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无纺布立体袋制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63550发布日期:2020-04-28 21:55阅读:4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无纺布立体袋制袋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纺布立体袋制袋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无纺布立体袋制袋机。



背景技术:

目前,无纺布包装袋发展出各种样式袋子:冲口袋、手提袋、背心袋、拉链袋、立体袋等。除了立体袋外,其他样式袋子都已是高速自动化生产。针对立体袋的自动生产及其设备的现有技术是2012年以来开发的专利号为zl201210020486.x、zl201310046052.8的有关无纺布立体袋制袋机,开启了无纺布立体袋的自动化生产。

无纺布立体袋制袋机包括有将卷料折边热合的折边机构,将手提把烫在折边处的烫提手把机构,设置于烫提手把机构后方用于将无纺布压痕的压痕机构,对经过压痕后的无纺布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以及将经过定位后的无纺布切断的切断机构,将切断后的无纺布沿压痕处进行成型的并进行焊接的成型焊接机构,以及设置于成型焊接机构后的折袋机构及设置于折袋机构后方的理袋机构。

成型焊接机构包括有用于接收经过压痕及定位机构后的主模具升降机构,主模具升降机构将无纺布输送置于脱袋机构上方,通过机架在主模具升降机构下方、脱袋机构上方的相应位置设置一拉袋气缸将无纺布拉入脱袋机构中进行成型焊接及脱袋,再通过位于脱袋机构下方的理袋机构中进行理袋,即得成品立体袋。

无纺布立体袋在成型时需要将从放料机构上输送过来的物料(无纺布)的两边进行折边,通过左右相对设立的折边机构将无纺布两边同时进行折边,折边后用于后续工序中焊接手提袋的把手,折边时需要保证两端向内折的部分长度一致,且针对不同型号不同规格的立体袋,其向内折的边长也不一样,现有技术中,当生产不同规格的立体袋时需要通过手动调节折边机构,实现对无纺布两边折边长度的调整,且需要保证左右两边调节后对无纺布的折边长度一致,但由于这种调节是通过手工进行调节的,手工调节不仅存在左、右折边机构调节后两边的折边存在误差且调节吃力,往往需要很熟练的操作人员才能进行快速调节,使得生产不同型号无纺布立体袋时等待时间较长且存在两侧折边长度不一致的问题。

再者,由于放置在放料机构上的料卷无法保证其位于放料机构的中心,使得料卷上的无纺布在进入折边机构时左右两边存在微小的误差,造成折边后左折边机构与右折边机构向内折时产生误差,这种误差是由于物料放卷于输送机构上时就产生的,因此在放卷时传统的操作方式为通过人工测量以尽量避免这种误差,但人工测量总会存在细小的误差。

压痕机构需要保证压痕机构上的气动切刀切断补料后布料的中心与成型模具的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最终经过成型机构使得袋子成型后能够保证袋边对齐,但在无纺布连续运动过程中难免存在无纺布走偏的情况,而袋边不对齐不符合要求很高的客户标准,直接导致生产的全部为废品。

脱袋机构上设置有侧插板,用于将无纺布两边沿压痕折拢,折拢后通过焊接机构对无纺布两边进行焊接,每一焊接机构(无纺布两边均需要进行焊接,因此具有两组相对设立的焊接机构,无纺布位于两焊接机构之间)每侧焊接机构均设置有相对设立的脱袋机构,每组相对设立的脱袋机构对该处无纺布的边进行折拢,随后供该边处的焊接机构进行焊接,为了提高通用性,各脱袋机构均可进行前后左右调整,以适应生产不同型号的无纺布立体袋,但传统的对位于同一侧的脱袋机构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都是通过设置于脱袋机构上的手轮进行调节,人工通过手轮去调节不仅调节精度差且需要分别对四个焊接机构进行调节,调节耗时,且调节后需要经过试机才能保证调节到位,这就造成工厂的生产效率被降低,再者,由于传统的脱袋机构结构较为臃肿,对于尺寸较小的小无纺布袋无法进行脱袋,有必要对此进行改进。

