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穿戴式救援装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84585发布日期:2022-09-21 01:34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穿戴式救援装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救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穿戴式救援装备。


背景技术:

2.救援人员在前往救援现场实施救援工作时,需要同时将救援装备一并携带到救援现场。由于很多情况下救援人员前往救援现场需要攀爬楼梯、趟过泥泞路面、穿越丛林,翻越高山峻岭,这就需要消耗救援人员大量的体力。若救援人员背负救援装备前往救援现场,这就进一步加大了救援人员体力的消耗,影响救援工作的开展。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可穿戴式救援装备,可以进行肩背,也可以进行拖行,使用灵活,在较为平整的地方可以将救援装备进行拖行,由此降低救援人员体力的消耗。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5.一种可穿戴式救援装备,包括穿戴主体及拖行机构,所述拖行机构与所述穿戴主体连接;所述拖行机构包括拖行臂及连接组件;所述拖行臂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穿戴主体连接;
6.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螺栓、第一复位弹簧、限位环及锁止环;所述拖行臂靠近所述穿戴主体的一端开设有第一贯穿槽,所述穿戴主体开设有第二贯穿槽;所述螺栓依次贯穿所述第二贯穿槽、所述第一贯穿槽;
7.所述第一复位弹簧、所述限位环、所述锁止环依次套接于所述螺栓;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及所述限位环收容在所述第二贯穿槽中;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限位环连接,另一端与抵持于所述第二贯穿槽的端壁;
8.所述第一贯穿槽靠近所述第一贯穿槽的一端具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贯穿槽靠近所述第一贯穿槽的一端具有第二限位槽;所述锁止环分别收容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及所述第二限位槽中,或所述锁止环收容在所述第二限位槽中。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螺帽,所述螺栓依次贯穿所述第二贯穿槽、所述第一贯穿槽后与所述螺帽螺合。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贯穿槽的内壁连接,另一端抵持于所述螺帽。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止环为外多角环,所述第一限位槽及所述第二限位槽为内多角槽,且所述锁止环的角数与所述第一限位槽及所述第二限位槽的角数相同。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止环的外角的数量为六个,所述第一限位槽及所述第二限位槽的角数分别为六个。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止环的外壁设置有限位凸起部,所述第一限位槽及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内壁开设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与所述限位凸起部配合;或,所述锁
止环的外壁开设有限位凹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及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内壁设置有限位凸起部,所述限位凹槽与所述限位凸起部配合。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拖行机构还包括转轮,所述转轮设置在所述拖行臂远离所述连接组件的一端。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拖行机构的数量为一组以上。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拖行机构的数量为四组。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穿戴主体包括本体及背带,所述背带设置在所述主体上。
18.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9.本实用新型的可穿戴式救援装备在特别崎岖的环境或爬楼梯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穿戴状态,由救援人员背着;在较为平坦的环境下,可以采用拖行状态,救援人员可用线绳拖着可穿戴式救援装备前行,从而减轻救援人员的负重,减少救援人员体力的消耗;
20.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螺帽与螺栓进行螺合,避免螺栓从第一贯穿槽、第二贯穿槽中脱出,使得螺栓稳定地贯穿第一贯穿槽、第二贯穿槽;
2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二复位弹簧设置在拖行臂的另一侧,使得第一复位弹簧与第二复位弹簧分设在拖行臂的两侧,使得连接组件的稳定性更好;
22.本实用新型的拖行机构通过设置转轮,从而减轻拖行救援设备的摩擦力,使得救援人员使用较小的力气即可拖动救援设备,保存救援人员的体力;
2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多组拖行机构,从而确保救援设备在拖行过程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可穿戴式救援装备在穿戴状态下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可穿戴式救援装备在拖行状态下的示意图;
