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弹式副锁及连体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14451发布日期:2022-09-23 20:30阅读:90来源:国知局
自弹式副锁及连体锁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锁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弹式副锁及连体锁。


背景技术:

2.连体锁通常包括一个主锁和一个或者两个副锁,副锁通过连杆与主锁传动连接,通过控制主锁可以带动副锁的锁舌收回。
3.市面上的副锁大多不具备自弹功能,在使用的时候需要通过操作主锁才能实现副锁的解锁和上锁,操作过程繁琐。另外,市面上的自弹副锁不具有防误触的功能,导致在开门状态下误触锁舌会触发副锁的自弹功能,给用户带来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弹式副锁及连体锁,以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5.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弹式副锁,包括安装壳体、斜舌组件、驱动件、触动舌组件和传动组件,斜舌组件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安装壳体,并具有第一伸出状态和第二伸出状态,处于第二伸出状态的斜舌组件的伸出长度大于处于第一伸出状态的斜舌组件的伸出长度;驱动件沿第二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安装壳体,并且与斜舌组件传动连接,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区别;触动舌组件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安装壳体,并且选择性地与驱动件卡合或者分离;传动组件与斜舌组件连接,并且选择性地与驱动件相抵或者分离,斜舌组件相对安装壳体的伸出带动传动组件与驱动件分离,与触动舌组件或传动组件卡合的驱动件用于带动斜舌组件处于第一伸出状态,与触动舌组件和传动组件分离的驱动件用于带动斜舌组件处于第二伸出状态。
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传动组件包括第一拨动件和第二拨动件,第一拨动件可转动地连接于斜舌组件,第二拨动件可转动地连接于安装壳体,并位于第一拨动件的移动路径上,第二拨动件选择性地与驱动件相抵或者分离。
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斜舌组件凸设有第一限位件,第一限位件设置于第一拨动件的转动路径上,自弹式副锁还包括第一扭簧,第一扭簧设置于斜舌组件,用于提供第一拨动件与第一限位件相抵的作用力。
8.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安装壳体凸设有第二限位件,第二限位件设置于第二拨动件的转动路径上,自弹式副锁还包括第二扭簧,第二扭簧设置于安装壳体,用于提供第二拨动件与第二限位件相抵的作用力。
9.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自弹式副锁还包括驱动件扭簧和驱动件固定柱,驱动件固定柱穿设于驱动件并且固定设置于安装壳体,驱动件扭簧可转动地设置于驱动件固定柱,驱动件扭簧用于提供斜舌组件处于第一伸出状态或第二伸出状态的作用力。
1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自弹式副锁还包括斜舌拨动件,斜舌拨动件可转动地设置于安装壳体,斜舌拨动件连接于斜舌组件和驱动件之间。
1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斜舌拨动件包括转动连接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转动连接部连接于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转动连接部可转动地设置于安装壳体,第一端部设置于驱动件的移动路径上,第二端部连接于斜舌组件。
1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触动舌组件包括触动舌和触动舌连接件,触动舌选择性地相对安装壳体伸出或者缩回,触动舌连接件的一端与触动舌连接,驱动件设有卡槽,触动舌连接件的另一端适于与卡槽卡合。
1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安装壳体包括底壳和侧板,侧板连接于底壳的一侧,驱动件位于斜舌组件背离底壳的一侧。
