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检测火灾的智能消防预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78250发布日期:2020-08-25 19:11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检测火灾的智能消防预警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消防预警系统领域,具体为一种快速检测火灾的智能消防预警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市面上的消防设备多种多样,但大都功能单一,不能用于扑灭大火,火灾发生后,报警、确认现场情形、调动警力等一系列过程耗时较长,往往会错失最佳灭火时机,造成财产损失。

国家专利号cn201910269254.6所涉及的智能消防预警系统及预警方法,包含若干探测传感器,安装于需进行消防监控的区域,可采集监控区域的现场数据;中央处理平台,可获取所述传感器集群的现场数据;用户终端,可与所述中央处理平台通讯:管理终端,可与所述中央处理平台通讯。本发明的智能消防预警系统及预警方法通过中央处理平台进行采集数据、判断火灾、送达贵任人确认、报警、协助警力调度,可实现多方面资源的联动,实现及时发现确认火灾、迅速调配警力到达现场救火的目的,响应迅速,有利于把握最佳灭火时机。但是现有的喷釉装置依然存在处理速度慢,灭火效率低,不能小区域内模块化灭火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快速检测火灾的智能消防预警系统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检测火灾的智能消防预警系统,以解决现有的喷釉装置依然存在处理速度慢,灭火效率低,不能小区域内模块化灭火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吊顶支撑板,在吊顶支撑板的内部通过螺纹安装有膨胀螺丝,在吊顶支撑板的下方通过螺栓安装有支撑立柱,在支撑立柱的下方通过螺栓安装有下部固定板,在支撑立柱的表面通过螺栓安装有连接座,在连接座的表面通过卡扣安装有报警器,在下部固定板的下方通过螺栓安装有火焰传感器,在下部固定板的上方通过螺栓安装有控制器,在吊顶支撑板的下方通过螺栓安装有连接板,在连接板的下方通过螺栓安装有灭火设备,在灭火设备的下方嵌套有固定箍,在下部固定板的内部通过固定箍安装有灭火设备,在灭火设备的下方通过螺栓安装有加强支撑,在加强支撑的外侧嵌套有密封连接垫,在下部固定板的下方通过螺栓固定有密封连接垫,在加强支撑的下方通过螺栓安装有斜向连接板,在斜向连接板的底部焊接有垂直连接板,在斜向连接板和垂直连接板的表面通过螺纹安装有喷射口,在灭火设备的外侧嵌套有环形连接箍,在环形连接箍的外侧通过螺栓安装有警示灯;本发明在一片区域内采用若干,并均匀的范散在更小的区域内,并且本发明内部电路元器件之间相互串联,分散在各个区域内部本发明整体之间相互并联,如此可在一个区域内进行灭火之后,其他区域内的灭火设备依然可以单独工作,且方便后续的更换。

灭火设备包括外壳,加压设备,电磁阀,吸入口和导管,且外壳分为一大一小两个空间,在外壳大的空间内部放置有磷酸铵盐等干粉灭火剂,在外壳小的空间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加压设备,该加压设备的喷口处通过螺纹安装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的一端伸入到外壳大的空间内部,并密封,且吸入口镶嵌在外壳的底部,该吸入口的下方焊接有导管;所述导管向下延伸,并通过螺纹与喷射口进行连接。

警示灯包括连接外框,灯座和闪光灯,且灯座通过螺栓安装在连接外框的四周,该闪光灯通过卡扣安装在灯座的内部。

控制器包括单片机,显示模块,功放驱动模块,电机驱动模块和远程传输模块,且单片机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单片机的输入端通过信号线连接有火焰传感器;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通过信号线连接有显示模块,功放驱动模块,电机驱动模块和远程传输模块;所述显示模块通过信号线连接有警示灯;所述功放驱动模块通过信号线连接有报警器;所述电机驱动模块通过信号线连接有报警器;所述远程传输模块过信号线连接有远程接收端。

报警器采用mtc-801扩音警报电笛,且报警器采用四个,分别设置在支撑立柱的表面,并朝向不同的方向,该报警器在电路接通后同时工作。

斜向连接板采用一块梯台现状的四边形钢制金属壳,且斜向连接板的表面设置有一块向下倾斜45度的平面,该斜向连接板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供喷射口安装的孔洞。

警示灯采用若干型号为df-800ii的高频闪光灯,且警示灯呈方形均匀设置,该警示灯在电路接通后同时工作。

加压设备采用小型二氧化碳钢罐,且加压设备内部压力高于外界压力,该加压设备可直接通过的开启向外释放压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报警器的设置,有利在火焰传感器检测到火苗或者火花之后开启,使电路形成通路之后,报警器马上开始工作,发出分贝在100以上的声音,提醒周围的人此处发生火灾。

