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改装传统机械门锁的开锁装置

文档序号:26477609发布日期:2021-08-31 14:14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改装传统机械门锁的开锁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门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改装传统机械门锁的开锁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门锁是指区别于传统机械锁的基础上改进的,在用户安全性、识别、管理性方面更加智能化、简便化的锁具。现有智能门锁的主要应用场景为家居,酒店,民宿等场景,其主要特征和缺陷包括:

(1)开锁方式多样,主流的开锁方式有刷卡、密码输入、生物识别和蓝牙等,功能复杂的同时成本也较为高昂。

(2)常见的智能门锁安装时需要替换锁芯,操作麻烦。

(3)智能门锁只用于标准门型,对于非标准门型需要专业人员上门安装。

对于公共区域办公,宿舍以及租房的场景而言,安装智能门锁性价比不高,现有的智能门锁造价昂贵,且安装时需要更换传统机械锁或锁芯,因此,智能门锁的广泛普及受到制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改装传统机械门锁的开锁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现方便且成本低,能够有效应用在各种场景的开关门中,在传统机械门锁上实现智能门锁,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改装传统机械门锁的开锁装置,包括机械传动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机械传动单元包括安装板和用于连接传统机械门锁把手的传动杆,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铁、第二电磁铁、卷线轴和弹簧转轮,所述第二电磁铁的活动端连接有限位器,所述传动杆的一端与限位器卡合或释放,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通过固定器与传统机械门锁把手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铁的上方设置有电机座,所述电机座滑动连接在安装板上,所述电机座与第一电磁铁的活动端连接,所述电机座内设置有电机,所述卷线轴通过离合器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卷线轴上缠绕有钢丝线,所述传动杆靠近限位器的一端与钢丝线连接,所述弹簧转轮上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安装板固定,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传动杆连接。

上述的一种用于改装传统机械门锁的开锁装置,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红外传感模块、光电感应模块和指纹识别模块。

上述的一种用于改装传统机械门锁的开锁装置,所述红外传感模块包括红外信号接收器。

上述的一种用于改装传统机械门锁的开锁装置,所述光电感应模块包括设置在传动杆转动上限的第一光电开关和设置在传动杆转动下限的第二光电开关,通过第一光电开关检测传动杆的转动上限,通过第二光电开关检测传动杆的转动下限。

上述的一种用于改装传统机械门锁的开锁装置,所述安装板包括底板和盖板,所述底板和盖板通过连接键连接。

上述的一种用于改装传统机械门锁的开锁装置,所述固定器包括套设在把手转动轴上的第一环体和第二环体,所述第一环体固定连接在把手转动轴上,所述第二环体转动连接在把手转动轴上,所述第一环体上设置有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环体上设置有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随第二环体转动时能够被第一延伸部阻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现方便且成本低。

2、本实用新型只需要在传统机械门锁的门把手上改装即可,安装简单,无需更换传统机械锁或锁芯,性价比高。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固定器,在改装开锁装置后,不影响门的正常手动开关,兼容性好。

4、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应用在各种场景的开关门中,在传统机械门锁上实现智能门锁,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现方便且成本低,能够有效应用在各种场景的开关门中,在传统机械门锁上实现智能门锁,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安装板;2—连接键;3—固定器;

3-1—第一环体;3-2—第二环体;3-3—第一延伸部;

3-4—第二延伸部;4—传动杆;5—电机座;

6—第一电磁铁;7—卷线轴;8—离合器;

9—电机;10—限位器;11—第二电磁铁;

12—弹簧;13—弹簧转轮;14—钢丝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改装传统机械门锁的开锁装置,包括机械传动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机械传动单元包括安装板1和用于连接传统机械门锁把手的传动杆4,所述安装板1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铁6、第二电磁铁11、卷线轴7和弹簧转轮13,所述第二电磁铁11的活动端连接有限位器10,所述传动杆4的一端与限位器10卡合或释放,所述传动杆4的另一端通过固定器3与传统机械门锁把手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铁11的上方设置有电机座5,所述电机座5滑动连接在安装板1上,所述电机座5与第一电磁铁6的活动端连接,所述电机座5内设置有电机9,所述卷线轴7通过离合器8与电机9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卷线轴7上缠绕有钢丝线14,所述传动杆4靠近限位器10的一端与钢丝线14连接,所述弹簧转轮13上设置有弹簧12,所述弹簧12的一端与安装板1固定,所述弹簧12的另一端与传动杆4连接。

具体实施时,当开锁装置在工作初始状态时,传动杆4的一端与限位器10卡合限位,当通过开锁装置开门过程中,第二电磁铁11通电工作,带动限位器10后缩,限位器10失去对传动杆4的限位,释放传动杆4。

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红外传感模块、光电感应模块和指纹识别模块。

具体实施时,指纹识别模块用于录入内置指纹和识别开门者指纹,进行配对识别解锁。

本实施例中,所述红外传感模块包括红外信号接收器。

具体实施时,红外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远程红外信号,实现红外遥控开关门。

本实施例中,所述光电感应模块包括设置在传动杆4转动上限的第一光电开关和设置在传动杆4转动下限的第二光电开关,通过第一光电开关检测传动杆4的转动上限,通过第二光电开关检测传动杆4的转动下限。

具体实施时,第一光电开关和第二光电开关用于检测传动杆4的转动位置,通过位置判断对第一电磁铁6、第二电磁铁11和电机9进行启停控制,实现自动开关门。

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1包括底板和盖板,所述底板和盖板通过连接键2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固定器3包括套设在把手转动轴上的第一环体3-1和第二环体3-2,所述第一环体3-1固定连接在把手转动轴上,所述第二环体3-2转动连接在把手转动轴上,所述第一环体3-1上设置有第一延伸部3-3,所述第二环体3-2上设置有第二延伸部3-4,所述第二延伸部3-4随第二环体3-2转动时能够被第一延伸部3-3阻挡。

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环体3-1固定连接在把手转动轴上能够随把手转动轴转动,当手动开门时,第一环体3-1转动,第一延伸部3-3有自由行程空间,不会被第二延伸部3-4阻挡,因此,第二环体3-2不动;当通过本开锁装置自动开门时,第二环体3-2转动,第二延伸部3-4被第一延伸部3-3的阻挡,带动第一环体3-1转动,实现改装开锁装置后,不影响门的正常手动开关。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当接收到红外遥控、指纹配对成功等开门信号时,第二电磁铁11通电工作,第二电磁铁11的活动端吸合,带动限位器10后缩,限位器10失去对传动杆4的限位;同时,第一电磁铁6通电工作,第一电磁铁6的活动端吸合,带动电机座5和电机座5内的电机9移动,使离合器8打开,传动杆4在弹簧12收缩弹力的作用下迅速向下转动,随着传动杆4向下,其作用力通过固定器3带动门把手向下,打开房门。

当第二光电开关检测到传动杆4到达转动下限位置时,第二电磁铁11断电停止工作,第二电磁铁11的活动端带动限位器10弹出;同时,第一电磁铁6断电停止工作,第一电磁铁6的活动端带动电机座5和电机9移动,使离合器8吸合;然后电机9通电工作,带动卷线轴7转动,传动杆4随着钢丝线14拉动向上转动,当传动杆4向上运动,与限位器10接触时,传动杆4顶部圆弧推动限位器10和第二电磁铁11的活动端向内收缩,传动杆4继续向上运动,第二电磁铁11的活动端带动限位器10重新弹出并使限位器10卡在传动杆4下方,恢复对传动杆4的限位;当第一光电开关检测到传动杆4到达转动上限位置时,电机9断电停止工作,完成自动关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