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水陆两用自动破窗装置

文档序号:28958148发布日期:2022-02-19 12:16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水陆两用自动破窗装置

1.本发明涉及车辆紧急逃生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水陆两用自动破窗装置。


背景技术:

2.破窗器是指在封闭车辆内的破窗逃生用工具,以便于乘客在紧急情况下进行破窗逃生。
3.目前现有技术中,车辆内配备有破窗锤,在紧急情况下,用户可以使用破窗锤进行敲击玻璃,以此使玻璃破碎,从而进行逃生,但是破窗锤需要一定的挥舞空间,且在敲击时需要一定的力气,力气较弱的乘客破窗时,破窗难度大,因此不便于用户进行破窗逃生;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新型水陆两用自动破窗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5.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新型水陆两用自动破窗装置,包括上壳体、撞击块和驱动组件;所述上壳体顶侧开设有液体槽;所述液体槽顶侧固接有橡胶圈;所述液体槽底部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撞击块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内;所述撞击块顶侧固接有撞针;所述撞击块的两侧呈对称固接有一对拉杆;所述上壳体壁体与拉杆对应位置处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为t形槽;所述拉杆贯穿卡槽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设在上壳体底部,在使用时,通过驱动组件带动撞击块进行滑动,滑动时撞针进行击打玻璃,从而使玻璃碎裂,以此可以便于乘客从窗户进行逃生。
6.优选的,所述上壳体底部固接有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内固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固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顶端固接有第一齿轮;所述上壳体内侧壁上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固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互相啮合;所述转轴端部固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侧面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顶端铰接在撞击块底侧,以此使撞针进行往复撞击玻璃。
7.优选的,所述液体槽内设置有一组兰杰文振子组件;所述兰杰文振子组件包括压电陶瓷和六角螺栓;所述液体槽底侧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内通过螺纹连接有螺纹尾柱;一对所述压电陶瓷设在螺纹尾柱顶部顶端;所述压电陶瓷顶部设有圆台放大器;所述六角螺栓贯穿螺纹尾柱和压电陶瓷,且六角螺栓顶端通过螺纹连接在圆台放大器内,兰杰文振子组件使液体中的微小气泡核在超声波作用下产生振动,气泡将迅速膨胀,然后突然闭合,在气泡闭合时产生冲击波。
8.优选的,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处安装有轴承;所述撞击块内开设有一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滑动连接有导杆;所述导杆端部与第一滑槽壁体固接,通过导杆和导向槽,以此可以对撞击块的滑动进行导向,限制其运动轨迹。
9.优选的,所述拉杆内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远离撞击块的一侧固接有横杆;所述固定杆靠近撞击块的一侧固接有磁块;所述第二
滑槽内固接有铁板;所述铁板与磁块对应位置处开设有凹槽,以此将固定杆从第二滑槽内抽出,从而解除对撞击块的固定。
10.优选的,所述上壳体侧壁上固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端部固接有固定壳;所述固定壳内滑动连接有挤压板;所述挤压板底侧固接有挤压杆;所述挤压板底部设置有胶水囊;所述挤压板底侧固接有刀片;所述挤压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固定壳顶侧固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壳顶侧开设有第二通孔,以此可以对其进行固定,使其不易发生脱落。
