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救生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08560阅读:1059来源:国知局
高层建筑救生索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消防逃生器械,具体说是高层建筑救生索。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时代发展,高层建筑物(简称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高层建筑的安全逃生成为 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0003] 在高层建筑中生活、工作的人们,当遇到火灾、爆炸、地震、劫持等事件时,一旦无 法及时逃生就会造成伤亡。美国911事件以及国内历次重大高层建筑火灾的伤亡数字表 明,事实上目前尚无一种简单便捷的、被普遍接受的高层建筑安全逃生装置(营救或自 救)。
[0004] 为解决高层建筑的安全逃生问题,国内外在实践中曾采用过多种方法,如云梯、直 升机、充气垫及一些非正规的临时措施。然而考虑到低成本、安全性、简单便捷、自救互救及 普遍适用等原则,首选方案仍是索具类装置,例如救生索。
[0005] 现有的高层建筑用救生索,通常需要训练后方可熟练使用,在使用中,为了实现下 降过程中的减速及安全着陆,使用者(专业人员)需要用手控制摩擦力,或用某种简单器械 与手动操作配合控制摩擦力。但这要求救生索的使用者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及身体素质, 需要训练有素的使用技巧才能确保安全性、可靠性,在灾害或意外事件发生的紧张混乱气 氛中,要求未经过训练的普通人、老人、儿童、受伤或昏厥的人依靠现有的高层建筑用救生 索实现自救或互救不但危险而且往往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楼层较高的情况下,即便配备 了救生索也难以正确、安全的被使用。

【发明内容】

[0006]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高层建筑救生索,结构合理, 使用便捷,安全性好,使用简单易于操控,对使用者要求少,免维护,使用寿命长。
[0007]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8] 高层建筑救生索,包括悬臂,所述悬臂包括:外套筒1和内套筒2,其特征在于:
[0009] 外套筒1直接固定在窗口或阳台的楼板上且位于天花板下,其前端开口朝向窗 外,
[0010] 内套筒2设于外套筒1内,其前端开口临近且朝向窗外,
[0011] 外套筒1和内套筒2之间设有滚轮6,使内套筒可在外套筒内滑动,
[0012] 内套筒2中设有一个首发限速器3和至少一个续发限速器4,最后一个续发限速器 4的后面设有尾车7,
[0013] 首发限速器3、续发限速器4、尾车7之间通过同一根钢丝绳5依次串联,
[0014] 尾车7的高度高于首发限速器3和续发限速器4的高度,内套筒2的前端开口处 设有一与尾车7高度适配的横梁8,横梁8用于阻挡尾车7使其不能脱离悬臂。
[0015]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外套筒1和内套筒2之间设有伸出控制机构,所述伸出 控制机构包括:牵引绳11,动滑轮12,锁板13,可断绳14,
[0016] 动滑轮12设于内套筒后端端面的下部,
[0017] 牵引绳11的一端固定在外套筒1前端的底面上,另一端绕过动滑轮12后穿入内 套筒,该穿入内套筒的另一端通过可断绳14连接到首发限速器3上,
[0018] 所述可断绳14的强度足够将内套筒2拉出于外套筒1之外,但可断绳的强度小于 人的体重,
[0019] 锁板13设于外套筒1的顶面上,锁板13整体呈L形,外套筒1上设有锁板孔,锁 板13的一端与外套筒1的顶面枢接,另一端穿过锁板孔时能将使用状态时的内套筒2限位 锁定。
[0020]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内套筒2被完全拉出至最大位置时,其前端与墙体之 间的距离为0. 5?lm。
[0021]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首发限速器3前端端面处设有栓机309,悬吊机构15 装配在栓机309上,所述栓机309用于在不使用时与横梁8配合实现对首发限速器3的限 位;
[0022] 在续发限速器4后端端面处设有触发机构409,悬吊机构15装配在触发机构409 上,所述触发机构409用于当续发限速器4处于备用状态时与横梁8配合实现对续发限速 器4的限位。
[0023]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内套筒2前部的底面上设有条形开口槽,条形开口槽 的开口连通内套筒2的前端,
[0024] 首发限速器3上的悬吊机构15从条形开口槽处垂落,
[0025] 续发限速器4上的悬吊机构15平放于内套筒2中,当续发限速器4移动到条形开 口槽处时,续发限速器4上的悬吊机构亦从条形开口槽处垂落。
