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铰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34464发布日期:2021-05-25 12:10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铰链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铰接机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铰链。



背景技术:

铰链又称合页,是用来连接两个固体并允许两者之间做相对转动的机械装置。日常生活中门窗等均需要设置铰链来实现开合的目的,而对于人们经常接触使用的门窗来说,若是铰链出现问题,在开关门窗的时候会发生摩擦等声音,例如目前人们使用的如附图1中所示的具备空位拉槽25的结构,此种结构在空位拉槽25的位置垫有塑料垫片,塑料垫片本身不防火,且此空位拉槽25的结构即没有良好的承重性能,还会在窗户开合的时候滑动件在空位拉槽25内滑动,长时间的使用后就容易出现磨损且滑动易产生噪音,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日常体验,同时会因为承重差以及磨损的情况极大降低其使用寿命。

因此就需要设计一种可以全铰接不使用空位拉槽结构的铰链,来解决现有的铰链承重性能差、易磨损以及易产生噪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铰链,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承重性能差、易磨损以及易产生噪音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铰链,包括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第三传动杆以及第四传动杆;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尾端依次通过所述第二传动杆和所述第三传动杆铰接;

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头端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传动杆和所述第四传动杆铰接;

所述第一端靠近所述头端,所述尾端远离所述第一端。

优选地,所述第二传动杆的中部与所述第四传动杆的中部铰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传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端之间通过第一铰接件铰接,所述第二传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传动杆的一端通过第二铰接件铰接,所述第三传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尾端通过第三铰接件铰接;

所述第一传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通过第四铰接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传动杆的一端通过第五铰接件铰接,所述第四传动杆的另一端与头端通过第六铰接件铰接;

所述第一铰接件与所述第二铰接件的间距等于所述第二铰接件与所述第三铰接件之间的间距加上所述第三铰接件与所述第六铰接件之间的间距之和;

所述第五铰接件与所述第六铰接件的间距等于所述第一铰接件与所述第四铰接件之间的间距加上所述第四铰接件与第五铰接件之间的间距之和。

优选地,所述第一传动杆、所述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三传动杆以及所述第四传动杆均为片体结构,所述第二传动杆背离所述第四铰接件的一侧以及所述第四传动杆背离所述第三铰接件的一侧上均设置容纳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用于安装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用于安装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设置在靠近所述尾端且远离所述头端的所述第二连接板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安装部通过竖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部为设置安装孔的板体结构,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平行,所述竖板垂直于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竖板设置在背离安装所述第三传动杆的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端面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竖直连接板与水平连接板,所述竖直连接板与所述水平连接板均为设置安装孔的板体结构,所述竖直连接板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端且远离所述第二端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所述水平连接板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二端且远离所述第一端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竖直连接板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背离铰接所述第一传动杆的端面上设置鼓凸,所述鼓凸上设置通孔。

优选地,所述第二传动杆朝向所述第四铰接件的一侧设置第一豁口,所述第四传动杆朝向所述第三铰接点的一侧设置第二豁口,当所述铰链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传动杆位于所述第一豁口内,所述第三传动杆位于所述第二豁口内。

优选地,所述第四铰接件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侧边设置,所述第三铰接件靠近所述尾端的侧边设置,当所述铰链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二传动杆与所述第一连接板重叠,所述第四传动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板重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第三传动杆以及第四传动杆,在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通过多个传动杆铰接的方式,铰接的方式来实现窗户的开合,相较于传统的设置空位拉槽的铰链,在结构上更能承受更大的重量,且不存在滑动的磨损,同时还能避免窗户开合时产生较大的噪音,更加适用于人们的生活,同时铰接的结构方式最大程度上提高了铰链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优选技术方案至少还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第二传动杆的中部与第四传动杆的中部铰接,使铰链在开合到最大以后还能按照既定角度返回,避免铰接位置反方向弯折;

第一铰接件与第二铰接件的间距等于第二铰接件与第三铰接件的间距加上第三铰接件与第六铰接件之间的间距之和,在铰链处于折叠状态的时候,第二传动杆可以与第二连接板重合;

第二传动杆背离第四铰接件的一侧以及第四传动杆背离第三铰接件的一侧上均设置容纳槽,容纳槽可以在第二传动杆以及第四传动杆展开的时候避免与窗扇的侧壁边之间硬接触;

第一连接板上设置第一安装部,从而可以将第一安装部安装到窗框上,然后第二连接板上设置第二安装部,可以将第二连接板安装到窗扇上,以此来实现对铰链的安装;