折袋机构的作用是将经过脱袋机构脱下来尚未按照折痕向内折叠,现有的折袋机构都只能提供一种折袋方式,即将袋子沿着两侧的折痕进行向内平折,如申请人为:瑞安市瑞隆机械有限公司在2018年10月17日申请的一种无纺布袋的折袋装置,其公开日为2019年06月07号,其中说明书附图2所记载平折时的折叠状态,但平折后无纺布袋的袋底两侧虽然也进行平折,但底部是向外突出的,这种折袋方式造成折叠后的无纺布袋堆叠理袋不方便,且折袋收纳后由于底部中间向外突出,在垂直方向上占用空间大,有必要对此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新型无纺布立体袋制袋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无纺布立体袋制袋机,包括有依次设置的放料牵引架、机架及将从放料牵引架输送的无纺布进行折边的折边机构、所述折边机构包括有相对设立的左侧折边机构及右侧折边机构,设置于折边机构两侧的把手超声波焊接装置,所述把手超声波焊接装置包括有设置于左侧折边机构的左侧超声波焊接机构及设置于右侧折边机构的右侧超声波焊接机构,设置于折边机构后方的压痕机构、设置于压痕机构后方的脱袋机构及折袋机构,所述机架在压痕机构相应位置设置有相对设立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均设置有直线导轨,所述脱袋机构包括有用于接收经过压痕机构后无纺布的主模具升降机构,主模具升降机构将无纺布输送置于脱袋机构上方,通过机架在主模具升降机构下方、脱袋机构上方的相应位置设置一拉袋气缸将无纺布拉入脱袋机构中进行成型焊接及脱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右侧折边机构分别包括有折边安装板,折边安装板与同侧超声波焊接机构联动设置,机架上设置有分别与两侧超声波焊接机构相连且可同时对左侧折边机构、左侧超声波焊接机构及右侧折边机构、右侧超声波焊接机构进行相向调节或者向背调节的调节机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市面上现有的无纺布立体式制袋机的折边机构都是通过与折边机构相连的手轮对折边机构进行手动调节,左/右侧折边机构分别需要通过与左侧折边机构相连的手轮及与右侧折边机构相连的手轮进行调节,不仅调节吃力且两侧需要分别进行调节,调节后对超声波焊接机构也需要进行同样的调节,而本实用新型将折边安装板与同侧超声波焊接机构联动设置,通过在机架上设置可同时对左侧折边机构、左侧超声波焊接机构及右侧折边机构、右侧超声波焊接机构进行相向调节或者向背调节的调节机构,在调节时可同时对左侧折边机构、左侧超声波焊接机构及右侧折边机构、右侧超声波焊接机构同时进行相向调节或者相背调节的调节机构,相向调节时表现为无纺布的折边部位增大,而相背调节时表现为无纺布的折边部位减小,通用性强且调节范围大。