[0026]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悬吊机构15包括:
[0027] 下端设有悬吊机构挂钩2202的悬吊机构缓冲器2201。
[0028]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首发限速器3包括:
[0029] 限速器外壳体3010,在其内腔中居中设有绳盘轴302和高速轴303,绳盘轴302和 高速轴303同轴设置,
[0030] 高速轴303的一侧设有与其平行设置的中速轴308,中速轴308设于两个框板之 间,两个框板与限速器外壳体3010固定连接,
[0031] 在中速轴308上设有加速齿轮系304,
[0032] 所述加速齿轮系304包括:用于与绳盘轴上的大齿轮啮合的小齿轮,用于与高速 轴上的小齿轮啮合的大齿轮,
[0033] 高速轴303上远离绳盘轴302的一侧设有摩擦耗能器305,
[0034] 在摩擦耗能器一侧的限速器外壳体3010外侧,设有与摩擦耗能器适配的刹车机 构307,刹车机构307上设有刹车手柄3011,
[0035] 在绳盘轴302上设有绳盘301,
[0036] 钢丝绳5缠绕并存储在绳盘301中,钢丝绳5的首端与绳盘固定连接,钢丝绳尾端 依次穿出绳盘301、限速器外壳体3010后,与下一个续发限速器衔接。
[0037]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续发限速器4包括:
[0038] 由两块平行框板构成的主框架401,其中一个框板上设有触发机构409,
[0039] 在两个框板之间,沿长度方向在两端各设有一个槽轮402,槽轮402上设有与其同 步转动的低速齿轮901,
[0040] 在两个低速齿轮901间设有与二者分别啮合的高速齿轮403,
[0041] 在钢丝绳入口端的框板上设有张紧器404,
[0042] 来自前一级限速器的钢丝绳5,经过张紧器404后,在两个槽轮的外缘平绕n圈,再 连接后一级限速器,
[0043] 高速齿轮403的毂盘与高速轴405键连接,高速轴405设于两个框板之间,
[0044] 设有触发机构409 -侧的高速轴405端部穿出框板,并与摩擦耗能器305连接,该 框板的外侧设有与摩擦耗能器适配的刹车机构307,刹车机构307上设有刹车手柄3011。
[0045]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摩擦耗能器305包括:
[0046] 与高速轴303或405键配合的毂盘3051,
[0047] 两个牵引臂3052中心对称的铆接在毂盘3051上,
[0048] 牵引臂3052远离毂盘3051的端部设有与其铰接的牵引板3053,
[0049] 牵引板3053上设有与其铰接的摩擦块3054,
[0050] 牵引板3053位于摩擦环3055内,
[0051] 摩擦块3054朝向摩擦环3055的一侧设有凹槽,摩擦环3055置于凹槽内,且摩擦 块3054能在摩擦环内回转,
[0052] 摩擦环3055与高速轴同轴地固定在限速器外壳体上。
[0053]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刹车机构307包括:
[0054] 刹车盘3071,其铆接在毂盘3051上,位于牵引臂3052的外侧,
[0055] 刹车盘3071的内侧设有定钳口 3072,
[0056] 定钳口与丝杠3073固定且垂直连接,
[0057] 丝杠3073朝向外侧的端部设有动钳口 3074,刹车盘3071的边缘置于定钳口 3072 和动钳口 3074之间,
[0058] 刹车手柄3011固定在动钳口 3074上。
[0059] 本发明所述的高层建筑救生索,专用于高层建筑救险,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地震 等灾情时,遇险人员无需借助外援,使用本装置即可实施自救、互救,及时安全地降落地面, 其具备以下优点:
[0060] 1、使用简单易于操控,对使用者要求少;使用本装置只有两步操作:衔接和跳(跳 出窗外),使用中挂钩的下垂、悬臂的伸出、下一个限速器的趋前就位、档柱的展开、额定负 荷的控制都自动完成,是同类产品中最简捷的;
[0061] 本装置固定安装在窗口或阳台的楼板上且位于天花板下,当发生险情时,第一个 逃生者与首发限速器衔接、跳出,该首发限速器的锁定装置(指栓机)自动开启,可伸缩悬 臂(简称为悬臂)自动伸出至墙外,使逃生者不会与建筑物的外墙刮蹭,第一个逃生者和首 发限速器一同缓速落下,同时首发限速器内的钢丝绳(钢索)被拉出,直至第一个逃生者落 地,此时钢丝绳已垂至地面。当首发限速器脱离可伸缩悬臂时,与它相邻的续发限速器即 自动移到可伸缩悬臂的前端备用,第二个逃生者可于约5秒后与续发限速器衔接、跳出,沿 同一根钢丝绳缓速落下。此后每隔5秒疏散一人。
[0062] 2、结构合理,使用便捷;本装置的设计原则是:宁可结构复杂些也一定要换取使 用的便捷,逃生者无需在灾害发生时(例如火焰烘烤下)临时看说明书;在整个逃生过程 中,逃生者不需看说明书,只需根据可伸缩悬臂上的简单图示完成衔接、跳出两个动作即 可,其余的一系列动作均由本装置自动完成,无需人为干预。
[0063] 3、安全性好,具有较高的安全系数、速度稳定性、刹车有效性;本装置是目前国内 仅有的可使多个逃生者利用同一根钢丝绳连续逃生的高层建筑逃生器,是当前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