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调节机构的门把手组件。
背景技术:2.车门通常包括外门把手,该外门把手机械或电连接至锁定机构。例如,致动门把手将锁定机构从锁定位置移动到解锁位置,以允许打开车门。车门包括例如门把手,其中外表面定位成当门把手处于非使用位置时与车门外壁的外表面大致齐平。借助于调节机构,门把手可以向外移动到使用位置,从而可以被使用者抓住。
技术实现要素:3.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门把手组件,其具有与现有技术相比改进的用于门把手的调节机构,以及一种具有车门和具有改进的调节机构的这种门把手组件的车辆。
4.关于门把手组件,根据本发明,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解决了问题。
5.关于车辆,根据本发明,通过权利要求10的特征解决了问题。
6.本发明的进一步发展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7.根据本发明的门把手组件包括具有把手支撑结构的至少一个可调节门把手和用于在非使用或开始位置和使用位置之间调节门把手的调节机构,该调节机构包括至少一个驱动单元和力传递元件,该力传递元件可操作地连接至门把手的把手支撑结构,以将门把手从非使用或开始位置移至使用位置,反之亦然,并且该力传递元件设计为辊机构。
8.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门把手组件,其包括调节机构,借助于该调节机构可以将门把手从特别是降低的非使用位置移动成特别是伸出的使用位置,以及该调节机构包括至少一个驱动单元和力传递元件,该力传递元件可操作地连接至门把手的把手支撑结构以移动门把手,并且被设计为在该把手支撑结构中被引导的辊机构。
9.根据一种可能的实施例,调节机构具有至少一个枢转轴承或枢转销,把手支撑结构和门把手布置在其上,使得它们可以绕枢转轴线枢转。
10.此外,把手支撑结构可包括至少一个支撑门把手的保持元件。例如,把手支撑结构和保持元件可以被设计为一个模制零件或部件,特别是注塑模制零件。可替代地,这些可以被设计为单独的元件。
11.根据另一实施例,辊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滚动元件。例如,辊机构可包括至少一个引导辊和至少一个或多个辅助或轴承辊。引导辊例如始终以滑动的方式与把手支撑结构耦联,而辅助或轴承辊不与把手支撑结构接触,而是用作在固定轴承元件上的支撑辊,特别是在轴承支架上。
12.另外,把手支撑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引导或滑动元件,辊机构,特别是引导辊,可操作地连接至该引导或滑动元件,特别是在运动方面耦联。引导或滑动元件尤其被设计为,使得至少一个滚动元件,特别是引导辊,在引导元件上滚动。
13.在另一实施例中,引导元件和滚动元件可操作地彼此连接,使得在引导元件上滚
动的滚动元件使门把手绕枢转轴线枢转。
14.此外,驱动单元可以设计为线性驱动单元,其在输出侧具有输出元件,在该输出元件上布置有滚动元件。此外,驱动单元可以通过信号耦合到控制单元和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物体接近门把手组件,当检测单元在检测区域检测到物体接近时和/或当在检测区域中检测到物体时,控制单元激活和/或触发驱动单元,以自动将门把手从非使用或开始位置切换到使用位置,反之亦然。
15.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包括至少一个可移动元件,例如车门或掀背车门,其包括上述门把手组件,以便能够被打开。
