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效收卷加捻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57309发布日期:2020-10-28 12:01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高效收卷加捻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捻线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高效收卷加捻一体机。



背景技术:

捻线机是将多股细纱捻成一股的纺织机械设备。作用是将纱或并合后股纱制品加工成线型制品、供织造和针织用线。目前,市场上的捻线机常将捻线后的纱线通过导线环后,经人工收卷到纱筒上。

但是,现有的捻线机加捻和收卷需分别进行,很难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由于纱线的松紧度不一致,纱线在导线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断裂,需要人工经常停工,对断裂的纱线进行整理,重新将纱线从导线环中穿过,增加了对断裂纱线整理的时间,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高效收卷加捻一体机,能够降低断裂纱线整理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高效收卷加捻一体机,包括机架、纱锭、主电机、导线装置和断纱检测器;

机架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固定架、第二固定架和第三固定架;

纱锭包括第一纱锭和第二纱锭,第一纱锭固定设置于第二固定架的顶部,第二纱锭固定设置于第三固定架的顶部;

主电机固定设置于第二固定架的底部,主电机的顶端设置有第一输出轴,第一输出轴和第一纱锭之间传动连接,主电机的底端设置有第二输出轴,第二输出轴和第二纱锭之间传动连接;

导线装置包括第一座体、第二座体和第三座体,第三座体套设于第二座体底端的外侧,第三座体和第二座体之间滑动连接,第三座体底部的外表面和架体顶部的外表面之间固定连接,第三座体底部的内表面和第二座体底部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第二座体的顶部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二弧型凹槽,第一座体的底部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一弧型凹槽,第一弧型凹槽和第二弧形凹槽构成供纱线通过的导线孔,第一座体的底部和第二座体的顶部之间相卡合;

断纱检测器固定设置于机架顶部的外表面。

主电机可带动第一纱锭和第二纱锭同时进行转动,第一纱锭转动用于对纱线进行加捻,第二纱锭转动用于对纱线进行收卷,完成了加捻收卷一体化,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二座体和第三座体之间可进行滑动,当通过导线孔的纱线较紧时,纱线对第二座体施加向下的压力,第三弹簧受力压缩,第二座体在第三座体中向下滑动,用于调松纱线,当通过导线孔的纱线较松时,第三弹簧在弹力作用下对第二座体产生向上的推力,用于调紧纱线,因此完成了对通过导线装置纱线的松紧调节度,降低了纱线断裂的可能性,即降低了对断裂纱线的整理时间。同时,当断纱检测器检测到纱线发生断裂后,可直接拆下第一座体,将纱线由第二弧型凹槽的上方放入至第二弧型凹槽中,再放入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之间进行卡合,导线孔分体设置,降低了断裂的纱线重新从导线孔中穿过的不便利性,提高了断裂纱线的整理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三座体的侧壁内表面设置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垂直第三座体的底面设置,第二座体的侧壁外表面固定设置有滑块,滑块置于第一滑槽中并和第一滑槽之间滑动连接。

当纱线的松紧度不同时,第二座体在第三座体中上下移动,此时滑块在第一滑槽中上下移动,同时,第一滑槽用于限制滑块的移动方向,即降低了第二座体相对于第三座体发生偏移的可能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座体的顶部固定设置有凸出部,凸出部呈倒梯型设置,凸出部包括两个,两个凸出部分别设置于第二弧型凹槽的两侧,第一座体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呈倒梯型设置,第二滑槽包括两个,两个第二滑槽分别设置于第一弧型凹槽的两侧,凸出部置于第二滑槽中并和第二滑槽之间滑动连接。

纱线由第二弧型凹槽的上方放入第二弧型凹槽中,第一座体由第二座体的一侧插入,由于凸出部和第二滑槽倒梯型的设置,降低了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之间在左右方向上和上下方向上移动的可能性。此时第一弧型凹槽和第二弧型凹槽共同构成供纱线贯穿的导线孔。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弧型凹槽的底端边缘处设置有呈阶梯型的第一卡槽,第二弧型凹槽的顶端边缘处设置有呈阶梯型的第二卡槽,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之间相卡合。

