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80331发布日期:2022-08-17 10:49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治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治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装配治具。


背景技术:

2.在移动终端产品中,将零部件装配至壳体上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案:第一种是,采用人工手动按压的方式将零部件装配到位,然而由于零部件体积小巧、尺寸精细,手动按压的方式容易存在偏位的情况而导致零部件上的对位部分被损坏,并且长时间的流水作业时会导致操作人员手痛而降低产能;第二种是,可以使用推压型的装配治具来装配该零部件。基于移动终端产品严格的密封要求,该零部件的装配轨迹包括不止一个方向,而常规的推压治具的推压方向为单向,无法一次将上述零部件按压到位,还容易出现翻边、剐蹭等现象而导致密封件部分未到位甚至是损坏,不但需要二次补压,还降低了组装良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治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单向推压治具无法一次按压到位,且容易造成密封件部分未到位甚至是损坏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配治具,用于将零部件装配于壳体的装配孔内,包括:基座、盖板、第一推压机构和第二推压机构;
5.所述基座包括用于承载待装配壳体的上表面;
6.所述盖板设置在所述上表面的上方,且所述盖板上开设有用于暴露出所述待装配壳体的操作孔;
7.所述第一推压机构包括设在所述盖板上的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基座的上表面倾斜相交,所述第一导轨上滑动设置有第一推压杆;
8.所述第二推压机构包括垂直于所述上表面的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上滑动设置有第二推压杆;
9.所述第一推压杆具有沿所述第一导轨的延伸方向推压待装配零部件的第一按压端,所述第二推压杆具有沿所述第二导轨的延伸方向推压所述待装配零部件的第二按压端,所述第一按压端和所述第二按压端均伸入至所述操作孔内。
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推压机构为待装配零部件提供一个倾斜方向的力,使待装配零部件上的密封件抵接在待装配壳体内,即与装配孔预压到位;第二推压机构为待装配零部件提供竖直方向的力,将待装配零部件卡在装配孔内,即装配到位。因第一推压机构和第二推压机构能够提供两个方向的力,在将待装配零部件装配到待装配壳体上的装配孔能够满足待装配零部件装配到位时的运动方向,降低对密封件的损坏,由此提高组装良率。
11.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所述盖板上设置有沿远离所述操作孔的方向依次排列的若干个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导轨通过贯穿所述若干个第一定位孔的第一定位件与所述盖板相连;所述盖板上还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二导轨的背板,所述背板上设置有沿远离所
述操作孔的方向依次排列的若干个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导轨通过贯穿所述若干个第二定位孔的第二定位件与所述背板相连。通过定位孔调整第一推压机构和第二推压机构的推动行程,当连通孔位于装配孔的不同深度处,可以满足待装配零部件的相应装配需求。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或第二定位孔为长圆孔。长圆孔即腰形孔,通过腰形孔来满足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在调整位置上的需求。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按压端和所述第二按压端均与所述待装配零部件的外轮廓形状一致。待装配零部件的外轮廓形状一致的第一按压端和第二按压端可以与待装配零部件更好地配合,接触更为稳定可靠。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座上设有若干个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待装配壳体在平行于所述基座上表面的平面内的移动。通过限位件对待装配壳体进行限位,由此保证装配良率。
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待装配壳体包括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第一边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边的长度,若干个所述限位件包括沿所述第一边上设置的至少两个限位件,以及沿所述第二边上设置的至少一个限位件。在待装配壳体不为等边形状时,通过不同数量的限位件,来满足对待装配壳体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的限位需求,减少装配时发生偏转的情况,提高装配良率。
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盖板通过铰接方式设置在所述基座上。在翻开盖板时,带动第一推压机构和第二推压机构也都离开基座的上方,方便放置未装配的待装配壳体和待装配零部件;在合下盖板时,也带动第一推压机构和第二推压机构归位至基座的上方,方便取出装配好的待装配壳体。
17.在一实施例中,包括:所述盖板地一侧铰接于所述基座的侧面、相对的另一侧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基座的另一侧面可拆卸连接。由铰接侧和可拆卸连接侧协同配合可以确保盖板与基座之间的装配稳定性。
1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锁扣。
