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锁具的主动式自保护方法

文档序号:8469747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锁具的主动式自保护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锁具的主动式自保护方法,属于锁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锁是指起封闭作用的器具,它包括锁、钥匙及其附件,一般解释为“必须用钥匙方能开脱的封缄器”,现在,锁具除用钥匙开启外,还可以用光、电、磁、声及指纹等指令开启,并且锁具生产企业和技术人员还在不断创新,设计出了许多更加安全、更加智能的锁具,诸如专利号:200880104525.2,公开了一种用于滑动翼的锁,其包括可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以相应地将翼锁定和解锁的锁舌;能与锁舌相啮合的操作部件,该操作部件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操作部件进入第一位置的移动引起锁舌采取解锁位置并且操作部件进入第二位置的移动引起锁舌采取解锁位置;插销,其与操作部件操作地相联系以使得能通过移动插销使操作部件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驱动部件,其能与操作部件相啮合并且可在锁打开位置、锁闭合位置以及锁死位置之间移动,其中驱动部件进入锁打开位置的移动引起操作部件采取第一位置,驱动部件进入锁闭合位置的移动引起操作部件采取第二位置,并且驱动部件进入锁死位置的移动引起操作部件保持处于第二位置以使得不能通过插销使操作部件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
[0003]还有专利申请号:201310307246.9,公开了一种锁,锁包含有锁壳、马蹄形封盖、锁具组件外壳、锁具组件、锁杆、固定栓,其中的锁壳呈马蹄状,其上有第一膛和第二膛;所述的马蹄形封盖上有一个横斜圆周壁,其弯曲部位上有中间区域,两端相应地钻有锁舌洞,可使得固定栓从中通过;所述的锁具组件外壳呈管状,其位于第一膛内,且其中包含有锁具组件;所述的锁具组件与锁杆的一端相连接,锁杆上有一个过渡区域和一个上锁机制,锁具组件和上锁机制之间有弹簧。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方便实用,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轻便强力,防盗防撞能力强,价格低廉。
[0004]不仅如此,专利号:201420339398.7,公开了一种锁,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上的锁芯,所述壳体上铰接有对称设置的两个锁爪,所述锁芯上连接有两个以锁芯为中心对称的推杆,且锁芯转动时,推杆随之左右运动,所述锁爪尾端分别设置有与锁爪形成劣角的锁臂,所述锁臂上设置有驱动锁爪向解锁方向转动的第三扭簧,锁臂与锁爪形成的劣角范围内设置有连接在锁臂上的驱动臂,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锁,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反应灵活,锁紧可靠,能实现自动锁紧,很好的解决了自动锁紧功能,安装有断电开关的锁更能在锁紧状态防止对遥控器的误操作导致的所和/或驱动电机的损坏。
[0005]从上述有关锁具的现有技术可以看出,现有技术的锁具大多从其结构上进行改进设计,通过复杂、且紧凑的结构提高锁使用的安全性,同时,有的设计中再融入些许电控结构,使得锁具更加智能化,但是纵观现有技术中,融入电控结构的锁具,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却不大,大多是提升锁具自身功能的多样化与智能化,但是实际应用中的很多问题还是没法解决,诸如,对锁芯进行破坏,造成锁具无法正常使用,对此,现有技术还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0006]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针对现有锁具结构进行改进,设计引入电控结构,基于对对应钥匙开锁动作的智能检测,针对锁具实现有效保护的智能锁具的主动式自保护方法。
[0007]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智能锁具的主动式自保护方法,其中,智能锁具包括锁壳,以及设置在锁壳内的锁本体,锁壳上设置通孔,且通孔的位置与锁本体上钥匙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智能锁具还包括设置在锁壳内的微型电控伸缩机和挡板;锁本体上钥匙孔与锁壳上通孔内壁之间设置间隙,且间隙距离与挡板的厚度相适应,挡板表面面积与锁壳上通孔面积相适应,挡板的侧边与微型电控伸缩机的工作端相连接,挡板在微型电控伸缩机的控制下,沿间隙进行来回移动,实现钥匙孔与锁壳上通孔之间的连通或断开;所述主动式自保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001.检测以智能锁具为中心、预设半径距离内是否存在与该智能锁具相对应的钥匙,是则进入步骤002 ;否则进入步骤006 ;
步骤002.检测挡板在钥匙孔与通孔之间间隙中的位置,判断钥匙孔与通孔之间是否连通,是则进入步骤003 ;否则进入步骤004 ;
步骤003.保持钥匙孔与通孔之间连通,并进入步骤001 ;
