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珍珠中药的防红疹再生纤维素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941281发布日期:2021-10-12 16:36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含珍珠中药的防红疹再生纤维素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纺织纤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含珍珠中药的防红疹再生纤维素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健康与环保是近些年来的主题,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衣食住行是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在纺织品领域,除了要满足人们对保暖舒适的要求外,同时也要具有保健功能。因此,各类功能性的纺织品层出不穷,例如具有抗菌除螨、保湿、抗静电、自带凉感等功能的纺织品。这些纺织品兼顾时尚和健康,因而成为人们追求的上品。
3.为了实现纺织品的功能效果,通常需要通过以下技术:一是在面料后整理过程中,通过浸渍、添加涂层或者烘干的方式,将具有特殊功能的添加物整理到面料上,但是采用这种后整理的方式,添加物和面料结合不够牢固,在长久的穿着和洗涤过程中,具有特殊功能的添加物易从纺织品上脱落,大大削弱功能;二是在纤维的生产过程中对纤维进行一定的处理,将具有特殊功能的添加物添加到纤维的内部。采用这种方法可以使添加物与纺织品结合的更牢固,但是需要考虑纤维制备过程中的酸碱对添加物的影响和添加物的尺寸问题。
4.cn101343780a公开了一种含有芦荟的粘胶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将芦荟提取液直接与粘胶纺丝液混合,芦荟中含有的氨基酸等物质会在强碱的过程中被破坏,导致有效物质的大量流失,护肤保湿功效减弱。
5.cn107604455a公开了一种中草药纤维的制备方法,将艾叶的提取物与乳化剂、分散剂通过界面聚合形成艾叶药物微胶囊,制备成中草药纤维后与再生纤维素溶液共混通过湿法纺丝工艺开发具有缓释作用的中草药艾叶纤维。这种方法可以实现中草药和纺织品的有效结合,通过皮肤的吸收和呼吸作用,将药物成分缓释进入人体。但是并没有考虑到中草药微胶囊的大小对纺丝过程的影响。
6.珍珠产自于珍珠贝类和珠母贝类软体动物内,是由内分泌作用而产生的矿物质。因且色泽光亮、质地柔软和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等特性,可以广泛应用于装饰品和保健品中。珍珠中富含多种氨基酸,并且含有铁、锌、锰和硒等微量元素。用于药学上可以镇静安神、杀菌消毒和止血生肌,用于护肤品中可以美容养颜、预防衰老、保持皮肤白皙细腻等。当人的皮肤出汗时,汗液会使皮肤的ph值失衡,导致外界细菌的侵袭。珍珠中含有的碳酸钙成分能与汗液中乳酸发生反应,调理皮肤的酸碱平衡,从而使皮肤变得柔软有光泽,达到维持皮肤生理平衡和护肤的目的。
7.青蒿素是从黄花蒿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倍半萜内酯过氧化物,其衍生物主要有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蒿甲醚和蒿乙醚等,是一种治疗疟疾的特效药,同时也具有抗真菌和免疫调节的作用。郑红艳等发现青蒿素渣粉剂和煎剂对部分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5%浓度的青蒿素母液对所示真菌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与5%苯甲酸和水杨酸相当。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科疾病,可能原因是存在th1/th2失衡,郭庆等对慢性湿疹患者外周血t淋巴
