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运行可靠的全自动智能窗户。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全自动智能窗户,一般均安装有落锁电机和开合电机以实现窗户的自动开闭锁合自动开合两种工作方式;通过落锁电机连接锁杆来驱动锁杆移动完成自动开闭锁,通过开合电机连接窗户的摇臂来完成自动开合;锁杆和摇臂所移动的行程都是由电机的工作时间来控制的,倘若电机工作时间的数值小于锁杆或摇臂所需要的行程时,则会因为驱动锁杆或者摇臂移动行程小而不能上锁或者窗扇不能完全开启或关闭;倘若电机工作的时间数值大于锁杆或摇臂的最大行程时,则会导致锁杆或摇臂超行程移动而出现撞坏锁杆、摇臂及窗户与其连接的结构,同时也会因为超行程的情况,导致电机过载而损坏电机;由此得知,此种全自动智能窗户在使用上并不可靠。
3.还有,现有的窗锁,在安装把手后,容易出现窗锁内电机出现拉偏或拉斜等现象,影响窗锁的工作性能及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运行可靠的全自动智能窗户,其结构设置合理,有效地解决现有之全自动智能窗户存在运行不可靠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6.一种运行可靠的全自动智能窗户,该窗户包括有窗框和窗扇,该窗框或窗扇安装有锁杆和锁合位,该锁杆可选择性受限于锁合位;
7.所述窗框或窗扇安装有开合装置和落锁装置;该开合装置和落锁装置至少包括有驱动机构、离合模组、输出模组及开关;该离合模组分别连接于驱动机构和输出模组,该开关设置于输出模组的一侧,且连接于驱动机构;当驱动机构依次传动离合模组、输出模组时,输出模组触碰开关以使驱动机构停止工作;该开合装置的输出模组连接窗框或窗扇,该落锁装置的输出模组连接锁杆。
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开合装置的输出模组包括有第一中心件、安装于第一中心件的第一输出齿片和拨头;
9.该第一中心件通过摇臂连接窗框或窗扇,第一输出齿片连接于离合模组,该第一输出齿片转动可传动第一中心件及拨头转动,以使拨头与开关触碰连接。
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中心件设置有第一方轴,所述窗框或窗扇设置有第一移动槽;
11.所述摇臂的一端设置有供第一方轴插入的第一方孔,所述摇臂的另一端设置可移动于第一移动槽的第一移动块。
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落锁装置安装于窗扇,所述锁杆安装于窗扇的外侧且连
接落锁装置;所述锁合位安装于窗框的内侧,由落锁装置驱动锁杆移动受限或脱离锁合位;
13.或,所述落锁装置安装于窗框,所述锁杆安装于窗框的内侧且连接落锁装置;所述锁合位安装于窗扇的外侧,由落锁装置驱动锁杆移动受限或脱离锁合位。
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落锁装置的输出模组包括有第二中心件、第二输出齿片、第三输出齿片及衔接件,该第二中心件设置有供把手安装的第二方孔;
15.该第二输出齿片和第三输出齿片安装于第二中心件,该第二输出齿片连接离合模组,该第三输出齿片连接衔接件;
16.该开关设置于衔接件的侧旁,衔接件移动可选择性接触该开关。
1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衔接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凸点,所述锁杆的一端设置有供第一连接凸点连接的第一连接孔;
18.所述锁杆的另一端设置有锁合凸柱,所述锁合凸柱可选择性受限于锁合位。
1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开合装置和落锁装置均包括有锁壳,该锁壳包括有底壳和上盖;所述驱动机构、离合模组、输出模组及开关均安装于锁壳中。
2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落锁装置的底壳或上盖设置安装腔体,该安装腔体内设置有防拉斜件,在外力作用下,防拉斜件沿平行于把手的轴向方向可位移;所述把手连接于防拉斜件。
2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离合模组包括有定位件、下齿片、上齿片和滚珠,该下齿片和上齿片可转动安装于定位件;该定位件设置有第一拨动部,该下齿片设置有第二拨动部;该滚珠受限于第一拨动部和第二拨动部之间,转动下齿片可使第二拨动部拨动滚珠卡在上齿片。