步骤004.检测是否存在针对该智能锁具的开锁趋势动作,是则进入步骤005 ;否则返回步骤001 ;
步骤005.控制微型电控伸缩机工作,控制挡板在钥匙孔与通孔之间的间隙中移动,连通钥匙孔与通孔,返回步骤001 ;
步骤006.检测挡板在钥匙孔与通孔之间间隙中的位置,判断钥匙孔与通孔之间是否连通,是则进入步骤007 ;否则进入步骤008 ;
步骤007.控制微型电控伸缩机工作,控制挡板在钥匙孔与通孔之间的间隙中移动,断开钥匙孔与通孔,返回步骤001 ;
步骤008.保持钥匙孔与通孔之间断开,并进入步骤001。
[000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智能锁具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锁壳内的第一射频通信模块,与所述智能锁具相对应的钥匙中设置第二射频通信模块;所述步骤001中,通过判断第一射频通信模块与第二射频通信模块之间是否发生通信,实现检测以智能锁具为中心、预设半径距离内是否存在与该智能锁具相对应的钥匙;其中,预设半径距离为第一射频通信模块与第二射频通信模块之间的射频通信距离,若判断第一射频通信模块与第二射频通信模块之间发生通信,则检测以智能锁具为中心、预设半径距离内存在与该智能锁具相对应的钥匙;若判断第一射频通信模块与第二射频通信模块之间没有发生通信,则检测以智能锁具为中心、预设半径距离内不存在与该智能锁具相对应的钥匙。
[000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智能锁具还包括设置在挡板上面向通孔一面的压力传感器,所述步骤004中,通过判断挡板面向通孔的一面上是否存在压力信号,实现检测是否存在针对该智能锁具的开锁趋势动作,其中,若挡板面向通孔的一面上存在压力信号,则检测存在针对该智能锁具的开锁趋势动作;若挡板面向通孔的一面上不存在压力信号,则检测不存在针对该智能锁具的开锁趋势动作。
[001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压力传感器为片状压力传感器。
[001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片状压力传感器为TP289微型片状压力传感器。
[001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微型电控伸缩机的电机为无刷电机。
[0013]本发明所述一种智能锁具的主动式自保护方法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设计的智能锁具的主动式自保护方法,针对现有锁具结构进行改进,在钥匙孔与锁壳上通孔内壁之间设置间隙,引入挡板,设计智能电控方法,针对开锁动作,通过层层逻辑性检测判断,逐层分析各个装置的状态,实现智能开锁操作,整个设计方法逻辑清晰,各个步骤之间衔接紧凑,有效针对智能锁具中的锁本体实现自我保护;
(2)本发明设计的智能锁具的主动式自保护方法中,针对步骤001中检测以智能锁具为中心、预设半径距离内是否存在与该智能锁具相对应的钥匙,具体针对智能锁具,以及与智能锁具相对应的钥匙设计射频通信模块,通过射频信号的交互,实现检测以智能锁具为中心、预设半径距离内是否存在与该智能锁具相对应的钥匙,整个检测方法思路清晰,检测准确性高,有效保证了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
(3)本发明设计的智能锁具的主动式自保护方法中,针对步骤004中,检测是否存在针对该智能锁具的开锁趋势动作,具体针对智能锁具,设计设置在挡板上面向通孔一面的压力传感器,用于实现开锁趋势动作的检测,设计思路形象,易于理解,且实际检测效率高,检测稳定性高;并且针对压力传感器,设计采用片状压力传感器,有效控制了开锁趋势动作检测结构的体积,保证了挡板在间隙间的正常移动;
(4)本发明设计的智能锁具的主动式自保护方法中,针对微型电控伸缩机中的电机,设计采用无刷电机,有效保证了微型电控伸缩机在实际应用中的静音工作。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针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5]本发明设计的智能锁具的主动式自保护方法,智能锁具的主动式自保护方法,其中,智能锁具包括锁壳,以及设置在锁壳内的锁本体,锁壳上设置通孔,且通孔的位置与锁本体上钥匙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智能锁具还包括设置在锁壳内的微型电控伸缩机和挡板;锁本体上钥匙孔与锁壳上通孔内壁之间设置间隙,且间隙距离与挡板的厚度相适应,挡板表面面积与锁壳上通孔面积相适应,挡板的侧边与微型电控伸缩机的工作端相连接,挡板在微型电控伸缩机的控制下,沿间隙进行来回移动,实现钥匙孔与锁壳上通孔之间的连通或断开;所述主动式自保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001.检测以智能锁具为中心、预设半径距离内是否存在与该智能锁具相对应的钥匙,是则进入步骤002 ;否则进入步骤006 ;
步骤002.检测挡板在钥匙孔与通孔之间间隙中的位置,判断钥匙孔与通孔之间是否连通,是则进入步骤003 ;否则进入步骤004 ;
步骤003.保持钥匙孔与通孔之间连通,并进入步骤001 ;
步骤004.检测是否存在针对该智能锁具的开锁趋势动作,是则进入步骤005 ;否则返回步骤001 ; 步骤005.控制微型电控伸缩机工作,控制挡板在钥匙孔与通孔之间的间隙中移动,连通钥匙孔与通孔,返回步骤001 ;
步骤006.检测挡板在钥匙孔与通孔之间间隙中的位置,判断钥匙孔与通孔之间是否连通,是则进入步骤007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