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相流混合发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43137发布日期:2020-06-02 19:43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两相流混合发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消防防爆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两相流混合发射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两相流混合喷射装置既可用于防爆,也可用于消防灭火。水雾灭火的原理是增加单位体积水微粒的表面积,水微粒子雾化以后,可使总表面积增大,窒息了燃烧反应。喷粉防爆装置主要是高压气瓶分别连接储粉筒和射粉枪的高压气入口,扣动扳机后高压气顶冲储粉筒中的干粉从枪管射出。

申请号为cn201621381292.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两相流混合加速喷射装置,包括:枪管、主阀体、高压气瓶、蓄液或粉瓶,所述主阀体包括气阀,所述气阀出气口处设有气流集束射流套。所述气流集束射流套在所述混合腔内,气流集束射流套出气一端截面积约为进气一端截面积的十分之一。

虽然上述现有技术提出了一种两相流混合加速喷射装置,但存在着气体容纳腔室的容量小,进而导致射程近等问题。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进行改进,提供一种两相流混合发射装置,能够在混合腔中将两种介质进行混合,并通过发射口射向目标,同时,气体介质腔的容量更大,为混合后的物质提供更强的发射动力,使得发射装置射程更远,并且两种介质混合更均匀。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两相流混合发射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一种两相流混合发射装置,包括

供介质流动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

分别与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连接、设置于发射装置内部的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

启动或关闭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的开关;

第一阀体前端设置有混合腔,流经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在混合腔内混合后,从混合腔前端的发射口射出;

第一阀体所在第一腔室的腔壁形成第一阀体的外壳,腔壁与第一通道连通。

其中,所述开关在外力作用下可绕一固定位置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体包括

第一阀杆、第一弹簧、第一固定座、第一阀芯、第一螺钉、第一密封垫片和第一密封圈;

第一阀杆与开关铰接,在开关的作用力下,实现打开或关闭第一阀体的往复运动;

第一弹簧与靠近开关的第一固定座连接,并套置于穿过第一固定座的第一阀杆外侧,为第一阀杆提供复位作用力;

第一螺钉自混合腔一侧穿过第一阀芯,并与第一阀杆连接;

第一密封圈设置于第一阀芯靠近混合腔一侧,与第一腔室靠近阀芯一侧的第一密封垫片配合,实现第一阀体的密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关受外力作用后,带动第一阀杆向受力方向移动,第一阀芯与第一密封垫片之间产生缝隙,第一通道内的介质从第一阀芯与第一密封垫片之间的缝隙进入混合腔。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阀体包括

第二阀杆、第二弹簧、第二固定座、接头、第二密封垫片和第二密封圈;

第二阀杆在开关的作用下,实现打开或关闭第二阀体的往复运动;

第二阀杆穿过靠近混合腔一侧的第二固定座,第二弹簧的一端套置于第二阀杆和第二固定座上,另一端抵住接头;

第二密封圈与靠近混合腔一侧的第二密封垫配合实现第二阀体的密封;

接头与第二通道连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阀杆在开关的作用下,产生于开关受力方向相同的移动,并对第二弹簧产生压力,使得第二弹簧产生形变。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阀杆推动第二弹簧产生形变后,第二密封圈与第二密封垫产生缝隙,介质自第二通道内流入接头,穿过第二密封圈与第二密封垫产生的缝隙后,自第二阀体上设置的若干孔流入混合腔。

此外,所述开关与第二阀杆连接侧设置有凸起,凸起推动第二阀杆产生运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道流动的介质为气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道流动的介质为液体或者粉末。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两相流混合发射装置,能够在混合腔中将两种介质进行混合,并通过发射口射向目标,同时,气体介质腔的容量更大,为混合后的物质提供更强的发射动力,使得发射装置射程更远,并且两种介质混合更均匀。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两相流混合发射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两相流混合发射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中:1、第一通道;2、第二通道;3、第一阀体;301、第一阀杆;302、第一弹簧;303、第一固定座;304、第一阀芯;305、第一螺钉;306、第一密封垫片;307、第一密封圈;4、第二阀体;401、第二阀杆;402、第二弹簧;403、第二固定座;404、接头;405、第二密封垫片;406、第二密封圈;5、开关;501、凸起;6、混合腔;7、发射口;8、孔。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现有技术中的两相流混合喷射装置既可用于防爆,也可用于消防灭火。水雾灭火的原理是增加单位体积水微粒的表面积,水微粒子雾化以后,可使总表面积增大,窒息了燃烧反应。喷粉防爆装置主要是高压气瓶分别连接储粉筒和射粉枪的高压气入口,扣动扳机后高压气顶冲储粉筒中的干粉从枪管射出。

但现有技术中存在着气体容纳腔室的容量小,进而导致射程近等问题。

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两相流混合发射装置,能够在混合腔6中将两种介质进行混合,并通过发射口7射向目标,同时,气体介质腔的容量更大,为混合后的物质提供更强的发射动力,使得发射装置射程更远,并且两种介质混合更均匀。

图1为本发明两相流混合发射装置的示意图,从主视图的剖视方向将发射装置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展示,从图1可以清晰的看到发射装置内部的结构细节。

