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铜加工工艺中打氧管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63291发布日期:2020-07-21 12:39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用于铜加工工艺中打氧管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置,具体涉及用于铜加工工艺中打氧管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铜可锻造、耐腐蚀、韧性强,而且铜是电和热的优良导体,铜和其它金属如锌、铝、锡、镍等形成的合金,具有新的特性,有许多的特殊用途,铜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家庭、工业、高技术领域,铜还是所有金属中最易再生的金属之一。

铜加工工艺中需要使用打氧管,打氧管使用过程中需要固定,原有的打氧管通过龙门钳固定,龙门钳固定处位置比较窄,导致打氧管悬挂在龙门钳口处,打氧管的重量造成固定处折断,龙门钳固定位置处设有齿状槽,龙门钳固定打氧管时容易造成磨损,现设计一种用于铜加工工艺中打氧管的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铜加工工艺中打氧管容易损坏,目的在于提供用于铜加工工艺中打氧管的固定装置,解决了铜加工工艺中打氧管容易损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用于铜加工工艺中打氧管的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台,固定台上端面设有固定架,固定架垂直于固定台,固定架上端面设有支架,支架与固定架同轴,固定筒水平设置在支架上,固定筒外部下端面与支架上端面连接,固定筒内部设有供打氧管穿过的圆形通孔,固定筒外部上端面与第一螺母连接,第一螺母上端面设有第一螺柱,第一螺柱穿过固定筒壁进入固定筒内部,第一螺柱上端面与第一手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固定台用于支撑整个打氧管固定装置,固定台上设有固定架,支架安装在固定架上,支架上端面安装有固定筒,打氧管从固定筒的一端穿入,从固定筒的另一端传出,通过旋转第一手柄,带动第一螺柱旋转,通过第一螺柱接触到打氧管,将打氧管固定,原有的打氧管固定方式通过龙门钳固定,龙门钳固定处位置比较窄,导致打氧管悬挂在龙门钳口处,打氧管的重量造成固定处折断,龙门钳固定位置处设有齿状槽,龙门钳固定打氧管时容易造成磨损,现通过打氧管穿过固定筒,固定筒有一定的长度能够托起打氧管,增加了打氧管与固定筒的接触面积,减少了端口处打氧管的磨损,固定筒内壁光滑能够减少打氧管的磨损,固定筒上端面通过第一螺柱固定打氧管,减少第一螺柱与打氧管固定处的损坏情况。

进一步地,固定筒外部靠近端口处设有第二螺母,第二螺母上端面设有第二螺柱,第二螺柱上端面与第二手柄连接,第二螺柱中部设有连接板,固定筒端口处设有固定板,固定板为圆弧形,连接板下端面与固定板上端面连接。

固定板为圆弧形,固定板的圆弧面便于贴合打氧管,通过旋转第一手柄,第一手柄带动第一螺柱旋转,第一螺柱旋转到接触固定板,通过第一螺柱与固定板的锁紧,避免了第一螺柱与打氧管之间直接锁紧,减少了第一螺柱与打氧管锁紧位置处打氧管的磨损,固定筒外部靠近端口处设有第二螺母,第二螺母上端面设有第二螺柱,通过旋转第二手柄,带动第二螺柱的旋转,便于调整连接板的高度,连接板的调整带动固定板的调整,适用于不同大小的打氧管。

进一步地,第二螺柱外端面设有垫圈,垫圈位于第二螺母与连接板之间,垫圈避免了连接板与第二螺母直接接触,减少了连接板与第二螺母的磨损,垫圈设置与第二螺母与连接板之间,便于调整连接板的高度,减少第二螺柱的旋转深度,减少了第二螺柱与第二螺母的磨损。

进一步地,一般情况下打氧管的大小差别3-5cm之间,连接板下端面与固定筒上端面之间距离为3-5cm,第二螺柱能够调整连接板与固定筒之间的高度,能够适用于常用的打氧管固定锁紧。

进一步地,固定筒上端面设有供第一螺柱穿过的通孔,固定筒上端面的通孔直径大于第一螺柱外端面的直径,便于第一螺柱进入固定筒,第一螺柱与固定板接触,通过第一螺柱与固定板之间锁紧,固定打氧管,第一手柄下端面中部设有安装第一螺柱的通孔,第一手柄下端面中部的通孔上设有与第一螺柱上端面安装的螺纹,便于第一手柄与第一螺柱之间连接固定,螺纹连接便于安装、拆卸。

进一步地,支架与固定筒通过焊接连接,支架与固定筒之间连接更加稳固,能够承受更大的作用力,固定筒与第一螺柱通过焊接连接,连接性能更加稳固,便于第一螺柱与固定板之间锁紧固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用于铜加工工艺中打氧管的固定装置,打氧管穿过固定筒,固定筒有一定的长度能够托起打氧管,增加了打氧管与固定筒的接触面积,减少了端口处打氧管的磨损,固定筒内壁光滑能够减少打氧管的磨损,固定筒上端面通过第一螺柱与固定板锁紧固定打氧管,减少了第一螺柱直接锁紧固定打氧管处的损坏;