19.在一实施例中,包括:所述第一推压机构还包括第一把手,所述第一推压杆包括与所述第一按压端相对设置的第一非按压端,所述第二推压杆包括与所述第二按压端相对设置的第二非按压端,所述第一把手的一端与第一非按压端相连、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上远离于所述操作孔的位置处;所述第二推压机构还包括第二把手,所述第二把手的一端与第二非按压端相连、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上远离于所述操作孔的位置处。把手的设置使得装配操作更为轻松、简便,方便控制第一推压机构和第二推压机构的推动行程。
附图说明
20.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装配治具的立体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装配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装配治具中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装配治具中基座的俯视;
26.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装配治具所适用的待装配壳体和待装配零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7是图6中b处放大示意图。
28.图中,100-基座、110-上表面、120-限位件;200-盖板、210-操作孔、220-第一定位孔;300-第一推压机构、310-第一导轨、320-第一推压杆、321-第一按压端、322-第一非按压端、330-第一把手;400-第二推压机构、410-第二导轨、420-第二推压杆、421-第二按压端、422-第二非按压端、430-第二把手;500-背板、510-第二定位孔;600-连接件;700-待装配壳体、710-装配孔、720-连通孔、730-第一边、740-第二边;800-待装配零部件、810-头部、811-密封件、820-尾部。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技术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以下各个实施例的划分是为了描述方便,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方式构成任何限定,各个实施例在不矛盾的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相互引用。
30.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1.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2.一般的,参照图6和图7,移动终端产品包括待装配壳体700和待装配零部件800,待装配壳体700的一侧表面开设有装配孔710、另一侧表面开设有与所述装配孔710垂直连通的连通孔720,待装配零部件800包括相对设置的头部810和尾,所述头部810用于装配至所述装配孔710与所述连通孔720之间的交汇处部。由于该头部810朝向连通孔720,即头部810与外界相连通,为了保证移动终端产品良好的密封性,避免在使用过程中进水损害到内部部件,所述头部810上设置有密封件811。以垂直于壳体所述平面的方向为z向,将待装配零部件800装配至待装配壳体700的装配孔710内时,因z向高度难以控制,容易存在存在组装不到位的情况。尤其是待装配零部件的头部810、尾部820浮高时会顶到其他零部件或无法有效密封。
33.需要说明的是,移动终端产品可以是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pos机甚至是车载电脑;待装配零部件800可以是充电接口、数据接口等;密封件811可以是密封软件,在此不做特别的限制。
34.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配治具,用于将零部件装配于壳体的装配孔710内,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基座100、盖板200、第一推压机构300和第二推压机构400;所述基座100包括用于承载待装配壳体700的上表面110;所述盖板200设置在所述上表面110的上方,且所述盖板200上开设有用于暴露出所述待装配壳体700的操作孔210;所述第一推压机构300包括设在所述盖板200上的第一导轨310,所述第一导轨310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基座的上表面110倾斜相交,所述第一导轨310上滑动设置有第一推压杆320;所述第二推压机构400包括垂直于所述上表面110的第二导轨410,所述第二导轨410上滑动设置有第二推压杆420;所述第一推压杆320具有沿所述第一导轨310的延伸方向推压待装配零部件800的第一按压端321,所述第二推压杆420具有沿所述第二导轨410的延伸方向推压所述待装配零部件800的第二按压端421,所述第一按压端321和所述第二按压端421均伸入至所述操作孔210内,如图3所示。
3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推压机构300为待装配零部件800提供一个倾斜方向的力,使待装配零部件800上的密封件811抵接在待装配壳体700内,即与装配孔710预压到位;第二推压机构400为待装配零部件800提供竖直方向的力,将待装配零部件800卡在装配孔710内,即装配到位。因第一推压机构300和第二推压机构400能够提供两个方向的力,在将待装配零部件800装配到待装配壳体700上的装配孔710能够满足待装配零部件800装配到位时的运动方向,降低对密封件811的损坏,由此提高组装良率。
36.可以理解的是,将待装配零部件800装配至装配孔710内的初始角度与连通孔720在所述待装配壳体700内的深度有关,通过调整第一导轨310与基座100上表面110之间的倾斜角度,使其与上述的初始角度一致,可以使密封件811较好的配合在装配孔710与连通孔720之间的交汇处,确保该部分的密封效果,参照图7,进而通过气密试验,提高产品组装良率。