14.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连体锁,包括主锁、连杆以及上述任一自弹式副锁,连杆连接于主锁和自弹式副锁的驱动件之间。
15.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弹式副锁及连体锁,自弹式副锁包括安装壳体、斜舌组件、驱动件、触动舌组件和传动组件,斜舌组件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安装壳体,并具有第一伸出状态和第二伸出状态,处于第二伸出状态的斜舌组件的伸出长度大于处于第一伸出状态的斜舌组件的伸出长度;驱动件沿第二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安装壳体,并且与斜舌组件传动连接,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区别;触动舌组件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安装壳体,并且选择性地与驱动件卡合或者分离;传动组件与斜舌组件连接,并且选择性地与驱动件相抵或者分离,斜舌组件相对安装壳体的伸出带动传动组件与驱动件分离,与触动舌组件或传动组件卡合的驱动件用于带动斜舌组件处于第一伸出状态,与触动舌组件和传动组件分离的驱动件用于带动斜舌组件处于第二伸出状态。如此设置,能够实现自弹式副锁的自弹上锁功能,简化自弹式副锁的操作过程,提升用户体验。另外,由于驱动件与触动舌组件和传动组件分离时带动斜舌组件处于第二伸出状态,使得只有斜舌组件与触动舌组件同时被按压时驱动件才会带动斜舌组件处于第二伸出状态,实现了自弹式副锁的防误触功能。
16.本实用新型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弹式副锁在斜舌组件处于第一伸出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图1所示的自弹式副锁在斜舌组件处于第一伸出状态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图1所示的自弹式副锁在斜舌组件的部分爆炸图。
21.图4是图1所示的自弹式副锁(不包括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图1所示的自弹式副锁在斜舌组件受挤压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是图1所示的自弹式副锁在斜舌组件处于收回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是图1所示的自弹式副锁在斜舌组件处于第二伸出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体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2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8.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弹式副锁10,包括安装壳体11、斜舌组件12、驱动件13、触动舌组件16和传动组件17,其中,安装壳体11为其他零件的安装结构,斜舌组件12、触动舌组件16和驱动件13可移动设置于安装壳体11,传动组件17可转动地安装于安装壳体11。
29.安装壳体11大致为具有一定厚度的矩形壳体结构。安装壳体11包括底壳 111和侧板113,其中,侧板113连接于底壳111的一侧,侧板113可以设有锁舌孔,以便于自弹式副锁10的锁舌的穿过。底壳111可以用于安装斜舌组件12、驱动件13及传动组件17等。另外,安装壳体11还包括盖板(图未示),盖板盖设于底壳111,以将驱动件13和传动组件17等结构收容于安装壳体11内部,从而对收容于其中的结构进行保护。
30.斜舌组件12沿第一方向d1可移动地设置于安装壳体11,并能够相对安装壳体11伸出和收回。在本实施例中,以自弹式副锁10的使用状态为例,第一方向d1为水平方向。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d1还可以偏离水平方向一定角度,例如5
°
以内。