2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拨动部设置有移动导槽及磁吸部件,该滚珠可移动设置于移动导槽;
23.所述上齿片设置有供滚珠卡合的受限凹位,该下齿片转动可使第二拨动部拨动滚珠移动卡在受限凹位或由磁吸部件提供磁吸力使滚珠缩回移动导槽。
2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在输出模组的一侧设置开关,在输出模组移动至设定的位移量时,就可以触碰到开关以停止电机工作;只需要设置好输出模组的移动量与锁杆、摇臂的移动行程相符合,就可以利用输出模组的移动来控制锁杆、摇臂的精准位移;较于传统采用电机的工作时间来控制的方式而言,能够避免出现移动量不足或超行程移动的情况出现,能够使得窗户的落锁、开合运行更加可靠;同时,杜绝了超行程的情况出现,可以保证锁杆、摇臂不会因为超行程移动而出现损坏。
25.以及,其通过防拉斜件的设置,使得安装把手后,窗锁尤其是电机部分不会发生位置变化,因此,确保电机的驱动方向及位置,有效解决了传统技术中将把手直接穿过窗框或窗扇而螺纹锁在锁壳上导致电机拉偏/拉斜的问题。
26.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全自动智能窗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全自动智能窗户的另一角度立体机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全自动智能窗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开合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31.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开合装置的另一角度具体结构示意图;
32.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离合模组的分解图;
33.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离合模组的另一角度分解图;
34.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全自动智能窗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5.图9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落锁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36.图10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落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有防拉斜件);
37.图11是图10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38.图1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落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双衔接件);
39.图13是图12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40.附图标识说明:
41.10、窗户
ꢀꢀꢀꢀꢀꢀꢀꢀꢀꢀꢀꢀꢀꢀꢀꢀꢀꢀꢀꢀꢀꢀ
101、第一移动槽
42.11、窗框
ꢀꢀꢀꢀꢀꢀꢀꢀꢀꢀꢀꢀꢀꢀꢀꢀꢀꢀꢀꢀꢀꢀ
12、窗扇
43.13、锁杆
ꢀꢀꢀꢀꢀꢀꢀꢀꢀꢀꢀꢀꢀꢀꢀꢀꢀꢀꢀꢀꢀꢀ
132、锁合凸柱
44.131、第一连接孔
ꢀꢀꢀꢀꢀꢀꢀꢀꢀꢀꢀꢀꢀꢀꢀ
14、锁合位
45.15、摇臂
ꢀꢀꢀꢀꢀꢀꢀꢀꢀꢀꢀꢀꢀꢀꢀꢀꢀꢀꢀꢀꢀꢀ
151、第一方孔
46.16、把手
ꢀꢀꢀꢀꢀꢀꢀꢀꢀꢀꢀꢀꢀꢀꢀꢀꢀꢀꢀꢀꢀꢀ
17、紧固件
47.20、开合装置
ꢀꢀꢀꢀꢀꢀꢀꢀꢀꢀꢀꢀꢀꢀꢀꢀꢀꢀ
201、底壳
48.202、上盖
ꢀꢀꢀꢀꢀꢀꢀꢀꢀꢀꢀꢀꢀꢀꢀꢀꢀꢀꢀꢀꢀ
203、安装腔体
49.204、防拉斜件
ꢀꢀꢀꢀꢀꢀꢀꢀꢀꢀꢀꢀꢀꢀꢀꢀꢀ
21、驱动机构
50.22、离合模组
ꢀꢀꢀꢀꢀꢀꢀꢀꢀꢀꢀꢀꢀꢀꢀꢀꢀꢀ
221、定位件
51.2211、第一拨动部
ꢀꢀꢀꢀꢀꢀꢀꢀꢀꢀꢀꢀꢀꢀ
2212、移动导槽
52.2213、磁吸部件
ꢀꢀꢀꢀꢀꢀꢀꢀꢀꢀꢀꢀꢀꢀꢀꢀ
222、下齿片
53.2221、第二拨动部
ꢀꢀꢀꢀꢀꢀꢀꢀꢀꢀꢀꢀꢀꢀ