细胞经过与不同浓度的青蒿琥酯体外培养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其上清液ige水平,用流式细胞仪方法测定其th1、th2的变化。结果表明,青蒿琥酯可以抑制慢性湿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th1的表达,促进th2的表达,而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同时还发现青蒿琥酯可以抑制慢性湿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ige分泌。因此青蒿琥酯的免疫抑制和免疫调节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湿疹。为了探讨青蒿琥酯的临床实用价值,余其斌等对经过青蒿琥酯治疗的90例皮肤病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和分析,其中湿疹35例、异位性皮炎6例、多形红斑8例、多形日光疹12例、寻常型银屑病15例、夏令水疱病6例,皮肌炎8例。采用青蒿琥酯静脉滴注的方法,成人60mg/d,小儿1.2mg/(kg
·
d)。治疗过程中不加任何口服药物,经治疗14d后取得不同程度的疗效,尤其对湿疹、多形日光疹及皮肌炎效果理想。
8.冰片可以从龙脑香科乔木植物龙脑香的树脂和挥发油中提取获得天然冰片,也可以用樟脑、松节油等为原料经化学方法合成,或是菊科植物艾纳香的叶提取的结晶。具有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的功效,还可以作为一些药物的辅助成分。其具有清凉功能,有助于镇静止痒。


技术实现要素:

9.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含珍珠中药的再生纤维素纤维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在纤维中添加珍珠、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冰片,达到健康护肤的目的,且解决现有技术中有效成分容易被酸碱减弱效果、无法持续稳定释放的问题。
10.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11.一种含珍珠中药的防红疹再生纤维素纤维,包括珍珠粉和中药提取物,添加量分别占纺丝液的2-5.5wt%和2-5wt%。
12.进一步的,所述中药提取物为80-90%的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和10-20%的冰片。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对多种皮肤病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本发明通过在纤维中加入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可以消炎杀菌,改善湿疹患者的皮肤情况。冰品具有清凉的功效,湿疹通常伴随皮肤瘙痒,在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中加入10-20%的冰片有利于镇静止痒。
13.本发明所述的含珍珠中药的防红疹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4.(1)珍珠的粉碎,将珍珠粗粉碎后,加水搅拌成浆料送入高压罐内,经过蒸汽加压后,进入膨胀腔内快速减压至正常,至少重复三次,研磨后得到珍珠粉;(2)中药提取物微胶囊的制备;(3)制备共混纺丝液;(4)纺丝、后处理。
15.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中药提取物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6.s1.将壳聚糖溶于质量浓度为0.5-2%醋酸溶液中制备成壳聚糖质量浓度为1-2%的壳聚糖醋酸溶液;
17.s2.将中药提取物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和冰品粉碎后和柠檬酸、乳化剂均匀分散到水中,并加入到所述壳聚糖醋酸溶液中,然后加入柠檬酸钠,在10000-15000r/min转速下高速乳化处理15-30min,得到以中药提取物乳液为芯材,壳聚糖为壁材的微胶囊;
