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式门把手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46333发布日期:2022-08-06 05:29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隐藏式门把手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隐藏式门把手。


背景技术:

2.传随着汽车的电气化的普及发展和制造工艺的提升,很多车型都在外形上下功夫,汽车门把手作为一个日常与驾驶员、乘客接触最多的零件之一,外观和自动化要求越来越高。其中的隐藏式门把手逐步成为风向标。隐藏式门把手最明显的优点就是在外形可以提高汽车的美观性,进而让汽车具有高级感;同时,在性能上可以减小车辆的风阻。但是,目前市面上的隐藏式门把手大多通过执行器电动开启到迎宾状态,仍需要乘客用手继续拉动,才能完成车门解锁,用户体验感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其中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多种解锁功能的隐藏式门把手。
4.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车门多种解锁方式的车辆。
5.为达到上述的至少一个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隐藏式门把手,包括底座、驱动机构和把手;所述底座固定设置,所述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驱动机构适于分别连接所述把手和门锁机构;初始时,所述把手通过所述驱动机构收缩于门内;当需要开门时,开启过程包括第一过程和第二过程;其中,第一过程:所述驱动机构适于带动所述把手平行伸出至门外;第二过程:所述驱动机构适于继续驱动以解锁门锁机构,或通过手动拉动所述把手以解锁门锁机构;通过自动解锁和手动解锁两种方式,可以提高用户的体验,同时也可以适应不同的用车环境。
6.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执行器、伸出机构和解锁部件;所述解锁部件用于连接门锁机构;所述伸出机构分别与所述把手以及所述解锁部件进行配合连接;所述执行器适于通过输出端与所述伸出机构以及所述解锁部件进行配合;初始时,所述执行器的输出端与所述解锁部件间隔设置;当进行第一过程时,所述执行器适于通过输出端向所述解锁部件的移动,以驱动所述伸出机构带动所述把手伸出至门外;当进行第二过程时,所述执行器适于通过输出端的继续移动以带动所述解锁部件进行解锁;或通过拉动所述把手以驱动所述伸出机构带动所述解锁部件进行解锁。
7.优选的,所述解锁部件的第一端通过扭簧转动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解锁部件适于通过设置的第二配合部与门锁机构进行连接,以使得所述解锁部件通过转动以带动门锁机构进行解锁;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连杆和连接部件,所述执行器的输出端适于通过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解锁部件进行配合,所述伸出机构适于通过所述连接部件与所述解锁部件进行配合;当进行第二过程时,所述执行器适于通过推动所述第二连杆以驱使所述解锁部件进行转动;或通过所述把手拉动所述伸出机构以带动所述连接部件驱使所述解锁部件进行转动。
8.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杆滑动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解锁部
件偏离第一端的位置进行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于初始时与所述执行器的输出端间隔设置;或,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执行器的输出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于初始时与所述解锁部件偏离第一端的位置间隔设置;当第一过程完成时,所述执行器的输出端适于通过所述第二连杆正好与所述解锁部件进行配合,以使得在第二过程中,所述执行器的输出端适于通过驱动所述第二连杆以带动所述解锁部件进行绕第一端的转动,进而实现自动解锁。
