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芯供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08188发布日期:2022-06-25 01:01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滤芯供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滤芯装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滤芯供料机构。


背景技术:

2.移液枪头是生化领域的常用设备,具有移液精度高及使用便利的特点,目前,移液枪头的滤芯植入,一般是通过操作工手动将滤芯装入吸头,或者通过振动盘进行滤芯的上料,而由于移液吸头及滤芯的尺寸较小,人工操作难度较大,效率低下,并且提高了产品被污染的风险,而振动盘上料,容易出现漏料的情况,后续查漏补缺工序较为繁琐,影响上料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滤芯供料机构,该供料机构无需人工接触产品,且上料全,无漏料,上料效率高。
4.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滤芯供料机构,包括:下料板和位于所述下料板下方的芯板,所述芯板能相对于所述下料板移动;
6.所述芯板上开设有若干芯孔,若干所述芯孔在所述芯板移动时能够与所述下料板上下相对或相离;
7.所述下料板的底部开设有内凹的底槽,所述底槽内设有固定于所述底槽槽底的毛刷,所述下料板上开设有若干落料孔,所述落料孔位于所述毛刷的间隔内;
8.所述下料板水平晃动时,所述下料板上的滤芯经所述落料孔连续落入所述底槽,再由所述毛刷扫入所述芯孔内。
9.作为优选,所述芯孔的上段直径略大于滤芯的直径,所述芯孔的下段直径略小于滤芯的直径;
10.所述芯孔下段与所述滤芯的直径差值为0.01~0.03mm;
11.所述芯孔上段的底端内径收缩形成锥形的收缩颈;
12.所述芯孔上段的深度不小于所述滤芯的长度,且小于滤芯长度的1.5倍;
13.所述上段的顶部外扩形成漏斗状扩口;所述扩口的内表面为弧面。
14.作为优选,所述落料孔的开口尺寸略大于滤芯的尺寸;所述落料孔的深度小于所述滤芯长度的三倍;所述底槽的深度小于所述滤芯长度的两倍;所述毛刷的长度与所述底槽的深度相同。
15.作为优选,所述底槽内设置有推料线,所述推料线为弹性线,并位于所述底槽靠近所述芯孔的一侧;所述推料线与所述底槽的侧壁相离;所述推料线与所述底槽侧壁的距离小于所述滤芯的半径。
16.作为优选,所述的滤芯供料机构还包括用于为所述芯孔提供负压的真空管;
17.所述真空管的第一端口与所述芯板的底面滑动相接,且所述真空管(8)的第一端
口的位置与所述下料板的底槽位置相对应;
18.所述真空管的第二端口设置有真空发生器和排气消音器。
19.作为优选,所述真空管的第一端口设置有顶紧件,所述顶紧件用于推动所述真空管的第一端口抵接于所述芯板;
20.所述顶紧件包括滑竿、端板、轴承以及呈压缩状态的弹簧,所述滑竿顶端固定于导向块,所述端板固定于所述滑竿的底端,所述轴承和所述弹簧依次套设于所述芯板和所述端板之间的所述滑竿外,所述轴承的顶部抵接于所述真空管的第一端口。
21.作为优选,所述的滤芯供料机构还包括用于储存所述滤芯的储料槽,所述储料槽的内部腔体向下延伸至所述落料孔的顶部。
22.作为优选,所述的滤芯供料机构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芯孔内是否有所述滤芯的漏料检测装置。
23.作为优选,所述漏料检测装置为对射光纤传感器,所述对射光纤传感器位于所述芯孔远离所述底槽时,所述芯孔与所述底槽之间的位置;
24.对射光纤传感器内设置有若干组对射光纤,若干组对射光纤沿垂直于所述芯板移动的方向排列。
25.作为优选,所述芯板由第一传动机构带动位移;所述下料板由第二传动机构带动位移;
26.所述芯板与所述下料板上均设有导向结构。
27.作为优选,所述的滤芯供料机构还包括支架以及固定于所述支架上方的支撑板;
28.所述下料板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下方,通过下料板顶部所设的第二滑块与支撑板底部所设第二滑轨滑动相接;