31.斜舌组件12具有第一伸出状态和第二伸出状态,当斜舌组件12处于第一伸出状态或第二伸出状态时,斜舌组件12均相对安装壳体11伸出,处于第二伸出状态的斜舌组件12的伸出长度大于处于第一伸出状态的斜舌组件12的伸出长度,其中,处于第二伸出状态的斜舌组件12可以伸入门框上的锁舌孔,并且被门框止挡,因此当斜舌组件12处于第二伸出状态时,实现了自弹式副锁10 的上锁,需要通过操作主锁实现斜舌组件12的收回;当斜舌组件12通过主锁收回后,可以将门打开,斜舌组件12可以脱离门框上的锁舌孔,此时斜舌组件 12处于第一伸出状态,斜舌组件12在下次关门时会被门框止挡,使得斜舌组件12从第一伸出状态切换到收回状态,再从收回状态到第二伸出状态,实现了自弹式副锁10的自弹上锁。斜舌组件12还具有收回状态,当斜舌组件12处于收回状态时,斜舌组件12位于安装壳体11内,在本实施例中,斜舌组件12的收回需要操作主锁。
32.请参阅图2至图4,斜舌组件12包括斜舌连接件121和斜舌123,斜舌连接件121可移动地设置于安装壳体11;斜舌123连接于斜舌连接件121的一端,并且能够伸出安装壳体11外或者自安装壳体11外收回。在本实施例中,斜舌 123的数量为一个。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斜舌123的数量还可以为两个,两个斜舌123可以连接于斜舌连接件121的同侧,并且均能够伸出安装壳体11外与门框上的锁舌孔卡合,或者脱离锁舌孔并且缩回至安装壳体11内。
3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斜舌123包括相连的抵接斜面1232和止挡平面1234,抵接斜面1232和止挡平面1234之间呈钝角连接,作为一种示例,抵接斜面1232 与止挡平面1234之间为夹角为120
°
。抵接斜面1232适于与门框相抵,斜舌 123通过抵接斜面1232与门框的相抵能够缩回至安装壳体11内,止挡平面1234 可以平行于底壳111所在平面,其中,处于第一伸
出状态的斜舌组件12的止挡平面1234位于安装壳体11内,此时抵接斜面1232能够与门框相抵,斜舌123 会受到门框的挤压而缩回至安装壳体11内,使得斜舌组件12处于收回状态;处于第二伸出状态的斜舌组件12的止挡平面1234伸出安装壳体11外,此时止挡平面1234能够与门框相抵,即,斜舌123被门框止挡而无法伸出安装壳体11 外,实现了自弹式副锁10的上锁。
34.斜舌组件12凸设有第一限位件125,第一限位件125固定设置于斜舌连接件121,用于对传动组件17的转动进行限位。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125 可以与斜舌连接件121一体设置。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件125还可以通过粘接或者焊接等方式固定设置于斜舌连接件121。
35.斜舌组件12还设有拨动件限位柱127,拨动件限位柱127设置于斜舌连接件121,例如,拨动件限位柱127可以固定设置于斜舌连接件121,拨动件限位件可以自斜舌连接件121向背离底壳111的方向延伸。
36.驱动件13大致为板状结构。驱动件13可以与斜舌组件12的斜舌连接件121 传动连接,以通过斜舌连接件121带动斜舌123缩回至安装壳体11内。具体地,驱动件13可以通过连杆与主锁传动连接,使得通过操作主锁可以带动连杆移动,从而带动驱动件13移动。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13位于斜舌组件12背离底壳 111的一侧,即,斜舌组件12位于底壳111和驱动件13之间。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驱动件13还可以位于底壳111和斜舌组件12之间,例如,驱动件13位于底壳111和斜舌连接件121之间。
37.驱动件13沿第二方向d2可移动地设置于安装壳体11,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相区别。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方向d2与第一方向d1垂直,即,以自弹式副锁10的使用状态为例,第二方向d2为竖直方向。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方向d2还可以不与第一方向d1垂直。驱动件13选择性地与传动组件17相抵或者分离,当驱动件13与传动组件17相抵时,驱动件13被传动组件17止挡而无法沿第二方向d2移动;当驱动件13与传动组件17分离,且触动舌组件 16与传动组件17分离时,驱动件13被释放而沿第二方向d2移动。
38.驱动件13设有抵接柱132,抵接柱132自驱动件13朝向底壳111延伸。抵接柱132能够与传动组件17相抵,使得驱动件13在向上移动的过程中会受到传动组件17的限位作用。
39.驱动件13还设有传动槽134和卡槽136,其中,传动槽134大致为方形槽,驱动件13可以通过传动槽134带动斜舌组件12相对安装壳体11收回;卡槽136 大致为矩形槽,卡槽136与传动槽134间隔,可以与传动舌组件卡合,使得触动舌组件16可以对驱动件13的移动进行限位,即,驱动件13同时受触动舌组件16和传动组件17的限位作用,使得只有斜舌组件12与触动舌组件16同时被按压时驱动件13才会带动斜舌组件12处于第二伸出状态,实现了自弹式副锁10的防误触功能。