223、上齿片
54.224、滚珠
ꢀꢀꢀꢀꢀꢀꢀꢀꢀꢀꢀꢀꢀꢀꢀꢀꢀꢀꢀꢀꢀ
23、输出模组
55.231、第一中心件
ꢀꢀꢀꢀꢀꢀꢀꢀꢀꢀꢀꢀꢀꢀꢀ
2311、第一方轴
56.232、第一输出齿片
ꢀꢀꢀꢀꢀꢀꢀꢀꢀꢀꢀꢀꢀ
233、拨头
57.234、第二中心件
ꢀꢀꢀꢀꢀꢀꢀꢀꢀꢀꢀꢀꢀꢀꢀ
235、第二输出齿片
58.236、第三输出齿片
ꢀꢀꢀꢀꢀꢀꢀꢀꢀꢀꢀꢀꢀ
237、衔接件
59.2371、第一连接凸点
ꢀꢀꢀꢀꢀꢀꢀꢀꢀꢀꢀꢀ
2372、输出齿条
60.2373、衔接齿轮
ꢀꢀꢀꢀꢀꢀꢀꢀꢀꢀꢀꢀꢀꢀꢀꢀ
24、开关
61.241、弹片
ꢀꢀꢀꢀꢀꢀꢀꢀꢀꢀꢀꢀꢀꢀꢀꢀꢀꢀꢀꢀꢀ
242、接触凸点
62.30、落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63.请参照图1至图13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运行可靠的全自动智能窗户,包括有窗户10、开合装置20和落锁装置30。
64.参见图1和图2所示,该窗户10包括有窗框11和窗扇12,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窗扇12通过合页安装于窗框11;该窗框11或窗扇12设置有锁杆13和锁合位14,该锁杆13可选择性受限于锁合位14。倘若锁杆13安装于窗框11时,锁合位14则安装于窗扇12;倘若锁杆13安装于窗扇12时,锁合位14则安装于窗框11。该锁合位呈l型设置,该锁杆13的另一端设置有锁合凸柱132,该锁合凸柱132可选择性受限于l型的锁合位14中以受限窗扇12在落锁的情况下往外打开。
65.参见图3、图4和图5所示,该开合装置20、落锁装置30安装于窗框11或者窗扇12,该开合装置20和落锁装置30至少包括有驱动机构21、离合模组22、输出模组23及开关24;该离合模组22分别连接于驱动机构21和输出模组23,该开关24设置于输出模组23的一侧,且连接于驱动机构21;当驱动机构21依次传动离合模组22、输出模组23时,输出模组23触碰开关24以使驱动机构21停止工作;该开合装置20的输出模组23连接窗框11或窗扇12,该落锁装置30的输出模组23连接锁杆13。
66.具体地说,该开合装置20的输出模组23包括有第一中心件231、安装于第一中心件231的第一输出齿片232和拨头233;第一中心件231设置有第一方轴2311,该摇臂15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方孔151,该第一方轴2311插入第一方孔151中;该摇臂15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移动块152,该窗框11或窗扇12设置有第一移动槽101,该第一移动块152可移动受限于第一移动槽101中以将第一中心件231与窗框11或者窗扇12连接,利用开合装置20驱动窗扇12相对于窗框11进行开合工作。第一输出齿片232、驱动机构21分别连接于离合模组22,优选地,该第一输出齿片232及驱动机构21可以通过多个减速齿轮连接离合模组,利用减速齿轮来增加开合装置的整体扭矩,从而可以让开合装置的力度大,驱动窗扇开合过程可以更加平稳、可靠。该第一输出齿片232转动同步传动拨头233进行转动,该开合装置20中的开关24设置有弹片241,拨头233转动移动的角度后触碰弹片241即可控制驱动机构21停止工作。
67.参见图8和图9所示,该落锁装置30安装于窗扇12,该锁杆13安装于窗扇12的外侧且连接落锁装置20;该锁合位14安装于窗框11的内侧,由落锁装置30驱动锁杆13移动受限或脱离锁合位14;或,该落锁装置30安装于窗框11,该锁杆13安装于窗框11的内侧且连接落锁装置30;该锁合位14安装于窗扇12的外侧,由落锁装置30驱动锁杆13移动受限或脱离锁合位14。该窗框11、窗扇12设置有供锁杆13移动于此的第二移动槽102。该落锁装置30安装于窗框11或窗扇12的框架内部,在窗框11或窗扇12的外侧通过紧固件17将落锁装置30紧固安装即可。
68.该落锁装置30的输出模组23包括有第二中心件234、第二输出齿片235、第三输出齿片236及衔接件237,该第二输出齿片235和第三输出齿片236安装于第二中心件234,该第二输出齿片235连接离合模组22,该第三输出齿片236连接衔接件237。在该衔接件237的一侧设置输出齿条2372,该第三输出齿片236直接啮合输出齿条2372或通过衔接齿轮2373连接输出齿条2371均可。该开关24设置于衔接件237的侧旁,衔接件237移动可选择性接触该开关24来控制驱动机构21停止工作;该开关24及衔接杆237可以设置接触凸点242或弹片241,衔接杆237移动时就可以将衔接杆237的接触凸点242或弹片241与开关24的接触凸点242或弹片241进行触碰来控制驱动机构21的工作。该衔接件237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凸点2371,该锁杆1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31,该衔接件237通过第一连接凸点2371插入到第一连接孔131中与锁杆13连接;衔接件237移动时即可牵引锁杆13一同移动,实现锁杆