1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驱动单元被设计为线性驱动单元,力传递元件被设置用于传递和传输驱动单元的线性往复运动,特别是推力或拉力,并且使所述线性运动偏转为门把手的运动。驱动单元的线性运动,特别是伸展或回缩运动,通过力传递元件传递,特别是传递为门把手的枢转运动。
17.调节机构尤其具有枢转轴线,门把手可绕枢转轴线从非使用位置运动到特别是可枢转或可伸展或可回缩到使用位置,反之亦然。当门把手布置在车辆的侧门上时,枢转轴线例如平行于车辆的纵向轴线延伸。门把手的把手支撑结构安装在车身上,使得其可以绕枢转轴线枢转。门把手的把手支撑结构例如由连接到门把手的两个保持杆,特别是l形或镰刀形保持杆形成。保持杆例如通过连接杆彼此连接。所述连接杆尤其设计为用于所述辊机构的引导或滑动元件。例如,连接杆被设计为滑轨、滑肋或滑杆、引导型材、滑动型材、辊滑轨或杆、伸缩轨、辊轨或杆、滚珠辊轨和/或滚珠轴承轨,用于在所述连接杆上滚动辊机构。
18.根据一种实施例,该辊机构具有至少一个引导辊,当通过驱动单元调节门把手时,该至少一个引导辊在把手支撑结构,特别是引导元件,例如连接杆上滚动。引导辊和引导元件例如连接杆可操作地连接,特别是在运动方面耦合,使得在引导元件例如连接杆上滚动的引导辊引起门把手绕枢转轴线的枢转运动。为此目的,引导辊放置在保持元件的背面上,该背面牢固地连接到门把手,具体是连接杆上,其对使用者是不可见的。
19.驱动单元尤其布置在把手支撑结构的保持杆之间。这允许调节机构的紧凑设计。
20.驱动单元尤其是线性驱动装置,其例如设计为电输出杆或推杆。例如,驱动单元包括电动机或液压泵,在输出侧提供的输出元件,例如输出杆或推杆,当驱动单元激活时,该输出元件线性地来回移动。力传递元件在输出杆的背离驱动单元的端部处连接至输出杆。
21.此外,驱动单元与控制单元耦合,特别是通过信号与其耦合。控制单元又可以连接到检测单元,该检测单元例如是电容检测单元。特别地,检测单元检测到物体接近检测区域,控制单元在成功识别和/或认证了物体之后激活和/或触发驱动单元,以便自动将门把手从非使用位置切换为使用位置。换句话说:如果经过认证的使用者接近车门,在该车门中门把手处于降低的非使用位置,则该门把手通过触发驱动单元自动伸出到使用位置。
22.根据另一实施例,辊机构可另外具有至少一个轴承辊,该轴承辊可滑动地支撑在固定到车身的保持结构上。轴承辊不位于保持元件上,具体是在连接杆上,而是位于固定到车身的保持结构上,使得所述轴承辊沿保持结构的表面旋转地被支撑。保持结构例如设计为轴承支撑结构,特别是门把手的固定轴承支架。
2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辊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将运动从驱动单元传递到门把手的引导辊和至少两个用于支撑调节机构的轴承辊。引导辊和轴承辊各自在不同的引导或
滑动元件或狭槽中被引导。例如,引导辊沿着连接杆在引导凹槽或狭槽中被引导。轴承辊沿着车身和/或把手支撑结构在不同的引导凹槽或狭槽中被引导,或者被以滚动方式支撑。引导凹槽和/或狭槽尤其是直的。替代地,这些也可以设计为曲线、弧形或部分圆弧形的形状。引导凹槽或狭槽与把手支撑结构和/或车身,特别是门板或固定至车身的另一保持结构一体形成。替代地,这些可以结合到把手支撑结构和/或车身,特别是门板或固定在车身上的另一保持结构。
24.力传递元件和连接杆,特别是引导辊和引导凹槽或狭槽被设计成使得连接杆以及因此牢固地连接到其上的门把手相对于驱动单元的线性调节运动的方向偏转,特别是枢转,角度为15
°
至90
°
,优选为35
°
至75
°
,特别优选为25
°
至45
°
。