27.图3为图2所示的拖行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28.图4为图2所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图3在a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3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3.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穿戴式救援装备10,包括穿戴主体20及拖行机构30,拖行机构30与穿戴主体20连接。拖行机构30包括拖行臂40及连接组件50。拖行臂40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组件50与穿戴主体20连接。
34.如图3及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组件50包括:螺栓100、第一复位弹簧200、限位环300及锁止环400。拖行臂40靠近穿戴主体20的一端开设有第一贯穿槽(图未示),穿戴主体20开设有第二贯穿槽(图未示)。螺栓100依次贯穿第二贯穿槽、第一贯穿槽。第一复位弹簧200、限位环300、锁止环400依次套接于螺栓100。第一复位弹簧200及限位环300收容在第二贯穿槽中。第一复位弹簧200的一端与限位环300连接,另一端与抵持于第二贯穿槽的端壁。
35.如图3及图4所示,第一贯穿槽靠近二贯穿槽的一端具有第一限位槽500。第二贯穿槽靠近第一贯穿槽的一端具有第二限位槽(图未示)。锁止环400分别收容在第一限位槽500及第二限位槽中,或锁止环400收容在第二限位槽中。
36.如图3及图4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连接组件50还包括螺帽600,螺栓100依次贯穿第二贯穿槽、第一贯穿槽后与螺帽600螺合。通过采用螺帽600与螺栓100进行螺合,避免螺栓100从第一贯穿槽、第二贯穿槽中脱出,使得螺栓100稳定地贯穿第一贯穿槽、第二贯穿槽。
37.如图3及图4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连接组件50还包括第二复位弹簧700,第二复位弹簧700的一端与第一贯穿槽的内壁连接,另一端抵持于螺帽600。通过将第二复位弹簧700设置在拖行臂40的另一侧,使得第一复位弹簧200与第二复位弹簧700分设在拖行臂40的两侧,使得连接组件50的稳定性更好。
38.如图3及图5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锁止环400为外多角环,第一限位槽500及第二限位槽为内多角槽,且锁止环400的角数与第一限位槽500及第二限位槽的角数相同。在本实施例中,锁止环400的外角的数量为六个,第一限位槽500及第二限位槽的角数分别为六个。
39.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锁止环400的外壁设置有限位凸起部,第一限位槽500及第二限位槽的内壁开设有限位凹槽,限位凹槽与限位凸起部配合;或,锁止环400的外壁开设有限位凹槽,第一限位槽500及第二限位槽的内壁设置有限位凸起部,限位凹槽与限位凸起部配合。
40.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拖行机构30还包括转轮60,转轮60设置在拖行臂40远离连接组件50的一端。本实用新型的拖行机构30通过设置转轮60,从而减轻拖行救援设备的摩擦力,使得救援人员使用较小的力气即可拖动救援设备,保存救援人员的体力。
41.如图2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拖行机构30的数量为一组以上。在本实施例中,拖行机构30的数量为四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多组拖行机构30,从而确保救援设备在拖行过程中的稳定性。
42.如图2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穿戴主体20包括本体201及背带202,背带202设置在主体上。
43.下面对可穿戴式救援装备10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
44.当可穿戴式救援装备10处于穿戴状态时,拖行机构30处于收合状态(如图1所示);此时,锁止环400分别收容在第一限位槽500及第二限位槽中(如图4所示);
45.当需要将可穿戴式救援装备10打开从而变为拖行状态时,需要逐一将拖行机构30展开;具体过程如下:
46.将螺栓100向远离穿戴主体20的方向拉动,此时螺栓100带动限位环300、锁止环400及螺帽600一同平移;在此过程中,第一复位弹簧200在限位环300的挤压下不断收缩并积蓄弹性势能,第二复位弹簧700在螺帽600的挤压下不断收缩并积蓄弹性势能;而且,随着螺栓100不断向远离穿戴主体20的方向移动,锁止环400不断从第一限位槽500中脱出;
47.当锁止环400完全从第一限位槽500中脱出(即完全收容在第二限位槽中)时,转动拖行臂40,从而使得拖行臂40展开;当拖行臂40完全展开时松开螺栓100,此时第一复位弹簧200及第二复位弹簧700在弹性回复力作用下进行伸展复位,从而带动限位环300、锁止环400、螺栓100及螺帽600复位;在复位的过程中,第一复位弹簧200推动限位环300、锁止环400向靠近第一限位槽500的方向移动复位;在完全复位状态下,锁止环400再次分别收容在第一限位槽500及第二限位槽中,从而对拖行臂40进行锁死,防止拖行臂40转动;
48.本实用新型的可穿戴式救援装备10在特别崎岖的环境或爬楼梯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穿戴状态,由救援人员背着;在较为平坦的环境下,可以采用拖行状态,救援人员可用线绳拖着可穿戴式救援装备10前行,从而减轻救援人员的负重,减少救援人员体力的消耗。
4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