第二安装部通过竖板与第二连接板连接,竖板设置在背离安装第三传动杆的第二连接板上,第二连接板与第二安装部之间平行设置,第二安装部便可以直接与窗扇的侧壁连接,同时第三铰接点和第六铰接点不会与窗扇的侧壁摩擦;

第一安装部包括竖直连接板与水平连接板,竖直连接板可以与窗框的竖直侧壁连接,水平连接板与窗框的水平侧壁连接,使连接更结实;

第二传动杆朝向第四铰接件的一侧设置第一豁口,第四传动杆朝向第三铰接点的一侧设置第二豁口,第一豁口与第二豁口在铰链处于折叠状态时分别容纳第一传动杆和第三传动杆,可以使铰链充分折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门窗铰链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铰链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铰链完全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连接板;2-第二连接板;3-第一传动杆;4-第二传动杆;5-第三传动杆;6-第四传动杆;7-第一端;8-第二端;9-头端;10-尾端;11-第一铰接件;12-第二铰接件;13-第三铰接件;14-第四铰接件;15-第五铰接件;16-第六铰接件;17-容纳槽;18-通孔;19-第二安装部;20-竖板;21-竖直连接板;22-水平连接板;23-第一豁口;24-第二豁口;25-空位拉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铰链,如附图2以及附图3所示,包括第一连接板1、第二连接板2、第一传动杆3、第二传动杆4、第三传动杆5以及第四传动杆6;其中第一连接板1以及第二连接板2实现连接窗框以及窗扇,来实现铰接窗扇的目的;具体的如图2、3中的第一连接板1用于连接窗框,第二连接板2用于连接窗扇,而第一连接板1与第二连接板2之间通过多个传动杆进行连接,第一连接板1的第一端7与第二连接板2的尾端10依次通过第二传动杆4和第三传动杆5铰接,具体的,第二传动杆4的一端与第一端7之间通过第一铰接件11铰接,第二传动杆4相对于第一连接板1之间绕第一铰接件11转动,第二传动杆4的另一端与第三传动杆5的一端通过第二铰接件12铰接,第二传动杆4与第三传动杆5之间可以绕第二铰接件12发生相对转动,还将第三传动杆5的另一端与尾端10通过第三铰接件13铰接,使第三传动杆5相对于尾端10之间绕第三铰接件13可以发生相对转动。

与上述依次铰接方式相同的,在第一连接板1于第二连接板2之间还连接着第一传动杆3和第四传动杆6,第一连接板1的第二端8与第二连接板2的头端9依次通过第一传动杆3和第四传动杆6铰接;具体多第一传动杆3的一端与第二端8之间通过第四铰接件14铰接,使第一传动杆3与第一连接板1之间可以绕第四铰接件14发生相对转动,第一传动杆3多另一端与第四传动杆6的一端通过第五铰接件15铰接,使第一传动杆3与第四传动杆6之间能绕第五铰接件15发生相对转动,最后在第四传动杆6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板2多头端9之间通过第六铰接件16进行铰接,使第四传动杆6与第二连接板2可以绕第六铰接件16发生相对转动;值得说明的一点是,第一连接板1的第一端7靠近第二连接板2的头端9,第二连接板2的尾端10远离第一连接板1的第一端7,并且第二传动杆4的长度大于第三传动杆5,第四传动杆6的长度大于第一传动杆3,然后第二传动杆4的中部与第四传动杆6的中部铰接,此处位置的铰接便于限制各个传动杆以及连接板之间铰接位置的相对转动方向,避免铰链过度展开后,铰接位置反向转动发生铰链卡死的情况,使各个铰接位置只能按连接方式发生一个方向以及相反方向的转动,对应窗扇的开合。

上述形成的铰链,通过多个传动杆与两个连接板之间的铰接方式,既能实现窗扇的正常开合,同时还能在开合的过程中只发生铰接点处的转动,与现有技术中使用的空位拉槽25的结构形式有极大的不同,还能避免空位拉槽25结构上强度的不足,以及连接件在空位拉槽25内部滑动时发出摩擦噪音,经常性的摩擦也易造成铰链的损坏,而空位拉槽25内的连接件还需要配以塑料件使用,其本身不具备防火性能;本申请提供的铰链从各个方面均满足人们对其的需求,结构更合适,具备更大的承载能力,噪音小以及全金属材质防火性能更加优越。

本申请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铰链,其中还可以设计成如下长度关系,当然只在于简单的说明大致的长度关系,具体的根据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误差均属正常的保护范围之内,第一铰接件11与第二铰接件12的间距等于第二铰接件12与第三铰接件13之间的间距加上第三铰接件13与第六铰接件16之间的间距之和;第五铰接件15与第六铰接件16的间距等于第一铰接件11与第四铰接件14之间的间距加上第四铰接件14与第五铰接件15之间的间距之和,如上长度对应关系设置,可以在铰链完全折叠的情况下,使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上下对应且完全重叠,当然具体设计中的长度关系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只需要满足可以使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重叠即可。