11.优选的,所述挤压杆与拉杆之间固接有拉绳;所述固定环顶侧固接有一对橡胶环;所述挤压板底侧铰接有切割刀;所述切割刀铰接处安装有扭簧;所述切割刀与固定壳内侧壁之间固接有细绳,切割刀在连接绳的作用下,使得切割刀进行旋转,以此割破胶水囊,产生较大的缺口,从而便于固定胶被挤出。
12.优选的,所述下壳体侧壁上固接有活塞缸;所述活塞缸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无杆腔通过软管与液体槽弧形连通;所述液体槽侧面固接有单向阀;所述活塞杆上开设有一组插槽;所述插槽内滑动连接有插销,通过该设置可以便于进行向液体槽内注水。
13.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
14.1.本发明通过设置上壳体、撞击块、撞针和驱动组件,在使用时,依靠驱动组件带动撞击针进行连续打击玻璃,从而击破玻璃,该装置在破碎时,无需进行挥舞,从而对空间需要较小,且驱动组件内的电机进行驱动,因此对乘客的力量要求小,因此可以便于乘客进行破窗逃生。
15.2.本发明通过设置兰杰文振子组件,兰杰文振子组件使液体中的微小气泡核在超声波作用下产生振动,气泡将迅速膨胀,然后突然闭合,在气泡闭合时产生冲击波,空化产生的气泡会顺着裂缝进入,扩大裂缝,便于撞针后续击碎玻璃。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7.图1为实施例一的上壳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19.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20.图4为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21.图5为实施例一的撞击块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实施例二的玻璃板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1、上壳体;12、橡胶圈;13、撞击块;14、撞针;15、拉杆;16、卡槽;21、下壳体;22、电机;23、传动轴;24、第一齿轮;25、第二齿轮;26、转轴;27、第一连杆;28、第二连杆;31、螺纹尾柱;32、压电陶瓷;33、圆台放大器;34、六角螺栓;41、横杆;42、固定杆;43、铁板;44、磁块;51、轴承;52、导杆;61、固定壳;611、支撑杆;62、胶水囊;63、挤压杆;64、挤压板;65、固定环;71、拉绳;72、橡胶环;73、切割刀;81、活塞缸;82、活塞杆;83、插槽;84、软管;9、玻璃
板。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5.实施例一
26.请参阅图1-5所示,一种新型水陆两用自动破窗装置,包括上壳体11、撞击块13和驱动组件;所述上壳体11顶侧开设有液体槽;所述液体槽顶侧固接有橡胶圈12;所述液体槽底部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撞击块13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内;所述撞击块13顶侧固接有撞针14;所述撞击块13的两侧呈对称固接有一对拉杆15;所述上壳体11壁体与拉杆15对应位置处开设有卡槽16;所述卡槽16为t形槽;所述拉杆15贯穿卡槽16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设在上壳体11底部;在安装时,将上壳体11与玻璃进行贴合,通过橡胶圈12对玻璃与上壳体11连接处进行密封,密封完成后,拉动拉杆15,使拉杆15滑到卡槽16的端部,在拉动时,液体槽内的部分气体会进入到第一滑槽内,然后液体槽内形成负压,以此将该装置进行吸附固定在玻璃上,在使用时,通过驱动组件带动撞击块13进行滑动,滑动时撞针14进行击打玻璃,从而使玻璃碎裂,以此可以便于乘客从窗户进行逃生。
27.所述上壳体11底部固接有下壳体21;所述下壳体21内固接有电机22;所述电机22输出端固接有传动轴23;所述传动轴23顶端固接有第一齿轮24;所述上壳体11内侧壁上转动连接有转轴26;所述转轴26上固接有第二齿轮25;所述第一齿轮24和第二齿轮25互相啮合;所述转轴26端部固接有第一连杆27;所述第一连杆27侧面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28;所述第二连杆28顶端铰接在撞击块13底侧;在使用时,下壳体21内设置有电池,在乘客需要逃生时,为电机22进行通电,然后电机22驱动传动轴23和第一齿轮24进行旋转,以此带动转轴26和第一连杆27进行转动,第一连杆27旋转时,其会带动第二连杆28驱动撞击块13进行滑动,以此使撞击块13和撞针14进行往复撞击玻璃,从而实现多玻璃的破碎。