29.所述芯板与所述下料板通过所述芯板两侧所设的第一滑块与支架内侧所设的第一滑轨滑动相接。
3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31.使用时,通过下料板的晃动使滤芯落入底槽内,同时,下料板带动毛刷来回扫动滤芯,使滤芯不断变换位置,以更快的速度落入芯板的芯孔内,并可对堆叠卡接的滤芯起到分散作用,避免滤芯堵塞芯孔入口,该机构可显著提高滤芯的上料效率及上料的全面性,且减少了人工对产品的接触,降低产品被污染的风险。
附图说明
32.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滤芯供料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33.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滤芯供料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34.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滤芯供料机构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35.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滤芯供料机构的侧视图;
36.图5是图4的a-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37.图6是图5中第二滑块部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8.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滤芯供料机构的下料板、支撑板和储料槽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39.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滤芯供料机构的下料板、支撑板和储料槽的整体结构示意
图二;
40.图9是图8中a部分的放大图;
41.图10是图8中b部分的放大图;
42.图1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滤芯供料机构的芯孔剖面结构示意图;
43.图1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滤芯供料机构的顶紧件结构示意图。
44.图中:
45.1-支架;11-第一支板;12-第二支板;13-第一滑轨;14-导向块;
46.2-芯板;21-芯孔;211-收缩颈;212-扩口;22-第一滑块;23-侧板;
47.3-下料板;31-装配板;311-置物槽;32-孔板;321-底槽;322-安装孔;323-落料孔;33-第二滑块;34-推料线;35-毛刷;
48.4-支撑板;41-第二滑轨;
49.5-储料箱;51-盖子;
50.61-第一丝杆;62-第一螺母;63-第一电机;64-带轮;65-皮带;
51.71-第二丝杆;72-第二螺母;73-第二电机;
52.8-真空管;81-安装板;811-通道扩大板;82-真空发生器;83-排气消音器;84-顶紧件;841-滑竿;842-端板;843-轴承;844-弹簧;
53.9-对射光纤传感器;91-第一对射光纤;92-第二对射光纤;
54.10-滤芯。
具体实施方式
5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5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58.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59.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一种无需人工接触产品,且上料全,无漏料,上料效率高的滤芯
供料机构。
60.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滤芯供料机构包括支架1、支撑板4、下料板3和芯板2,其中:
61.支架1为矩形的架体结构,支架1的顶部间隔设置有第一支板11和第二支板12;支撑板4跨设于第一支板11和第二支板12之间,悬于支架1上方;