上述的一种新型无纺布立体袋制袋机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痕机构通过滑块滑动连接于直线导轨,两安装板在压痕机构下方设置有可自动调节压痕机构所处直线导轨上相对位置的电动调节机构,安装板两端与机架之间设置有可调节安装板所处机架上相对位置的线轨,两安装板之间通过相对设立的第一连接板相连,两第一连接板之间设置有与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板,所述机架与第二连接板之间设置有安装板调节组件,所述机架在安装板之间设置有与机架固定连接的纠偏电眼机构,所述纠偏电眼机构包括有与机架固定连接且相对设立的纠偏安装板,所述纠偏安装板上架设有纠偏活动板,所述纠偏活动板与纠偏安装板之间设置有可调节纠偏活动板所处纠偏安装板之间相对位置的活动板调节机构,所述纠偏活动板上架设有电眼安装板,所述电眼安装板通过电眼调节组件连接有至少两组间隔设置的纠偏电眼组,电眼调节组件可对两纠偏电眼组进行相向靠近或者向背远离调节,所述压痕机构处设置有将经过折袋机构后的无纺布进行90°转向的转向机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市面上的无纺布立体袋制袋机都是呈一条直线式的流水线摆放,无纺布输送方向也是呈直线式的,而本实用新型在压痕机构处设置将从折边机构输送而来的无纺布进行90°垂直转向后再进行后续的工序,这样设置可减少无纺布立体袋制袋机的占地面积,传统的压痕机构靠设置于压痕机构两侧的手轮将其位于直线导轨上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由于整个机构较重且调节时需要根据实际无纺布上印刷的图案的整数倍去调节,否则有可能出现部分无纺布上印刷图案被压痕机构上的气动切刀切断造成图案不连贯,导致制袋后废品率高的问题,而本实用新型采用电动调节机构调节压痕机构所处直线导轨上的相对位置,不仅调整方便且调节后压痕机构所处位置可控、准确、精度高,调节效率高,当压痕机构切下不同尺寸的无纺布时需要对两纠偏电眼组进行相向靠近调节或者相背远离调节,通过电眼调节组件对电眼安装板上间隔设置的两纠偏电眼组进行调节,相对设置的两个安装板两端与机架之间均通过线轨连接,纠偏电眼机构包括纠偏安装板,架设于纠偏安装板的纠偏活动板,纠偏活动板与纠偏安装板之间设置活动板调节机构,通过活动板调节机构调节纠偏活动板所处两纠偏安装板之间的相对位置,当纠偏活动板位置进行调整后,纠偏活动板上设置的纠偏电眼组也随着调整,因此需要及时通过安装板调节组件对安装板位置进行调整。

上述的一种新型无纺布立体袋制袋机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相对设立的脱袋机构安装架,所述脱袋机构安装架上间隔设置有两组相对设立的第二直线导轨,各组第二直线导轨上均架设有可沿第二直线导轨滑移的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一端设置有相对设立的脱袋机构,所述脱袋机构包括有固定座,固定座一侧设有与固定座垂直设立用于将固定座安装于工作台的安装部,所述固定座朝向安装部的一侧设置有侧插板,另一侧设置有脱袋大立板,所述脱袋大立板上设置有脱袋主动带轮、脱袋涨紧轮及脱袋从动带轮,脱袋主动带轮一端设置有脱袋驱动电机另一端通过脱袋同步带与脱袋从动带轮连接,所述脱袋涨紧轮压设于脱袋同步带一侧,所述侧插板通过侧插板自动调节机构连接于固定座,所述脱袋大立板通过脱袋大立板自动调节机构连接于固定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现有的脱袋机构由于零部件臃肿,导致脱袋同步带与侧插板之间的直线距离过大,对于无纺布立体袋袋体宽度在200mm以下的立体袋无法实现脱袋功能,因此,传统的无纺布立体袋制袋机只能制作袋宽在200mm以上的无纺布立体袋,而本实用新型通过侧插板自动调节机构将侧插板连接于固定座,通过脱袋大立板自动调节机构将脱袋大立板连接于固定座,结构更加紧凑,使得脱袋同步带与侧插板之间的直线距离更小,侧插板可以更靠近脱袋同步带设置,因此脱袋时可以实现对袋宽在200mm以下的无纺布立体袋进行脱袋,提高了无纺布立体袋制袋机的脱袋机构对袋宽在200mm以下袋子的制作,通用性更强,且通过设置侧插板自动调节机构将侧插板连接于固定板,实现侧插板在固定板上相对位置调节自动化,通过设置脱袋大立板调节机构将脱袋大立板连接于固定板上,实现脱袋大立板的自动式调节,摒弃传统的手动式调节,提高调节效率,