9.优选的,所述连接部件通过扭簧与所述底座进行连接;所述连接部件包括连接板和牵引板;所述连接板通过第一端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且所述连接板的第一端与所述解锁部件的第一端同心;所述连接板的第二端与所述解锁部件的第二端通过驱动结构进行连接;所述连接板通过中部设置的铰接部与所述伸出机构进行铰接;所述牵引板垂直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且位于所述铰接部的一侧,所述牵引板适于和所述伸出机构通过牵引结构进行连接;当进行第二过程时,所述伸出机构受到所述把手的拉动,以通过所述牵引结构驱动所述连接板进行绕第一端的转动,进而所述连接板通过所述驱动结构带动所述解锁部件进行同步转动。
10.优选的,所述牵引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牵引槽和牵引块;所述牵引槽设置于所述牵引板,所述牵引块设置于所述伸出机构;或,所述牵引槽设置于所述伸出机构,所述牵引块设置于所述牵引板;当进行第一过程时,所述牵引块适于进行相对于所述牵引槽的滑动,以使得所述连接板保持静止;当进行第二过程时,所述牵引块适于和所述牵引槽一侧的相抵配合,以使得所述连接板在所述伸出机构的驱动下进行转动。
11.优选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弧形的滑槽和滑块,所述滑槽的圆心与所述连接板的第一端同心;所述滑槽设置于所述连接板,滑块设置于所述解锁部件;或,所述滑槽设置于所述解锁部件,所述滑块设置于所述连接板;当所述解锁部件通过所述执行器进行解锁时,所述滑块适于进行沿所述滑槽的滑动,以使得所述连接板保持静止;当所述解锁部件通过所述把手进行解锁时,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的一侧相抵,以使得通过所述伸出机构驱动所述连接板带动所述解锁部件进行转动。
12.优选的,所述伸出机构包括间隔设置的主动臂和连接臂;所述主动臂和所述连接臂的一端均与所述底座进行铰接,所述主动臂和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把手内侧的两端进行铰接;所述主动臂靠近所述执行器且通过扭簧与所述底座进行连接,所述主动臂适于通过中部设置的凸起部与所述执行器输出端设置的驱动部进行配合;所述主动臂、所述连接臂、所述底座和所述把手之间适于形成四杆机构,以使得在第一过程中,通过所述驱动部与所述凸起部的挤压配合,所述把手适于平行移动至门外。
13.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底座的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执行器的输出端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设置有锁止槽;所述连接臂上设置有锁止块;初始时,所述锁止槽与所述锁止块间隔设置;当进行第一过程时,所述锁止槽向所述锁止块靠近直至相互接触,以使得在第二过程中,通过所述锁止槽与所述锁止块的配合,对所述连接臂进行单向锁止。
14.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隐藏式门把手。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将驱动机构分别与把手和门锁机构进行连接,从而可以通过驱动机构的行程
来实现自动解锁,也可以通过拉动把手的方式进行手动解锁。通过提供自动解锁和手动解锁两种方式,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也可以适应不同的用车环境。
16.(2)同时,自动解锁相比较传统的手动解锁方式更加的省力;且无需人工操作,开门更加的简单。
17.(3)相比较传统单一解锁方式的车辆,本技术通过自动解锁和手动解锁两种方式可供选择,从而驾驶员可以根据自身的体验来进行选择,以提高车辆的科技感和用户的体验感。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中驱动机构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20.图3为本发明中推块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发明中主动臂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发明中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发明中连接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本发明中连接臂的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本发明中控制臂的结构示意图。
