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冲击自动保险箱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98853发布日期:2022-05-11 14:33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防冲击自动保险箱锁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具,具体涉及防冲击自动保险箱锁。


背景技术:

2.目前一般保险箱的指纹锁或者密码锁都是采用电机与锁栓传动结构,电机正转时,锁栓前移实现上锁,电机反转时,锁栓回移实现开锁,然而电机与锁栓的传动结构没有强度,锁栓在外界暴力下很容易被迫回移,无法起到栓住作用,有些小偷就是利用这个安全缺陷进行盗窃,因此采用这种结构的保险箱安全系数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创新提供了一种防盗性能更好的防冲击自动保险箱锁。
4.这种防冲击自动保险箱锁包括有安装板、锁栓以及电机,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连接座,所述锁栓位于连接座与安装板之间,所述电机安装在连接座上,所述连接座上滑动设有用于带动锁栓移动的传动座,所述传动座与电机传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上滑动设有第一限制件,所述第一限制件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靠向传动座,所述第一限制件包括有第一滑动部与第一限制部,所述第一滑动部靠向传动座的一面具有第一斜面,所述传动座可作用于第一滑动部的第一斜面上并使第一限制件滑动,所述连接座的底板上具有长槽,所述第一限制部处于长槽内,所述第一限制部在长槽内具有限制锁栓缩回的位置与允许锁栓缩回的位置。
5.所述连接座滑动设置在安装板上,所述连接座内滑动设有应急解锁件,所述应急解锁件具有带动连接座回移的牵引部,所述连接座上滑动设有第二限制件,所述第二限制件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靠向应急解锁件,所述第二限制件包括有第二滑动部与第二限制部,所述第二滑动部靠向应急解锁件的一面具有第二斜面,所述应急解锁件可作用于第二滑动部的第二斜面上并使第二限制件滑动,所述安装板上具有第一l型槽,所述第二限制部处于第一l型槽内,所述第二限制部在第一l型槽内具有限制连接座回移的位置与允许连接座回移的位置。
6.所述安装板上具有第二l型槽,所述第一限制件的第一限制部处于第二l型槽内,所述应急解锁件可作用于第一滑动部的第一斜面上并使第一限制件滑动。
7.所述连接座上可转动地安装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通过齿轮组与电机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轴上套有传动弹簧,所述传动轴上具有挡住传动弹簧的凸起,所述传动弹簧的一端与传动座连接,所述传动座的下端具有延伸部,所述锁栓上具有传动槽,所述传动座的延伸部位于锁栓的传动槽内。
8.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冲击自动保险箱锁,通过对结构的改进,可以使锁栓在上锁状态时具有被第一限制件限制的状态,第一限制件具有支撑锁栓被暴力打开的强度,因此保险性能显著提升。
附图说明
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1;
1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2(隐藏连接座上部);
1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3;(隐藏传动座)
1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1;
1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2;(隐藏安装板)
