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机器人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06650发布日期:2021-07-02 19:22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机器人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机器人及汽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汽车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成熟,很多车载智能应用应运而生,出现了实体型车载机器人产品,这种实体型车载机器人比虚拟角色或屏幕中的虚拟角色更体现智能化和具有科技前沿感,能配合动作进行交互,交互体验也更佳。但是传统的实体型车载机器人通常存在体积较大,占用较大空间较大的问题,而车内的安装位置非常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载机器人及汽车,精简结构,减小体积;使能够在有限的中控台位置进行安装,提高可靠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机器人,包括:头部、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中的用以驱动头部相对于底座进行水平向转动第一传动组件,第一传动组件与头部相连,头部包括:与第一传动组件相连的头部内层壳;与头部内层壳相连的用以驱动头部内层壳相对于底座进行垂直向转动的第二传动组件,其中:第一传动组件至少包括一用以限制头部内层壳相对于底座水平运动幅度的第一限位器,第二传动组件至少包括一用以限制头部内层壳相对于底座垂直运动幅度的第二限位器。

其中,头部还包括:头部外层壳,头部外层壳装设在头部内层壳的外部;头部外层壳上装设有显示组件。

其中,底座中设有支撑座;第一传动组件还包括:装设在支撑座上的第一电机和与第一电机传动相连的齿轮组,齿轮组与头部内层壳连接,其中:第一电机受控转动并联动齿轮组和头部内层壳,驱动头部内层壳相对于底座进行水平向转动。

其中,齿轮组至少包括与第一电机相连的第一齿轮、与第一齿轮相连的第二齿轮;第一限位器装设在第二齿轮上,第二齿轮与头部内层壳传动连接。

其中,第一电机的转子轴装设有阻尼轴。

其中,第二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转子轴与头部内层壳相连,第二电机的定子端与头部外层壳相连。

其中,第一电机的旋转中轴线与第二电机的旋转中轴线布置为相互正交。

其中,第一限位器对头部内层壳相对于底座水平运动的限制幅度范围是-45°至+45°之间。

其中,第二限位器对头部内层壳相对于底座垂直运动的限制幅度范围是-30°至+30°之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车体及上述的车载机器人,车体的中控台开设有安装槽,底座位于安装槽内,头部伸出安装槽。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车载机器人及汽车,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车载机器人包括:头部、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中的用以驱动头部相对于底座进行水平向转动第一传动组件,第一传动组件与头部相连,头部包括:与第一传动组件相连的头部内层壳;与头部内层壳相连的用以驱动头部内层壳相对于底座进行垂直向转动的第二传动组件,其中:第一传动组件至少包括一用以限制头部内层壳相对于底座水平运动幅度的第一限位器,第二传动组件至少包括一用以限制头部内层壳相对于底座垂直运动幅度的第二限位器,精简结构,减小体积;使能够在有限的中控台位置进行安装,提高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车载机器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车载机器人头部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车载机器人的底座与头部部分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车载机器人的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的车载机器人,可以应用在汽车的车体上,例如:汽车的车体设置有中控台,中控台上开设有安装槽,车载机器人能够装配固定在安装槽中,从而实现其相应的显示、摄像等功能。

本实施例中的车载机器人,包括:头部1、底座2以及设置在底座2中的用以驱动头部1相对于底座2进行水平向转动的第一传动组件3,第一传动组件3与头部1相连,头部1包括:与第一传动组件3相连的头部内层壳11;与头部内层壳11相连的用以驱动头部内层壳11相对于底座2进行垂直向转动的第二传动组件4,其中:第一传动组件3至少包括一用以限制头部内层壳11相对于底座2水平运动幅度的第一限位器31。第二传动组件4至少包括一用以限制头部内层壳11相对于底座2垂直运动幅度的第二限位器41。

具体实施时,头部1包括:头部内层壳11和装设在头部内层壳11外部的头部外层壳12。底座2包括:底座外壳21和设置在底座外壳21内部的支撑座22。其中,头部外层壳12与底座外壳21相装配形成车载机器人的外轮廓,底座外壳21可以装配在汽车车体的安装槽内,头部外层壳12伸出安装槽,以实现相应功能。

