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换混铁炉底座和辊道的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25294阅读:831来源:国知局
更换混铁炉底座和辊道的工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冶金设备检修、拆卸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更换混铁炉底座和辊道的工装。
【背景技术】
[0002]混铁炉是高炉和转炉之间的炼钢辅助设备,是主要用于调节和均衡高炉和转炉之间铁水供求的设备,其规格一般分为300吨、600吨、900吨和1300吨。其主要包括:底座、弧形辊道、炉体、传动机构、回转机构、开盖机构、鼓风装置、煤气/空气管道、气动送闸装置、干油润滑装置、混铁炉平台、电气系统等。
[0003]混铁炉炉体包括炉体本体和炉衬,炉衬由硅藻土料填料层、硅藻土砖、粘土砖、镁砖等砌成。以600吨混铁炉为例,炉体本体净重109.2吨;炉衬的总厚度为650mm,其中填料层10mm,娃藻土砖层65mm,粘土砖层115mm,镁碳砖层460mm,总重约300吨;因此,炉体(带炉衬)总重约为410吨。
[0004]如图1所示,混铁炉底座4是炉体I的承重零件,整个炉体I的重量通过接近筒体两端的偏心箍圈2和圆辊组成的弧形辊道3传递到直接固定在基础上的底座4。底座4和弧形辊道3由于承受整个炉体I的重量,而且长期进行相对滚动,容易发生变形和磨损而损坏。
[0005]为了保证混铁炉设备的良好运行,在进行底座和弧形辊道的更换时,应保以下主要技术要求:单个底座纵向中心线偏差不得超过lmm(相对于原底座),横向中心线偏差不得超过1mm,标高允许偏差为± 2mm,水平度不超过0.15/1000mm ;两底座中心距偏差不超过± 1mm,对角线之差不超过3mm,同截面高低差(L为两底座距离)0.15L/1000mm ;弧形棍道中线与底座横向中心线重合,偏差不超过2mm。
[0006]以600吨混铁炉为例,如果在设备检修过程中更换损坏的底座和弧形辊道,则需要将混铁炉炉体与弧形辊道脱离开一定距离,从而能够拆除损坏的底座和弧形辊道并安装备件。一般情况下,设备厂房和行车不能承受炉体重量(410t),在起重作业方面无法借助行车等起重设备,必须采取其它方法才能将炉体和辊道分离开。同时,为了保证施工安全,所采用的方法还应当保证炉体起升过程中炉体重心的平衡,不能发生侧移或转动。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换混铁炉底座和辊道的工装,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更换难度大、效率低、精度不易控制等问题。
[0008]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9]—种更换混铁炉底座和辊道的工装,其包括:支撑底座、千斤顶、安全垫块、固定支座、吊耳;所述支撑底座为两个,以分别置于混铁炉炉体两端下方,且所述支撑底座的上表面为下凹的光滑弧面结构,且弧面半径为混铁炉炉体两侧法兰外径的一半,以使混铁炉炉体法兰紧密贴合于所述支撑底座的上表面;所述千斤顶和安全垫块为多个,上端用于抵顶所述支撑底座的下表面,以支持所述支撑底座,且所述安全垫块的高度大于所述千斤顶的最低高度;所述固定支座为多个,用于放置于所述千斤顶和安全垫块下方,以支持所述千斤顶和安全垫块;所述吊耳为多个,用于前后左右对称地焊接于混铁炉炉体两端及混铁炉偏心箍圈上。
[0010]在上述更换混铁炉底座和辊道的工装中,优选地,所述支撑底座的弧面宽度多混铁炉炉体法兰厚度。
[0011]在上述更换混铁炉底座和辊道的工装中,优选地,所述支撑底座的弧面宽度多混铁炉炉体法兰厚度+60mm。
[0012]在上述更换混铁炉底座和辊道的工装中,优选地,所述支撑底座中部的高度介于300mm ?400mmo
[0013]在上述更换混铁炉底座和辊道的工装中,优选地,所述固定支座包括顶板、底板和固定于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的多个竖直筋板,且多个所述筋板的横截面呈双十字型设置。
[0014]在上述更换混铁炉底座和辊道的工装中,优选地,所述固定支座的顶板和底板之间,在安放所述千斤顶和安全垫块的位置增设加强结构。
[0015]在上述更换混铁炉底座和辊道的工装中,优选地,所述安全垫块为竖直设置的钢管、圆钢或钢板。
[0016]在上述更换混铁炉底座和辊道的工装中,优选地,所述加强结构为竖直设置的钢管。
[0017]在上述更换混铁炉底座和辊道的工装中,优选地,所述安全垫块的高度大于所述千斤顶的最低高度介于1mm?30mm之间。