2、本实用新型用于铜加工工艺中打氧管的固定装置,原有的固定打氧管方式,使用龙门钳直接锁紧固定打氧管,现通过第一螺柱与固定板之间锁紧固定,避免了锁紧固定装置直接与打氧管接触,减少了锁紧固定打氧管处的磨损;

3、本实用新型用于铜加工工艺中打氧管的固定装置,本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制造,操作简单便于操作人员实施,便于固定打氧管,提升了工作效率,增加了打氧管的使用寿命,减少了打氧管的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ⅰ放大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固定台,2-固定架,3-支架,4-固定筒,5-打氧管,6-第一螺母,7-第一螺柱,8-第一手柄,9-第二螺母,10-垫圈,11-第二螺柱,12-第二手柄,13-连接板,14-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铜加工工艺中打氧管的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台1,固定台1上端面设有固定架2,固定架2垂直于固定台1,固定架2上端面设有支架3,支架3与固定架2同轴,固定筒4水平设置在支架3上,固定筒4外部下端面与支架3上端面连接,固定筒4内部设有供打氧管5穿过的圆形通孔,固定筒4外部上端面与第一螺母6连接,第一螺母6上端面设有第一螺柱7,第一螺柱7穿过固定筒4壁进入固定筒4内部,第一螺柱7上端面与第一手柄8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方式为:固定台用于支撑整个打氧管固定装置,固定台上设有固定架,支架安装在固定架上,支架上端面安装有固定筒,打氧管从固定筒的一端穿入,从固定筒的另一端传出,通过旋转第一手柄,带动第一螺柱旋转,通过第一螺柱接触到打氧管,将打氧管固定,原有的打氧管固定方式通过龙门钳固定,龙门钳固定位置比较窄,打氧管悬挂在龙门钳口处,打氧管的重量造成固定处折断,龙门钳固定位置处设有齿状槽,龙门钳固定打氧管时容易造成磨损,现通过打氧管穿过固定筒,固定筒有一定的长度能够托起打氧管,增加了打氧管与固定筒的接触面积,减少了端口处打氧管的磨损,固定筒内壁光滑能够减少打氧管的磨损,固定筒上端面通过第一螺柱固定打氧管,减少第一螺柱与打氧管固定处的损坏情况。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铜加工工艺中打氧管的固定装置,固定筒4外部靠近端口处设有第二螺母9,第二螺母9上端面设有第二螺柱11,第二螺柱11上端面与第二手柄12连接,第二螺柱11中部设有连接板13,固定筒4端口处设有固定板14,固定板14为圆弧形,连接板13下端面与固定板14上端面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方式为:固定板为圆弧形,固定板的圆弧面便于贴合打氧管,通过旋转第一手柄,第一手柄带动第一螺柱旋转,第一螺柱旋转到接触固定板,通过第一螺柱与固定板的锁紧,避免了第一螺柱与打氧管之间直接锁紧,减少了第一螺柱与打氧管锁紧位置处打氧管的磨损,固定筒外部靠近端口处设有第二螺母,第二螺母上端面设有第二螺柱,通过旋转第二手柄,带动第二螺柱的旋转,便于调整连接板的高度,连接板的调整带动固定板的调整,适用于不同大小的打氧管。

实施例3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铜加工工艺中打氧管的固定装置,第二螺柱11外端面设有垫圈10,垫圈10位于第二螺母9与连接板13之间,连接板13下端面与固定筒4上端面之间距离为3-5cm,固定筒4上端面设有供第一螺柱7穿过的通孔,固定筒4上端面的通孔直径大于第一螺柱7外端面的直径,第一手柄8下端面中部设有安装第一螺柱7的通孔,第一手柄8下端面中部的通孔上设有与第一螺柱7上端面安装的螺纹,支架3与固定筒4通过焊接连接,固定筒4与第一螺柱7通过焊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方式为:第二螺柱外端面设有垫圈,垫圈位于第二螺母与连接板之间,垫圈避免了连接板与第二螺母直接接触,减少了连接板与第二螺母的磨损,垫圈设置与第二螺母与连接板之间,便于调整连接板的高度,减少第二螺柱的旋转深度,减少了第二螺柱与第二螺母的磨损,一般情况下打氧管的大小差别3-5cm之间,连接板下端面与固定筒上端面之间距离为3-5cm,第二螺柱能够调整连接板与固定筒之间的高度,能够适用于常用的打氧管固定锁紧。

固定筒上端面设有穿过第一螺柱的通孔,固定筒上端面的通孔直径大于第一螺柱外端面的直径,便于第一螺柱进入固定筒,第一螺柱与固定板接触,通过第一螺柱与固定板之间锁紧,固定打氧管,第一手柄下端面中部设有安装第一螺柱的通孔,第一手柄下端面中部的通孔上设有与第一螺柱上端面安装的螺纹,便于第一手柄与第一螺柱之间连接固定,螺纹连接便于安装、拆卸,支架与固定筒通过焊接连接,支架与固定筒之间连接更加稳固,能够承受更大的作用力,固定筒与第一螺柱通过焊接连接,连接性能更加稳固,便于第一螺柱与固定板之间锁紧固定。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