62.下料板3位于支撑板4的下方,下料板3的顶部两端固定有两个第二滑块33,两个第二滑块33与支撑板4底部所设第二滑轨41滑动相接;使下料板3能够沿其宽度方向,也即图4中所示的y轴方向小幅度的来回晃动;
63.芯板2位于下料板3的下方,与下料板3滑动相接或具有小幅的间隙;芯板2的两侧固定有侧板23,侧板23的两侧固定装配有第一滑块22,该第一滑块22与支架1内侧所设的第一滑轨13滑动相接,使芯板2能够沿其长度方向,也即图4中所示的x轴方向往复运动。由于芯板2移动距离较大,为避免第一滑块22悬空造成卡接,第一滑块22位于芯孔21所在端。第一滑块22和第一滑轨13,第二滑块33和第二滑轨41不仅作为下料板3和芯板2的定位结构,同时作为下料板3和芯板2的导向结构。
64.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芯板2由第一传动机构带动位移;下料板3由第二传动机构带动位移。
65.其中,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63、第一丝杆61和第一螺母62,第一螺母62与芯板2固定连接;由于芯板2的移动距离较长,为保证芯板2移动的稳定性,第一丝杆61跨设于第一支板11和第二支板12之间,与第一支板11和第二支板12转动连接,第一丝杆61位于第二支板12另一侧的端部固定有带轮64,该带轮64由固定于支架1外壁的第一电机63通过皮带65带动旋转,以使第一螺母62及芯板2能够沿第一丝杆61直线移动。
66.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73和第二螺母72,第二电机73为丝杠电机,其输出轴为第二丝杆71,第二电机73固定于支撑板4的顶部,第二螺母72的顶端与第二丝杆71通过螺纹传动连接,第二螺母72底端从支撑板4上所设缺口处向下延伸至下料板3并与下料板3装配固定,第二电机73带动第二丝杆71往复转动,使第二螺母72带动下料板3沿y轴来回晃动。
67.本实施例中,芯板2的其中一端上呈矩形阵列排列有若干个芯孔21,用于盛放滤芯10,芯孔21在芯板2滑动时能够与下料板3位置上下相对或相离;下料板3上沿矩形阵列均布有若干排安装孔322,安装孔322内通过粘接等方式固定有毛刷35,下料板3的底部开设有内凹的底槽321,毛刷35下端伸入该底槽321内;位于相邻两排安装孔322处的下料板3上开设有落料孔323,下料板3水平晃动时,下料板3上的滤芯10经落料孔323连续落入底槽321,再由毛刷35扫入芯孔21内。芯板2移动时,下料板3始终位于芯板2的上方,以保证滤芯10不会洒落。
68.继续参考图1-图5,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新型滤芯供料机构还包括真空管8,用于为芯孔21提供负压,避免滤芯10在芯孔21内固定不稳,因静电被毛刷35带出来;具体的,真空管8的第一端口设置有法兰,该法兰通过螺钉依次装配有安装板81和通道扩大板811,通道扩大板811上开设有与整体的芯孔21面积相当的通孔,以扩大原真空管8第一端口的开口面积;通道扩大板811与芯板2底面滑动相接,通道扩大板811中部通孔的位置与下料板3的底槽321位置相对应;真空管8的第二端口设置有真空发生器82和排气消音器83。当芯板2的芯孔21所在端移动至底槽321下方时,真空管8内的负压会为芯孔21内的滤芯10提供下抽的
力,使其能够稳定在芯孔21内,真空管8的真空负压值在-65kpa左右。
69.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新型滤芯供料机构还包括用于检测芯孔21内是否有滤芯10的漏料检测装置;本实施例中,漏料检测装置选用对射光纤传感器9;具体的,对射光纤传感器9内设置有若干组对射光纤,每组对射光纤由相对设置于芯板2上下两侧的第一对射光纤和第二对射光纤组成,以分别用于出光和受光,本实施例中,对射光纤可选用明治传感器公司的pt-r32型光纤头及pg5-n型放大器,通过将光纤头插接于放大器的出光孔和受光孔来分别组成每组对射光纤中的出光光纤和受光光纤。
70.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若干组对射光纤沿垂直于芯板2移动的方向,即y轴方向排列,对射光纤的数量与沿y轴方向排列的芯孔21数量相同。该对射光纤传感器9位于第二支板12的外侧,固定于支架1上,当芯板2在下料板3的下方晃动10秒后,芯板2沿x轴方向远离下料板3,经过对射光纤传感器9,通过对射光纤传感器9判断芯孔21内是否填充有滤芯10,无需停顿且检测速度快。