40.请继续参阅图2至图4,自弹式副锁10还包括驱动件扭簧14和驱动件固定柱15,其中,驱动件固定柱15固定设置于安装壳体11并且穿设于驱动件13。驱动件扭簧14可转动地设置于驱动件固定柱15,驱动件扭簧14用于提供斜舌组件12处于第一伸出状态或第二伸出状态的作用力,还用于提供驱动件13向上移动的作用力。例如,驱动件扭簧14的一个扭臂抵接于拨动件限位柱127,另外一个扭臂抵接于安装壳体11,因此在驱动件13同时与传动组件17和触动舌组件16分离的情况下,驱动件扭簧14能够推动斜舌组件12相对安装壳体11 伸出,使得斜舌组件12处于第二伸出状态。
41.触动舌组件16沿第一方向d1可移动地设置于安装壳体11,并且选择性地与驱动件13卡合或者分离;当触动舌组件16与驱动件13卡合时,驱动件13 至少受到触动舌组件16的限位作用而无法向上移动,从而无法带动斜舌组件12 伸出至最大长度;当触动舌组件16和传动组件17均与驱动件13分离时,驱动件13不再受到限位作用而向上移动,从而带动斜舌组件12伸出至最大长度,即带动斜舌组件12处于第二伸出状态。
42.触动舌组件16包括触动舌161和触动舌连接件163,其中,触动舌161选择性地相对安装壳体11伸出或者缩回,例如,触动舌161可以在门框的挤压下相对安装壳体11缩回,并且在挤压作用消失的情况下相对安装壳体11伸出。触动舌连接件163的一端与触动舌161连接,触动舌连接件163的另一端适于与卡槽136卡合。在本实施例中,触动舌组件16还包括固定板165和触动舌弹性件167,固定板165固定设置于底壳111。触动舌弹性件167绕设于触动舌连接件163,并且触动舌弹性件167的一端与固定板165相抵,触动舌弹性件167 的另一端与触动舌161相抵,使得触动舌161被挤压缩回至安装壳体11内时,触动舌弹性件167被压缩;当挤压作用力消失时,触动舌弹性件167回复产生的弹性力将触动舌161推出至安装壳体11外。
43.传动组件17与斜舌组件12连接,并且选择性地与驱动件13相抵或者分离,斜舌组件12相对安装壳体11的伸出带动传动组件17与驱动件13分离,与触动舌组件16或传动组件17卡合的驱动件13用于带动斜舌组件12处于第一伸出状态,与触动舌组件16和传动组件17分离的驱动件13用于带动斜舌组件12 处于第二伸出状态。由于驱动件13与触动舌组件16和传动组件17分离时带动斜舌组件12处于第二伸出状态,使得只有斜舌组件12与触动舌组件16同时被按压时驱动件13才会带动斜舌组件12处于第二伸出状态,实现了自弹式副锁 10的防误触功能,避免用户误碰触动舌组件16或者斜舌组件12中的其中一个便导致斜舌123的弹出,能够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44.传动组件17包括第一拨动件172和第二拨动件174,第一拨动件172可转动地连接于斜舌组件12,第一限位件125设置于第一拨动件172的转动路径上,使得第一限位件125可以对第一拨动件172的转动进行限位,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125对第一拨动件172沿逆时针方向的转动进行限位。第二拨动件 174可转动地连接于安装壳体11,并位于第一拨动件172的移动路径上,使得随着斜舌组件12带动第一拨动件172移动时可以与第二拨动件174相抵,例如,当斜舌组件12相对安装壳体11缩回时,第一拨动件172可以在第二拨动件174 的止挡下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当斜舌组件12相对安装壳体11伸出时,第一拨动件172可以带动第二拨动件174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二拨动件174选择性地与驱动件13相抵或者分离,例如,第二拨动件174可以由第一拨动件172带动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而与驱动件13分离。安装壳体11凸设有第二限位件1112,第二限位件1112设置于第二拨动件174的转动路径上,使得第二限位件1112 可以对第二拨动件174的转动进行限位,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件1112对第二拨动件174沿顺时针方向的转动进行限位。
45.自弹式副锁10还包括第一扭簧18,第一扭簧18设置于斜舌组件12,用于提供第一拨动件172与第一限位件125相抵的作用力。例如,第一扭簧18的其中一个扭臂与斜舌连接件121相抵,另一个扭臂与第一拨动件172相抵,使得第一扭簧18可以带动第一拨动件172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使得第二拨动件 174在第一拨动件172的移动路径上,进而斜舌组件12相对安装壳体11缩回时,第一拨动件172可以在第二拨动件174的抵接作用下沿顺时针方
