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短纤倍捻机的纱筒安装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02320发布日期:2019-11-25 22:40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短纤倍捻机的纱筒安装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短纤倍捻机的辅助部件,特别涉及一种短纤倍捻机的纱筒安装架。



背景技术:

倍捻机是一种加捻设备,可以实现一转两捻,加捻效率比传统捻线设备成倍提高。

短纤倍捻机是倍捻机的一种,而纱筒限位装置是短纤倍捻机中重要的辅助部件。目前市场上授权公告号为cn202139350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短纤倍捻机卷纱筒支架,包括短纤倍捻机机架、左支架和右支架,左支架和右支架固定在短纤倍捻机机架上,短纤倍捻机机架中部固定有横杆,轴承、隔套、支撑盘依次插套在螺杆上,螺杆压着轴承内圈且螺接在左支架上,安装盘插套在轴承上;卷纱筒两端分别夹持在两个安装盘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中,如若使用较短或者较长的纱筒进行倍捻时,工作人员需要拆卸下右支架及其各部分的零件,更换相应长度的右支架以满足不同长度纱筒的需求;该操作十分不便捷,尤其是在当对一排上的每个纱筒限位装置进行更换,是一道耗时长且复杂的工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短纤倍捻机的纱筒安装架,可以调节第二转动板与左支撑板之间的距离,从而满足不同长度的纱筒,调节第二转动板的位置相比需要更换右支撑板,操作简单化,且工程量也减少。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短纤倍捻机的纱筒安装架,包括设置于短纤倍捻机的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所述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之间设置有扭簧,所述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均设置有用于安装纱筒的支撑座,所述右支撑板包括转动连接于左支撑板的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所述第一支撑板远离左支撑板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矩形套口,所述第二转动板滑动设置于套口内,所述第二转动板底部固定连接齿条,所述套口内转动连接有与齿条相互匹配的齿轮,所述套口内还设置有与齿轮同轴的蜗轮,所述齿轮与棘轮之间安装有联轴,所述蜗轮还啮合设置有蜗杆,所述蜗杆架设于第一转动板,且两者呈转动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上的支撑座之间用于安装并支撑纱筒,扭簧用于将右支撑板打开,然后将纱筒放入到两者之间,然后松开后实现夹紧支撑;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转动板滑动设置于第一转动板内,对于较长的纱筒,工作人员转动蜗杆,蜗杆带动蜗轮转动,蜗轮带动联轴转动,联轴带动齿轮转动,齿轮驱动齿条移动,由此第二转动板能够向右滑出套口,即逐渐远离第一转动板,实现增大两个支撑座的间距,因为蜗轮蜗杆具有自锁作用,所以第二转动板在被调节后能够保持稳定;相反,当需要安装较短的纱筒时,则反向转动蜗杆,实现第二转动板滑入到套口内,即朝向第一转动板滑动,如此减小了两个支撑座的间距,适合较小的纱筒。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转动板的套口内的侧板为安装板,所述蜗杆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安装板,另一端穿出第一转动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板用于支撑蜗杆,蜗杆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安装板,使得转动更加地顺畅,穿出的一端方便工作人员握持。

作为优选,所述套口内沿长度方向还设置有燕尾槽,所述齿条底部设置有燕尾块,所述燕尾块卡嵌于燕尾槽内且两者呈滑动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齿条和第二转动板在滑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蜗杆穿过第一安装板的一端同轴连接有手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直接手持蜗杆转动,旋转手把更有可控性,更好地把握旋转角度,更加快速地调节到合适的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转动板包括有l型板,所述l型板上部具有水平板,所述齿条安装于水平板的下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达到便于安装齿条的效果,由此也实现了齿轮驱动齿条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为实施例用于展示蜗轮、蜗杆、齿轮和齿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左支撑板;2、扭簧;3、支撑座;4、第一转动板;5、第二转动板;6、套口;7、齿条;8、齿轮;9、蜗轮;10、联轴;11、蜗杆;12、燕尾块;13、手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该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同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见图1至3,一种短纤倍捻机的纱筒安装架,包括设置于短纤倍捻机的左支撑板1和右支撑板,左支撑板1和右支撑板均设置有用于安装纱筒的支撑座3;右支撑板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凹型块,凹型块具有连接耳,左支撑板1一体成型有第二凹型块,两块凹型块相互搭接,并且垂直穿设有转动轴且可以转动,在转动轴外套接有扭簧2,扭簧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左支撑板1和右支撑板,从而有利于右支撑板在作用力下向外转动后,撤去作用力后右支撑板自动回复。左支撑板1和右支撑板上的支撑座3之间用于安装并支撑纱筒,扭簧2用于将右支撑板打开,然后将纱筒放入到两者之间,然后松开后实现夹紧支撑;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转动板5滑动设置于第一转动板4内。

本实施例的右支撑板包括转动连接于左支撑板1的第一转动板4和第二转动板5,第一支撑板远离左支撑板1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矩形套口6,第二转动板5滑动设置于套口6内,第二转动板5设置有l型板,l型板上部具有水平板述齿条7安装于水平板的下部,套口6内转动连接有与齿条7相互匹配的齿轮8。

具体如下设置,第一转动板4的套口6内设置有水平的联轴10,联轴10的两端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套口6内壁,齿轮8同轴固定连接于联轴10,此外,联轴10还同轴固定连接有蜗轮9,在蜗轮9的一侧还设置有垂直于联轴10的蜗杆11,蜗杆11呈竖直设置,其与蜗轮9相互啮合,第一转动板4位于套口6内的底部设置为安装板,蜗杆11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安装板,蜗杆11的另一端穿过套口6且穿出第一转动板4,穿出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有手把13。

对于较长的纱筒,工作人员转动蜗杆11,蜗杆11带动蜗轮9转动,蜗轮9带动联轴10转动,联轴10带动齿轮8转动,齿轮8驱动齿条7移动,由此第二转动板5能够向右滑出套口6,即逐渐远离第一转动板4,实现增大两个支撑座3的间距,因为蜗轮9蜗杆11具有自锁作用,所以第二转动板5在被调节后能够保持稳定;相反,当需要安装较短的纱筒时,则反向转动蜗杆11,实现第二转动板5滑入到套口6内,即朝向第一转动板4滑动,如此减小了两个支撑座3的间距,适合较小的纱筒。

为了提高齿条7滑动时的稳定性,本实施例在套口6内的底部沿长度方向还设置有燕尾槽,齿条7底部设置有燕尾块12,燕尾块12卡嵌于燕尾槽内且两者呈滑动配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