26.图9为本发明中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0为本发明中驱动机构与把手进行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1为本发明图10中局部a处放大示意图。
29.图12为本发明中把手处于隐藏状态时与驱动机构的连接示意图一。
30.图13为本发明中把手处于隐藏状态时与驱动机构的连接示意图二。
31.图14为本发明中把手处于伸出状态时与驱动机构的连接示意图一。
32.图15为本发明中把手处于伸出状态时与驱动机构的连接示意图二。
33.图16为本发明中把手处于自动解锁时与驱动机构的连接示意图。
34.图17为本发明中把手处于手动解锁时与驱动机构的连接示意图一。
35.图18为本发明中把手处于手动解锁时与驱动机构的连接示意图二。
36.图中:上底座110、下底座120、把手2、驱动机构3、执行器31、推块32、驱动部320、第一推杆321、第二推杆322、主动臂33、凸起部330、导向块340、第一连杆341、斜面3410、锁止槽3411、第二连杆342、开口槽3420、连接部件35、铰接部350、连接板351、滑槽3510、牵引板352、牵引槽3520、支撑板353、连接臂36、锁止块361、牵引块362、解锁部件37、滑块371、第一配合部372、第二配合部373。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3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
ꢀ“
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
ꢀ“
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
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
39.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40.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隐藏式门把手,如图1至图18所示,其中一个优选实施例包括底座、驱动机构3和把手2。底座固定设置于门体,驱动机构3安装于底座。驱动机构3可以分别连接把手2和门锁机构(未画出)。在门体关闭的初始时,把手2可以通过驱动机构3收缩于门内以进行隐藏;当需要开门时,开启过程包括第一过程和第二过程;其中,第一过程:驱动机构3可以带动把手2平行伸出至门外;第二过程:可以通过驱动机构3的继续驱动来解锁门锁机构,或可以通过手动拉动把手2以解锁门锁机构。
41.可以理解的是,每个人在进行驾驶车辆时,对于车门的解锁习惯是不同的;而本技术通过提供自动解锁和手动解锁两种方式,可以提高用户的体验。
42.同时,在日常的生活中,大部分的车辆都是需要进行手动解锁的;而对于儿童来说,这是不方便进行操作的;所以,通过设置自动解锁的方式,可以无需进行手动操作,使得开门变的更加的省力和方便。
43.本实施例中,通过驱动机构3分别与把手2和门锁机构的连接,使得门锁机构可以分别通过驱动机构3和把手2进行相互独立的解锁操作。即通过驱动机构3和把手2分别与门锁机构的相互配合,可以形成门锁机构的解锁结构。
44.可以理解的是,门锁机构为现有技术,其结构和安装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45.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底座包括相互可拆卸连接的上底座110和下底座120;上底座110和下底座120均固定安装于门体内。通过可拆卸的上底座110和下底座120,可以方便进行驱动机构3和把手2的安装。
46.本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18所示,驱动机构3包括执行器31、伸出机构和解锁部件37。解锁部件37用于连接门锁机构;伸出机构分别与把手2以及解锁部件37进行配合连接;执行器31可以通过输出端与伸出机构以及解锁部件37进行配合。在初始时,执行器31的输出端与解锁部件37进行间隔设置;当进行第一过程时,执行器31可以通过驱动输出端向靠近解锁部件37的方向移动,从而可以驱动伸出机构带动把手2伸出至门外,并且在把手2伸出至门外时,执行器31的输出端正好与解锁部件37相接触。当进行第二过程时,执行器31可以通过继续驱动输出端进行移动以带动解锁部件37进行解锁;或拉动把手2以通过手动的方式驱动伸出机构带动解锁部件37进行解锁。
47.可以理解的是,执行器31为现有技术,其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执行器31一般为气缸、液压缸或直线电机中的一种。