37.考虑到连通孔720在待装配壳体700上的深度,以及待装配零部件800的尺寸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配治具,如图2和图4所示,还包括:所述盖板200上设置有沿远离所述操作孔210的方向依次排列的若干个第一定位孔220,所述第一导轨310通过贯穿所述若干个第一定位孔220的第一定位件与所述盖板200相连;所述盖板200上还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二导轨410的背板500,所述背板500上设置有沿远离所述操作孔210的方向依次排列的若干个第二定位孔510,所述第二导轨410通过贯穿所述若干个第二定位孔510的第二定位件与所述背板500相连。通过定位孔调整第一推压机构300和第二推压机构400的推动行程,当连通孔720位于装配孔710的不同深度处,可以满足待装配零部件800的相应装配需求。
38.其中,第一定位孔220和第二定位孔510可以采用螺钉。
39.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配治具的整体材质可以是金属,或者塑料,根据具体的使用需求调整即可,在此不做特别的限制。
40.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述第一定位孔220和/或第二定位孔510为长圆孔。长圆孔即腰形孔,腰形孔具有较好的尺寸包容性,通过腰形孔来满足第一导轨310、第二导轨410在调整位置上的需求。
41.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按压端321和所述第二按压端421均与所述待装配零部件800的外轮廓形状一致。待装配零部件800的外轮廓形状一致的第一按压端321
和第二按压端421可以与待装配零部件800更好地配合,接触更为稳定可靠。另外,可以设置所述第一按压端321和所述第二按压端421的按压面积较大,进而使得所述第一按压端321和所述第二按压端421与待装配零部件800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由此实现较为良好、可靠的按压效果。
42.在组装过程中,如图5所示,为了避免因待装配壳体700发生移动而延长组装时间,甚至是影响组装效果,所述基座100上设有若干个限位件120,所述限位件120用于限制所述待装配壳体700在平行于所述基座100上表面110的平面内的移动。通过限位件120对待装配壳体700进行限位,由此保证装配良率。
43.考虑到移动终端产品的外形轮廓多样,为了适应更多的外形轮廓并保证良好的组装良率,限位件120的分布方式也有相应的调整。所述待装配壳体700包括第一边730和第二边740,所述第一边730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边740的长度,若干个所述限位件120包括沿所述第一边730上设置的至少两个限位件120,以及沿所述第二边740上设置的至少一个限位件120。在待装配壳体700不为等边形状时,通过不同数量的限位件120,来满足对待装配壳体700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的限位需求,减少装配时发生偏转的情况,提高装配良率。
4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盖板200通过铰接方式设置在所述基座100上。在翻开盖板200时,带动第一推压机构300和第二推压机构400也都离开基座100的上方,方便放置未装配的待装配壳体700和待装配零部件800;在合下盖板200时,也带动第一推压机构300和第二推压机构400归位至基座100的上方,方便取出装配好的待装配壳体700。铰接的形式,既可以保持盖板200与基座100之间在平行于上表面110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便于展开组装操作;还不妨碍预置待装配壳体700和待装配零部件800。
45.具体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配治具包括:所述盖板200地一侧铰接于所述基座100的侧面、相对的另一侧通过连接件600与所述基座100的另一侧面可拆卸连接。由铰接侧和可拆卸连接侧协同配合可以确保盖板200与基座100之间的装配稳定性。
46.在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配治具包括:所述第一推压机构300还包括第一把手330,所述第一推压杆320包括与所述第一按压端321相对设置的第一非按压端322,所述第二推压杆420包括与所述第二按压端421相对设置的第二非按压端422,所述第一把手330的一端与第一非按压端322相连、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310上远离于所述操作孔210的位置处;所述第二推压机构400还包括430,所述430的一端与第二非按压端422相连、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410上远离于所述操作孔210的位置处。把手的设置使得装配操作更为轻松、简便,方便控制第一推压机构300和第二推压机构400的推动行程。
4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装配治具,其使用方法,包括:
48.步骤s901、在基座的上表面110预置待装配壳体700,将待装配零部件800置于装配孔710内。
49.具体的,在所述步骤s901中,将待装配壳体700置于基座的上表面110,然后通过限位件120对待装配壳体700的位置进行限位,确保待装配壳体700不会发生平行于上表面110方向上的相对移动,并使装配孔710部分可以操作孔210中暴露出。其中,当该壳体为整体外轮廓为矩形,或者是其他具有长边和短边的形状,可以沿待装配壳体700的长度方向,在待装配壳体700相对的两侧布置至少两个限位件120;沿待装配壳体700的宽度方向,在待装配壳体700相对的两侧布置至少一个限位件120,由此实现更好地限位效果。然后,以头部810
朝向装配孔710与连通孔720之间交汇处的方向,将待装配零部件800置于装配孔710中。
50.步骤s902、合下盖板200,推动第一推压杆320至所述待装配零部件800上的密封件811与所述装配孔710抵接,再推动第二推压杆420至所述待装配零部件800装配到位。
51.具体的,在所述步骤s902中,第一推压杆320对待装配零部件800施以倾斜的力,促使具有密封件811的待装配零部件的头部810与待装配壳体700预压到位;然后,第二推压杆420施以z向向下压合的力,使待装配零部件800在待装配壳体700上组装到位。因为存在两个方向的推压机构,在装配时不易发生偏位和翻转,还能实现待装配零部件800上密封件811与待装配壳体700之间良好的装配效果,提高组装良率。
52.步骤s903、翻开所述盖板200,取下装配到位的所述待装配壳体700。
53.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