优选的,头部外层壳21上装设有显示组件。该显示组件至少包括显示屏及摄像头(未示出),显示屏及摄像头均设置在显示屏安装座固定座t上,显示屏安装座固定座t紧固在头部内层壳11上,其能够带动显示屏随着头部内层壳11的运动加以运动。通过显示屏对各种信息进行显示,也可以在显示屏使模拟人脸,显示各种表情,增加人机交互体验。通过摄像头可以拍摄驾驶员的实时状态,比如当驾驶员疲劳驾驶时,可以对其进行提醒,还可以通过旋转头部内层壳11,通过摄像头对路况进行实时记录等。在其他实施例中,头部1的内部还设有控制组件,用于与显示屏、摄像头等电器件电性连接。控制组件还可以与第一传动组件3、第二传动组件4电性连接,或者控制组件与车辆的中控系统电性连接。壳体上还可以设有麦克风或者喇叭,也可采用车辆自带的麦克风和喇叭与车载机器人连接,司乘人员可以与汽车进行语音交互,通过语音控制汽车进行车窗、车门、空调等,控制导航、音乐等。

进一步的,第一传动组件3的作用是:驱动头部1相对于底座2进行水平向转动,其具体包括:装设在支撑座22上的第一电机32、与第一电机32传动相连的齿轮组以及装设在齿轮组上的第一限位器31。

具体实施时,第一电机32垂直安装固定在底座2的支撑座22上,其包括设有转子轴和定子端。齿轮组在本实施例中至少包括与第一电机32相连的第一齿轮33、与第一齿轮33相连的第二齿轮34。第一限位器31装设在第二齿轮34上,第二齿轮34与头部内层壳11传动连接。

第一电机32转子轴与第一齿轮33固定在一起。第一电机32加电收到控制信息号转动时,转子带动第一齿轮33,第一齿轮33再带动第二齿轮34转动,由于第二齿轮34与头部内层壳11传动连接,第一电机32使得能够带动车载机器人头部内层壳11进行水平360度运动。也就是说,齿轮组与头部内层壳11连接,其中:第一电机32受控转动并联动齿轮组和头部内层壳,驱动头部内层壳相对于底座进行水平向转动。

第一限位器31的作用是:限制头部内层壳11相对于底座2的水平运动幅度。通过第一限位器31控制其实际的水平运动幅度,如控制为-45°至+45°,即头部可左右摇头最大到+45°。

优选的,第一电机32的转子轴装设有阻尼轴。如此设置的作用是:通过阻尼轴结构,避免由于电机锁死或不加电时转子仍能微动导致的机器人上下左右晃动的问题;同时也有助于降低机械性噪声,减少共振振幅。

进一步的,第二传动组件4的作用是:限制头部内层壳11相对于底座2垂直运动的幅度。

第二传动组件4包括:第二电机42和用以限制头部内层壳11相对于底座2垂直运动幅度的第二限位器41。

具体实施时,第二电机42包括转子轴和固定端,第二电机42的转子轴与头部内层壳11相连,第二电机42的定子端与头部外层壳相连。第二电机42能够使头部内层壳11相对于底座2进行垂直运动,例如控制为-30°至+30°,即可抬头最大到+30°,低头到-30°。

优选的,第一电机32的旋转中轴线与第二电机42的旋转中轴线布置为相互正交。

优选的,第二电机42的转子轴装设有阻尼轴。如此设置的作用是:通过阻尼轴结构,避免由于电机锁死或不加电时转子仍能微动导致的机器人上下左右晃动的问题;同时也有助于降低机械性噪声,减少共振振幅。

本实用新型的车载机器人及汽车,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第一、底座中设置用以驱动头部相对于底座进行水平向转动的第一传动组件,头部中设有用以驱动头部内层壳相对于底座进行垂直向转动的第二传动组件,头部和底座连为一体的设计,底座可以装配在汽车车体的安装槽内,头部外层壳可以伸出安装槽,从而解决汽车中控台的预留空间不足,对车载机器人的固定底座体积紧凑性较高的要求,同时也避免了车载机器人头部无法嵌入中控台,导致头部运动姿态起来不够美观的问题。

第二、电机的转子轴装设有阻尼轴,避免由于电机锁死或不加电时转子仍能微动导致的机器人上下左右晃动的问题;同时也有助于降低机械性噪声,减少共振振幅。

第三,精简结构,减小体积;使能够在有限的中控台位置进行安装,提高可靠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