25.通过本发明实现的优点尤其是具有这种调节机构的门把手组件的门把手能够以简单的方式通过从非使用或开始位置到使用位置的最大可能的力施加进行调节,该调节机构具有作为力传递元件的辊机构。
附图说明
26.参考附图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27.图1是具有门把手的车辆的框图的示意图;
28.图2至5是用于门把手的调节机构的示意性透视图;
29.图6是该调整机构的示意性后视图;
30.图7是门把手处于非使用位置时的调节机构的示意性剖视图;和
31.图8是门把手处于使用位置的调节机构的示意性剖视图。
32.在所有附图中,对应的部分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33.图1是车辆1的框图。
34.车辆1包括具有门把手组件ta的车门2,该门把手组件ta包括门把手3,该门把手可以通过调节机构4从初始或非使用位置p1延伸到使用位置p2。
35.在非使用位置p1中,门把手3被布置尤其是降低地在车门2上形成的凹口中,使得门把手3与车门2的外轮廓互补,尤其是端部与之齐平。为了操作门把手3,其可以从非使用位置p1(例如参见图7)移动(特别是伸出或枢转)到使用位置p2(例如参见图8),其中可由使用者致动。
36.调节机构4包括驱动单元4.1和被设置用于触发驱动单元4.1的控制单元4.2。根据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控制单元4.2连接到检测单元4.3,该检测单元包括例如电容传感器。检测单元4.3尤其是检测被授权将车门2打开进入检测区域的物体的接近,控制单元4.2在成功识别和/或认证了该物体之后激活和/或触发驱动单元4.1,以将门把手3从非使用位置p1切换到使用位置p2。门把手3通过调节机构4自动延伸到使用位置p2。在预定时间段之后或在再次致动门把手3之后,门把手3可以从使用位置p2自动下降到非使用位置p1。
37.接下来的图2至8是调节机构4的更详细的不同视图。特别地,图2至5是调节机构4的示意性透视图,图2是其中门把手3处于非使用位置p1的调节机构4的透视后视图。图3是调节机构4的透视后视图,其中门把手3处于使用位置p2。图4是门把手3处于非使用位置p1
时的调节机构4的立体主视图。图5是调节机构4的另一透视后视图,其中门把手3处于非使用位置p1。图6是调节机构4的后视图,其中门把手3处于非使用位置p1。图7是调节机构4的截面图,特别是纵向截面图,其中门把手3处于非使用位置p1。图8是调节机构4的截面图,特别是纵向截面图,其中门把手3处于使用位置p2。
38.如图2和3所示,调节机构4包括至少一个驱动单元4.1和力传递元件4.4,该力传递元件可操作地连接至门把手3的把手支撑结构3.1,以使门把手3移位,并被设计为辊机构4.4.1,其在门把手3上,特别是在把手支撑结构3.1中被引导。
39.调节机构4还具有旋转或枢转轴线d1,门把手3可绕其从非使用位置p1运动,特别是枢转或延伸或缩回使用位置p2,反之亦然。当门把手3布置在车辆1的侧门上时,枢转轴线d1例如平行于车辆1的纵向轴线x延伸。
40.详细地,门把手3的把手支撑结构3.1被安装成绕着枢转轴线d1在车辆1的车身上枢转。把手支撑结构3.1例如由牢固地连接至门把手3的两个保持杆3.1.1形成,尤其是l形或镰刀形的保持杆。两个保持杆3.1.1在纵向轴线x的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并且通过连接杆3.1.2彼此连接。连接杆3.1.2尤其设计为用于辊机构4.4.1的引导或滑动元件。例如,连接杆3.1.2被设计为滑轨或杆、引导型材、滑动型材、辊滑轨或杆、伸缩轨、辊轨或杆、滚珠辊轨和/或滚珠轴承轨,用于在所述连接杆3.1.2上滚动辊机构4.4.1。门把手3及其把手支撑结构3.1被安装成能够相对于车身绕枢转轴线d1移动。