18.s3.将海藻酸钠加入到所述壳聚糖为壁材的微胶囊中,以200-800r/min的速度搅拌后,调节ph至6-7后和氯化钙的水溶液混合并静置放置,然后加入交联剂反应1-2h得到以中药提取物为芯材,壳聚糖/海藻酸钠为壁材的微胶囊。
19.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珍珠粉细度达到d95≤0.1μm。
20.进一步的,步骤s1-3中,所述壳聚糖、中药提取物、海藻酸钠、柠檬酸钠和柠檬酸的质量比为1:(5-18):(1-5):(0.5-1.5):(0.1-0.2)。
21.进一步的,步骤s1中,所述壳聚糖的分子量为30-80万。
22.进一步的,步骤s2中,所述中药提取物分散用水和壳聚糖醋酸溶液的体积比为1:(3-6)。
23.进一步的,步骤s2中,所述乳化剂为hlb值在9-15范围内的水包油型乳化剂,用量为中药提取物质量的3-10%。
24.进一步的,步骤s3中,所述氯化钙的水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浓度为3-5%。
25.进一步的,步骤s3中,所述交联剂为甲醛、戊二醛和环氧氯丙烷中的至少一种,用量为所述壳聚糖和海藻酸钠总重量的2-4%。
26.本发明的再生纤维素纤维为采用木浆、竹浆或棉浆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制备的纺丝液进行纺丝所得的再生纤维素短纤维或长丝,具体为粘胶、竹纤维或莫代尔。
2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具有以下优势:
28.(1)本发明的珍珠粉碎和预处理后,制备成浆料与纤维素纺丝原液共混,珍珠粉在稳定性、粒径分布和分散性方面效果理想,珍珠粉不易团聚且分散均匀,制备的纤维品质好。
29.(2)本发明含有珍珠中药的防红疹再生纤维素纤维更容易亲近肌肤,以达到养颜肌肤的功能,珍珠含有多种氨基酸,具有远红外性能等作用,添加到纤维中有防红疹功能。
30.(3)将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和冰片乳化为纳米级的乳液后作为芯材,壳聚糖/海藻酸钠为壁材,制备的微胶囊尺寸小,加入到纤维中不会影响纺丝过程和成品的性质。同时使得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和冰片免受纺丝过程中酸碱的影响。
31.(4)在纤维中添加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和冰片,含珍珠中药的防红疹再生纤维素纤维经过50次的反复水洗后,依然能释放有效成分,具有杀菌效果,为湿疹患者提供一种改善湿疹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改动或修改同样落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
33.实验例1珍珠的粉碎
34.将原料珍珠进行挑选和清洗后,与水混合后放入搅拌球磨机中,依靠产生的压力和剪切力将珍珠粗粉碎至5μm左右。得到的粗粉碎的珍珠浆料送入高压膨胀设备的高压罐内,蒸汽对珍珠浆料进行加压,再通过膨胀阀进入膨胀腔内后恢复至常规条件,至少重复三次。反复多次进行高压膨胀——减压至常规条件后,珍珠层与层之间膨胀,易松散,再用气流粉碎技术或湿法研磨粉碎方法进行研磨。得到的珍珠粉细度达到d95≤0.1μm,且分散度大于90%。如果珍珠粉粒径较大,不仅会在纺丝过程中堵塞机器,且影响制备的纤维的品质。采用本发明的粉碎方法,珍珠粉细度为d95≤0.1μm,粒径在纳米级别,可以提高纤维中珍珠粉的添加量。且随着进行高压膨胀——减压至常规条件次数的增多,将珍珠粉碎至纳米级越容易,得到的珍珠粉越细。
35.实验例2珍珠的预处理
36.通过对经过粉碎的珍珠粉进行预处理,进一步探究预处理方式对提高珍珠粉体亲油性和分散性的影响。由于珍珠粉是一种亲水疏油性物质,比表面积大,易团聚,因此加入到纤维中做成纺织品,皮肤的吸收效果差。如果能使其由亲水性变为亲油性,可以和人的皮肤接触更好,更有利于发挥珍珠的功效。同时珍珠粉分散的越均匀,越有利于纺丝过程和纤维的品质。
