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防臭纤维的纺纱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027479阅读:50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纺纱方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菌防臭纤维的纺纱方法。



背景技术:

抗菌防臭纤维是高技术纤维的重点产品之一。抗菌防臭纤维一般是指能够抑制和杀死细菌、霉菌等微生物,从而防止因微生物的繁衍及分解基体的组织或分泌物而产生臭气的纤维。抗菌防臭功能主要是由抗菌剂实现,抗菌剂是对细菌、霉菌高度敏感的化学成分,它能通过物理作用或化学反应杀死接触到的微生物。抗菌防臭纤维的用途十分广泛,内衣、鞋袜、医护用织物、室内装饰织物、卫生间用品、车船飞机等的内装饰织物、某些包装材料等,都需要抗菌防臭纤维。

抗菌纺织品的研究与应用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因而越来越收到人们的重视。抗菌纺织品可以明显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满足人们对健康环保的需求,因此市场潜力很大。纺织品的抗菌整理多采用主动抗菌,即通过一定的方法将特殊的抗菌物质引入纺织材料,以达到抗菌的目的。随着近年来纺织业的不断改革创新,功能性纤维发展迅速,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抗菌领域的研究重点转变为以纤维加工方式赋予最终织物的抗菌性能,替代以后整理工艺为主的抗菌织物产品,抗菌纤维和织物的耐洗涤性能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抗菌防臭纤维的纺纱方法,本发明方法简单,成本低,适合于工业化生产;减少了抗菌防臭纤维在纺纱中的损伤,使纱线内在与外观均有较好的质量。

本发明的一种抗菌防臭纤维的纺纱方法,包括:

将抗菌纤维进行养生处理,预开松,然后与棉均匀混合,开清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加捻),络筒,定型。

所述养生处理具体为:将抗静电剂溶液喷洒在抗菌纤维上,平衡15-20h(静置,让油剂充分均匀分布于纤维表面),抗静电剂溶液的添加量为抗菌纤维质量的3-6%。

所述抗静电剂溶液为重量比10:1~3的水和抗静电剂混合;其中抗静电剂为抗静电剂sn-2。

抗菌纤维进行养生处理后含水率为8-9%。

所述开清棉的具体工艺为:fa002d型自动抓棉机×2台→fa121型金属除杂装置→fa104型六辊筒开棉机(附fa045型凝棉器)→fa022-6型多仓混棉机→fa106b型豪猪式开棉机(附fa045型凝棉器)→a062-ii型电器配棉器→fa046型震动棉箱给棉机(附fa045型凝棉器)→fa141a型单打手成卷机。

所述梳棉的具体工艺为:棉卷→棉卷罗拉→给棉罗拉和给棉板共同握持→刺辊分梳→刺辊分梳板梳理→除尘刀→三角小漏底→锡林→固定盖板→锡林+盖板工作区→锡林+前固定盖板→道夫→剥棉罗拉→喇叭口→大压辊→圈条器→条筒,得到纤维生条。

所述并条的具体工艺为:生条喂入按棉条与抗菌纤维生条6:6的比例进行并合牵伸,混头并、混二并、混三并。

所述粗纱的具体工艺为棉条喂入、牵伸、卷绕。

所述细纱的具体工艺为棉条喂入、牵伸、加捻、卷绕。

所述定型的具体工艺为使用负压抽真空定型机,将纱线放入,按85~100℃,定型处理60-90分钟。

本发明的纺纱方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养生处理:

要求的品质相差较大,余下的二种方法中有一种经过油剂处理后改进细化部分纺纱工艺,详述如下:

sn-2抗静电剂按水:溶剂10:1~3组分配制;

按纤维重量的5%均匀喷洒,并且平衡18小时,确保抗静电剂的均匀渗透。纤维经养生处理后确保其含水率在8.5%左右。

2、将不同规格的原料均匀混合,尽量将纤维松解。

开清棉设备的工艺调整:

2.1提高抓棉机小车的运转效率为65%-90%,减少每次升降动程的距离为2cm/次,使纤维束尽可能被分解得小些;

2.2提高开棉机滚筒转速500-700r/min,同时放大打手到给棉罗拉的隔距8.5-12mm,这一调整目的主要为了将部分纤维打乱,人为增加部分纤维的假性卷曲,使纤维间的抱合力加大;

2.3增加成卷处的压力12-18kg,在棉层输出区域加装防叠部件,便于棉卷分层清晰;

2.4缩短卷子长度30-40m,增加卷子的每米重量300-420g/m;

采用上述工艺后,抗菌纤维在清花加工时的破洞、成形不良现象基本得到控制。在生产中严格做到“先做先用”、确保梳棉供应的前提下基本不存备用棉卷。

3、控制梳棉工艺中锡林和刺辊速度比,减少棉结数。

主要对梳棉设备进行了细节的上的调整:

