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腈纶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腈纶生产装置包括上油槽和接油槽,上油槽内具有油剂,上油槽用于对丝束进行上油处理。其中,上油槽具有油路出口,接油槽与油路出口连通,以使上油槽溢出的油剂可通过油路出口溢流到接油槽内。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上油槽的油路出口与接油槽的底部具有一定的高度差,当上油槽内的油剂从油路出口溢流到接油槽时,接油槽内会产生大量的油剂泡沫,产生的油剂泡沫会从接油槽内溢流到地面,既会对工作环境和环保产生影响,又会对装置的轴承和气缸等部件造成腐蚀。因此,现有技术中的腈纶生产装置存在油剂泡沫多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腈纶生产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油剂泡沫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腈纶生产装置,腈纶生产装置包括:上油槽,上油槽内具有油剂,上油槽用于对丝束进行上油处理,上油槽具有油路出口;接油槽,与上油槽的油路出口连通,接油槽具有放置腔;除沫装置,设置在放置腔内,且位于油路出口的下方,除沫装置用于消除接油槽内的油剂泡沫。
进一步地,除沫装置包括:壳体;多个除沫单元,多个除沫单元顺次设置在壳体上,以对油剂泡沫进行消除。
进一步地,除沫装置包括由上至下顺次设置的上层除沫单元、中层除沫单元和下层除沫单元。
进一步地,上层除沫单元部分设置在壳体内,上层除沫单元具有开口结构,开口结构对应上油槽的油路出口设置。
进一步地,上层除沫单元包括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和两个侧板,第一面板的一端与第二面板的一端连接,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相对设置,两个侧板分别设置在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的两侧,每个侧板均与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连接,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和两个侧板相配合以围成开口结构,第一面板和/或第二面板为网状结构。
进一步地,上层除沫单元还包括连接结构,连接结构与接油槽的侧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中层除沫单元倾斜设置在壳体内,中层除沫单元为网状结构。
进一步地,中层除沫单元包括第一除沫层和第二除沫层,第一除沫层和第二除沫层均为网状结构,第一除沫层设置在第二除沫层上方,第一除沫层对应上层除沫单元的位置设置有缺口,上层除沫单元的底部穿设在缺口内。
进一步地,除沫装置还包括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设置在壳体的同一侧壁上,且第一限位件位于第二限位件的上方,第一除沫层和第二除沫层均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除沫层的第一端和第二除沫层的第一端均与壳体的其中一个侧壁抵接,第一除沫层的第二端与第一限位件抵接,第二除沫层的第二端与第二限位件抵接。
进一步地,下层除沫单元设置在壳体内,下层除沫单元为网状结构。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该腈纶生产装置包括上油槽、接油槽以及除沫装置。通过将除沫装置设置在接油槽的放置腔内,并将除沫装置设置在上油槽的油路出口的下方,当上油槽内的油剂从油路出口溢流到接油槽时,可利用除沫装置对油剂内的泡沫进行消除,进而减少装置内的油剂泡沫。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腈纶生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上层除沫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上层除沫单元的主视图;
图4示出了图1中的中层除沫单元与壳体的装配图;
图5示出了图4中的第一除沫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4中的第二除沫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1中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与壳体的装配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上油槽;11、丝束;
20、接油槽;
30、除沫装置;31、壳体;
32、上层除沫单元;321、开口结构;322、第一面板;323、第二面板;324、侧板;325、连接结构;
33、中层除沫单元;331、第一除沫层;332、第二除沫层;333、缺口;
34、下层除沫单元;
35、第一限位件;36、第二限位件;
40、卷曲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腈纶生产装置,该腈纶生产装置包括上油槽10、接油槽20以及除沫装置30。其中,上油槽10内具有油剂,当丝束进入上油槽10后,可以利用上油槽10内的油剂对丝束11进行上油处理。具体的,上油槽10具有油路出口,通过将接油槽20与上油槽10的油路出口连通,能够使上油槽10内的油剂通过油路出口从上油槽10溢流到接油槽20内。其中,接油槽20具有放置腔,除沫装置30设置在放置腔内,可以利用除沫装置30消除油剂内的泡沫。
应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腈纶生产装置,通过将除沫装置30设置在上油槽10的油路出口和接油槽20之间,当上油槽10内的油剂从油路出口溢流到接油槽20时,油剂可以先流经除沫装置30,以利用除沫装置30对油剂内的泡沫进行消除,进而可以消除接油槽20内的油剂泡沫,避免油剂泡沫从接油槽20内溢出,既不会对工作环境和环保产生影响,也不会对装置的轴承和气缸等部件造成腐蚀。
具体的,除沫装置30包括壳体31和多个除沫单元,通过将多个除沫单元顺次设置在壳体31上,当油剂流经多个除沫单元时,可以利用多个除沫单元对油剂内的泡沫进行多次消除。