37.向粉碎后的珍珠粉中加水配制成20-35%的浆料,预处理的方式是往珍珠浆料中加入司盘80、聚乙二醇400和植物油,如棕榈油、玉米油等。所述司盘80、聚乙二醇400和植物油的加入量分别为珍珠粉干重的0.5-0.8%,0.3-0.5%和0.6-2%。植物油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添加到珍珠粉后,可以和珍珠的羟基产生物理吸附作用,形成一个包覆层,并抑制珍珠粉体的二次聚集。同时司盘80、聚乙二醇400和植物油协同起作用,增大珍珠粉体表面的斥力,提高分散性和稳定性,并使其表面由亲水性转变为亲油性,使预处理后的珍珠对皮肤的亲和性增强。
38.亲油性能测试方法:将珍珠粉放入去离子水中,搅拌后,水仍完全透明,再将上述珍珠粉放入白油中,无颗粒漂浮在表面,说明所得珍珠粉具有良好的亲油性。团聚性测试方法是将珍珠粉放置于去离子水中6个月后,观察团聚性。具体添加量和性能指标如表1所示。
39.表1
[0040][0041][0042]
由表1可知,第1-4组的珍珠粉经过司盘80、聚乙二醇400和植物油处理后,具有良好的亲油性,且分散性好,不易团聚。对照组1的珍珠粉只加入植物油,虽然可以提高亲油性,但是分散性差易团聚。对照组2的珍珠粉不经任何处理,亲油性差,且易团聚。
[0043]
下述实施例中的含珍珠中药的防红疹再生纤维素纤维,采用实验例1-2中珍珠的
粉碎和预处理方法。
[0044]
实验例3中药提取物微胶囊的制备工艺研究
[0045]
通过以下实施例和对比例,来探究以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和冰片作为中药提取物,来制备微胶囊的工艺研究。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采用现有提取方法从黄花蒿植物提取得到的。冰品为从市面上购买得到的。
[0046]
实施例1
[0047]
将分子量为30万的壳聚糖1kg溶于100l质量浓度为0.5%的醋酸溶液中。将4kg的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和1kg的冰品粉碎研磨后,加入0.1kg柠檬酸和0.15kghlb值为13的吐温并均匀分散到33l水中后,加入到所述醋酸溶液中,此时再加入0.5kg的柠檬酸钠。混合后在10000r/min的转速下高速乳化处理20min,得到以中药提取物乳液为芯材,壳聚糖为壁材的微胶囊。
[0048]
将1kg的海藻酸钠混合到所述壳聚糖为壁材的微胶囊中,并以500r/min的速度搅拌,用氢氧化钠调节ph至6。然后倒入质量浓度为5%的氯化钙溶液中,混合后静置放置两天,加入0.08kg的戊二醛反应2h后得到中药提取物乳液为芯材,壳聚糖/海藻酸钠为壁材的微胶囊,且微胶囊的平均粒径在2.5μm,大于4μm粒径的微胶囊占比为5%。
[0049]
实施例2
[0050]
将分子量为50万的壳聚糖0.3kg溶于10l质量浓度为2%的醋酸溶液中。将4.8kg的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和0.6kg的冰品粉碎研磨后,加入0.06kg柠檬酸和0.54kg蛋黄卵磷脂并均匀分散到1.67l水中后,加入到所述醋酸溶液中,此时再加入0.45kg的柠檬酸钠。混合后在30000r/min的转速下高速乳化处理15min,得到以中药提取物乳液为芯材,壳聚糖为壁材的微胶囊。
[0051]
将1.5kg的海藻酸钠混合到水中后加入到所述壳聚糖为壁材的微胶囊中,并以200r/min的速度搅拌,用氢氧化钠调节ph至7。然后倒入质量浓度为3%的氯化钙溶液混合,静置放置一天后,加入0.04kg的甲醛放置2h后得到中药提取物乳液为芯材,壳聚糖/海藻酸钠为壁材的微胶囊,且微胶囊的平均粒径在2.0μm,大于4μm粒径的微胶囊占比为3%。
[0052]
实验例3
[0053]
将分子量为80万的壳聚糖2kg溶于100l质量浓度为2%的醋酸溶液中。将17kg的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和3kg的冰品粉碎研磨后,加入0.3kg柠檬酸和1kghlb值为11的蔗糖脂肪酸脂并均匀分散到20l水中后,加入到所述醋酸溶液中,此时再加入2kg的柠檬酸钠。混合后在30000r/min的转速下高速乳化处理30min,得到以中药提取物乳液为芯材,壳聚糖为壁材的微胶囊。
[0054]
将6kg的海藻酸钠混合到水中后加入到所述壳聚糖为壁材的微胶囊中,并以400r/min的速度搅拌,用氢氧化钠调节ph至6。然后倒入质量浓度为4%的氯化钙溶液,静置放置一天后,添加0.24kg环氧氯丙烷反应2h,得到中药提取物乳液为芯材,壳聚糖/海藻酸钠为壁材的微胶囊,且微胶囊的平均粒径在1.8μm,大于4μm粒径的微胶囊占比为3%。
