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造纸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造纸网定型机用的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造纸网定型机的加热装置主要包括底座、加热滚筒、支架及悬臂,加热 滚筒的一端与底座通过调心轴承连接,加热滚筒的另一端为自由端,自由端放置在支架上, 悬臂的一端与底座固定,悬臂的另一端设置支撑臂,滚筒内设置加热管,当需要将造纸网套 在加热滚筒上时,用行车吊起加热滚筒的自由端,移走支架,然后将加热滚筒的自由端放置 在支撑臂上,然后将造纸网套装在加热滚筒上,之后在吊起加热滚筒的自由端,将其放置在 支架上,加热滚筒带动造纸网转动,并对造纸网加热,从而达到将造纸网定型的目的。但是,现有的装置有很多缺陷,比如,造纸网在运送到加热区时,中途可能起皱褶,再加热就影响质量了,并且加热不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造纸网定型机用加热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造纸网定型机用加热装置,包括加热装置本体,所述加热装置本体上端设有电动滚轴,所述加热装置底部设有底座,所述加热装置本体右侧设有夹纸装置,所述夹纸装置上端设有上滚轴,所述上滚轴下侧设有下滚轴,所述夹纸装置右边设有加热板,所述加热板顶部固定安装有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下方设有上加热板,所述加热板内侧固定安装有电热管,所述上加热板下侧设有下加热板,所述加热板底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滑块,所述电动滑块下侧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两端设有挡板,所述加热装置本体最右边设有通风装置,所述通风装置底端左侧固定连接有风机,所述通风装置上端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左边设有加热网,所述加热网通过导线与PLC控制器连接,所述风机通过导线与PLC控制器连接,所述电动滚轴通过导线与PLC控制器连接,所述加热板通过导线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滚轴与下滚轴之间的距离设为1.2mm。
优选的,所述电动滑块通过导线与PLC控制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加热网设有四个。
优选的,所述夹纸装置有两组滚轴。
优选的,所述风机内部设有颗粒过滤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电动滑块、电热网和通风装置的设定,给造纸网合理加热,均匀受热,提高质量;通过夹纸装置的设定,避免造纸网起皱褶,通过PLC控制器的设定,减小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系统趋于自动化;该造纸网定型机用的加热装置,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等优点,可以普遍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夹纸装置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加热板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加热装置本体、2底座、3电动滚轴、4上滚轴、5下滚轴、6PLC控制器、7上加热板、8下加热板、9电动滑块、10滑轨、11挡板、12通风口、13电热网、14风机、15通风装置、16夹纸装置、17上加热板、18下加热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造纸网定型机用加热装置,包括加热装置本体1,所述加热装置本体1上端设有电动滚轴3,所述加热装置本体1底部设有底座2,所述加热装置本体1右侧设有夹纸装置16,所述夹纸装置16上端设有上滚轴4,所述上滚轴4下侧设有下滚轴5,所述夹纸装置16右边设有加热板7,所述加热板7顶部固定安装有PLC控制器6,所述PLC控制器6下方设有上加热板17,所述加热板7内侧固定安装有电热管8,所述上加热板17下侧设有下加热板18,所述加热板7底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滑块9,所述电动滑块9下侧设有滑轨10,所述滑轨10两端设有挡板11,所述加热装置本体1最右边设有通风装置15,所述通风装置15底端左侧固定连接有风机14,所述通风装置15上端设有通风口12,所述通风口12左边设有加热网13,所述加热网13通过导线与PLC控制器6连接,所述风机14通过导线与PLC控制器6连接,所述电动滚轴3通过导线与PLC控制器6连接,所述加热板7通过导线与PLC控制器6电性连接。
工作原理:该造纸网定型机用的加热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将造纸网从电动滑滚轴3一侧接入到夹纸装置16上滚轴4和下滚轴之间5,然后通过PLC控制器6,输入参数,启动电动滚轮3,风机14,加热网13和电动滑块9,设置好电动滑块9来回做往复运动的速度和滚轴的转速,保证造纸网合理加热,同时通过PLC控制器6调整加热档位,风机14出风进入通风装置15至加热网13加热,然后从通风口12输出给造纸网均匀加热。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