在本实施例中,除沫装置30包括由上至下顺次设置的上层除沫单元32、中层除沫单元33和下层除沫单元34。
其中,上层除沫单元32部分设置在壳体31内,通过在上层除沫单元32的顶部设置开口结构321,并使开口结构321对应上油槽10的油路出口设置,当油剂从上油槽10的油路出口流出时,油剂可以通过开口结构321流入上层除沫单元32内,以利用上层除沫单元32对油剂进行第一次除沫。具体的,上层除沫单元32位于接油槽20的在高度方向上的中部位置,如此可以利用上层除沫单元32减小油路出口与接油槽20槽底的高度差,从而减小装置内的油剂泡沫。
如图2和图3所示,上层除沫单元32包括第一面板322、第二面板323和两个侧板324。其中,第一面板322的底部与第二面板323的底部连接,且第一面板322和第二面板323相对设置,以使第一面板322与第二面板323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通过将两个侧板324分别设置在第一面板322和第二面板323的两侧,并使每个侧板324均与第一面板322和第二面板323连接,可以利用第一面板322、第二面板323和两个侧板324相配合以围成开口结构321。具体的,第一面板322为网状结构,第二面板323为平板结构,且第二面板323对应接油槽20的侧壁设置。当油剂从开口结构流入开口结构321时,油剂先沿着第二面板323向下流动,随后油剂可以通过第一面板322上的网孔流入中层除沫单元33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面板322为等腰梯形的圆孔钢网,第二面板323为等腰梯形的钢板,侧板324为等腰三角形的钢板,且第一面板322与第二面板323的尺寸相同,两个侧板324的尺寸相同。
为了便于对上层除沫单元32进行固定,上层除沫单元32还包括连接结构325,且连接结构325与接油槽20的侧壁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结构325为挂钩,可以利用挂钩将上层除沫单元32挂设在接油槽20侧壁的上,以实现上层除沫单元32与接油槽20的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中层除沫单元33倾斜设置在壳体31内,且中层除沫单元33为网状结构。当油剂从上层除沫单元32流入中层除沫单元33时,通过将中层除沫单元33倾斜设置可以便于油剂在中层除沫单元33上流动,油剂经中层除沫单元33上的网孔可以进行第二次除沫。
如图4至图6所示,中层除沫单元33包括第一除沫层331和第二除沫层332,第一除沫层331和第二除沫层332均为网状结构。并且,第一除沫层331设置在第二除沫层332上方,油剂从上层除沫单元32进入中层除沫单元33后,可以顺次经第一除沫层331和第二除沫层332进行除沫。其中,第一除沫层331对应上层除沫单元32的位置设置有缺口333,上层除沫单元32的底部穿设在缺口333内。如此设置,可以利用缺口333对上层除沫单元32的底部进行固定,并且能够保证上层除沫单元32内的油剂可以顺利地进入中层除沫单元33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除沫层331和第二除沫层332均为圆孔钢网。
如图7所示,为了对第一除沫层331和第二除沫层332进行固定,除沫装置30还包括第一限位件35和第二限位件36。其中,第一限位件35和第二限位件36设置在壳体31的同一侧壁上,且第一限位件35位于第二限位件36的上方,第一除沫层331和第二除沫层332均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通过将第一除沫层331的第一端和第二除沫层332的第一端均与壳体31的其中一个侧壁抵接,将第一除沫层331的第二端与第一限位件35抵接,将第二除沫层332的第二端与第二限位件36抵接,可以实现将第一除沫层331和第二除沫层332根据需要固定在壳体31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35和第二限位件36之间具有间隔,且均为钢板,第一限位件35和第二限位件36可通过焊接或铆接的方式固定在壳体31的侧壁上。具体的,第一限位件35和第二限位件36还可以为凸台或者销钉等结构,只要能够对第一除沫层331和第二除沫层332进行固定即可。具体的,第一除沫层331和第二除沫层332的表面与接油槽20的槽底的夹角均为30°。
其中,下层除沫单元34设置在壳体31内,且下层除沫单元34为网状结构。当油剂从中层除沫单元33流入下层除沫单元34时,下层除沫单元34的网孔可对油剂进行第三次除沫。在本实施例中,下层除沫单元34为纱网,纱网的孔径为44微米。通过将纱网设置在壳体31的底部,当油剂流经纱网时,不但可以利用纱网将油剂中的泡沫击碎,还可以将油剂中夹带的碎沫及杂物过滤掉。具体的,壳体31的底部还设置有多个支脚,利用多个支脚可以使壳体31的底部与接油槽20的底部具有一定间距。其中,纱网与接油槽的间距只有2cm,从而可以防止油剂因落差再次产生油剂泡沫。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该腈纶生产装置还包括卷曲辊40,卷曲辊40设置在接油槽20的上方,利用卷曲辊40可以对经上油处理后的丝束进行卷曲。当利用卷曲辊40对丝束进行卷曲时,丝束上的油剂会朝向上油槽10的方向发生回流,在此过程中,部分油剂会从丝束掉落入接油槽20内。通过将除沫装置30设置在卷曲辊40的下方,从丝束上掉落入接油槽20内的油剂会经纱网进行泡沫消除,以避免接油槽20内再次产生油剂泡沫。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将除沫装置30设置在上油槽10的油路出口和接油槽20之间,从上油槽10内溢流出的油剂可以经上层除沫单元32、中层除沫单元33以及下层除沫单元34进行三次除沫,从而流入接油槽20的油剂不会产生油剂泡沫。其中,该装置已正式投入使用,连续运行15天且未发生故障,通过对除沫装置30进行拆检,发现除沫装置30内的除沫单元均未发生损坏。并且,在运行期间操作人员无需频繁对接油槽20内添加消泡剂对油剂泡沫进行消除,操作人员只需要三四天对纱网进行清洗即可,能够大幅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在实际使用中,无需对腈纶生产装置现有的结构进行改动,利用卷曲辊40到接油槽20底部的有效空间加装此除沫装置,即可实现对油剂泡沫进行消除。其中,此除沫装置具有便于拆装的优点,当需要对装置进行检修或更换部件时,只需要在上油槽10的油路出口摘下取出即可。因此,该除沫装置是经过生产实践检验的安全可靠、简便可行的装置。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