[0055]
对比例1
[0056]
对比例1的制备过程、操作条件及参数均与实施例3相同。不同之处是,在中药提取物乳化的过程中不加入柠檬酸。
[0057]
对比例2
[0058]
对比例2的制备过程、操作条件及参数均与实施例3相同。不同之处是,在中药提取物乳化的过程中不加入柠檬酸钠。
[0059]
对比例3
[0060]
对比例3的制备过程、操作条件及参数均与实施例3相同。不同之处是,在微胶囊的制备过程中不加入氯化钙溶液。
[0061]
对比例4
[0062]
对比例4的制备过程、操作条件及参数均与实施例3相同。不同之处是,在微胶囊的制备过程中不加入环氧氯丙烷交联。
[0063]
观察制备过程中的中药提取物乳液的外观,测量乳液的粒径,以及在5000r/min,30min离心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见表2。
[0064]
表2
[0065]
序号外观粒径(nm)离心稳定性实施例1均一乳白色600未分层实施例2均一乳白色750未分层实施例3均一乳白色750未分层对比例1均一乳白色1000分层对比例2均一乳白色1000分层对比例3均一乳白色800未分层对比例4均一乳白色850未分层
[0066]
由表2可知,实施例1-3和对比例3-4在中药提取物乳液的制备过程中,通过在中药提取物中加入柠檬酸,在壳聚糖醋酸溶液中加入柠檬酸钠,乳化后得到的乳液粒径在600-850nm之间,离心后不发生分层,性质稳定。对比例1在乳化的过程中不加入柠檬酸,对比例2在乳化的过程中不加入柠檬酸钠,制备的乳液粒径在1000nm,且离心后出现分层现象。推测可能是因为在乳化的过程中,在芯材中药提取物中加入柠檬酸,在壁材中加入柠檬酸钠,可以使柠檬酸和柠檬酸钠分别与乳化剂的亲水端和亲油端结合,有利于稳定乳液表面,且不易聚集增长,因此乳液的粒径也较小。
[0067]
计算实施例1-3和对比例1-4制备的微胶囊的包埋率。包埋率=(制备的微胶囊中中药提取物乳液芯材含量/芯材投料量)*100%。结果如表3所示。
[0068]
表3
[0069][0070]
由表3可知,实施例1-3微胶囊的包埋率为91.0-93.2%。对比例1-2的包埋率分别为88.3%和85.1%,可能原因是在芯材乳液的粒径较大,因此影响包埋率。柠檬酸钠的加入不仅有利于乳化,且能在乳化的过程中和壳聚糖复凝聚作用,使壳聚糖壁材和芯材结合更牢固,提高包埋率。实施例1-3的微胶囊壁材采用离子交联和化学交联联合方式。质子化的壳聚糖和柠檬酸钠发生静电相互作用,海藻酸钠和钙离子进行交联,但是离子交联通常不够稳定,因此再用交联剂在壳聚糖和海藻酸钠的分子间和分子内发生交联,形成网络结构。采用这种联合交联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对中药提取物乳液的包埋率,例如对比例2-4都是单一的交联方式,包埋率低于实施例1-3。同时将微胶囊加入到纺丝液中后,在纺丝过程中,微胶囊的致密性好,对酸碱的耐受性也提高,可以保护中药提取物不受酸碱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还发现经过离子交联后的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仅用2-4%的化学交联剂就能实现交联。化学交联剂戊二醛等对人体有一定的副作用,本发明可以减少化学交联剂的使用量。
[0071]
纤维的制备
[0072]
根据实验例1-2的珍珠粉碎和预处理方法,制备d95≤0.1μm的珍珠粉。根据实验例3的中药提取物微胶囊的工艺方法来制备以中药提取物为芯材,壳聚糖/海藻酸钠为壁材的微胶囊。将所述珍珠粉按照珍珠粉用量为粘胶纤维纺丝液的2-5.5%配成珍珠粉含固率为20-25%的浆料,按所述微胶囊中包埋的中药提取物用量为粘胶纤维纺丝液的2-5%,注入粘胶纤维纺丝液混合。纺丝与后处理工艺按粘胶短纤维常规工艺进行。制备的纤维满足gb/t 14463-2008粘胶短纤维的标准。可见采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加入的珍珠粉和中药提取物,不会影响纤维的性能。当然也可以按照常规工艺制备粘胶长丝,再次不在赘述。具体投料比如表4所示。
[0073]
表4
[0074][0075]
药理实验——抗炎实验
[0076]