的上、落锁。
69.该第二中心件234设置有第二方孔2341,该把手设置有方杆161,该方杆161插入到第二方孔2341中;在手动上、落锁的过程中,可以直接转动方杆161从而传动第二中心件234、第二输出齿片235和第三输出齿片236转动,来驱动衔接件237移动,牵引相应的锁杆13一同移动,实现锁杆的上、落锁。优选地,该衔接件237还可以是对向移动设置的两条,两衔接件237可以通过齿轮来相互啮合,在任一衔接件237设置输出齿条2372,第三输出齿片236转动时,就能够同时传动两衔接件237进行移动,便于适配安装于双锁杆的窗户上。
70.参见图6和图7所示,该离合模组22包括有定位件221、下齿片222、上齿片223和滚珠224,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下齿片222和上齿片223可转动安装于定位件221,该定位件221设置有第一拨动部2211,该下齿片222设置有第二拨动部2221;该滚珠224受限于第一拨动部2211和第二拨动部2221之间,转动下齿片222可使第二拨动部2221拨动滚珠224卡在上齿片223。具体地说,该第一拨动部2211设置有移动导槽2212及磁吸部件2213,该滚珠224可移动设置于移动导槽2212;上齿片223设置有供滚珠224卡合的受限凹位2231,该下齿片转动可使第二拨动部2221拨动滚珠224移动卡在受限凹位2231或由磁吸部件2213提供磁吸力使滚珠224缩回移动导槽2212。具体地说,该上齿片223连接于上述第一输出齿片232、第二输出齿片235,该下齿片222连接于驱动机构21。驱动机构传动下齿片转动能够将滚珠224拨动,且卡在上齿片223带动上齿片一同转动,从而传动输出模组23转动;驱动机构停止工作之后,由于作用力的取消,滚珠则由磁吸部件提供吸力将滚珠吸回移动导槽内,并与上齿片223脱离连接。
71.参见图10
‑
图13所示,该开合装置20和落锁装置30均包括有锁壳,该锁壳包括有底壳201和上盖202;该驱动机构21、离合模组22、输出模组23及开关24均安装于锁壳中。作为一些优选的方案,该落锁装置的底壳201或上盖202设置安装腔体203,该安装腔体203内设置有防拉斜件204,在外力作用下,防拉斜件204沿平行于把手16的轴向方向可位移;该把手16的壳体连接于防拉斜件204。具体地说,防拉斜件204可以紧配定位于安装腔体203内,以达成防拉斜件204与底壳201或上盖202的相对固定,在安装把手16时,把手16是穿过窗框11或窗扇12的安装框部位,再螺纹连接于防拉斜件204,锁紧后,可能防拉斜件204会朝向把手16所在侧有少量偏移,但是,不会影响底壳201或上盖202,也就是对于落锁装置的主体而言,尤其是电机部分而言,不会发生位置变化,因此,确保电机的驱动方向及位置,有效解决了传统技术中将把手直接穿过窗框11或窗扇12而螺纹锁在锁壳上导致电机拉偏/拉斜的问题。当然,倘若开合装置20和落锁装置30不设置防拉斜件204时,可以直接利用该安装腔体203作为相应的固定孔,将把手连接于固定孔也能完成把手的安装。在使用无底座把手的时候,将把手的壳体连接于防拉斜件进行紧固安装;在使用有底座把手的时候,将把手的壳体连接于固定孔进行紧固安装。
72.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在输出模组的一侧设置开关,在输出模组移动至设定的位移量时,就可以触碰到开关以停止电机工作;只需要设置好输出模组的移动量与锁杆、摇臂的移动行程相符合,就可以利用输出模组的移动来控制锁杆、摇臂的精准位移;较于传统采用电机的工作时间来控制的方式而言,能够避免出现移动量不足或超行程移动的情况出现,能够使得窗户的落锁、开合运行更加可靠;同时,杜绝了超行程的情况出现,可以保证锁杆、摇臂不会因为超行程移动而出现损坏。
73.以及,其通过防拉斜件的设置,使得安装把手后,窗锁尤其是电机部分不会发生位置变化,因此,确保电机的驱动方向及位置,有效解决了传统技术中将把手直接穿过窗框或窗扇而螺纹锁在锁壳上导致电机拉偏/拉斜的问题。
7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7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