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之间的卡合连接,限制了第一座体相对于第二座体在左右方向上的移动性,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之间的固定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座体上设置有通孔,该通孔连通第二滑槽设置,第一座体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把手,把手内设置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的一端贯穿通孔并和凸出部之间相卡合。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凸出部上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三凹槽,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连接块和第一弹簧,连接块的一端和把手顶部的内表面之间连接设置有该弹簧,连接块的另一端贯穿通孔并和第三凹槽之间相卡合。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把手包括相同的两个,调节组件包括相同的两个,两个调节组件分别和两个凸出部之间相卡合。

于把手处施力时,对连接块施加外力,连接块受力向把手顶部的内表面方向移动,第一弹簧受力压缩,此时连接块置于通孔的上方,由第二座体一侧插入第一座体,并撤销对把手处的力,第一弹簧在弹力作用下推动连接块回复至初始位置,连接块的一端穿过通孔并置于第三凹槽中,用于限制第一座体相对于第二座体在前后的方向上移动,更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之间的连接固定性,当需要对断裂的纱线进行整理时,于把手处施力按压连接块,即可滑动取下第一座体。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固定架上固定设置有导纱片,导纱片设置于第一纱锭的上方,并和第一纱锭之间一一对应设置。

导纱片用于对第一纱锭加捻的纱线进行导线,因第一纱锭通常包括若干个,导纱片用于降低相邻纱线发生缠绕的可能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机架的顶部内表面固定设置有集束环,集束环设置于导纱片的上方。

集束环用于对若干条纱线进行整合。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主电机可带动第一纱锭和第二纱锭同时进行转动,第一纱锭转动用于对纱线进行加捻,第二纱锭转动用于对纱线进行收卷,完成了加捻收卷一体化,提高了工作效率。

2、第二座体和第三座体之间可进行滑动,当通过导线孔的纱线较紧时,纱线对第二座体施加向下的压力,第三弹簧受力压缩,第二座体在第三座体中向下滑动,用于调松纱线,当通过导线孔的纱线较松时,第三弹簧在弹力作用下对第二座体产生向上的推力,用于调紧纱线,因此完成了对通过导线装置纱线的松紧调节度,降低了纱线断裂的可能性,即降低了对断裂纱线的整理时间。

3、当断纱检测器检测到纱线发生断裂后,可直接拆下第一座体,将纱线由第二弧型凹槽的上方放入至第二弧型凹槽中,再放入第一座体和第二座体之间进行卡合,导线孔分体设置,降低了断裂的纱线重新从导线孔中穿过的不便利性,提高了断裂纱线的整理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示意图;

图2为导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二座体和第一座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三座体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第一座体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机架;2-第一纱锭;3-第二纱锭;4-导线装置;5-断纱检测器;6-导纱片;7-集束环;10-第一固定架;11-第二固定架;12-第三固定架;40-第一座体;41-第二座体;42-第三座体;400-第一弧型凹槽;401-第二滑槽;402-第一卡槽;403-通孔;410-第二弧型凹槽;411-凸出部;4110-第三凹槽;412-第二卡槽;420-第一滑槽;460-连接块;461-第一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根据图1至图5所示,一种新型高效收卷加捻一体机,包括机架1、纱锭、主电机、导线装置4和断纱检测器5;

机架1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固定架10、第二固定架11和第三固定架12,第一固定架10和机架1之间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架11和机架1之间固定连接,第三固定架12和机架1之间固定连接;

纱锭包括第一纱锭2和第二纱锭3,第一纱锭2固定设置于第二固定架11的顶部,第二纱锭3固定设置于第三固定架12的顶部;

主电机固定设置于第二固定架11的底部,主电机的顶端设置有第一输出轴,第一输出轴和第一纱锭2之间传动连接,主电机的底端设置有第二输出轴,第二输出轴和第二纱锭3之间传动连接;

导线装置4包括第一座体40、第二座体41和第三座体42,第三座体42套设于第二座体41底端的外侧,第三座体42和第二座体41之间滑动连接,第三座体42底部的外表面和架体顶部的外表面之间固定连接,第三座体42底部的内表面和第二座体41底部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第二座体41的顶部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二弧型凹槽410,第一座体40的底部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一弧型凹槽400,第一弧型凹槽400和第二弧形凹槽构成供纱线通过的导线孔,第一座体40的底部和第二座体41的顶部之间相卡合;