向转动而与第二拨动件174分离,当斜舌组件12继续缩回时,第一拨动件172不再受第二拨动件174的抵接作用,因此会在第一扭簧18的作用下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使得第二拨动件174再次位于第一拨动件172的移动路径上。当斜舌组件12相对安装壳体11伸出时,第一拨动件172可以带动第二拨动件174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使得第二拨动件174与驱动件13分离。
46.自弹式副锁10还包括第二扭簧19,第二扭簧19设置于安装壳体11,用于提供第二拨动件174与第二限位件1112相抵的作用力。例如,第二扭簧19的其中一个扭臂与第二拨动件174相抵,另一个扭臂与安装壳体11相抵,使得第二扭簧19可以带动第二拨动件174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使得第二拨动件174 在第一拨动件172的移动路径上,进而斜舌组件12相对安装壳体11伸出时,第一拨动件172可以带动第二拨动件174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使得第二拨动件174与驱动件13分离。
47.自弹式副锁10还包括斜舌拨动件101,斜舌拨动件101可转动地设置于安装壳体11,斜舌拨动件101连接于斜舌组件12和驱动件13之间。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斜舌拨动件101大致为“l”形板状结构。斜舌拨动件101包括转动连接部1011、第一端部1013和第二端部1015,其中,转动连接部1011可转动地设置于安装壳体11,例如,转动连接部1011可转动地设置于驱动件固定柱15,转动连接部1011连接于第一端部1013和第二端部1015之间;第一端部1013 设置于驱动件13的移动路径上,例如,第一端部1013穿设于驱动件13设置的传动槽134;第二端部1015连接于斜舌组件12。驱动件13向下移动时,可以带动第一端部1013向下移动,从而带动斜舌拨动件101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进而第二端部1015带动斜舌组件12相对安装壳体11缩回,使得斜舌组件12处于收回状态。
48.请参阅图1至图7,以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弹式副锁10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其中,斜舌组件12的初始状态为第一伸出状态。
49.关门时,斜舌组件12与门框相抵,使得斜舌组件12从第一伸出状态切换至收回状态,使得设置于斜舌组件12的第一拨动件172在第二拨动件174的抵接作用下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而与第二拨动件174分离;当斜舌组件12继续缩回时,第一拨动件172不再受到第二拨动件174的抵接作用,因此会在第一扭簧 18的作用下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使得第二拨动件174再次位于第一拨动件 172的移动路径上。当斜舌组件12相对安装壳体11伸出时,第一拨动件172在第一扭簧18的作用下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并带动第二拨动件174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使得第二拨动件174与驱动件13分离,当触动舌161也与驱动件13分离时,驱动件13组件向上移动,并带动斜舌组件12伸出至最大位置,使得斜舌组件12处于第二伸出状态。
50.解锁时,需要操作主锁,主锁可以带动连杆移动,从而带动驱动件13向下移动,驱动件13向下移动可以带动斜舌拨动件101的第一端部1013向下移动,从而带动斜舌拨动件101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进而第二端部1015带动斜舌组件 12相对安装壳体11缩回,使得斜舌组件12处于收回状态。另外,驱动件13在向下移动时,使得触动舌组件16与卡槽136卡合。第二拨动件174在第二扭簧 19的作用下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而与驱动件13的抵接柱132相抵。
51.当停止操作主锁时,斜舌组件12在驱动件扭簧14的作用下相对安装壳体 11伸出,由于此时驱动件13与触动舌组件16卡合,并且驱动件13还与传动组件17的第二拨动件174相抵,使得驱动件13无法向上移动,从而不能带动斜舌组件12伸出至最大长度,即,斜舌组
