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防火灾现场勘察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9762阅读:71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的是消防设备的加工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防火灾现场勘察车。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火灾现场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各国对事故预防及灾后搜索救援非常重视,然而目前国内外井下搜救工作还是以人工搜救、灭火为主,火灾事故发生后,火灾现场的情况非常复杂,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如事故现场是否发生火灾、现场温度、氧气浓度、瓦斯、烟雾、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可燃易爆气体的含量、现场倒塌状况难以确定、废墟中的人员生命状况以及所处位置等问题,仅靠人力是无法满足的,且危险系数非常大。虽然灾后救援刻不容缓,但是考虑到救援环境的复杂性、易变性及不可预测性,若贸然派遣搜救人员进行搜救,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很可能会发生新的安全事故。此时,灭火机器人就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通过远程遥控救援机器人进入井下救灾现场进行搜救,先确定事故现场情况和人员生命信息,再进一步分析救援策略,不仅可以提高救援的效率、避免救援工作的延缓,同时还能降低人工搜救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未知的危险、避免二次灾害的发生,但是由于现有的机器人往往在探寻和灭火的过程中往往距离热源较近,其内部的各种感应、射频、储存、摄像头、无线发射模块等元器件往往会因高温产生损毁,不仅会影响整体的使用寿命,尤其是火灾现场常常会出现短时间的爆炸或者喷发,而处在现场附近的机器人会在突然间被突然的热浪包围而灼伤甚至会直接烧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消防火灾现场勘察车,它能有效地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它包含车架1,该车架1的两侧安装有履带轮组件14,其顶板处安装有一个密闭的箱体2,所述箱体2的周围固定有一圈导水管3,该导水管3的一端设置有可与消防管道对接的接口,其另一端通过兼作导水管的定位轴管8和软管5与水枪头4相连,所述的软管5安装在转盘7上,所述的定位轴管8安装在转盘7的底面圆心处,所述的转盘7整体位于开设在箱体2上顶面处的转槽内,其下底面处设置有一圈齿圈9,该齿圈9的一侧设置有与其啮合配合的主动齿轮10,所述的主动齿轮10整体安装在驱动电机11的输出轴端,该驱动电机11安装在定位板12上,所述的定位板12整体水平焊接在箱体2内的上部,所述的箱体2内安装有驱动履带轮组件14转动的驱动电机和相应的各种感应、射频、储存、摄像头、无线发射模块等元器。

所述的水枪头4上安装有电磁阀6,该电磁阀6的一侧安装有伸缩缸13,所述伸缩缸13的另一端安装在转盘7上。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利用消防水和导水管对设置在箱体内的各种设备和元器件进行降温隔热处理,从而可以更距离热源更近,大大的提高了整体的灭火效果,降低了因距离热源过高而导致各种设备和电气元器件烧毁或者灼伤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看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它包含车架1,该车架1的两侧安装有履带轮组件14,其顶板处安装有一个密闭的箱体2,所述箱体2的周围固定有一圈导水管3,该导水管3的一端设置有可与消防管道对接的接口,其另一端通过兼作导水管的定位轴管8和软管5与水枪头4相连,所述的软管5安装在转盘7上,所述的定位轴管8安装在转盘7的底面圆心处,所述的转盘7整体位于开设在箱体2上顶面处的转槽内,其下底面处设置有一圈齿圈9,该齿圈9的一侧设置有与其啮合配合的主动齿轮10,所述的主动齿轮10整体安装在驱动电机11的输出轴端,该驱动电机11安装在定位板12上,所述的定位板12整体水平焊接在箱体2内的上部,所述的箱体2内安装有驱动履带轮组件14转动的驱动电机和相应的各种感应、射频、储存、摄像头、无线发射模块等元器。

所述的水枪头4上安装有电磁阀6,该电磁阀6的一侧安装有伸缩缸13,所述伸缩缸13的另一端安装在转盘7上。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具体实施方式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利用消防水和导水管对设置在箱体内的各种设备和元器件进行降温隔热处理,从而可以更距离热源更近,大大的提高了整体的灭火效果,降低了因距离热源过高而导致各种设备和电气元器件烧毁或者灼伤的问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