14.图6为第一限制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如图1所示,这种防冲击自动保险箱锁包括有安装板1、锁栓4以及电机5,安装板1上安装有连接座2,锁栓4就位于连接座2与安装板1之间,电机5安装在连接座2上,连接座2上滑动设有用于带动锁栓4移动的传动座3,传动座3与电机5传动连接,通过电机5的驱动,传动座4在连接座2上移动,同时带动锁栓4移动。
16.为了使锁栓4在上锁状态时具有抗冲击性能,如图2所示,在连接座2上滑动设有第一限制件6,第一限制件6在第一弹簧60的作用下靠向传动座3,如图6所示,第一限制件6包括有第一滑动部61与第一限制部62,第一滑动部61靠向传动座3的一面具有第一斜面610,传动座3可作用于第一滑动部61的第一斜面610上并使第一限制件6滑动,如图5所示,连接座2的底板20上具有长槽200,第一限制部62处于长槽200内,第一限制部62在长槽200内具有限制锁栓4缩回的位置与允许锁栓4缩回的位置。
17.其工作原理如下:当锁栓4处于上锁状态时(即锁栓4处于外伸状态),第一弹簧60驱动第一限制件6靠向传动座3,此时第一限制件6的第一限制部62在长槽200内的位置刚好卡住锁栓4(如图5所示),这样锁栓4在外力冲击下也无法回移,具有很强的抗冲击性能;当需要解锁时,电机驱动传动座3回移,传动座3会作用在第一滑动部61的第一斜面610上并使第一限制件6滑动,第一限制件6就往外侧移动,这样第一限制件6的第一限制部62在长槽200内的位置不再卡住锁栓4,这样锁栓4就被传动座3带着回移,由此实现解锁。
18.电机5有出现故障的可能,如果电机5出现故障,也就无法传动传动座3与锁栓4一起回移,这样就不能实现解锁。为了能实现应急解锁,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将连接座2滑动设置在安装板1上(具体是在安装板1上设置左右两个滑槽13,连接座2的底板20滑动设置在两个滑槽13内),而在连接座2内滑动设有应急解锁件11,如图3所示,该应急解锁件11具有带动连接座2回移的牵引部110,连接座2上滑动设有第二限制件7,第二限制件7在第二弹簧70的作用下靠向应急解锁件11,第二限制件7包括有第二滑动部与第二限制部72,第二滑动部靠向应急解锁件11的一面具有第二斜面,应急解锁件11可作用于第二滑动部的第二斜面上并使第二限制件7滑动,如图4所示,安装板1上具有第一l型槽16,第二限制部72处于第一l型槽16内,第二限制部72在第一l型槽16内具有限制连接座2回移的位置与允许连接座2回移的位置。
19.应急解锁原理如下:当电机5正常工作时,第二限制件7在第二弹簧70的作用下靠向应急解锁件11,此时第二限制件7的第二限制部72在安装板1的第一l型槽16内,由于被第一l型槽16卡住(卡在短槽内),这样连接座2就固定不动(第二限制件7位于连接座2,第二限制件7不动,连接座2也就不动)。当电机5出现故障,需要应急解锁时,通过物理机械锁芯带
动应急解锁件11移动(有应急机械钥匙),应急解锁件11作用在第二滑动部的第二斜面上并使第二限制件7滑动,这样第二限制件7的第二限制部72在第一l型槽16内移动,当移动到长槽内,连接座2不再被限制住,这样应急解锁件11移动就能通过其牵引部110带动连接座2移动,由此实现应急解锁。
20.如上面所述,第一限制件6的第一限制部62只是处于连接座2的长槽200内,因此只有连接座2给予第一限制件6支撑,为了能给予第一限制件6多个支撑(支撑越多,抗冲击性能越强),如图4所示,在安装板1上具有第二l型槽17,第一限制件6的第一限制部62处于第二l型槽17内,在这种结构下同时也能实现应急解锁,应急解锁件11可作用于第一滑动部61的第一斜面610上并使第一限制件6滑动。当应急解锁时,应急解锁件11除了带动第二限制件7移动外,同时还带动第一限制件6移动,这样连接座2就能实现移动。
21.为了使电机5传动锁栓4移动,如图1所示,在连接座2上可转动地安装有传动轴9,该传动轴9通过齿轮组8与电机5传动连接,而传动轴9上套有传动弹簧10,该传动轴9上具有挡住传动弹簧10的凸起,传动弹簧10的一端与传动座3连接,传动座3的下端具有延伸部30(如图5所示),锁栓4上具有传动槽40,传动座3的延伸部30位于锁栓4的传动槽40内。工作时,电机5通过齿轮组8驱动传动轴9转动,由于传动轴9上的凸起挡住传动弹簧10,随着传动轴9转动,传动弹簧10就被压缩,由于传动弹簧10与传动座3连接,这样传动弹簧10就带动传动座3移动,而传动座3通过其延伸部30带动传动座3移动,由此实现电机与传动座3之间的传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