28.所述液体槽内设置有一组兰杰文振子组件;所述兰杰文振子组件包括压电陶瓷32和六角螺栓34;所述液体槽底侧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内通过螺纹连接有螺纹尾柱31;一对所述压电陶瓷32设在螺纹尾柱31顶部顶端;所述压电陶瓷32顶部设有圆台放大器33;所述六角螺栓34贯穿螺纹尾柱31和压电陶瓷32,且六角螺栓34顶端通过螺纹连接在圆台放大器33内;在安装时,需要向液体槽内注满水,然后在破碎玻璃时,兰杰文振子组件使液体中的微小气泡核在超声波作用下产生振动,气泡将迅速膨胀,然后突然闭合,在气泡闭合时产生冲击波,气泡的寿命约0.1μs,它在急剧崩溃时可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并产生速度约为110m/s、有强大冲击力的微射流,使碰撞密度高达1.5kg/cm2。气泡在急剧崩溃的瞬间产生局部高温高压5000k,1800atm,冷却速度可达109k/s,如果玻璃较薄如公交车上的普通玻璃撞针14在空化气泡的帮助下可直接破开玻璃,如果玻璃较厚如私家车的前挡风玻璃撞针14可以破开裂缝,空化产生的气泡会顺着裂缝进入,扩大裂缝,便于撞针14后续击碎玻璃。
29.所述转轴26转动连接处安装有轴承51;所述撞击块13内开设有一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滑动连接有导杆52;所述导杆52端部与第一滑槽壁体固接;在使用时,通过设置轴
承51,以此可以降低转轴26转动时的摩擦力,在撞击块13进行滑动时,导杆52会在导向槽内进行滑动,通过导杆52和导向槽,以此可以对撞击块13的滑动进行导向,限制其运动轨迹。
30.所述拉杆15内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连接有固定杆42;所述固定杆42远离撞击块13的一侧固接有横杆41;所述固定杆42靠近撞击块13的一侧固接有磁块44;所述第二滑槽内固接有铁板43;所述铁板43与磁块44对应位置处开设有凹槽;在安装过程中,拉杆15移动到卡槽16端部后,将固定杆42插入到第二滑槽内,由于卡槽16为t形槽,因此固定杆42会卡在卡槽16内,从而对固定杆42进行固定,在插入时,磁块44会和铁板43互相进行吸引,以此可以对固定杆42进行固定,使其不易因颠簸导致固定杆42从第二滑槽内脱出,在破窗时,拉动横杆41,以此将固定杆42从第二滑槽内抽出,从而解除对撞击块13的固定。
31.所述上壳体11侧壁上固接有支撑杆611;所述支撑杆611端部固接有固定壳61;所述固定壳61内滑动连接有挤压板64;所述挤压板64底侧固接有挤压杆63;所述挤压板64底部设置有胶水囊62;所述挤压板64底侧固接有刀片;所述挤压板64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固定壳61顶侧固接有固定环65;所述固定壳61顶侧开设有第二通孔;在安装时,拉动挤压杆63,挤压杆63带动挤压板64进行滑动,然后刀片会刺破胶水囊62,之后胶水囊62内部的固定胶被挤压板64挤出,然后固定胶沿着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进入到固定环65内,一段时间后,固定胶凝固,然后将固定环65固定在玻璃表面,以此提高固定效果,且提高密封效果,减少长时间使用时,液体槽内的水发生滴落,在撞击块13的滑动时,其会导致液体槽内气压变化,进而导致固定效果下降,使得装置脱落,通过固定胶,以此可以对其进行固定,使其不易发生脱落。
32.所述挤压杆63与拉杆15之间固接有拉绳71;所述固定环65顶侧固接有一对橡胶环72;所述挤压板64底侧铰接有切割刀73;所述切割刀73铰接处安装有扭簧;所述切割刀73与固定壳61内侧壁之间固接有细绳;在使用时,刀片刺破后,胶水囊62产生的是一个与刀片契合的缺口,其胶水流出量较少,在安装时,切割刀73会先刺破胶水囊62,之后挤压板64继续移动,然后切割刀73在连接绳的作用下,使得切割刀73进行旋转,以此割破胶水囊62,产生较大的缺口,从而便于固定胶被挤出,当切割刀73旋转至与固定壳61侧壁接触时,挤压板64继续移动,此时细绳会被扯断,然后与切割刀73分离,通过设置拉绳71,以此在拉动拉杆15,其会带动挤压杆63进行滑动,通过设置橡胶环72,以此可以提高固定环65与玻璃的贴合度,从而减少胶水渗出。