48.同时,当需要进行车门开启时,可以通过按键、指纹、传感器感应和语音控制等方式来触发执行器31进行启动,从而执行器31可以先驱动把手2由平齐于车门的状态水平伸出至车门外以达到迎宾状态;随后门锁机构解锁车门打开,解锁的方式可以是执行器31的自动驱动,也可以是拉动把手2的手动。
49.所以,在把手2进行伸出车门的过程中,门锁机构是一直处于锁定的状态。从而在本技术中通过在初始时将执行器31的输出端与解锁部件37进行间隔设置,使得执行器31在
通过伸出机构驱动把手2进行伸出的过程中,执行器31可以通过与解锁部件37的不接触来避免门锁机构被触发解锁。同时,通过执行器31与解锁部件37的行程性接触,可以在通过把手2驱动解锁部件37进行手动解锁过程中,避免解锁部件37与执行器31产生干涉。
50.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如图2、图4、图7、图9、图10和图12至图18所示,伸出机构包括间隔设置的主动臂33和连接臂36。主动臂33和连接臂36的一端均与底座进行铰接;主动臂33和连接臂36的另一端分别与把手2内侧的两端进行铰接。主动臂33靠近执行器31且通过扭簧与底座进行连接,主动臂33可以与执行器31的输出端进行配合,以使得主动臂33可以在执行器31的驱动下进行绕与底座铰接位置的偏转。主动臂33、连接臂36、底座和把手2之间可以形成四杆机构,从而在第一过程中,可以通过主动臂33的偏转来带动把手2以平行于门体的姿态水平伸出至门体外,以达到迎宾状态来满足用户使用。
51.可以理解的是,四杆机构具有很好的稳定性,通过将主动臂33、连接臂36、底座和把手2之间形成四杆机构,可以很好的实现把手2的平行伸出。
52.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4、图12至图18所示,主动臂33的中设置有凸起部330,同时执行器31的输出端设置有凸起部330向配合的驱动部320。从而在进行第一过程时,执行器31可以通过输出端带动驱动部320进行同步移动,并且在驱动部320进行移动的过程中,驱动部320可以对凸起部330产生挤压力,进而主动臂33通过挤压力进行偏转,以通过四杆机构带动连接臂36同步偏转,使得把手2能够保持平行的姿态伸出。并且在第一过程和第二过程中与主动臂33连接的扭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从而在车门开启后执行器31进行复位时,主动臂33在扭簧的弹力作用下进行复位偏转,进而通过四杆机构带动把手2复位收缩至平齐于门体的隐藏状态。
53.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执行器31的输出端连接有推块32,驱动部320设置于推块32的端部。通过推块32可以方便进行驱动部320的加工。同时,通过推块32可以保证设置的驱动部320满足使用的尺寸需求。
54.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5、图7、图12和图14所示。驱动机构3还包括滑动设置于底座的第一连杆341,第一连杆341的一端与执行器31的输出端连接的推块32上设置的第一推杆321进行铰接;第一连杆341的另一端设置有锁止槽3411,连接臂36上设置有锁止块361。初始时,锁止槽3411与锁止块361间隔设置;当进行第一过程时,第一连杆341可以随推块32同步进行移动,使得锁止槽3411可以随第一连杆341向靠近锁止块361的方向进行移动直至相互接触;从而在第二过程中,通过锁止槽3411与锁止块361的配合,可以对连接臂36进行单向锁止。
55.可以理解的是,如图7所示,锁止块361于初始时,其配合面与第一连杆341的延伸方向存在夹角。在进行第一过程时,连接臂36在主动臂33的驱使下进行绕铰接于底座的位置进行偏转,从而锁止块361可以随连接臂36进行同步偏转;当第一过程完成时,锁止块361的配合面正好与第一连杆341的延伸方向平齐,并且此时第一连杆341正好移动至与锁止块361的配合面接触,使得第一连杆341可以对连接臂36于复位偏转方向的自由度进行了限制。从而在用户操作把手2的过程中,可以保证把手2不会出现回退的情况。
56.本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连杆341对应滑动安装于上底座110,具体可以通过第一连杆341上设置的导向块340与上底座110上设置的导向槽进行滑动配合,导向槽只会对第一连杆341垂直与延伸方向的自由度进行限制,对于第一连杆341的水平转动以及移动并不
限制;锁止块361对应设置于连接臂36的上部;同时,第一连杆341的靠近锁止块361的端部设置有斜面3410,第一连杆341可以通过斜面3410和锁止块361的配合。通过导向块340和斜面3410的设置,可以增加第一连杆341在移动过程中与锁止块361的允许误差范围,进而保证锁止块361不会对第一连杆341的移动产生较大的干涉。