3.1放大给棉板到刺辊间0.5-1.5mm、刺辊到除尘刀间的隔距0.45-0.65mm,尽可能减少落棉;

3.2增加小漏底弦长150-175mm,放大小漏底的入口隔距5-8mm;

3.3通过降低刺辊转速在1000r/min以内,从而进一步减小刺辊对抗菌纤维的损伤,减少棉结数;

3.4放大锡林、盖板间的隔距(在原有中长隔距的基础上)0.1-0.35mm;

3.5加大成条部件的压力300-450n,降低生条的蓬松度;

上述工艺上车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的减少纤维在梳棉工序上损伤、强化条子的抱合力,使条子加工顺利些。

4、控制粗纱纺纱张力0.8-1.0μn,降低锭速500-700rpm、减小后区牵伸1.1-1.3倍减小钳口隔距0.3-0.5mm,确保粗纱内在与外观均有较好的质量。

5、抗菌纤维一经加捻,单纱的定型是(最后一步)纺纱过程中比较重要的工序,而定型过程中的抽真空次数和抽真空时间又是至关重要的。采用三次抽真空、二次定型,通过控制负压平、衡时间,确保成纱捻度收缩不匀的控制。

本发明中所指的抗菌纤维是一种富含铜离子(5%)的高吸湿性腈纶,运用接枝共聚技术在腈纶大分子侧链上,分别嫁接了有机铜链和高亲水基团,再经湿法纺丝技术而成的新型腈纶。

但目前此抗菌纤维的缺陷(如纤维强力低、卷曲度低、纤维线密度高等)要通过纺纱技术来弥补,达到提高产品实际体验效果的目的。因此致力于将在抗菌防臭纤维加工技术不断完善、优化,克服纺纱这道坎,使之所具备的优势得到后道加工领域应用、发展。

关于抗菌纤维本身有色且强力低,卷曲度低,成纱难,纺纱中损伤较大,纱线强力低等问题,通过本发明纺纱克服了抗菌纤维纺纱成纱难、纱线强力低,减少了抗菌纤维在纺纱中的损伤,纱线中抗菌纤维分布均匀,使纱线内在与外观均有较好的质量。

有益效果

本发明方法简单,成本低,适合于工业化生产;减少了抗菌防臭纤维在纺纱中的损伤,且在纱线中均匀分布,使纱线内在与外观均有较好的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将抗菌纤维进行养生处理,预开松,然后与棉均匀混合,开清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加捻),络筒,定型。

养生处理具体:将抗静电剂溶液喷洒在抗菌纤维上,平衡18h(静置),抗静电剂溶液为抗菌纤维质量的5%。

所述抗静电剂溶液为10:1(重量比)的水和抗静电剂混合;其中抗静电剂为抗静电剂sn-2。

抗菌纤维进行养生处理后含水率为8-9%。

开清棉的具体工艺:

提高抓棉机小车的运转效率为85%,减少每次升降动程的距离为2cm/次使纤维束尽可能被分解得小些;

提高开棉机滚筒转速600r/min,同时放大打手到给棉罗拉的隔距10.5mm,这一调整目的主要为了将部分纤维打乱,人为增加部分纤维的假性卷曲,使纤维间的抱合力加大;

增加成卷处的压力15kg,在棉层输出区域加装防叠部件,便于棉卷分层清晰;

缩短卷子长度35m,增加卷子的每米重量350g/m;

梳棉的具体工艺:

放大给棉板到刺辊间0.75mm、刺辊到除尘刀间的隔距0.5mm,尽可能减少落棉;

增加小漏底弦长155mm,放大小漏底的入口隔距5mm;

通过降低刺辊转速在1000r/min以内,从而进一步减小刺辊对抗菌纤维的损伤,减少棉结数;

放大锡林、盖板间的隔距(在原有中长隔距的基础上)0.25mm;

加大成条部件的压力370n,降低生条的蓬松度;

并条的具体工艺:

生条喂入按6:6进行并合牵伸,混头并(6根棉条+2根抗菌纤维生条)→混二并(6根)→混三并(6根);

粗纱的具体工艺:

控制粗纱纺纱张力0.9μn,降低锭速600rpm、减小后区牵伸1.2倍、减小钳口隔距0.3mm,确保粗纱内在与外观均有较好的质量。

定型的具体工艺:

使用负压抽真空定型机,将纱线放入其中按85℃,定型处理90分钟。通过三次抽真空、二次定型,通过控制负压平衡时间,确保成纱捻度收缩不匀的控制。

得到的纤维性能测试结果如下:断强:15.1cn/tex,条干均匀度:16.5,棉结:3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