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检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线束检修工作台。
背景技术:2.现行使用的电子线束在进行检修整理时,一般需要对多个线束进行记号标记,而且也需要对一些长短不一的线束进行二次焊接,而现在所使用的电子线束检修设备,一般是通过手拉动线束来依次确定各个线束的位置以及标记,而在对多数量的电子线束进行检修时,则检修难度大,操作复杂度高,延长了检修的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电子线束检修工作台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以解决现有的电子线束检修时间长,操作复杂度高的问题。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5.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了一种电子线束检修工作台,包括台体,所述台体上侧设置有工装板、前限位杆以及后限位杆,所述前限位杆以及后限位杆位于工装板前方,所述工装板通过合页与台体上侧转动连接,所述前限位杆以及后限位杆上均开设有多个限位槽,且前限位杆上的限位槽与后限位杆上的限位一一对应,所述前限位杆以及后限位杆底面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插接在台体上,所述台体上侧面开设有多个对前限位杆以及后限位杆进行定位的定位孔,所述工装板背面滑动连接有多个滑块,且滑块上开设有供线束穿过的通孔。
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台体上中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前限位杆以及后限位杆下部均匹配设置在凹槽内,便于通过凹槽对前限位杆以及后限位杆进行放置。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四个复位弹簧,且四个复位弹簧分别套设在四个定位杆上,通过复位弹簧的设计便于对前限位杆以及后限位杆进行顶起,同时也便于通过对复位弹簧进行压缩,将前限位杆以及后限位杆匹配设置在凹槽内。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台体左右两侧均卡接固定有两个磁石板,所述工装板左右两侧均粘接固定有铁板,所述铁板与磁石板磁吸连接,通过磁石板与铁板进行磁吸连接,方便对工装板的位置进行控制,便于工装板在竖直状态以及水平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9.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前限位杆后侧面以及后限位杆前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插杆,也开设有插孔,所述插杆设置在插孔内,所述前限位杆与后限位杆之间通过插杆以及插孔可拆卸连接,通过插杆设置在插孔内,便于将前限位杆与后限位杆连接在一起,也方便对前限位杆以及后限位杆进行拆卸。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槽内壁设置有橡胶头,且橡胶头通过粘胶剂粘接固定在限位槽内左壁以及内右壁,通过橡胶头的设计便于对线束进行限位,实现了辅助防脱的目的。
11.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工装板背面开设有多个滑槽,多个所述滑块均滑动连接在滑槽上,通过将滑块设置在滑槽内,便于滑块沿着滑槽进行移动。
12.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块上连接有螺栓,且螺栓通过螺纹与滑块啮合连接,所述螺栓的端头伸入滑块上的通孔内,螺栓转动并在螺纹作用下进行移动,便于对穿过通孔的线束进行夹紧。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线束检修工作台,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对限位杆进行横向设置以及纵向设置,实现了对线束内的多根线条进行分隔开设置,方便对线束进行快速标记以及识别,而通过工装板上的滑块则便于对多根线束进行夹紧以及移动,进而将两根线束对齐在一起,便于对线束进行焊接,操作简单,标记以及识别快捷,缩短了对线束的检修时间。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后限位杆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工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后限位杆与台体的局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5处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台体;2、前限位杆;3、后限位杆;4、工装板;5、定位孔;6、铁板;7、磁石板;8、限位槽;9、插杆;10、插孔;11、凹槽;12、滑槽;13、滑块;14、通孔;15、定位杆;16、复位弹簧;17、橡胶头;131、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23.参见图1、图2、图5和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线束检修工作台,包括台体1,所述台体1上侧设置有工装板4、前限位杆2以及后限位杆3,所述前限位杆2以及后限位杆3位于工装板4前方,所述工装板4通过合页与台体1上侧转动连接,所述前限位杆2以及后限位杆3上均开设有多个限位槽8,且前限位杆2上的限位槽8与后限位杆3上的限位一一对应,所述前限位杆2以及后限位杆3底面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杆15,所述定位杆15插接在台体1上,所述台体1上侧面开设有多个对前限位杆2以及后限位杆3进行定位的定位孔5,所述工装板4背面滑动连接有多个滑块13,且滑块13上开设有供线束穿过的通孔14。
24.所述台体1上中部开设有凹槽11,所述前限位杆2以及后限位杆3下部均匹配设置
在凹槽11内。
25.所述凹槽11内设置有四个复位弹簧16,且四个复位弹簧16分别套设在四个定位杆15上。
26.所述台体1左右两侧均卡接固定有两个磁石板7,所述工装板4左右两侧均粘接固定有铁板6,所述铁板6与磁石板7磁吸连接。
27.所述前限位杆2后侧面以及后限位杆3前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插杆9,也开设有插孔10,所述插杆9设置在插孔10内,所述前限位杆2与后限位杆3之间通过插杆9以及插孔10可拆卸连接。
28.所述限位槽8内壁设置有橡胶头17,且橡胶头17通过粘胶剂粘接固定在限位槽8内左壁以及内右壁。
29.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将前限位杆2以及后限位杆3对齐,并匹配设置在凹槽11内,并通过定位杆15对前限位杆2以及后限位杆3进行定位,然后将线束中的多根线条依次铺设在多个限位槽8处,并通过橡胶头17对线条进行限位,实现了辅助防脱的目的,然后对多根线束的线条进行观看,实现了对线束进行快速识别的目的。
30.而将前限位杆2以及后限位杆3从凹槽11内取出,并将前限位杆2以及后限位杆3拆开,随后将前限位杆2以及后限位杆3通过定位杆15插接在不同位置处的定位孔5内,不仅实现了对前限位杆2以及后限位杆3进行快速定位,同时也便于对前限位杆2与后限位杆3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随后将线束一端的多根线条放置在左侧后限位杆3或者右侧的前限位杆2上的限位槽8处,然后对线束另一端的多根线条进行快速识别,并对应设置在另一侧的前限位杆2或者后限位杆3上的限位槽8处,然后将标记贴包裹在线束对应的线条上,实现了对线束进行快速标记,操作简单,标记精度高,进而提高了对线束的检修精度。
31.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所述工装板4背面开设有多个滑槽12,多个所述滑块13均滑动连接在滑槽12上。
32.所述滑块13上连接有螺栓131,且螺栓131通过螺纹与滑块13啮合连接,所述螺栓131的端头伸入滑块13上的通孔14内。
33.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在需要对线束进行焊接时,先将前限位杆2以及后限位杆3组合在一起,并设置在凹槽11处,随后绕着合页中轴线向前转动工装板4,实现了将工装板4平铺在台体1上表面,且通过磁石板7与铁板6进行磁吸连接,实现了对工装板4进行限位,然后将两根线束上的线条分别穿过对应的滑块13上的通孔14,并对螺栓131进行转动,实现了通过螺栓131对线条进行顶紧固定,随后沿着滑槽12移动滑块13,进而带动线束上的线条进行移动,并将线束上的线条端头进行对齐并接触,然后通过焊锡枪对线束进行焊接,操作简单,焊接稳定性高,也缩短了线束的检修时间。
34.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