上述的一种新型无纺布立体袋制袋机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折袋机构包括有折袋机架,设置于折袋机架一端的用于供无纺布袋进入折袋机架内部的上料装置及设置于折袋机架另一端的整形装置,所述整形装置包括有两组上下相对设立的整形辊轴,所述整形辊轴上安装有整形辊,上下相对设立的整形辊之间具有出料开口,所述折袋机架在上料装置及整形装置之间设置有折袋机构,所述折袋机构包括有上下间隔设置的三条成型带组,所述的三条成型带组成v字形设置且v字形开口端朝向上料装置形成折袋通道,折袋通道两侧还设置有辅助成型带组,所述折袋通道朝向上料装置的一侧安装有相对设立的第一内折组件,所述折袋机架在第一内折组件朝向上料装置的一端设置有相对设立的第二内折组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料装置用于将设置于折袋机前道工序输送而来的无纺布袋送入折袋机中,整形装置则用于将经过折袋机后的无纺布袋压的更平整,折袋机构包括有上下间隔设置的两条成型带组,两条成型带组之间形成朝向上料装置开口且开口逐渐变小的v字形折袋通道,当无纺布袋在折袋通道中连续输送时有可能走偏,因此折袋通道的两侧设置有将无纺布袋保持在折袋通道中的辅助成型带组,传统的无纺布立体袋制袋机的折袋机构均只将无纺布袋两侧边沿压痕向内平折,无法得到两侧边及底部均沿压痕进行内折的无纺布袋,只能通过手工折叠而成,而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内折组件将两侧边沿压痕向内平折,采用第二内折组件将无纺布立体袋的底边沿压痕在侧边内折的同时进行内折,得到底边、两侧边均沿压痕向内折的无纺布袋,这种折痕方式折痕后的无纺布袋在沿垂直无纺布袋开口的方向上占用空间更小且由于底部不会如传统折袋机构将两侧边内折后造成底部凸出难以保持无纺布袋底部竖立的状态,而是底部向内折后无纺布袋主体可以保持竖直状态,更适合使用立式理袋机将无纺布袋立着理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设置调节机构可同时对左侧折边机构、左侧超声波焊接机构及右侧折边机构、右侧超声波焊接机构同时进行相向调节或者相背调节,调节后折边范围大且通用性强,折边压辊调节机构可单独调节左/右折边机构一侧折边的位置,或者同时调节左/右折边机构折边的位置,在生产时可通过折边压辊调节机构对左右折边机构分别进行微调,克服由于放料机构上料卷没有处于正中心位置带来的误差;2、压痕机构所处位置调整方便,满足不同制袋尺寸所需压痕的位置,压痕精度高,且调节快速,设置的转向机构可将无纺布进行90°转向,减少无纺布立体袋制袋机的占地面积,纠偏电眼组使用范围广通用性强,通过安装板调节组件及活动板调节组件的配合对压痕机构及纠偏电眼组所处机架上相对位置进行调节,调节后通过成型模具时无纺布中心与模具中心对准更精确,使得成型后的良品率高;3、脱袋机构结构紧凑实现对无纺布立体袋袋宽在200mm以下的小立体袋的脱袋,且调节自动化,调节效率高;4,在第一内折组件机第二内折组件的同时作用下使得无纺布立体袋三边都向内平折,平折后占用空间更小,更易理袋。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边机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折袋机架一侧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去掉折袋机架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折边机构去掉另一侧折袋机架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压痕机构安装于机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压痕机构的立体示意图1。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压痕机构的立体示意图2。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压痕机构中纠偏电眼机构的立体示意图1。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压痕机构中纠偏电眼机构的立体示意图2。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压痕机构的立体示意图3。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压痕机构的立体示意图4。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脱袋机构安装于机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脱袋机构立体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同侧的脱袋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个脱袋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1。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个脱袋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2。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个脱袋机构俯视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6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袋机构立体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折袋机构的剖视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内折组件立体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内折组件单向立体示意图1。

图2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内折组件单向立体示意图2。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所示:一种新型无纺布立体袋制袋机,包括有依次设置的放料牵引架1、折袋机架2及将从放料牵引架1输送的无纺布进行折边的折边机构3、折边机构3包括有相对设立的左侧折边机构31及右侧折边机构32,设置于折边机构3两侧的把手超声波焊接装置4,设置于折边机构后方的压痕机构5、设置于压痕机构5后方的脱袋机构6及折袋机构7,脱袋机构6包括有用于接收经过压痕机构5后无纺布的主模具升降机构,主模具升降机构将无纺布输送置于脱袋机构6上方,通过机架1在主模具升降机构下方、脱袋机构6上方的相应位置设置一拉袋气缸将无纺布拉入脱袋机构6中进行成型焊接及脱袋;

