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救逃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04661发布日期:2019-08-23 23:12阅读:525来源:国知局
自救逃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逃生应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救逃生器。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现在的楼宇通常具有较高的高度,而随着楼层的增高采用云梯或者是在地上铺设充气垫已经不能满足救护的需要。现有技术中的自救逃生器能够帮助人们从高处进行逃生,但是现有的自救逃生器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收纳极不方便,不利于高楼逃生器的推广。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收纳方便的自救逃生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救逃生器,在不使用时占用空间较小,便于收纳,不会对用户造成过大的空间负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救逃生器,包括两个相互铰接的支架组件和用于承载住户的承载组件,两个所述支架组件用于与楼宇的外墙体可拆卸连接,且两个所述支架组件之间设有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具有锁定工位和解锁工位,当所述锁定机构处于锁定工位时锁定两个所述支架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当所述锁定机构处于解锁工位时解除两个所述支架组件之间的锁定,所述承载组件与两个所述支架组件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每一个所述支架组件均包括前横梁、后横梁和用于连接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的连接杆。

进一步地,所述锁定机构包括设于两个所述前横梁之间的前锁定组件和设于两个所述后横梁之间的后锁定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组件包括第一承载篮和第二承载篮,所述第一承载篮上设有用于悬挂在两个所述支架组件上的第一吊绳,所述第二承载篮上设有用于悬挂在两个所述支架组件上的第二吊绳。

进一步地,所处第一承载篮包括第一上环形架体和第一下环形架体,所述第一上环形架体和所述第一下环形架体之间通过第一布匹连接成用于承载住户的桶状结构,且所述第一上环形架体的口径大于所述第一下环形架体的口径;

所处第二承载篮包括第二上环形架体和第二下环形架体,所述第二上环形架体和所述第二下环形架体之间通过第二布匹连接成用于承载住户的桶状结构,且所述第二上环形架体的口径大于所述第二下环形架体的口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环形架体上设有用于住户握持的第一把手;

所述第二上环形架体上设有用于住户握持的第二把手。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支架组件上均套设有用于悬挂所述第一吊绳和所述第二吊绳的挂绳筒,所述挂绳筒可相对于所述支架组件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吊绳和所述第二吊绳在两个所述挂绳筒上的悬挂方向相反,以使所述第一承载篮上升时所述第二承载篮下降,所述第二承载篮上升时所述第一承载篮下降。

进一步地,一个所述支架组件上设有第一缓降装置,另一个所述支架组件上设有第二缓降装置;

所述第一吊绳穿过所述第一缓降装置,所述第一缓降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承载篮缓慢升降;

所述第二吊绳穿过所述第二缓降装置,所述第二缓降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承载篮缓慢升降。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组件上设有用于勾住所述承载组件的勾板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救逃生器能产生如下有益效果:

在未使用上述自救逃生器时,锁定机构处于解锁工位,两个支架组件折叠在一起,承载组件取消与两个支架组件的连接;在使用上述自救逃生器时,首先转动两个支架组件,使得两个支架组件展开,随后将锁定机构处于锁定工位,锁定两个支架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随后将两个支架组件与楼宇的外墙体连接,最后将承载组件与两个支架组件连接,承载组件能够承载住户,实现住户的自救。

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救逃生器在不使用时两个支架组件可以进行折叠,且承载组件可以从支架组件上拆卸下来,在使用时两个支架组件可以通过锁定机构进行锁定,使得上述自救逃生器在不使用时占用空间较小,便于收纳,不会对用户造成过大的空间负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救逃生器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标:1-支架组件;11-前横梁;12-后横梁;13-连接杆;14-挂绳筒;2-承载组件;21-第一承载篮;211-第一上环形架体;212-第一下环形架体;213-第一布匹;214-第一把手;22-第二承载篮;221-第二上环形架体;222-第二下环形架体;223-第二布匹;224-第二把手;23-第一吊绳;24-第二吊绳;3-锁定机构;31-前锁定组件;32-后锁定组件;4-第一缓降装置;5-第二缓降装置;6-勾板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救逃生器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救逃生器,如图1所示,包括两个相互铰接的支架组件1和用于承载住户的承载组件2,两个支架组件1用于与楼宇的外墙体可拆卸连接,且两个支架组件1之间设有锁定机构3,锁定机构3具有锁定工位和解锁工位,当锁定机构3处于锁定工位时锁定两个支架组件1之间的相对位置,当锁定机构3处于解锁工位时解除两个支架组件1之间的锁定,承载组件2与两个支架组件1可拆卸连接。

