释放势能推动碰撞头回弹,这样在碰撞头的运动行程中弹簧件能够介入对碰撞头的运动产生缓冲阻力,避免碰撞头回弹时与座体产生刚性碰撞而出现反弹脱离,从而保证吸合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部放大图。
图4是实施例二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三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四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座体;11、挡沿一;12、安装盘;
2、碰撞头;21、挡沿二;22、上壳;23、下壳;
3、缓冲件;4、弹簧件;5、行程腔;6、摩擦圈;7、缓冲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本防反弹门碰包括座体1和与座体1轴向滑动连接的碰撞头2,碰撞头2与座体1之间设有具有能带动碰撞头2远离座体1运动趋势的缓冲件3,缓冲件3可为压簧或市售的阻尼杆件,碰撞头2与座体1之间还设有具有能带动碰撞头2朝向座体1运动趋势的弹簧件4,弹簧件4沿座体1的轴向布置。门体在打开后碰撞头2会受力朝座体1运动,此时由于缓冲件3的作用会通过行程位移逐渐将门体的运动速度降低至零,从而避免刚性碰撞,达到缓冲效果。通过在在碰撞头2和座体1之间设置具有能带动碰撞头2朝座体1运动趋势的弹簧件4,这样弹簧件4与缓冲件3能够共同对碰撞头2进行支撑,从而使碰撞头2处于相对座体1运动行程的中间平衡状态,当碰撞头2在缓冲件3的作用下速度降为零后,缓冲件3释放势能推动碰撞头2回弹,这样在碰撞头2的运动行程中弹簧件4能够介入对碰撞头2的运动产生缓冲阻力,避免碰撞头2回弹时与座体1产生刚性碰撞而出现反弹脱离,从而保证吸合效果。具体来讲,碰撞头2上开设有行程腔5,缓冲件3位于行程腔5内,座体1的一端滑动插设于行程腔5内,座体1的外周面具有挡沿一11,碰撞头2的行程腔5侧壁具有挡沿二21,挡沿一11位于挡沿二21与行程腔5的底面之间,弹簧件4为压簧且弹簧件4的两端分别与挡沿一11和挡沿二21相抵靠。通过在碰撞头2上设置行程腔5,将缓冲件3设置在行程腔5内,座体1的一端滑道插设在行程腔5内,这样缓冲件3可分别与碰撞头2和座体1的一端抵靠,而在座体1的外周面设置挡沿一11,在行程腔5的侧壁设置与挡沿一11轴向正对的挡沿二21,这样挡沿一11始终位于挡沿二21与行程腔5的底面之间,而弹簧件4的两端分别与挡沿一11和挡沿二21抵靠,这样通过挡沿一11和挡沿二21和压簧配合能够实现将碰撞头2的位置控制在中间行程状态,保证碰撞头2往复运动均具有缓冲效果,避免刚性碰撞造成反弹。弹簧件4套设于座体1的外围。通过设置弹簧件4套设于座体1的外围,这样保障弹簧件4的位置稳定,保证门碰正常工作。进一步来讲,挡沿一11的外周面和挡沿二21的内缘面均嵌设有环形的摩擦圈6。通过在挡沿一11的外周面嵌设环形的摩擦圈6,这样摩擦圈6能与行程腔5的侧壁抵靠接触,同时另一摩擦圈6能与座体1外周面接触,在碰撞头2运动时摩擦圈6能通过摩擦作用缓解碰撞头2的速度,进一步减小因碰撞头2冲量过大导致的刚性复位而导致脱离。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碰撞头2上开设有行程腔5,缓冲件3位于行程腔5内,座体1的一端滑动插设于行程腔5内,弹簧件4为拉簧,弹簧件4的两端分别与行程腔5的底部和座体1连接。通过在碰撞头2上开设行程腔5,使缓冲件3位于行程腔5内,且设置弹簧件4为拉簧,使拉簧的两端分别与碰撞头2和座体1连接,这样拉簧拉伸与缓冲件3形成平衡,将碰撞头2的位置控制在中间行程状态,保证碰撞头2往复运动均具有缓冲效果,也可避免刚性碰撞造成反弹。
实施例三: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碰撞头2上开设有行程腔5,座体1的一端滑动插设于行程腔5内,座体1的外周面具有挡沿一11,碰撞头2的行程腔5侧壁具有挡沿二21,挡沿一11位于挡沿二21和行程腔5的底面之间,弹簧件4为压簧且弹簧件4的两端分别与挡沿一11和挡沿二21相抵靠,座体1的另一端设有安装盘12,缓冲件3位于碰撞头2与安装盘12之间。通过在碰撞头2上设置行程腔5,座体1的一端滑动插设在行程腔5内,这样缓冲件3可分别与碰撞头2和座体1的一端抵靠,而在座体1的外周面设置挡沿一11,在行程腔5的侧壁设置与挡沿一11轴向正对的挡沿二21,这样挡沿一11始终位于挡沿二21与行程腔5的底面之间,而弹簧件4的两端分别与挡沿一11和挡沿二21抵靠,而缓冲件3的两端分别与碰撞头2和座体1另一端的安装盘12抵靠,缓冲件3和压簧配合能够实现将碰撞头2的位置控制在中间行程状态,保证碰撞头2往复运动均具有缓冲效果,避免刚性碰撞造成反弹。碰撞头2包括相互螺接的上壳22和下壳23,挡沿二21位于下壳23上。通过设置碰撞头2包括相互螺接的上壳22和下壳23,这样便于座体1与碰撞头2套接装配,提高生产效率。座体1或碰撞头2上设有用于阻止座体1和碰撞头2刚性碰撞的缓冲块7。通过在座体1或碰撞头2上设置缓冲块7,这样避免碰撞头2在相对座体1往复运动的过程中与座体1发生刚性接触,提高使用寿命。
实施例四: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座体1上开设有行程腔5,缓冲件3位于行程腔5内,碰撞头2的一端滑动插设于行程腔5内,座体1的行程腔5侧壁具有挡沿一11,碰撞头2的外周面具有挡沿二21,挡沿二21位于挡沿一11和行程腔5的底面之间,弹簧件4为压簧且弹簧件4的两端分别与挡沿一11和挡沿二21相抵靠。通过在座体1上开设行程腔5,使碰撞头2的一端滑动插设在行程腔5内,在座体1行程腔5侧壁上设置挡沿一11,在碰撞头2上设置挡沿二21,使弹簧件4为压簧且分别与挡沿一11和挡沿二21抵靠,这样压簧与缓冲件3配合能够实现将碰撞头2的位置控制在中间行程状态,保证碰撞头2往复运动均具有缓冲效果,避免刚性碰撞造成反弹。弹簧件4套设于碰撞头2的外围。通过设置弹簧件4套设于碰撞头2的外围,这样保障弹簧件4的位置稳定,保证门碰正常工作。挡沿二21的外周面嵌设有环形的摩擦圈6。通过在挡沿二21的外周面嵌设环形的摩擦圈6,这样摩擦圈6能与行程腔5的侧壁抵靠接触,在碰撞头2运动时摩擦圈6能通过摩擦作用缓解碰撞头2的速度,进一步减小因碰撞头2冲量过大导致的刚性复位而导致脱离。作为优选,弹簧件4为塔形压簧。通过设置弹簧件4为塔形压簧,这样弹簧件4受压后占用的轴向空间更小,利于门碰的结构布局。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