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损管训练方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22079发布日期:2020-10-30 21:40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式损管训练方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损管训练方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式损管训练方舱。



背景技术:

损管是损害管制的简称。损害管制是指舰艇为保持或恢复自身生命力所采取的预防、限制和消除损害的措施和行动。损害管制的器材主要包括:堵漏器材、排水器材、消防器材等,较现代的军舰中,消防器材已发展成为自动报警消防系统。

方舱:用各种坚固材料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形成的方便,可移动的整体。

国内大部分涉海单位因为经费原因没有建造损管训练的模拟舰船,移动式损管训练方舱能使海军(警)舰艇官兵、地方船舶工作人员在训练场地受限的情况下,依然能够进行相关的损管训练,该方舱能够极大地还原真实环境下舱室的损害情况。因其可移动的特性,为使用单位有效解决因训练经费不足、训练场地固定等因素所带来的训练难题,进而使损管训练更加贴近实战化,极大提高舰艇、船舶上人员的损管训练水平。

移动式损管训练方舱具备三个舱室,分别为堵漏训练室、灭火训练室、控制室,可以实现舰船防沉抗沉、防火灭火训练。该方舱可以在各使用单位内部训练场地使用,也可海边、山林等野外驻训场地使用;该方舱可以在有开放水源、具备消防栓的地方使用,也可配备水箱在无水源情况下使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维护保养成本低廉。

现有的移动式损管训练方舱使用时存在着以下方面的不足:

1.对排气管的支撑方面存在着不足;

2.灭火训练室内灭火器放置时,对灭火器的进一步缓冲方面存在着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式损管训练方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对排气管的支撑方面存在着不足;灭火训练室内灭火器放置时,对灭火器的进一步缓冲方面存在着不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式损管训练方舱,包括排气管、方舱本体和缓冲机构,所述方舱本体包括堵漏训练室、灭火训练室、控制室,所述堵漏训练室的前表面铰接有堵漏训练室防护门,所述灭火训练室的前表面铰接有灭火训练室防护门,所述灭火训练室的内部设置有放置架,该放置架内放置有灭火器,所述控制室的前表面铰接有控制室防护门,所述堵漏训练室、灭火训练室、控制室上均开设有供排气管穿过的穿孔,所述穿孔上设有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抵块、活动块、凹槽和第一弹簧,所述穿孔的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活动块的一端嵌入凹槽,另一端伸出凹槽,并连接有可与排气管相抵的抵块,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活动块的嵌入端端面连接,另一端与凹槽的槽底连接。

优选的,所述抵块和排气管的接触面为弧形,所述活动块为长方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控制室防护门、灭火训练室防护门、堵漏训练室防护门上均安装有观察窗,该观察窗的截面为长方形。

优选的,所述方舱本体的顶部四角固定有吊装孔,所述方舱本体的四角开设有卡槽。

优选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支撑板、第二弹簧和放置槽,所述放置架的内底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支撑板的一端嵌入放置槽,另一端伸出放置槽,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支撑板的嵌入端端面连接,另一端与放置槽的槽底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为长方体结构,所述放置槽为“u”型槽。

优选的,所述灭火训练室的内部放置有灭火池。

优选的,所述堵漏训练室内设置有堵漏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使得在训练场地受限的情况下,依然能够进行相关的损管训练,有助于提高舰艇、船舶上人员的损管训练水平;

(2)通过设计的缓冲机构,有助于起到对灭火器的缓冲,减小灭火器放置时所受的反向冲击力;

