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活动调节的高韧性薄形S型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51037发布日期:2022-05-17 14:49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活动调节的高韧性薄形S型扳手的制作方法
一种可活动调节的高韧性薄形s型扳手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维修工具用扳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活动调节的高韧性薄形s型扳手。


背景技术:

2.扳手是一种常用的安装与拆卸工具,是利用杠杆原理拧转螺栓、螺钉、螺母和其他螺纹紧持螺栓或螺母的开口或套孔固件的手工工具。扳手通常用碳素或合金材料的结构钢制造。扳手通常在柄部的一端或两端制有夹持螺栓或螺母的开口或套孔,使用时沿螺纹旋转方向在柄部施加外力,就能拧转螺栓或螺母。
3.如授权公告号:cn210678501u公开了一种高韧性薄形s型扳手,包括手柄,所述手柄包括有水平端与弧形端,所述手柄弧形两端均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远离手柄的一侧设置有螺栓螺母,所述转动轴内腔设置有定位销栓。本实用新型中,旋松定位销栓,使得定位块与手柄之间可以通过转动轴进行转动,转动到指定的角度后,旋紧定位销栓,定位销栓限制转动轴发生转动,从而实现螺栓螺母与手柄之间的角度固定,通过转动轴配合定位销栓的设计,使得s型扳手可以根据紧固件之间的距离的不同进行螺栓螺母与手柄的角度变化,从而使得螺栓螺母更好的结合紧固件,从而提高了s型扳手的适用范围;
4.此结构虽然实现了对螺栓螺母与手柄之间的角度固定以及对套筒的更换,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当扳手径向实施作用力时,连接处的螺杆在受到径向作用力下,容易产生较大的形变,进而在实际的使用时,导致无法将螺杆拆卸,且需要其他的工具配合才能对调节角度后进行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活动调节的高韧性薄形s型扳手,便于对套筒的更换,同时便于套筒角度的固定和长度的调节,便于收纳。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活动调节的高韧性薄形s型扳手,包括有把手,所述把手两端螺纹连接有扳手组件;
7.所述扳手组件包括有与把手两端螺纹连接的呈j型结构的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之间可旋转成s型结构,两个所述连接杆外端活动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与连接杆连接处沿着轴向螺纹连接有蝶形螺杆。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把手为两端式结构设定且包括有两个螺纹连接的第一手柄、第二手柄。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手柄、第二手柄下表面磁性吸合。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杆包括有于套筒一侧对称设置的固定耳,并且连接杆与固定耳转动连接,且蝶形螺杆螺纹连接在固定耳一侧并与轴杆相抵。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2.1、通过连接杆与把手之间的螺纹连接,整体结构较大,强度高,在施加径向作用力,形变的效果小,同时通过连接杆可顺时针转到把手的内部,便于延长整体的长度,便于更好的施加作用力,同时,逆时针转动连接杆可将其从把手的端部取出更换。
13.2、通过沿着套筒轴向设置的蝶形结构的蝶形螺杆,在施加径向作用力时,有效的避免了对蝶形螺杆产生的形变,进便于套筒与连接杆的角度调节固定。
14.3、通过把手的两段式结构,便于拆卸收纳,同时第一手柄、第二手柄下表面磁性吸合便于在收纳时,将第一手柄、第二手柄吸合固定,防止脱离。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杆收缩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收纳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4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其中:1、把手;11、第一手柄;12、第二手柄;
21.2、扳手组件;21、连接杆;211、轴杆;22、套筒;221、固定耳;23、蝶形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23.实施例:
24.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活动调节的高韧性薄形s型扳手,包括有把手1,把手1两端螺纹连接有扳手组件2;扳手组件2包括有与把手 1两端螺纹连接的呈j型结构的连接杆21,两个连接杆21之间可旋转成s型结构,两个连接杆21外端活动连接有套筒22,套筒22与连接杆21连接处沿着轴向螺纹连接有蝶形螺杆23。
25.在使用时,通过连接杆21与把手1之间的螺纹连接,整体结构较大,强度高,在施加径向作用力,形变的效果小,同时通过连接杆21可顺时针转到把手1的内部,便于延长整体的长度,便于更好的施加作用力,同时,逆时针转动连接杆21可将其从把手1的端部取出更换;
26.与此同时,通过沿着套筒22轴向设置的蝶形结构的蝶形螺杆23,在施加径向作用力时,有效的避免了对蝶形螺杆23产生的形变,进便于套筒22与连接杆21的角度调节固定。
27.在其他实施例中,把手1为两端式结构设定且包括有两个螺纹连接的第一手柄11、第二手柄12;
28.如图2所示,通过第一手柄11与第二手柄12的螺纹连接,可将手柄一分为二,减小空间占用长度,便于把手1的收纳。
29.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手柄11、第二手柄12下表面磁性吸合;
30.如图4所示,第一手柄11、第二手柄12下表面磁性吸合便于在收纳时,将第一手柄11、第二手柄12吸合固定,防止脱离。
31.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杆21包括有于套筒22一侧对称设置的固定耳221,并且连接杆21与固定耳221转动连接,且蝶形螺杆23螺纹连接在固定耳221 一侧并与轴杆211相抵。
32.如图5所示,通过蝶形螺杆23沿着套筒22的径向与固定耳221螺纹连接,并且底部与轴杆211的表面相抵,因此当连接杆21产生径向作用力时,此时蝶形螺杆23的形变量较小,进而便于角度的调节后固定。
3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