57.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如图2、图5、图6、图8、图10至图18所示,解锁部件37通过第一端与底座进行转动配合,并且解锁部件37的第一端还通过扭簧与底座进行连接。解锁部件37可以通过设置的第二配合部373与门锁机构的拉索(未画出)进行连接,第二配合部373偏离于解锁部件37的第一端,以使得解锁部件37可以带动第二配合部373同步进行绕第一端的转动,进而可以拉动拉索以带动门锁机构进行解锁。
58.同时,驱动机构3还包括第二连杆342和连接部件35,执行器31的输出端可以通过第二连杆342与解锁部件37进行配合,伸出机构可以通过连接部件35与解锁部件37进行配合;从而在进行第二过程时,可以通过执行器31通过推动第二连杆342以驱使解锁部件37进行转动;或可以通过把手2拉动伸出机构以带动连接部件35驱使解锁部件37进行转动。
59.可以理解的是,若伸出机构直接与解锁部件37进行连接,则伸出机构想要实现在驱动把手2进行伸出的过程中不干涉解锁部件37,其设计难度较高,结构较为的复杂,进而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加。而本技术中通过添加设置连接部件35,可以降低设计难度,同时也更加方便进行安装。
60.本实施例中,如图13、图15、图16和图18所示,第二连杆342水平滑动安装于底座;第二连杆342通过带动解锁部件37的水平转动以进行解锁。第二连杆342的结构有多种,包括但不限于下述的四种。
61.结构一:如图5和图13所示,第二连杆342的一端与解锁部件37偏离第一端的位置进行铰接,第二连杆342的另一端于初始时与执行器31的输出端间隔设置。
62.具体的,如图5、图8和图13所示,解锁部件37偏离第一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配合部372,第二连杆342可以通过一端与第一配合部372进行铰接。若第一配合部372为铰接杆,则第二连杆342通过端部设置的铰接孔与铰接杆进行铰接;若第一配合部372为铰接孔,则第二连杆342通过端部设置的铰接杆进行铰接。
63.同时,若执行器31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推杆322,则第二连杆342的对应端设置有开口槽3420;若执行器31的输出端设置有开口槽3420,则第二连杆342的对应端设置有第二推杆322。
64.从而在第一过程完成时,执行器31的输出端可以通过第二连杆342正好与解锁部件37进行配合;进而在第二过程中,通过第二推杆322和开口槽3420的相抵配合,可以保证解锁部件37在执行器31的继续驱动下进行绕第一端的转动,以带动门锁机构实现自动解锁。
65.结构二:如图5所示,第二连杆342的一端与执行器31的输出端进行铰接,第二连杆342的另一端于初始时与解锁部件37偏离第一端的位置间隔设置。
66.具体的,若执行器31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推杆322,则第二连杆342通过端部设置的铰接孔与第二推杆322进行铰接;若执行器31的输出端设置有铰接孔,则第二连杆342的对应端通过设置的第二推杆322与铰接孔进行铰接。
67.同时,解锁部件37偏离第一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配合部372,第二连杆342的另一
端于初始时可以和第一配合部372进行间隔设置。若第一配合部372为铰接杆,则第二连杆342的对应端设置有开口槽3420;若第一配合部372为开口槽3420,则第二连杆342的对应端部设置有铰接杆。
68.从而在第一过程完成时,执行器31的输出端可以通过第二连杆342正好与解锁部件37进行配合;进而在第二过程中,通过铰接杆和开口槽3420的相抵配合,可以保证解锁部件37在执行器31的继续驱动下进行绕第一端的转动,以带动门锁机构实现自动解锁。
69.结构三:第二连杆342的一端与解锁部件37偏离第一端的位置进行铰接,第二连杆342的另一端与执行器31的输出端通过滑动结构进行配合。
70.具体的,解锁部件37通过设置的第一配合部372与第二连杆342进行铰接;若第一配合部372为铰接杆,则第二连杆342的对应端通过设置的铰接孔进行铰接;若第一配合部372为铰接孔,则第二连杆342的对应端通过设置的铰接杆进行铰接。
71.滑动结构包括相互配合引导槽和第二推杆322;当引导槽设置于第二连杆342时,第二推杆322设置于执行器31的输出端;当引导槽设置于执行器31的输出端时,第二推杆322设置于第二连杆342。
72.从而在第一过程中,执行器31通过对输出端的驱动,可以实现第二推杆322相对于引导槽一端进行向另一端的滑动,以使得在整个第一过程中,第二连杆342始终保持静止;进而在第二过程中,通过执行器31对输出端的继续驱动,使得第二推杆322通过与引导槽的相抵配合来带动第二连杆342进行移动,从而实现解锁部件37的转动来进行门锁机构的解锁。