参见图2-图5所示:把手超声波焊接装置4包括有设置于左侧折边机构31的左侧超声波焊接机构41及设置于右侧折边机构32的右侧超声波焊接机构42,左侧/右侧折边机构分别包括有折边安装板34,折边安装板34与同侧超声波焊接机构联动设置,机架1上设置有分别与两侧超声波焊接机构相连且可同时对左侧折边机构31、左侧超声波焊接机构41及右侧折边机构32、右侧超声波焊接机构42进行相向调节或者向背调节的调节机构,折边安装板34上设置有折边压板341及折边压辊342,无纺布先通过折边工作台35与折边压辊342之间,两端形成翘起,连续运动的无纺布再经过折边工作台35与折边压板341之间,折边压板341与折边工作台35配合将两端的翘起重叠在无纺布本体上,形成折边,折边安装板34与同侧超声波焊接机构联动设置,机架1上设置有分别与两侧超声波焊接机构相连且可同时对左侧折边机构31、左侧超声波焊接机构41及右侧折边机构32、右侧超声波焊接机构42进行相向调节或者向背调节的调节机构,折边压辊342安装于与折边安装板34平行设置的折边压辊安装板35,折边压辊安装板35通过可调节折边压辊安装板35到折边安装板34之间相对距离的折边压辊调节机构连接于折边安装板34,调节机构包括有一调节螺杆361,调节螺杆361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连接于机架1,调节螺杆361一端设置有正螺纹另一端设置有反螺纹,左侧超声波焊接机构通过第一调节块362螺纹连接于调节螺杆361一端,右侧超声波焊接机构通过第二调节块363螺纹连接于调节螺杆361相对连接第一调节块362的另一端,其中一侧机架1与调节螺杆361之间通过同步机构相连,同步机构包括有驱动电机37,驱动电机37的电机轴371上安装有第一同步轮372,调节螺杆61在第一同步轮72相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二同步轮373,第一同步轮372与第二同步轮373之间通过同步带374连接,折边压辊调节机构包括有穿设于折边压辊安装板35的调节丝杆351,折边安装板34远离折边压辊安装板35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驱动电机343,第二驱动电机343通过联轴器344与调节丝杆351相连,折边安装板34与折边压辊安装板35在调节丝杆351两侧设置有导向机构,导向机构包括有相对设立的导向轴352,导向轴352均通过法兰直线轴承353安装于折边压辊安装板35且一端与折边安装板34相连;