为了使铰链正常的开合且不至于影响窗扇的开关还需要使铰链具备较大的机械强度能承载更大的重量,可以将第一传动杆3、第二传动杆4、第三传动杆5以及第四传动杆6均为片体结构,片体之间的铰接可以通过铆钉进行铰接,而片状本身较宽因此还需要,在第二传动杆4背离第四铰接件14的一侧以及第四传动杆6背离第三铰接件13的一侧上均设置容纳槽17,由于铰链的安装大多在窗扇与窗框铰接位置的底部处,由于第一端7较为靠近窗框的角的位置,因此在片状的传动杆发生转动且开到最大近似180度的时候(如附图3中所示),此第二传动杆4的容纳槽17的设置便能容纳窗框的侧边,同时第四传动杆6上的容纳槽17便可以避免其与窗扇之间的应接触,用于容纳窗扇的底部边沿,使窗扇能尽量的开到最大程度,以至于达到如幅图3中的180度角度,此时第一连接板1与第二连接板2相互平行。

为了实现铰链的连接因此还需要在第一连接板1上设置用于安装第一连接板1的第一安装部,第二连接板2上设置用于安装第二连接板2的第二安装部19,第一安装部在于实现第一连接板1与窗框之间的连接,在于实现第二连接板2与窗扇之间的连接,第二安装部19设置在靠近尾端10且远离头端9的第二连接板2上,第二安装部19通过竖板20与第二连接板2连接,第二安装部19为设置安装孔的板体结构,第二安装部19便可以通过此安装孔来实现快速螺丝或者螺钉的安装,第二安装部19与第一连接板1平行,竖板20垂直于第二安装部19与第二连接板2,竖板20设置在背离安装第三传动杆5的第二连接板2的端面上,竖板20的设置能使第二安装部19直接与窗扇的侧壁直接连接,而使第二连接板2不会与窗扇之间发生接触,因此便可以使第三铰接件13与第六铰接件16与窗扇之间支撑起一定的间距,避免第三铰接件13和第六铰接件16发生于窗扇的摩擦。

为了能使第一安装部更稳定的连接到窗框上,因此第一安装部设计成竖直连接板21与水平连接板22结合使用的形式,竖直连接板21与水平连接板22均为设置安装孔的板体结构,竖直连接板21可以实现与窗框竖直侧壁之间的连接,而水平连接板22便可以实现与窗框水平侧壁之间的连接;具体的竖直连接板21设置在靠近第一端7且远离第二端8的第一连接板1上,竖直连接板21垂直于第一连接板1设置,可以通过竖直连接板21上的安装孔来用螺栓或者螺栓对其进行安装,水平连接板22设置在靠近第二端8且远离第一端7的第一连接板1上,竖直连接板21与水平连接板22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板1的两端,能使第一连接板1安装的更加牢固。

还可以在第一连接板1背离铰接第一传动杆3的端面上设置鼓凸,对应的位于铰接第一传动杆3的端面上则为凹槽,凹槽的底部设置通孔18,对应的便是鼓凸上设置的通孔18,此通孔18也可以通过螺栓进行第一连接板1的安装;鼓凸的形式,能在将第一连接板1安装到窗框上的时候支撑第一连接板1两侧的第一铰接件11与第四铰接件14,避免两个铰接件直接与窗框发生接触,就间接的避免了第一传动杆3以及第二传动杆4发生转动的时候与窗框之间的摩擦。

值得说明的使,为了能使第一传动杆3以及第二传动杆4在铰链闭合状态下能完全位于第一连接板1与第二连接板2之间,因此还需要在第二传动杆4朝向第四铰接件14的一侧设置第一豁口23,第一豁口23位于第二传动杆4和第四传动杆6铰接点远离第一铰接件的一侧,同理还在第四传动杆6朝向第三铰接点的一侧设置第二豁口24,同时还需要将第四铰接件14靠近第二端8的侧边设置,第三铰接件13靠近尾端10的侧边设置,此种侧边设置的情况便能将空余出来的部分用于容纳旋转过来的第二传动杆4以及第四传动杆6,当铰链处于完全折叠状态时,第二传动杆4与第一连接板1重叠,第四传动杆6与第二连接板2重叠;第一传动杆3位于第一豁口23内,第三传动杆5位于第二豁口24内,此种方式便能实现各个传动杆均位于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之间的情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