73.结构四:第二连杆342的一端与执行器31的输出端进行铰接,第二连杆342的另一端与解锁部件37偏移第一端的位置通过滑动结构进行配合。
74.具体的,若执行器31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推杆322,则第二连杆342通过端部设置的铰接孔与第二推杆322进行铰接;若执行器31的输出端设置有铰接孔,则第二连杆342的对应端通过设置的第二推杆322与铰接孔进行铰接。
75.解锁部件37偏离第一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一配合部372;滑动结构包括相互配合引导槽和导杆;当第一配合部372为引导槽时,导杆设置于第二连杆342的端部;当第一配合部372为导杆时,引导槽设置于第二连杆342的端部。
76.从而在第一过程中,执行器31通过对输出端的驱动,可以实现导杆相对于引导槽一端进行向另一端的滑动,以使得在整个第一过程中,第二连杆342始终保持静止;进而在第二过程中,通过执行器31对输出端的继续驱动,使得导杆通过与引导槽的相抵配合来带动第二连杆342进行移动,从而实现解锁部件37的转动来进行门锁机构的解锁。
77.可以理解的是,如图2、图5、图10和图12至图18所示,为了保证驱动机构3的安装结构合理,本技术中可以将解锁部件37转动安装于下底座120,从而第二连杆342对应滑动安装于下底座120。并且,在第二过程中,第二连杆342的运动过程并不是线性的;所以通过第二连杆342上设置的导向块340与下底座120上设置的导向槽进行配合时,导向槽只会对第二连杆342垂直与延伸方向的自由度进行限制,对于第二连杆342的水平转动以及移动并不限制,从而可以保证第二连杆342能够通过移动和转动的复合运动来实现对解锁部件37的驱动。
78.本实施例中,如图6至图8以及图11至图18所示,连接部件35通过扭簧与底座进行
连接;连接部件35包括连接板351和牵引板352。连接板351通过第一端与底座转动连接,且连接板351的第一端与解锁部件37的第一端同心。连接板351的第二端与解锁部件37的第二端通过驱动结构进行连接;连接板351通过中部设置的铰接部350与伸出机构进行铰接;牵引板352垂直连接于连接板351,且牵引板352位于铰接部350的一侧,牵引板352可以和伸出机构通过牵引结构进行连接。当伸出机构在第一过程中驱动把手2进行移动时,连接部件35可以通过牵引结构保持静止;而在进行第二过程时,伸出机构受到把手2的拉动,可以通过牵引结构驱动连接板351进行绕第一端的转动,进而连接板351通过驱动结构带动解锁部件37进行同步转动。
79.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连接板351来铰接伸出机构和配合解锁部件37,可以在第一过程中,避免执行器31驱动伸出机构对解锁部件37产生干涉;同时,当第二过程中进行手动解锁时,也可以避免解锁部件37的转动对执行器31产生干涉。
80.本实施例中,如图6、图7和图11所示,牵引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牵引槽3520和牵引块362。牵引槽3520和牵引块362的设置方式有两种;方式一,牵引槽3520设置于牵引板352,牵引块362设置于伸出机构;方式二,牵引槽3520设置于伸出机构,牵引块362设置于牵引板352。当进行伸出机构驱动把手2伸出门体的第一过程时,牵引块362可以进行相对于牵引槽3520的滑动,具体为牵引块362进行由牵引槽3520一侧向另一侧的滑动;以使得在第一过程中连接板351始终保持静止。当进行手动拉动把手2进行解锁的第二过程时,整个过程中牵引块362可以和牵引槽3520的一侧始终保持相抵配合,以使得连接板351可以在伸出机构的驱动下进行转动,进而带动解锁部件37同步转动解锁门锁机构。
81.具体的,为了方便描述,牵引槽3520和牵引块362的设置方式采用上述的方式一。如图7、图10至图18所示,连接臂36远离把手2的一端与连接板351上设置的铰接部350进行铰接;从而牵引块362可以设置于连接臂36的铰接端侧壁。当在第二过程中采用手动解锁时,如图17和图18所示,拉动把手2,由于连接臂36对把手2于拉动方向没有限制,使得把手2可以绕与主动臂33的铰接位置进行向外的翻转;并在把手2翻转的过程中,可以拉动连接臂36通过牵引块362带动连接板351进行绕铰接位置的转动,以实现解锁部件37的同步转动来对门锁机构进行解锁。
82.同时,连接板351和解锁部件37的第一端均与下底座120进行转动连接。连接部件35还包括支撑板353,支撑板353的一端与牵引板352远离连接板351的一端固定连接,支撑板353垂直于牵引板352,即平行于连接板351。从而支撑板353和连接板351之间形成用于铰接连接臂36的铰接腔,即连接臂36的端部分别与支撑板353和连接板351上设置的铰接部350进行铰接,以提高连接臂36与连接板351的连接稳定性。同时,支撑板353的另一端与连接板351的第一端同心并与上底座110进行转动连接,以提高连接部件35整体与底座的连接稳定性,并且支撑板353通过扭簧与上底座110进行连接。