实验方法:将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为阴性对照组、实施例4组、实验例5组、实验例6组和阳性药对照组(市面上治疗湿疹的某品牌复方皮炎平膏)。阳性对照组将复方皮炎平膏均匀涂抹于普通的粘胶纤维(即纤维中不含中药提取物),单位面积上膏药的含量和实施例4制备的纤维单位面积上中药提取物的含量相同。将实施例4-6和阳性对照组的纤维成品取2cm*2cm大小,分别包覆于小鼠的右耳,阴性对照组在小鼠右耳前后两面涂蒸馏水。给药1h后,将二甲苯0.03ml/只均匀涂抹于小鼠右耳正反两面致炎,2h后将小鼠脱臼处死,测两耳耳厚。肿胀度(mm)是两耳厚度之差,肿胀抑制率(%)=(阴性对照组耳厚差-样品组耳厚差)/阴性对照组耳厚差。结果如表5所示。
[0077]
表5
[0078]
组别动物数量(只)肿胀度(mm)肿胀抑制率(%)阴性对照组100.158
±
0.042 阳性对照组100.059
±
0.078*62.66实施例4100.069
±
0.049**56.33实施例5100.082
±
0.052**48.10实施例6100.091
±
0.058**42.41
[0079]
注: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表示p<0.01,*表示p<0.05。
[0080]
由表5可知,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均能减小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且具有统计学差异。阳性对照组的肿胀抑制率为62.66%,实施例4-6中中药提取物的添加量分别占5%、3%和2%,抑制率分别为56.33%、48.10%和42.41%。可见,本发明在纺前过程中,加入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和冰品,制备的纤维有抑制炎症的效果,可以改善红疹。
[0081]
抑菌活性
[0082]
红疹患者的皮肤中微生物检出率高于正常皮肤,通常与某些细菌、真菌相关。分别对实施例4-5和对比例5-7取样检测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按照gb/t20944.3-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中振荡法检测制备的纤维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以及水洗50次后的抑菌效果,结果如表6所示。
[0083]
表6
[0084][0085][0086]
本发明实施例4-6制备的含珍珠中药的防红疹再生纤维素纤维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为95.2-99.9%,水洗50次后抑菌率降低较少。对比例5-7在制备过程中,由于中药提取物微胶囊的壁材在交联过程中,和实施例4-6不同,水洗50次后,抑菌率下降较多。可能原因是单一的离子交联方式或是化学交联方式,在纤维经过反复水洗的过程中,壁材被破坏,中药提取物的有效成分流失。
[0087]
结合表5-6,可见采用本发明的方法,首先是中药提取物中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和冰品的含量配比有消炎和杀菌作用,发挥防红疹的效果;其次微胶囊的制备可以保护中药提取物的成分,减少流失和在纺丝后处理过程中强酸强碱的破坏,制备的纤维能发挥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和冰片的效果;最后微胶囊采用离子交联和化学交联结合的方式,使壁材更致密,水洗50次后依然未被破坏,芯材中药提取物的有效成分依然可以释放,起到缓释的效果。
[0088]
珍珠的性能
[0089]
采用gb/t 30127-2013来检测制备的含珍珠中药的防红疹再生纤维素纤维的远红外性能,结果如表7所示。
[0090]
表7
[0091][0092]
由表7可知,本发明实施例4-6的含珍珠中药的防红疹再生纤维素纤维远红外发射率为0.90-0.93%,远红外辐射温度1.6-1.9℃,具有远红外性能。反复水洗50次后,远红外发射率为0.88-0.91%,远红外辐射温度1.5-1.7℃,依然具有远红外性能,且下降较小。
[009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