参见图6-图12所示:机架1上架设有相对设立的安装板52,安装板52上均设置有直线导轨521,直线导轨521上架设有可沿直线导轨521滑移的压痕机构5,安装板52两端与机架1之间设置有可调节安装板52所处机架1上相对位置的线轨54,两安装板52之间通过相对设立的第一连接板522相连,两第一连接板522之间设置有与第一连接板522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板523,机架1与第二连接板523之间设置有安装板调节组件,机架1在安装板52之间设置有与机架1固定连接的纠偏电眼机构,纠偏电眼机构包括有与机架1固定连接且相对设立的纠偏安装板55,纠偏安装板55上架设有纠偏活动板551,纠偏活动板51与纠偏安装板5之间设置有可调节纠偏活动板51所处纠偏安装板5之间相对位置的活动板调节机构,纠偏活动板51上架设有电眼安装板52,电眼安装板52通过电眼调节组件连接有至少两组间隔设置的纠偏电眼组53,纠偏电眼组53包括有纠偏电眼安装板531,纠偏电眼安装板531两侧分别设置有光电传感器532,电眼调节组件可对两纠偏电眼组553进行相向靠近或者向背远离调节,安装板调节组件包括垂直设立于第二连接板523的固定块524,机架1一侧在固定块524相对位置设置有固定板525,固定块525中穿设有第一调节丝杆526,固定板525上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527,第一驱动电机527通过联轴器与第一调节丝杆526连接,活动板调节机构包括有相对设置且分别穿设于纠偏安装板55的第一导向杆554,纠偏活动板551通过相对设置的纠偏固定块555与第一导向杆554连接,其中一侧纠偏安装板551与其中一纠偏固定块555在第一导向杆554之间设置有纠偏活动板驱动机构,电眼调节组件包括穿设于电眼安装板5531的第三调节丝杆556,第三调节丝杆556一端设置正螺纹另一端设置反螺纹,其中一侧电眼安装板5531与第三调节丝杆556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第三驱动电机562,纠偏活动板驱动机构包括有第一步进电机57,第一步进电机7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第二调节丝杆571,纠偏固定块555中穿设有第二调节丝杆座572,第一步进电机57通过第二调节丝杆571驱动纠偏固定块555联动纠偏活动板551沿第一导向杆554轴向运动,安装板52相对设置压痕机构5的另一侧设置有相对设立的转向牵引辊558,转向及用于将无纺布进行90°转向输出的斜向引导棍559,两安装板52在压痕机构5下方设置有可自动调节压痕机构5所处直线导轨521上相对位置的电动调节机构,电动调节机构包括有架设于安装板52两端相对设置的调节架5555,两调节架5555之间架设有两根滚珠丝杆5556,各滚珠丝杆5556上均设置有可沿滚珠丝杆5556轴向移动的活动块5557,活动块5557内设置有滚珠丝杆座,通过滚珠丝杆座与滚珠丝杆5556连接,活动块5557与压痕机构5固定连接,滚珠丝杆5556其中一端穿出调节架5555形成驱动端5561,驱动端5561与调节架5555之间设置有可驱动滚珠丝杆5556转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有固定连接于调节架5555的固定板5558,固定板5558一端连接有驱动电机59,驱动电机59的驱动轴591穿过固定板8连接有第一同步轮592,滚珠丝杆5556的驱动端561设置有第二同步轮562,第一同步轮592与第二同步轮562之间通过同步带(图中未画出)同步传动;

参见图13-图19所示:脱袋机构包括有脱袋机构安装架61,脱袋机构安装架61上间隔设置有两组相对设立的第二直线导轨611,各组第二直线导轨611上均架设有可沿第二直线导轨611滑移的第二工作台612,第二工作台612一端设置有相对设立的脱袋机构,脱袋机构包括有固定座63,固定座63一侧设有与固定座63垂直设立用于将固定座63安装于第二工作台612的安装部631,固定座63朝向安装部631的一侧设置有侧插板64,另一侧设置有脱袋大立板65,脱袋大立板65上设置有脱袋主动带轮651、脱袋涨紧轮652及两个脱袋从动带轮653,脱袋主动带轮651一端设置有脱袋驱动电机654另一端通过脱袋同步带655与脱袋从动带轮651连接,脱袋涨紧轮652压设于脱袋同步带655一侧,侧插板64通过侧插板自动调节机构连接于固定座63,脱袋大立板65通过脱袋大立板自动调节机构连接于固定座63,侧插板自动调节机构包括有固定座63朝向安装部631一侧相对设立的第一直线轨道66,第一直线轨道6上通过第一滑块连接有侧插第一连接板62,安装部31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座632,第二工作台12与第一连接座32之间设有可驱使侧插第一连接板62沿第一直线轨道66滑移的侧插驱动机构,侧插第一连接板62与侧插板64之间设置有侧插板压紧机构,侧插板64通过侧插板压紧机构与侧插第一连接板662联动设置,脱袋大立板自动调节机构包括有固定座63远离安装部631一侧相对设置的第二直线轨道67,脱袋大立板65通过相对设置的第二滑块连接于第二直线轨道67,第二直线轨道67上还设置有相对设立的第三滑块,第三滑块上连接有移动座673,移动座673与固定座63之间设置有脱袋大立板驱动机构,侧插驱动机构包括有连接于第二工作台612的第一驱动电机68,第一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上设置有第一同步轮681,第二工作台612上设有与第一同步轮681处于同一直线的第二同步轮682,第一同步轮681与第二同步轮682之间通过第一同步带683连接,第一同步带683在第一连接座632相对应位置通过第一压紧板633与第一连接座632固定连接,侧插板压紧机构包括有侧插板64远离脱袋大立板65一端设置的侧插第二连接板663,侧插板64通过侧插第二连接板663压紧于脱袋大立板65,侧插第一连接板662上设置有相对设立的侧插连接螺杆664,侧插连接螺杆664穿出侧插第一连接板662并抵接于侧插第二连接板663,侧插连接螺杆664另一端设置有可调节侧插连接螺杆664松紧的紧固手轮665,脱袋大立板驱动机构包括有移动座673在第二直线轨道67之间设置的滚珠丝杆674,滚珠丝杆674通过丝杆螺母座675连接于移动座673,移动座673相对设置丝杆螺母座675的另一端设置有丝杆固定座676,固定座63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滚珠丝杆674传动的第二驱动电机组件,移动座673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气缸677,驱动气缸677的活塞轴与脱袋大立板65固定连接,第二驱动电机组件包括有通过电机固定座691连接于固定座63的第二驱动电机69,第二驱动电机69的驱动轴上设置有电机带轮692,滚珠丝杆674在电机带轮692相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二从动带轮693,电机带轮692与第二从动带轮693之间通过第二同步带694连接,侧插板64朝向脱袋大立板65的一侧通过侧插固定板666连接于脱袋大立板65,第二同步带694外部设置有罩壳;