在未使用上述自救逃生器时,锁定机构处于解锁工位,两个支架组件折叠在一起,承载组件取消与两个支架组件的连接;在使用上述自救逃生器时,首先转动两个支架组件,使得两个支架组件展开,随后将锁定机构处于锁定工位,锁定两个支架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随后将两个支架组件与楼宇的外墙体连接,最后将承载组件与两个支架组件连接,承载组件能够承载住户,实现住户的自救。

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实施例提供的自救逃生器在不使用时两个支架组件可以进行折叠,且承载组件可以从支架组件上拆卸下来,在使用时两个支架组件可以通过锁定机构进行锁定,使得上述自救逃生器在不使用时占用空间较小,便于收纳,不会对用户造成过大的空间负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为了使得支架组件1能够稳定的对承载组件2进行支撑,每一个支架组件1均包括前横梁11、后横梁12和用于连接前横梁11和后横梁12的连接杆13。后横梁12可以通过连接件与楼宇的外墙体连接,连接件呈U形结构,扣设在外墙体上,连接件与外墙体之间、连接件与后横梁12之间可以通过螺钉连接。前横梁11、后横梁12和连接杆13相互连接呈U形结构,当锁定机构3锁定两个支架组件1的相对位置时,两个支架组件1围成框形结构,以对承载组件2进行支撑。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使得上述支架组件1的结构更加的牢固,连接杆13的两端分别与前横梁11、后横梁12焊接。

具体地,两个前横梁11之间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两个后横梁12之间通过第二轴转动连接,当锁定机构3处于解锁工位时,一个前横梁11可以相对于另一个前横梁11转动,一个后横梁12可以相对于另一个后横梁12转动,以使得两个支架组件1能够进行折叠。当锁定机构3处于锁定工位,一个前横梁11不可以相对于另一个前横梁11转动,一个后横梁12不可以相对于另一个后横梁12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为了使得两个支架组件1能够通过锁定机构3牢固的进行连接,锁定机构3包括设于两个前横梁11之间的前锁定组件31和设于两个后横梁12之间的后锁定组件32。两个支架组件1通过前锁定组件31和后锁定组件32连接成框形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凡是能够锁定和解除锁定两个前横梁11之间的相对位置的结构都可以是上述实施例所提及的前锁定组件31。例如:前锁定组件31可以包括插装件和插槽;前锁定组件31也可以包括螺栓和螺母;前锁定组件31还可以包括卡扣和卡槽。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前锁定组件31包括插装件和插槽,插装件可以设于一个前横梁11上,另一个前横梁11上具有插槽。当锁定机构3处于解锁工位时,插装件不插接于插槽中,使得一个前横梁11可以相对于另一个前横梁11转动,一个后横梁12可以相对于另一个后横梁12转动;当锁定机构3处于锁定工位时,插装件插接于插槽中,使得一个前横梁11不可以相对于另一个前横梁11转动,一个后横梁12不可以相对于另一个后横梁12转动。其中,插装件可以为插销。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后锁定组件32的结构可以与前锁定组件31的结构相同,为了节省篇幅,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为了使得上述自救逃生器能够更高效的将楼宇中的住户运输至楼下,承载组件2包括第一承载篮21和第二承载篮22,第一承载篮21上设有用于悬挂在两个支架组件1上的第一吊绳23,第二承载篮22上设有用于悬挂在两个支架组件1上的第二吊绳24。第一承载篮21和第二承载篮22可以进行交替使用,当一个承载篮将一个住户运输至楼下时,楼上的住户可以准备进入另一个承载篮中,有效的提高了逃生效率。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吊绳23的一端与第一承载篮21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吊绳23的另一端穿过第一承载篮21的另一端,且第一承载篮21两端之间的第一吊绳23挂设在两个支架组件1上。第二吊绳24的一端与第二承载篮22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吊绳24的另一端穿过第二承载篮22的另一端,且第二承载篮22两端之间的第二吊绳24挂设在两个支架组件1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为了提高逃生效率,第一承载篮21包括第一上环形架体211和第一下环形架体212,第一上环形架体211和第一下环形架体212之间通过第一布匹213连接成用于承载住户的桶状结构。为了方便住户进入第一承载篮21中,第一上环形架体211的口径大于第一下环形架体212的口径。当住户进入第一承载篮21时,第一上环形架体211和第一下环形架体212之间的第一布匹213被拉伸,以能够容纳住户;当第一承载篮21到达地面,由于第一布匹213无法对第一上环形架体211进行支撑,第一上环形架体211会直接落在地面上,方便住户从第一承载篮21中走出。