[0018]在上述更换混铁炉底座和辊道的工装中,优选地,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为两块,用于分别固定于设置在混铁炉炉体两端下方的所述固定支座下方。
[0019]分析可知,本发明能够在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高效地进行底座和辊道的拆卸和安装。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混铁炉及其底座的简要结构图;
[0021]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应用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应用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撑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固定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安全垫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7]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主要用于混铁炉更换底座、辊道期间,在混铁炉正常使用期间,并不使用本发明实施例。如图2-图3所示,在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更换混铁炉炉体1、偏心箍圈2下方的底座4、辊道3时,本发明实施例包括:支撑底座5、千斤顶6、安全垫块7、固定支座8、底板9、吊耳11、吊耳12、吊耳13。
[0028]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图2、图3所示结构为本发明实施例装配完成之后的状态,而非限定本发明实施例是一个固定的、不可分割的整体结构,本发明实施例在应用过程中,按照科学、合理的步骤,装配完成时的结构即如图2、图3所示。
[0029]如图2、图3所示,支撑底座5为两个,以分别置于混铁炉炉体I两端下方,最好是其两端法兰的下方。如图4所示,支撑底座5的上表面为下凹的光滑弧面结构,其半径为R,中心线经过炉体I的轴线(其中心线两侧存在相等的夹角X。)。弧面半径R为混铁炉炉体I两侧法兰外径(图3所示的Φ?)的一半,以使混铁炉炉体I两端的法兰紧密贴合于支撑底座5的上表面。
[0030]优选地,支撑底座5的弧面宽度B多混铁炉炉体法兰厚度,进一步地,支撑底座的弧面宽度B大于等于混铁炉炉体法兰厚度至少60_,保证炉体I两端法兰能够完全落在支撑底座5弧面上。
[0031]再如图4所示,支撑底座5中部因主要受拉应力,高度a可在300mm?400mm范围内选择。支撑底座5的长度L2应当在保证不与厂房或其它零件干涉的情况下尽量加长,从而更好地保证炉体I重心平衡。
[0032]在支撑底座5下方是沿着支撑底座5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千斤顶6和安全垫块7,二者的上端抵顶支撑底座5的下表面,以支持支撑底座5。位于二者下方、用于支撑二者的则为固定支座8。在固定支座8上,千斤顶6、安全垫块7均为竖直设置。其中,安全垫块7的高度大于千斤顶6的最低高度,如图3,安全垫块的高度hi应大于千斤顶3行程处于最低位置时的高度,此时,千斤顶3处于最低位置时,其上端与支撑底座5之间应存在间隙b,间隙b介于10mm?30mm之间。
[0033]换言之,千斤顶6、安全垫块7、固定支座8三者之间,固定支座8是安放千斤顶6和安全垫块7的平台,主要受力点也在千斤顶6和安全垫块7的位置。安全垫块7起到支撑炉体I和支撑底座5的作用,当千斤顶6将炉体I顶起到要求位置后,将安全垫块7放入支撑底座5和固定支座8之间,因此,应该存在上述间隙b。至于固定支座8的高度h、安全垫块7的高度h2均应根据炉体I两侧法兰下母线高度、支撑底座5的中部高度a、千斤顶6高度及行程等来确定。
[0034]吊耳11、吊耳12、吊耳13均基本为四个,如图所示,多个吊耳前后左右对称地焊接于混铁炉炉体I两端及偏心箍圈2上。
[0035]在应用本发明实施例之前,支撑底座5、千斤顶6、安全垫块7、固定支座8应该提前加工完成,待用。
[0036]如图4,支撑底座5上表面为一个完整的中部下凹弧面,底部为一完整的钢板,二者之间为竖直筋板。
[0037]如图5,固定支座8包括顶板81、底板(和顶板81类似,未标记)和固定于顶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