71.参考图6和图7,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新型滤芯供料机构还包括用于储存滤芯10的储料槽,该储料槽的内部腔体向下延伸至落料孔323的顶部,由开设于支撑板4中部的通孔,以及开设于下料板3顶部的型槽组成,为了扩大滤芯10的存储量,该储料槽还包括设置于支撑板4顶部的储料箱5,该储料箱5的底部为开口,与支撑板4中部的通孔位置相对,大小相当,储料箱5的顶部通过合页装配有可开合的盖子51。
72.进一步的,为了制备及装配便利,本实施例中,下料板3由装配板31和孔板32组成,其中,装配板31的中部开设有上宽下窄的阶梯式通孔,孔板32的四边均向外延伸了一圈,该孔板32嵌于装配板31中部的阶梯式通孔内,其尺寸与阶梯式通孔的尺寸相匹配,其顶部低于阶梯式通孔的顶部,以降低孔板32的开孔难度,并可扩大储料槽的空间。
73.参考图8和图9,为避免滤芯10在底槽321内堆积过多,导致滤芯10被毛刷35拨动困难,本实施例中,落料孔323的开口尺寸略大于滤芯10的尺寸,相邻两排安装孔322间的落料孔323为相通的长孔,两落料孔323相连通处的尺寸小于滤芯10的尺寸,保证每个落料孔323内只能够一个滤芯10进入,并提高滤芯10在落料孔323内的活动幅度;进一步的,落料孔323的深度小于滤芯10长度的三倍,且底槽321的深度小于滤芯10长度的两倍,避免滤芯10堆积过高,影响底部滤芯10的活动灵活性;毛刷35的长度与底槽321的深度相同,使其能够顺利将芯孔21内多余的滤芯10扫出。
74.参考图8和图10,本实施例中,底槽321内设置有推料线34,该推料线34位于芯孔21远离底槽321时所经过的底槽321一侧,嵌于底槽321两侧的下料板3上所开设的置物槽311内;该推料线34具有一定的弹性,具体的,可选用弹性聚酯硬线,是网球线的一种,用于芯板2向外移动时,对底槽321内的滤芯10进行拦截,避免大量滤芯10直接堆积于该侧底槽321侧壁,与底槽321侧壁硬性接触导致受损;优选的,推料线34与底槽321侧壁相离,使得推料线34具有一定的形变范围,同时,推料线34与底槽321侧壁的距离小于滤芯10的半径,避免滤芯10被卡在推料线34和底槽321侧壁之间。
75.作为优选方案,参考图11,该图中示出了两个滤芯10在芯孔21内的位置状态,本实施例中,芯孔21的上段直径略大于滤芯10的直径,且小于滤芯10的长度,芯孔21的下段直径略小于滤芯10的直径,滤芯10进入芯孔21后,能够卡接于上段内不落下;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滤芯10直径与芯孔21上段直径的差值为0.4mm,芯孔21下段与滤芯10的直径差值为0.01
~0.03mm,保证后续工序中,滤芯10能够顺利被顶针压入移液枪头中;芯孔21上段的底端内径收缩形成锥形的收缩颈211,以便于滤芯10下滑入下段内;芯孔21上段的深度不小于滤芯10的长度,且小于滤芯10长度的1.5倍;上段的顶部外扩形成漏斗状扩口212;该扩口212的内表面为弧面,便于滤芯10进入芯孔21内。芯孔21上段的结构设计在于,保证每个芯孔21内只能够有一个滤芯10进入,其余滤芯10则能够被毛刷35顺利刷走。
76.可选地,参考图12,本实施例中,真空管8的第一端口设置有顶紧件84,该顶紧件84包括滑竿841、端板842、轴承843以及呈压缩状态的弹簧844,滑竿841顶端固定于导向块14,该导向块14固定于支架1的内侧,位于第二滑块33的下方,端板842固定于滑竿841的底端,轴承843和弹簧844依次套设于芯板2和端板842之间的滑竿841外,轴承843的顶部抵接于安装板81的底面上,使通道扩大板811的顶面抵接于芯板2底面。该通道扩大板811及顶紧件同时能够对芯板2起到承托作用,避免芯板2上未设芯孔21的一端悬空,造成芯板2两端因受力不均而增加机械磨损。
77.注意: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方式,若未明确说明的,可选用常见的焊接、螺纹连接、过盈配合、粘接等常用的固定连接方式。
78.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