断纱检测器5固定设置于机架1顶部的外表面,本实施例中断纱检测器5所用型号为hg-wl12-znk/c25,纱线首先通过导线装置4,后通过该断纱检测器5。

第一固定架10上固定设置有导纱片6,导纱片6设置于第一纱锭2的上方,并和第一纱锭2之间一一对应设置,导纱片6用于对第一纱锭2加捻的纱线进行导线,因第一纱锭2通常包括若干个,导纱片6用于降低相邻纱线发生缠绕的可能性。

机架1的顶部内表面固定设置有集束环7,集束环7设置于导纱片6的上方,集束环7用于对若干条纱线进行整合。

主电机可带动第一纱锭2和第二纱锭3同时进行转动,第一纱锭2转动用于对纱线进行加捻,第二纱锭3转动用于对纱线进行收卷,完成了加捻收卷一体化,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二座体41和第三座体42之间可进行滑动,当通过导线孔的纱线较紧时,纱线对第二座体41施加向下的压力,第三弹簧受力压缩,第二座体41在第三座体42中向下滑动,用于调松纱线,当通过导线孔的纱线较松时,第三弹簧在弹力作用下对第二座体41产生向上的推力,用于调紧纱线,因此完成了对通过导线装置4纱线的松紧调节度,降低了纱线断裂的可能性,即降低了对断裂纱线的整理时间。同时,当断纱检测器5检测到纱线发生断裂后,可直接拆下第一座体40,将纱线由第二弧型凹槽410的上方放入至第二弧型凹槽410中,再放入第一座体40和第二座体41之间进行卡合,导线孔分体设置,降低了断裂的纱线重新从导线孔中穿过的不便利性,提高了断裂纱线的整理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三座体42的侧壁内表面设置有第一滑槽420,第一滑槽420垂直第三座体42的底面设置,第二座体41的侧壁外表面固定设置有滑块,滑块置于第一滑槽420中并和第一滑槽420之间滑动连接,当纱线的松紧度不同时,第二座体41在第三座体42中上下移动,此时滑块在第一滑槽420中上下移动,同时,第一滑槽420用于限制滑块的移动方向,即降低了第二座体41相对于第三座体42发生偏移的可能性。

第二座体41的顶部固定设置有凸出部411,凸出部411呈倒梯型设置,凸出部411包括两个,两个凸出部411分别设置于第二弧型凹槽410的两侧,第一座体40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二滑槽401,第二滑槽401呈倒梯型设置,第二滑槽401包括两个,两个第二滑槽401分别设置于第一弧型凹槽400的两侧,凸出部411置于第二滑槽401中并和第二滑槽401之间滑动连接,纱线由第二弧型凹槽410的上方放入第二弧型凹槽410中,第一座体40由第二座体41的一侧插入,由于凸出部411和第二滑槽401倒梯型的设置,降低了第一座体40和第二座体41之间在左右方向上和上下方向上移动的可能性。此时第一弧型凹槽400和第二弧型凹槽410共同构成供纱线贯穿的导线孔。

第一弧型凹槽400的底端边缘处设置有呈阶梯型的第一卡槽402,第二弧型凹槽410的顶端边缘处设置有呈阶梯型的第二卡槽412,第一卡槽402和第二卡槽412之间相卡合,第一卡槽402和第二卡槽412之间的卡合连接,限制了第一座体40相对于第二座体41在左右方向上的移动性,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座体40和第二座体41之间的固定性。

第一座体40上设置有通孔403,该通孔403连通第二滑槽401设置,第一座体40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把手,把手内设置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的一端贯穿通孔403并和凸出部411之间相卡合。凸出部411上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三凹槽4110,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连接块460和第一弹簧461,连接块460的一端和把手顶部的内表面之间连接设置有该弹簧,连接块460的另一端贯穿通孔403并和第三凹槽4110之间相卡合。把手包括相同的两个,调节组件包括相同的两个,两个调节组件分别和两个凸出部411之间相卡合。

于把手处施力时,对连接块460施加外力,连接块460受力向把手顶部的内表面方向移动,第一弹簧461受力压缩,此时连接块460置于通孔403的上方,由第二座体41一侧插入第一座体40,并撤销对把手处的力,第一弹簧461在弹力作用下推动连接块460回复至初始位置,连接块460的一端穿过通孔403并置于第三凹槽4110中,用于限制第一座体40相对于第二座体41在前后的方向上移动,更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座体40和第二座体41之间的连接固定性,当需要对断裂的纱线进行整理时,于把手处施力按压连接块460,即可滑动取下第一座体40。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