件12处于第一伸出状态,由此形成循环。
52.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弹式副锁10包括安装壳体11、斜舌组件12、驱动件13、触动舌组件16和传动组件17,斜舌组件12沿第一方向d1可移动地设置于安装壳体11,并具有第一伸出状态和第二伸出状态,处于第二伸出状态的斜舌组件12的伸出长度大于处于第一伸出状态的斜舌组件12的伸出长度;驱动件13沿第二方向d2可移动地设置于安装壳体11,并且与斜舌组件12传动连接,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相区别;触动舌组件16沿第一方向d1可移动地设置于安装壳体11,并且选择性地与驱动件13卡合或者分离;传动组件 17与斜舌组件12连接,并且选择性地与驱动件13相抵或者分离,斜舌组件12 相对安装壳体11的伸出带动传动组件17与驱动件13分离,与触动舌组件16 或传动组件17卡合的驱动件13用于带动斜舌组件12处于第一伸出状态,与触动舌组件16和传动组件17分离的驱动件13用于带动斜舌组件12处于第二伸出状态。如此设置,能够实现自弹式副锁10的自弹上锁功能,简化自弹式副锁 10的操作过程,提升用户体验。另外,由于驱动件13与触动舌组件16和传动组件17分离时带动斜舌组件12处于第二伸出状态,使得只有斜舌组件12与触动舌组件16同时被按压时驱动件13才会带动斜舌组件12处于第二伸出状态,实现了自弹式副锁10的防误触功能。
53.请参阅图8,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连体锁1,包括主锁30、连杆50以及自弹式副锁10,连杆50连接于主锁30和自弹式副锁10的驱动件13之间。
54.在本实施例中,自弹式副锁10和连杆50的数量均为两个,每个自弹式副锁10通过一个连杆50与主锁30连接,使得通过操作主锁30可以同时带动两个自弹式副锁10的锁舌收回。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自弹式副锁10和连杆50的数量还可以是一个。
55.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体锁1,包括主锁30、连杆50以及自弹式副锁 10,连杆50连接于主锁30和自弹式副锁10的驱动件13之间,当关门时,斜舌组件12与门框相抵,斜舌组件12从第一伸出状态切换至收回状态,使得斜舌组件12从第一伸出状态切换至收回状态,使得设置于斜舌组件12的第一拨动件172在第二拨动件174的抵接作用下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而与第二拨动件174 分离;当斜舌组件12继续缩回时,第一拨动件172不再受到第二拨动件174的抵接作用,因此会在第一扭簧18的作用下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使得第二拨动件174再次位于第一拨动件172的移动路径上。当斜舌组件12相对安装壳体 11伸出时,第一拨动件172在第一扭簧18的作用下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并带动第二拨动件174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使得第二拨动件174与驱动件13分离,当触动舌161也与驱动件13分离时,驱动件13组件向上移动,并带动斜舌组件 12伸出至最大位置,使得斜舌组件12处于第二伸出状态,即,斜舌组件12的伸出长度增加,能够实现自弹式副锁10的自弹上锁功能,简化自弹式副锁10 的操作过程,提升用户体验。另外,由于驱动件13与触动舌组件16和传动组件17分离时带动斜舌组件12处于第二伸出状态,使得只有斜舌组件12与触动舌组件16同时被按压时驱动件13才会带动斜舌组件12处于第二伸出状态,实现了自弹式副锁10的防误触功能。
5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或限定,术语“装配”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也可以是仅为表面接触,或者通过中间媒介的表面接触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特指或特殊结构。术语“一些实施方式”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实用新型中描述的不同实施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58.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