(3)通过设计的支撑机构,有助于起到对排气管的支撑,减小了排气管对穿孔的负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气管支撑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的c区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的f区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堵漏训练室;2、灭火训练室;3、控制室;4、排气管;6、控制室防护门;7、灭火训练室防护门;8、堵漏训练室防护门;16、穿孔;17、抵块;18、活动块;19、凹槽;20、第一弹簧;21、放置架;22、灭火器;23、支撑板;24、第二弹簧;25、放置槽;26、方舱本体;27、吊装孔;28、灭火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移动式损管训练方舱,包括排气管4、方舱本体26和缓冲机构,方舱本体26包括堵漏训练室1、灭火训练室2、控制室3,可以实现舰船防沉抗沉、防火灭火训练,堵漏训练室1的前表面铰接有堵漏训练室防护门8,堵漏训练室防护门8起到对堵漏训练室1的防护,灭火训练室2的前表面铰接有灭火训练室防护门7,灭火训练室防护门7起到对灭火训练室2的防护,灭火训练室2的内部设置有放置架21,该放置架21内放置有灭火器22,便于灭火器22的存放,控制室3的前表面铰接有控制室防护门6,控制室防护门6起到对控制室3的防护,堵漏训练室1、灭火训练室2、控制室3上均开设有供排气管4穿过的穿孔16,穿孔16上设有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抵块17、活动块18、凹槽19和第一弹簧20,穿孔16的底部开设有凹槽19,活动块18的一端嵌入凹槽19,另一端伸出凹槽19,并连接有可与排气管4相抵的抵块17,第一弹簧20的一端与活动块18的嵌入端端面连接,另一端与凹槽19的槽底连接,排气管4从穿孔16穿过对弧形抵块17施压,弧形抵块17受压后对活动块18施压,活动块18受压后对第一弹簧20施压,第一弹簧20受压后复位,推动活动块18向上,活动块18带动弧形抵块17抵在排气管4上,起到对排气管4的支撑,减小了排气管4对穿孔16的负荷。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抵块17和排气管4的接触面为弧形,活动块18为长方体结构,有助于通过弧形抵块17更好的起到对排气管4的支撑。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控制室防护门6、灭火训练室防护门7、堵漏训练室防护门8上均安装有观察窗,该观察窗的截面为长方形,便于透过观察窗观察对应舱室内的训练情况。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方舱本体26的顶部四角固定有吊装孔27,有助于吊车快速吊放方舱本体26,方舱本体26的四角开设有卡槽,卡槽可以实现卡车长途运输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缓冲机构包括支撑板23、第二弹簧24和放置槽25,放置架21的内底部开设有放置槽25,支撑板23的一端嵌入放置槽25,另一端伸出放置槽25,第二弹簧24的一端与支撑板23的嵌入端端面连接,另一端与放置槽25的槽底连接;支撑板23为长方体结构,放置槽25为“u”型槽,灭火器22放置时,首先对支撑板23施压,支撑板23受压后压缩第二弹簧24,第二弹簧24受压被压缩后,具有复位的功能,第二弹簧24带动支撑板23向上抵在灭火器22上,起到对灭火器22的缓冲,减小灭火器22放置时所受的反向冲击力。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灭火训练室2的内部放置有灭火池28,使用时,倒柴油进灭火池28内,点火并使得柴油燃烧,燃烧后派遣训练人员进去灭火。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堵漏训练室1内设置有堵漏口,模拟舰艇破损进水,训练人员进入堵漏训练室1内,将堵漏口堵住。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

移动式损管训练方舱整体设计尺寸为长11.80米,宽2.13米,高2.72米,方便使用单位配备运载工具;

移动式损管训练方舱在无装配堵漏水的情况下,最大净重量为12吨,该重量符合二级公路的运输标准;

控制室3可通过观测窗口实时观测受训人员训练全过程;

灭火训练室2可以进行a、b类火灾灭火训练,并可通过改变灭火池28内油槽形状调节灭火难度;

堵漏训练室1可以进行不同破口及管道的堵漏训练,并可调节水压模拟舰船不同吃水情况下的破损训练。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灭火器22放置时,首先对支撑板23施压,支撑板23受压后压缩第二弹簧24,第二弹簧24受压被压缩后,具有复位的功能,第二弹簧24带动支撑板23向上抵在灭火器22上,起到对灭火器22的缓冲,减小灭火器22放置时所受的反向冲击力;

排气管4从穿孔16穿过对弧形抵块17施压,弧形抵块17受压后对活动块18施压,活动块18受压后对第一弹簧20施压,第一弹簧20受压后复位,推动活动块18向上,活动块18带动弧形抵块17抵在排气管4上,起到对排气管4的支撑,减小了排气管4对穿孔16的负荷。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