41.调节机构4包括特别是固定在车辆上的驱动单元4.1和可以相对于驱动单元4.1、相对于车身以及相对于门把手3移动的力传递元件4.4。驱动单元4.1尤其布置在把手支撑结构3.1的保持杆3.1.1之间。
42.驱动单元4.1尤其设计为线性驱动单元。力传递元件4.4被设置用于传递和传输驱动单元4.1的线性往复运动,特别是推力或拉力,并且将所述线性运动lb偏转成运动,特别是门把手3的打开或关闭运动ob。驱动单元4.1的线性运动lb,特别是沿竖直轴线z方向的竖直延伸或回缩运动,通过力传递元件4.4传递为打开或关闭运动ob,特别是门把手3的枢转运动。
43.例如,把手支撑结构3.1的自由端可旋转地安装在枢转轴线d1上。为此目的,保持杆3.1.1的背离门把手3的自由端具有通孔3.2,通过该通孔,把手支撑结构3.1被安装在轴承元件3.3上,以便绕枢转轴线d1旋转。把手支撑结构3.1通过保持杆3.1.1的面向门把手3的端部牢固地连接至门把手3。特别地,把手支撑结构3.1的该端部牢固地连接至门把手3的使用者不可见的背面。
44.当门把手3自动移动到使用位置p2时,把手支撑结构3.1绕枢转轴线d1枢转,牢固地连接到把手支撑结构3.1的门把手3也绕枢转轴线d1枢转。
45.调节机构4的固定于车身的部分牢固地连接至车辆1,使得当门把手3伸出时,可延伸部分相对于固定于车身的部分移动。调节机构4的固定至车身的部分包括驱动单元4.1。辊机构4.4.1可包括几个辊,用于将线性运动lb转换或传递为打开和关闭运动ob和/或用于支撑。
46.特别地,辊机构4.4.1包括至少一个引导辊4.5和两个外部轴承辊4.6。
47.固定至车身的部分还包括控制单元4.2和检测单元4.3,但是在图2至8中未示出。
48.当将门把手3调节到例如使用位置p2时,至少一个引导辊4.5在把手支撑结构3.1
上,特别是在连接杆3.1.2上滚动。引导辊4.5和连接杆3.1.2可操作地连接,特别是在运动方面耦联,使得在连接杆3.1.2上滚动的引导辊4.5引起门把手3围绕枢转轴线d1的打开或枢转运动。为此目的,引导辊4.5贴靠在牢固地连接到门把手3上的连接杆3.1.2的背面上。
49.驱动单元4.1尤其是线性驱动装置,其例如设计为电输出杆或推杆。例如,驱动单元4.1包括电动机4.1.1以及在输出侧上的输出元件4.1.2,当驱动单元4.1被激活时,该输出元件根据线性运动lb来回线性移动。在输出元件4.1.2的背离驱动单元4.1的端部上,力传递元件4.4连接到输出元件4.1.2。
50.力传递元件4.4包括轴承结构4.4.2,引导辊4.5和/或轴承辊4.6可旋转地安装在该轴承结构上。
51.输出侧的输出元件4.1.2尤其设计为输出杆4.1.3,例如推杆或拉杆。输出杆4.1.3可以通过盖元件4.1.4覆盖。盖元件4.1.4特别是管状的和/或由诸如橡胶的弹性材料形成。当盖元件4.1.4在非使用位置p1时可以像手风琴一样折叠起来,该事实也促进了弹性。
52.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引导辊4.5和轴承辊4.6安装在轴承结构4.4.2中的同一平面中,从而绕旋转轴线d2旋转。当门把手3布置在车辆1的侧门上时,旋转轴线d2例如平行于车辆1的纵向轴线x延伸。
53.辊(引导辊4.5和轴承辊4.6)布置在保持杆3.1.1之间并面向连接杆3.1.2的背面。辊(引导辊4.5和轴承辊4.6)彼此相邻地布置并且沿着纵轴线x彼此间隔开。
54.引导辊4.5的接触表面与连接杆3.1.2的背面接触。例如,连接杆3.1.2在与引导辊4.5的接触区域中具有引导杆3.1.3。引导杆3.1.3相对于相邻区域从连接杆3.1.2的表面突出,以便允许引导辊4.5和引导杆3.1.3之间的牢固接触。
