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用机械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26073发布日期:2022-04-13 14:2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用机械手,其结构包括联动架(1)、底座(2)、衔接架(3)、夹持机构(4)、升降杆(5),所述联动架(1)的下端与衔接架(3)的左侧铰链连接,所述衔接架(3)与底座(2)的上端活动卡合,所述升降杆(5)的后端与联动架(1)的上端活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4)与升降杆(5)的前端相连接;所述夹持机构(4)包括夹持爪(41)、支撑架(42)、液压杆(43),所述夹持爪(41)与支撑架(42)的内侧活动卡合,所述液压杆(43)安装于两个夹持爪(41)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用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爪(41)包括接触板(a1)、第一连接杆(a2)、第二连接杆(a3)、固定杆(a4),所述接触板(a1)与固定杆(a4)的下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a2)贯穿于固定杆(a4)的内部靠下端位置,所述第二连接杆(a3)贯穿于固定杆(a4)的内部靠上端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用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板(a1)包括吸收条(a11)、受力板(a12)、转向辊(a13),所述吸收条(a11)嵌入于受力板(a12)的内部位置,所述转向辊(a13)与吸收条(a11)的上端想看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用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辊(a13)包括衔接点块(b1)、外固框(b2)、转轴(b3)、中段杆(b4),所述衔接点块(b1)固定于转轴(b3)的外侧位置,所述外固框(b2)的内部与转轴(b3)活动卡合,所述转轴(b3)固定于中段杆(b4)的边侧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用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固框(b2)包括内接块(b21)、框体(b22)、弹性条(b23),所述内接块(b21)嵌入于框体(b22)的内部位置,所述弹性条(b23)安装于内接块(b21)的内部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用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条(a11)包括增触槽(c1)、吸水条(c2)、上凹槽(c3),所述增触槽(c1)固定于吸水条(c2)的内部位置,所述上凹槽(c3)与吸水条(c2)的上表面相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用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板(a12)包括打底板(d1)、外置面(d2)、抓力条(d3),所述外置面(d2)固定于打底板(d1)的上表面位置,所述抓力条(d3)嵌固于外置面(d2)的上表面位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用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底板(d1)包括底板(d11)、伸缩块(d12)、内腔(d13)、内固块(d14),所述伸缩块(d12)与内腔(d13)的内部滑动配合,所述内腔(d13)嵌入于底板(d11)的内部位置,所述内固块(d14)固定于内腔(d13)的内部位置。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用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块(d12)包括下置板(e1)、增重块(e2)、冲撞块(e3),所述冲撞块(e3)的底部与下置板(e1)的上端相连接,所述增重块(e2)贯穿于下置板(e1)的内部位置。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用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撞块(e3)包括块体(e31)、撞击块(e32)、边固槽(e33),所述撞击块(e32)固定于块体(e31)的上表面位置,所述边固槽(e33)固定于块体(e31)的变成位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制造用机械手,其结构包括联动架、底座、衔接架、夹持机构、升降杆,联动架的下端与衔接架的左侧铰链连接,衔接架与底座的上端活动卡合,升降杆的后端与联动架的上端活相连接,夹持机构与升降杆的前端相连接,当夹持机构将工件夹持到指定位置,通过中段杆能够带动接触板向内摆动复位,从而使接触板摆动复位产生的甩力能将其内侧的润滑油甩落一部分,通过接触板向内侧摆动复位产生的惯性力,能够使伸缩块在内固块的配合下沿着内腔向外滑动伸出,从而使冲撞块的上表面能够与外置面的内侧产生撞击,从而使接触板内侧的金属能够脱落。的金属能够脱落。的金属能够脱落。


技术研发人员:黄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黄梵
技术研发日:2021.12.31
技术公布日:2022/4/12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