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工件定位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快速定位机构。
背景技术:
定位是把工件快速而精确的加以控制进而安置在设备上,以本体的承载和夹紧件的挟持,使工件在夹具内固定在精确的位置上。
发明人在实际生产实践中发现有缺陷:
1、同一定位机构只能完成一种工件的夹持,不能兼容多种工件。
2、定位机构对形状规则的工件进行夹持较为容易,对形状不规则的工件所需的定位机构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快速定位机构,解决了对形状不规则的工件进行定位所需定位机构结构较为复杂且不兼容多种工件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承载部,所述承载部上设置有凹陷,所述凹陷上设置有置物口;
转动部,所述转动部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承载部上,所述转动部上设置有第一通口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口径向上的多组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通口与所述置物口相对应;
第一移动部,所述第一移动部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设置所述第一导向槽内且沿所述第一导向槽移动;
第二移动部,所述第二移动部的一端可转动地与所述第一移动部上的第二端相连接;
导向部,所述导向部设置在所述承载部上,所述转动部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承载部和所述转动部间,所述导向部上设置有第二通口,所述第二通口与所述第一通口相对应,所述第二通口的径向上还设置有多组第一导向口以及与第一导向口对应设置的第二导向口,所述第一移动部的第一端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口内,所述第二移动部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口内;
动力件,所述动力件的驱动端与所述转动部相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它还包括台板和支撑部,所述承载部设置在所述台板上,所述台板与所述承载部间设置有支撑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向槽设定有弧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移动部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部上还设置有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一移动部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向口与所述第二通口相连通。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转动部带动设置在第一导向口内的第一移动部进行移动,同时带动第二移动部在第二导向口内定向移动,若干第二导向口的一端聚集在第二通口的外周,对放置在第二通口内的工件上的组成最大外圆的点进行抵触,进而对工件进行定位。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种快速定位机构的机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略去导向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承载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转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导向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承载部;11、凹陷;12、置物口;13、连接口;14、凸台;2、转动部;21、第一通口;22、第一导向槽;23、连接部;3、第一移动部;31、滑动部;32、锁紧部;4、第二移动部;41、抵触部;5、导向部;51、第二通口;52、第一导向口;53、第二导向口;54、第二导向槽;6、动力件;7、台板;8、支撑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参见图1、图2,快速定位机构包括承载部1、转动部2、第一移动部3、第二移动部4、导向部5、动力部6、台板7以及支撑部8。
支撑部8竖立在圆状台板7和圆状承载部1间且圆状台板7和圆状承载部1间设定有距离,设定距离不做限定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支撑部8设置为杆状,用以支撑承载部1。
承载部1包括凹陷11、置物口12、连接口13以及凸台14,圆状承载部1内设置有圆状凹陷11,圆状凹陷11与圆状承载部1的圆心一致。圆状凹陷11的中心部位设置有凸台14,同时凸台14的的中心部位设置有置物口12,置物口12贯穿承载部1。承载部1的外缘处设置有连接口13,连接口13与凹陷11相连通。
转动部2设置在凹陷11内,转动部2包括第一通口21、第一导向槽22以及连接部23。第一通口21的内径与凸台14的外径相同,第一通口21卡放在凸台14上且转动部2的外径略小于凹陷11内径。转动部2的厚度与凹陷11的深度一致。
第一导向槽22设置转动部2的径向上,同时第一导向槽22具有一定的弧度。若干第一导向槽22均布在第一通口21的轴向上。连接部23设置在转动部2的一侧且可转动地设置在连接口13内。
第一移动部3包括滑动部31以及锁紧部32。锁紧部32贯穿第一移动部3的一端与滑动部31相连接。滑动部31通常是轴承,轴承可转动地沿着第一导向槽22移动,第一移动部3的另一端与第二移动部4地一端相转动连接且第二移动部4设置在第一移动部3上。第二移动部4的另一端设置有抵触部41。抵触部41的宽度比第二移动部4本体稍窄,用以对工件进行抵触定位。
导向部5设置在转动部2上且与转动部2通过螺栓进行紧固。转动部2在承载部1与导向部5进行转动。导向部5包括第二通口51、第一导向口52、第二导向口53以及第二导向槽54。导向部5设置为圆状且外径与承载部1的外径相同。第二通口51设置在导向部5的中心部位,第二通口51与第一通口21相对应。若干第一导向口52以及与第一导向口52对应设置的第二导向口53均布设置在第二通口51的径向上。
与第一导向口52和第二导向口53的对应位置且位于导向部5的同一面上还设置有第二导向槽54。第一移动部3上的锁紧部32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二导向槽54内,第二移动部4设置在第一移动部3上,第二移动部4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二导向口53内,用以为第二移动部4进行导向。第二导向口53与第二通口51相连通,第二移动部4上远离第一移动部3的一端可移动到第二通口51内。
第二通口51、第一通口21与置物口12相对应,工件放置到置物口12内且一端凸出第二通口51,若干第二移动部4对工件进行夹持定位。
第二导向槽54的数量与工件的大小和定位精度相关联,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较大的工件需要较大的第二通口51,同时需增加导向部5的尺寸,进而需增加第二导向槽54的数量,对工件进行牢固定位。第二导向槽54的数量与第一移动部3、第二移动部4以及第一导向槽22是以一一对应关系。
动力件6与连接部23相活动连接,带动转动部2在凹陷11内进行转动,带动第一移动部3在第一导向槽22移动,进而带动第二移动部4在第二导向口53内移动,第二导向口53与第二通口51相连通,第二移动部4上远离第一移动部3的一端可移动到第二通口51内,根据工件的大小对转动部2的转动角度进行调整,用于控制第二移动部4在第二通口51的移动长度,转动部2的正反转动用以控制对工件的夹持和松放。
转动部2带动设置在第一导向口53内的第一移动部3进行移动,同时带动第二移动部4在第二导向口53内定向移动,若干第二导向口53的一端聚集在第二通口51的外周,对放置在第二通口51内的工件上的组成最大外圆的点进行抵触,进而对工件进行定位。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