33.所述下壳体21侧壁上固接有活塞缸81;所述活塞缸81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杆82;所述活塞杆82的无杆腔通过软管84与液体槽弧形连通;所述液体槽侧面固接有单向阀;所述活塞杆82上开设有一组插槽83;所述插槽83内滑动连接有插销;在安装时,拉动活塞杆82,将液体槽浸入水中,以此将清水吸入到活塞缸81内,通过挤压活塞杆82,以此可以将活塞缸81内的清水挤出,之后用于填充液体槽,单向阀用于排出液体槽内的气体,插槽83和插销用于进行固定活塞杆82,通过该设置可以便于进行向液体槽内注水,并且当液体槽内水外渗时,以此可以便于进行补充,且相较于向液体槽内灌水的方式,该方式不易将水弄撒,在水注满后,再拉动拉杆15进行移动使其吸附固定在玻璃上。
34.实施例二
35.请参阅图6所示,对比实施例一,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液体槽侧面
固接有玻璃板9;在使用时,液体槽内部的液体会缓慢渗出,之后液体槽内部的液体减少,通过设置玻璃板9,以此就可以便于工作人员进行观察液体槽内的液体容量,以便于随时进行补充液体。
36.工作原理,在安装时,将上壳体11与玻璃进行贴合,通过橡胶圈12对玻璃与上壳体11连接处进行密封,密封完成后,拉动拉杆15,使拉杆15滑到卡槽16的端部,在拉动时,液体槽内的部分气体会进入到第一滑槽内,然后液体槽内形成负压,以此将该装置进行吸附固定在玻璃上,在使用时,通过驱动组件带动撞击块13进行滑动,滑动时撞针14进行击打玻璃,从而使玻璃碎裂,以此可以便于乘客从窗户进行逃生,在使用时,下壳体21内设置有电池,在乘客需要逃生时,为电机22进行通电,然后电机22驱动传动轴23和第一齿轮24进行旋转,以此带动转轴26和第一连杆27进行转动,第一连杆27旋转时,其会带动第二连杆28驱动撞击块13进行滑动,以此使撞击块13和撞针14进行往复撞击玻璃,从而实现多玻璃的破碎,在安装时,需要向液体槽内注满水,然后在破碎玻璃时,兰杰文振子组件使液体中的微小气泡核在超声波作用下产生振动,气泡将迅速膨胀,然后突然闭合,在气泡闭合时产生冲击波,气泡的寿命约0.1μs,它在急剧崩溃时可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并产生速度约为110m/s、有强大冲击力的微射流,使碰撞密度高达1.5kg/cm2。气泡在急剧崩溃的瞬间产生局部高温高压5000k,1800atm,冷却速度可达109k/s,如果玻璃较薄如公交车上的普通玻璃撞针14在空化气泡的帮助下可直接破开玻璃,如果玻璃较厚如私家车的前挡风玻璃撞针14可以破开裂缝,空化产生的气泡会顺着裂缝进入,扩大裂缝,便于撞针14后续击碎玻璃,通过设置轴承51,以此可以降低转轴26转动时的摩擦力,在撞击块13进行滑动时,导杆52会在导向槽内进行滑动,通过导杆52和导向槽,以此可以对撞击块13的滑动进行导向,限制其运动轨迹,在安装过程中,拉杆15移动到卡槽16端部后,将固定杆42插入到第二滑槽内,由于卡槽16为t形槽,因此固定杆42会卡在卡槽16内,从而对固定杆42进行固定,在插入时,磁块44会和铁板43互相进行吸引,以此可以对固定杆42进行固定,使其不易因颠簸导致固定杆42从第二滑槽内脱出,在破窗时,拉动横杆41,以此将固定杆42从第二滑槽内抽出,从而解除对撞击块13的固定,在安装时,拉动挤压杆63,挤压杆63带动挤压板64进行滑动,然后刀片会刺破胶水囊62,之后胶水囊62内部的固定胶被挤压板64挤出,然后固定胶沿着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进入到固定环65内,一段时间后,固定胶凝固,然后将固定环65固定在玻璃表面,以此提高固定效果,且提高密封效果,减少长时间使用时,液体槽内的水发生滴落,在撞击块13的滑动时,其导致液体槽内气压变化,进而导致固定效果下降,使得装置脱落,通过固定胶,以此可以对其进行固定,使其不易发生脱落,在使用时,刀片刺破后,胶水囊62产生的是一个与刀片契合的缺口,其胶水流出量较少,在安装时,切割刀73会先刺破胶水囊62,之后挤压板64继续移动,然后切割刀73在连接绳的作用下,使得切割刀73进行旋转,以此割破胶水囊62,产生较大的缺口,从而便于固定胶被挤出,当切割刀73旋转至与固定壳61侧壁接触时,挤压板64继续移动,此时细绳会被扯断,然后与切割刀73分离,通过设置拉绳71,以此在拉动拉杆15,其会带动挤压杆63进行滑动,通过设置橡胶环72,以此可以提高固定环65与玻璃的贴合度,从而减少胶水渗出,拉动活塞杆82,将液体槽浸入水中,以此将清水吸入到活塞缸81内,通过挤压活塞杆82,以此可以将活塞缸81内的清水挤出,之后用于填充液体槽,单向阀用于排出液体槽内的气体,插槽83和插销用于进行固定活塞杆82,通过该设置可以便于进行向液体槽内注水,并且当液体槽内水外渗时,以此可以便于进行补充,且相较于向
液体槽内灌水的方式,该方式不易将水弄撒,在水注满后,再拉动拉杆15进行移动使其吸附固定在玻璃上。
37.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