55.此外,连接杆3.1.2的背面具有两个材料凹部a。材料凹部a用于防止轴承辊4.6与调节机构4的可延伸部分特别是与连接杆3.1.2的背面接触。
56.轴承辊4.6与与固定到车身的零件相关联的保持结构4.7(见图4)接触,轴承辊4.6的接触表面与保持结构4.7的表面接触,该保持结构尤其设计为所谓的轴承支撑结构。轴承辊4.6与保持结构4.7接触,使得所述轴承辊沿着保持结构4.7的表面旋转并且被支撑在所述保持结构上。调节机构4的可延伸部分,特别是输出元件4.1.2和力传递元件4.4,通过轴承滚轮4.6支撑在固定在车身上的部分上。
57.当驱动单元4.1被触发时,输出元件4.1.2,特别是输出杆4.1.3与盖元件4.1.4一起沿着竖直轴线z向上移动。特别地,盖元件4.1.4像手风琴一样沿竖直轴线z的方向被拉开(见图8),这导致力传递元件4.4,特别是轴承结构4.4.2向上运动。引导辊4.5沿着连接杆3.1.2的背面,特别是在引导杆3.1.3上,沿垂直轴线z的方向向上旋转。
58.输出元件4.1.2的推力以及由此其向上的线性运动lb转换成牢固地连接到门把手3的把手支撑结构3.1的打开运动,特别是旋转力并导致枢转运动,使得所述把手支撑结构绕枢转轴线d1枢转。为了将门把手3调节到使用位置p2(参见图3),把手支撑结构3.1绕枢转轴线d1顺时针枢转。当门把手3处于使用位置p2时,车门2可以例如借助于图4和5所示的鲍登(bowden)拉索5打开。
59.为了将门把手3缩回或降低回到非使用位置p1(见图2),把手支撑结构3.1绕枢转轴线d1逆时针枢转。输出元件4.1.2沿着竖直轴线z向下移动,这导致力传递元件4.4尤其是其轴承结构4.4.2向下运动。结果,盖元件4.1.4像手风琴一样在竖直轴线z的方向上折叠
(参见图7)。引导辊4.5沿着引导杆3.1.3上的连接杆3.1.2的背面在垂直轴z的方向上向下旋转。输出元件4.1.2现在产生的拉力并因此其向下的线性运动lb被传递到牢固地连接至门把手3的把手支撑结构3.1的关闭运动,特别是旋转力,并导致枢转运动,使得所述把手支撑结构绕枢转轴线d1逆时针向后枢转。
60.通过所描述的调节机构4,门把手3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并且以最大可能的力施加被调节到使用位置p2。
61.附图标记列表
[0062]1ꢀꢀ
车辆
[0063]2ꢀꢀ
车门
[0064]3ꢀꢀ
门把手
[0065]
3.1
ꢀꢀ
把手支撑结构
[0066]
3.1.1
ꢀꢀ
支撑杆
[0067]
3.1.2
ꢀꢀ
连接杆
[0068]
3.1.3
ꢀꢀ
引导杆
[0069]
3.2
ꢀꢀ
通孔
[0070]
3.3
ꢀꢀ
轴承元件
[0071]4ꢀꢀ
调整机构
[0072]
4.1
ꢀꢀ
驱动单元
[0073]
4.1.1
ꢀꢀ
电机
[0074]
4.1.2
ꢀꢀ
输出元件
[0075]
4.1.3
ꢀꢀ
输出杆
[0076]
4.1.4
ꢀꢀ
盖元件
[0077]
4.2
ꢀꢀ
控制单元
[0078]
4.3
ꢀꢀ
检测单元
[0079]
4.4
ꢀꢀ
力传递元件
[0080]
4.4.1
ꢀꢀ
辊机构
[0081]
4.4.2
ꢀꢀ
轴承结构
[0082]
4.5
ꢀꢀ
引导辊
[0083]
4.6
ꢀꢀ
轴承辊
[0084]
4.7
ꢀꢀ
保持结构
[0085]5ꢀꢀ
鲍登拉索
[0086]
a
ꢀꢀ
材料凹部
[0087]
d1
ꢀꢀ
枢转轴线
[0088]
d2
ꢀꢀ
旋转轴线
[0089]
lb
ꢀꢀ
线性运动
[0090]
ob
ꢀꢀ
打开或关闭运动
[0091]
p1
ꢀꢀ
非使用位置
[0092]
p2
ꢀꢀ
使用位置
[0093]
ta
ꢀꢀ
门把手组件
[0094]
x
ꢀꢀ
纵向轴线
[0095]
z
ꢀꢀ
垂直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