2.本发明斜向连接板的设置,有利于在发现火源之后,内部的干粉灭火剂和二氧化碳可以从多个角度向外喷出,减少无法覆盖的死角,使灭火工作更为彻底。

3.本发明警示灯的设置,有利于在报警器发出声音的同时,警示灯发出光亮,更加准确的定位火灾发生的位置,便于火源的寻找。

4.本发明加压设备的设置,有利于通过内部的高压二氧化碳将灭火设备内部的干粉灭火剂向外挤压喷出,使干粉灭火剂混合着抑制火焰燃烧的二氧化碳一块喷出,达到更好的灭火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灭火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警示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供电电路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控制电路示意图。

图中:

1-吊顶支撑板,2-膨胀螺丝,3-支撑立柱,4-下部固定板,5-连接座,6-报警器,7-火焰传感器,8-控制器,8-控制器,81-单片机,82-显示模块,83-功放驱动模块,84-电机驱动模块,85-远程传输模块,9-连接板,10-灭火设备,101-外壳,102-加压设备,103-电磁阀,104-吸入口,105-导管,11-固定箍,12-密封连接垫,13-加强支撑,14-斜向连接板,15-垂直连接板,16-喷射口,17-环形连接箍,18-警示灯,181-接外框,182-灯座,183-闪光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附图1-5所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快速检测火灾的智能消防预警系统,包括吊顶支撑板1,在吊顶支撑板1的内部通过螺纹安装有膨胀螺丝2,在吊顶支撑板1的下方通过螺栓安装有支撑立柱3,在支撑立柱3的下方通过螺栓安装有下部固定板4,在支撑立柱3的表面通过螺栓安装有连接座5,在连接座5的表面通过卡扣安装有报警器6,在下部固定板4的下方通过螺栓安装有火焰传感器7,在下部固定板4的上方通过螺栓安装有控制器8,在吊顶支撑板1的下方通过螺栓安装有连接板9,在连接板9的下方通过螺栓安装有灭火设备10,在灭火设备10的下方嵌套有固定箍11,在下部固定板4的内部通过固定箍11安装有灭火设备10,在灭火设备10的下方通过螺栓安装有加强支撑13,在加强支撑13的外侧嵌套有密封连接垫12,在下部固定板4的下方通过螺栓固定有密封连接垫12,在加强支撑13的下方通过螺栓安装有斜向连接板14,在斜向连接板14的底部焊接有垂直连接板15,在斜向连接板14和垂直连接板15的表面通过螺纹安装有喷射口16,在灭火设备10的外侧嵌套有环形连接箍17,在环形连接箍17的外侧通过螺栓安装有警示灯18;本发明在一片区域内采用若干,并均匀的范散在更小的区域内,并且本发明内部电路元器件之间相互串联,分散在各个区域内部本发明整体之间相互并联,如此可在一个区域内进行灭火之后,其他区域内的灭火设备依然可以单独工作,且方便后续的更换。

吊顶支撑板1可通过膨胀螺丝2固定在房屋的顶部,且吊顶支撑板1采用钢制金属板,主要用于支撑本发明的重量;支撑立柱3使吊顶支撑板1和下部固定板4之间留有空隙,用来安装本发明内部的其他结构;下部固定板4采用钢制金属板,用于固定其上下方的其他结构;连接座5的设置由于固定报警器6;报警器6采用mtc-801扩音警报电笛,且报警器6采用四个,分别设置在支撑立柱3的表面,并朝向不同的方向,该报警器6在电路接通后同时工作;火焰传感器7用来搜寻火源的传感器;灭火设备10包括外壳101,加压设备102,电磁阀103,吸入口104和导管105,且外壳101分为一大一小两个空间,在外壳101大的空间内部放置有磷酸铵盐等干粉灭火剂,在外壳101小的空间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加压设备102,该加压设备102的喷口处通过螺纹安装有电磁阀103。

所述电磁阀103的一端伸入到外壳101大的空间内部,并密封,且吸入口104镶嵌在外壳101的底部,该吸入口104的下方焊接有导管105;所述导管105向下延伸,并通过螺纹与喷射口16进行连接;斜向连接板14采用一块梯台现状的四边形钢制金属壳,且斜向连接板14的表面设置有一块向下倾斜45度的平面,该斜向连接板14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供喷射口16安装的孔洞;垂直连接板15与斜向连接板14用处一致,但垂直连接板15只能向下喷射;喷射口16将喷出来的干粉灭火剂和二氧化碳呈伞状向外散射,更大范围的进行灭火工作;警示灯18采用若干型号为df-800ii的高频闪光灯,且警示灯18呈方形均匀设置,该警示灯18在电路接通后同时工作。

本申请文件中使用到各类部件均为标准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缝制、黏贴等常规手段,各个结构均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常规材料,在此不再作出具体叙述。

综上所述:该快速检测火灾的智能消防预警系统,通过设置报警器6,斜向连接板14,警示灯18和加压设备102,解决现有火灾智能消防系统存在着的处理速度慢,灭火效率低,不能小区域内模块化灭火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