图2为本发明两相流混合发射装置的剖视示意图,主要对第二阀体4上的孔8进行展示,从附图2中可以看出,七个孔8绕第二阀体4进行设置,介质从第二通道2进入第二阀体4后,从七个孔8流入混合腔6,与第一通道1内的介质进行混合。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一种两相流混合发射装置,包括供介质流动的第一通道1和第二通道2;分别与第一通道1和第二通道2连接、设置于发射装置内部的第一阀体3和第二阀体4;启动或关闭第一阀体3和第二阀体4的开关5;第一阀体3前端设置有混合腔6,流经第一通道1和第二通道2的在混合腔6内混合后,从混合腔6前端的发射口7射出;第一阀体3所在第一腔室的腔壁形成第一阀体3的外壳,腔壁与第一通道1连通。所述开关5在外力作用下可绕一固定位置转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体3包括第一阀杆301、第一弹簧302、第一固定座303、第一阀芯304、第一螺钉305、第一密封垫片306和第一密封圈307;第一阀杆301与开关5铰接,在开关5的作用力下,实现打开或关闭第一阀体3的往复运动;第一弹簧302与靠近开关5的第一固定座303连接,并套置于穿过第一固定座303的第一阀杆301外侧,为第一阀杆301提供复位作用力;第一螺钉305自混合腔6一侧穿过第一阀芯304,并与第一阀杆301连接;第一密封圈307设置于第一阀芯304靠近混合腔6一侧,与第一腔室靠近阀芯一侧的第一密封垫片306配合,实现第一阀体3的密封。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阀体4包括第二阀杆401、第二弹簧402、第二固定座403、接头404、第二密封垫片405和第二密封圈406;第二阀杆401在开关5的作用下,实现打开或关闭第二阀体4的往复运动;第二阀杆401穿过靠近混合腔6一侧的第二固定座403,第二弹簧402的一端套置于第二阀杆401和第二固定座403上,另一端抵住接头404;第二密封圈406与靠近混合腔6一侧的第二密封垫配合实现第二阀体4的密封;接头404与第二通道2连通。

本发明提供一种两相流混合发射装置,能够在混合腔6中将两种介质进行混合,并通过发射口7射向目标,同时,气体介质腔的容量更大,为混合后的物质提供更强的发射动力,使得发射装置射程更远,并且两种介质混合更均匀。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两相流混合发射装置,包括供介质流动的第一通道1和第二通道2;分别与第一通道1和第二通道2连接、设置于发射装置内部的第一阀体3和第二阀体4;启动或关闭第一阀体3和第二阀体4的开关5;第一阀体3前端设置有混合腔6,流经第一通道1和第二通道2的在混合腔6内混合后,从混合腔6前端的发射口7射出;第一阀体3所在第一腔室的腔壁形成第一阀体3的外壳,腔壁与第一通道1连通。

其中,所述开关5在外力作用下可绕一固定位置转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体3包括第一阀杆301、第一弹簧302、第一固定座303、第一阀芯304、第一螺钉305、第一密封垫片306和第一密封圈307;第一阀杆301与开关5铰接,在开关5的作用力下,实现打开或关闭第一阀体3的往复运动;第一弹簧302与靠近开关5的第一固定座303连接,并套置于穿过第一固定座303的第一阀杆301外侧,为第一阀杆301提供复位作用力;第一螺钉305自混合腔6一侧穿过第一阀芯304,并与第一阀杆301连接;第一密封圈307设置于第一阀芯304靠近混合腔6一侧,与第一腔室靠近阀芯一侧的第一密封垫片306配合,实现第一阀体3的密封。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阀体4包括第二阀杆401、第二弹簧402、第二固定座403、接头404、第二密封垫片405和第二密封圈406;第二阀杆401在开关5的作用下,实现打开或关闭第二阀体4的往复运动;第二阀杆401穿过靠近混合腔6一侧的第二固定座403,第二弹簧402的一端套置于第二阀杆401和第二固定座403上,另一端抵住接头404;第二密封圈406与靠近混合腔6一侧的第二密封垫配合实现第二阀体4的密封;接头404与第二通道2连通。

实施例二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为上述实施例一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例所述开关5受外力作用后,带动第一阀杆301向受力方向移动,第一阀芯304与第一密封垫片306之间产生缝隙,第一通道1内的介质从第一阀芯304与第一密封垫片306之间的缝隙进入混合腔6。

实施例三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为上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例所述第二阀杆401在开关5的作用下,产生于开关5受力方向相同的移动,并对第二弹簧402产生压力,使得第二弹簧402产生形变。

实施例四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为上述实施例三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例所述第二阀杆401推动第二弹簧402产生形变后,第二密封圈406与第二密封垫产生缝隙,介质自第二通道2内流入接头404,穿过第二密封圈406与第二密封垫产生的缝隙后,自第二阀体4上设置的若干孔8流入混合腔6。

实施例五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为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任一所述实施例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例所述第一通道1流动的介质为气体,第一通道1通过快插与外设的气体容纳装置连通。

实施例六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为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任一所述实施例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例所述第二通道2流动的介质为液体或者粉末,第二通道2通过接头404与外设的液体或者粉末容纳装置连通。

实施例七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为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六任一所述实施例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例所述的开关与第二阀杆连接侧设置有凸起501,凸起501推动第二阀杆产生运动。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发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

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留言
  • 访客 来自[中国] 2023年05月03日 09:37
    三相流介质、原理如何?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