83.本实施例中,如图6、图8和图11至图18所示。驱动结构包括弧形的滑槽3510和滑块371,滑槽3510的圆心与连接板351的第一端同心,也即与解锁部件37的第一端同心。滑槽3510和滑块371的设置方式也存在两种;方式一:滑槽3510设置于连接板351,滑块371设置于解锁部件37;方式二:滑槽3510设置于解锁部件37,滑块371设置于连接板351。当解锁部件37通过执行器31进行自动解锁时,解锁部件37在转动的过程中,滑块371可以进行沿滑槽3510的相对滑动,以使得连接板351始终保持静止,从而避免干涉伸出机构。当解锁部件37
通过把手2进行手动解锁时,滑块371通过与滑槽3510的一侧相抵,使得通过伸出机构驱动连接板351来带动解锁部件37进行转动解锁。
84.为了方便理解,将以参数的形式对本技术的车门开启过程进行详细的阐述;其中,第二连杆342的结构采用上述的结构一;牵引结构采用上述的方式一;驱动结构采用上述的方式一。
85.(1)初始时;如图12和图13所示,此时把手2收缩于门体内,并且把手2的外侧面与门体的外侧平齐,从而达到隐藏状态,使得门体具有较好的美观性,并且还可以降低行驶过程中的风阻。
86.此时,执行器31输出端连接的推块32的下部设置的第二推杆322,与第二连杆342对应端设置的开口槽3420之间的间隔距离为x。
87.此时,连接臂36端部设置的牵引块362位于牵引板352上设置的牵引槽3520的一侧;解锁部件37上设置的滑块371位于连接板351上设置的滑槽3510的一侧。
88.(2)进行第一过程;如图14和图15所示,推块32在执行器31的输出端的驱动下向靠近解锁部件37的方向移动了x距离,使得推块32上的第二推杆322正好与第二连杆342端部设置的开口槽3420接触配合。
89.同时,在推块32移动的过程中,推块32前端设置的驱动部320可以通过和主动臂33上凸起部330的挤压配合,可以驱动主动臂33绕铰接于底座的位置进行转动,从而通过主动臂33、连接臂36、底座和把手2形成的四杆机构,以带动连接臂36和把手2进行联动,进而驱使把手2以平行于门体的姿态向门外方向水平伸出。并且在连接臂36进行联动的过程中,连接部件35受到扭簧的弹力限制保持静止,从而连接臂36进行绕铰接部350的转动,并在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牵引块362沿牵引槽3520的一侧滑动至与另一侧相接触。
90.(3)进行第二过程;若采用自动解锁,如图16所示;推块32在执行器31输出端的继续驱动下可以再次移动距离y;从而第二连杆342可以同步移动距离y,并在第二连杆342移动的过程中,通过与解锁部件37上偏离第一端的第一配合部372的配合,可以驱动解锁部件37进行绕第一端的转动以解锁门锁机构,并且在解锁部件37转动的过程中,解锁部件37上设置的滑块371可以沿滑槽3510进行滑动,以使得连接部件35在扭簧的弹力下可以在自动解锁过程中保持静止,此过程中与解锁部件37连接的扭簧处于压缩状态。
91.若采用手动解锁,如图17和图18所示;拉动把手2,把手2可以进行绕与主动臂33的铰接位置的偏转,并在偏转的过程中,连接臂36可以通过牵引块362与牵引槽3520侧部的相抵配合,以带动连接部件35进行绕第一端的铰接位置的转动。在连接部件35进行转动的过程中,与之连接的扭簧处于压缩状态,并且通过连接板351上的滑槽3510侧部与解锁部件37上滑块371的相抵配合,可以带动解锁部件37同步进行绕第一端的转动,以进行门锁机构的解锁,并在解锁部件37进行转动的过程中,与之连接的扭簧也处于压缩状态。
92.(4)车门开启后把手2进行复位;若第二过程采用自动解锁;则执行器31带动推块32复位移动距离x+y至初始位置。在推块32复位的过程中,主动臂33在扭簧的复位弹力,通过四杆机构带动把手2进行反向的水平移动,直至收缩至门体内。同时,解锁部件37在适于推块32的挤压后,也在扭簧的复位弹力下进行反向转动直至初始位置。
93.若第二过程采用手动解锁;则松开把手2,连接部件35可以先在扭簧的复位弹力下带动把手2复位至第一过程的迎宾状态;此过程中解锁部件37也在扭簧的复位弹力下反向
转动至初始位置。然后执行器31带动推块32复位移动距离x至初始位置,此过程中,主动臂33在扭簧的复位弹力,通过四杆机构带动把手2进行反向的水平移动,直至收缩至门体内。
94.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隐藏式门把手。
95.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中的隐藏式门把手不仅可以应用于车辆,也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
96.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