具体地,第一上环形架体211和第一下环形架体212的材料为不锈钢。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提高逃生效率,第二承载篮22包括第二上环形架体221和第二下环形架体222,第二上环形架体221和第二下环形架体222之间通过第二布匹223连接成用于承载住户的桶状结构。为了方便住户进入第一承载篮21中,且第二上环形架体221的口径大于第二下环形架体222的口径。当住户进入第二承载篮22时,第二上环形架体221和第二下环形架体222之间的第二布匹223被拉伸,以能够容纳住户;当第二承载篮22到达地面,由于第二布匹223无法对第二上环形架体221进行支撑,第二上环形架体221会直接落在地面上,方便住户从第二承载篮22中走出。

具体地,第二上环形架体221和第二下环形架体222的材料为不锈钢。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上环形架体211上设有用于住户握持的第一把手214;第二上环形架体221上设有用于住户握持的第二把手224。当住户处于第一承载篮21中时,住户可以手持第一把手214以保证自身的平衡;当住户处于第二承载篮22中时,住户可以手持第二把手224以保证自身的平衡。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为了能够延长第一吊绳23和第二吊绳24的使用寿命,两个支架组件1上均套设有用于悬挂第一吊绳23和第二吊绳24的挂绳筒14,挂绳筒14可相对于支架组件1转动。在使用时,第一吊绳23挂设在两个挂绳筒14上,第二吊绳24也挂设在两个挂绳筒14上。当第一承载篮21上升和下降的过程中,第一吊绳23带动两个挂绳筒14相对于支架组件1转动;当第二承载篮22上升和下降的过程中,第二吊绳24带动两个挂绳筒14相对于支架组件1转动。

具体地,挂绳筒14套设在连接杆13的外部,挂绳筒的两端固定设有两个滚轮,一个滚轮用于挂设第一吊绳23,另一个滚轮用于挂设第二吊绳24。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吊绳23和第二吊绳24在两个挂绳筒14上的悬挂方向相反。第一承载篮21下降时,第一吊绳23带动挂绳筒14相对于连接杆13顺时针转动,挂绳筒14带动第二吊绳24移动,从而使得第二吊绳24带动第二承载篮22上升;第一承载篮21上升时,第一吊绳23带动挂绳筒14相对于连接杆13逆时针转动,挂绳筒14带动第二吊绳24移动,从而使得第二吊绳24带动第二承载篮22下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为了保证上述自救逃生器能够缓慢的上升和下降,一个支架组件1上设有第一缓降装置4,另一个支架组件1上设有第二缓降装置5;第一吊绳23穿过第一缓降装置4,第一缓降装置4用于控制第一承载篮21缓慢升降;第二吊绳24穿过第二缓降装置5,第二缓降装置5用于控制第二承载篮22缓慢升降。

在使用时,第一吊绳23能够缓慢的通过第一缓降装置4,第二吊绳24能够缓慢的通过第二缓降装置5,避免第一承载篮21和第二承载篮22下降过快而引起人们的恐慌。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一缓降装置4通过第一缆绳悬挂在一个支架组件1上,第一缆绳和第一吊绳23同时穿过第一缓降装置4。第一缓降装置4包括壳体和设于壳体内的两个夹紧轮,两个夹紧轮夹紧第一缆绳和第一吊绳23,第一缓降装置4上还设有调节两个夹紧轮之间距离的调节件,调节件包括手轮和螺杆,螺杆一端与手轮固定连接,螺杆另一端与壳体螺纹连接并与一个夹紧轮相抵。当螺杆旋入壳体时,两个夹紧轮之间的距离变小,两个夹紧轮给予第一缆绳和第一吊绳23的夹紧力变大,第一承载篮21下降速度变慢;当螺杆旋出壳体时,两个夹紧轮之间的距离变大,两个夹紧轮给予第一缆绳和第一吊绳23的夹紧力变小,第一承载篮21下降速度变快。

具体地,如图1所示,第二缓降装置5通过第二缆绳悬挂在另一个支架组件1上,第二缆绳和第二吊绳24同时穿过第二缓降装置5。第二缓降装置5的具体结构可以与第一缓降装置4的结构相同,为了节省篇幅,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为了更方便住户进入第一承载篮21和第二承载篮22,每一个支架组件1上均设有用于勾住承载组件2的勾板组件6。

具体地,勾板组件6包括用于勾住第一承载篮21的第一勾板和用于勾住第二承载篮22的第二勾板,第一勾板设于支架组件1上的前横梁11上,第二勾板设于支架组件1上的后横梁12上。当第一承载篮21或者第二承载篮22上升至窗口时,第一承载篮21勾在两个支架组件1上的两个第一勾板上,使得第一承载篮21更加的稳定,第二承载篮22勾在两个支架组件1上的两个第二勾板上,使得第二承载篮22更加的稳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