参见图20-25所示:折袋机构7包括有折袋机架72,折袋机架72外部设置有折袋罩壳,折袋机架72一端设置有用于供无纺布袋进入折袋机架72内部的上料装置73(现有技术)及设置于折袋机架72另一端的整形装置74(现有技术),整形装置74包括有两组上下相对设立的整形辊轴741,整形辊轴741上安装有整形辊742,上下相对设立的整形辊742之间具有出料开口7421,折袋机架72在上料装置73及整形装置74之间设置有折袋机构,折袋机构包括有上下间隔设置的三条成型带组751,三条成型带组751成v字形设置且v字形开口端朝向上料装置3形成折袋通道752,折袋通道752两侧还设置有辅助成型带组753,折袋通道752朝向上料装置73的一侧安装有相对设立的第一内折组件754(现有技术),折袋机架72在第一内折组件754朝向上料装置73的一端设置有相对设立的第二内折组件,第二内折组件包括有相对设立的拐臂755及设置于拐臂755一端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可驱使拐臂755一端伸入折袋通道752并与无纺布袋底部相抵对无纺布袋底部进行平折或驱使拐臂755收回与无纺布袋底部解除相抵,驱动机构相对安装拐臂755的另一端设置有可驱使驱动机构沿折袋通道752往复滑移的滑动组件,驱动机构包括有安装座756,安装座756一端通过轴承连接有旋转轴757,旋转轴757相对连接安装座756的另一端设有与旋转轴757联动的连接座758,连接座758与拐臂755固定连接,安装座756与连接座758之间还设置有第二驱动气缸759,滑动组件包括有直线轨道761,直线轨道761安装于直线轨道安装板762,直线轨道安装板762一端固定连接直线轨道固定板763,直线轨道固定板763另一端固定连接折袋机架72,安装座756通过滑块764滑动连接于直线轨道761,直线轨道安装板762相对设置直线轨道固定板763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直线轨道固定板763相对设立的固定座765,固定座765与直线轨道固定板763之间设置有可驱使安装座756沿直线轨道761滑移的驱动源,驱动源包括有安装于固定座765的驱动电机766,驱动电机766的驱动轴上设置有第二主动带轮767,直线轨道固定板763上固定设置有固定轴768,固定轴768上设置有第二从动带轮769,第二主动带轮767与第二从动带轮769之间通过第二同步带77同步转动,第二同步带77穿设于安装座756及滑块764之间并通过安装座756压紧于滑块764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