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包装塑料袋成型工艺及专用切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96329发布日期:2021-03-30 21:24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软包装塑料袋成型工艺及专用切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塑料袋软包装加工成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软包装塑料袋成型工艺及专用切边装置。



背景技术:

软包装塑料袋具有良好的耐水性、防潮性、阻气性,其能够满足各种食品的包装要求,广泛的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例如枸杞、瓜子、葡萄干、饼干等的包装。软包装塑料袋为一端对接封口、一端对接开口的包装袋体,在其使用时,将食品从对接开口处放入包装袋体内,然后将包装袋体对接开口处进行热合处理,实现封口。

在软包装塑料袋成型过程中,首先需要将基材进行印刷,形成图案,然后将基材沿其宽度方向的两端对折,形成前面体基材、两个后面体基材,之后对两个后面体基材分别进行折叠,形成两个对接折边基材,然后将两个对接折边基材进行热合处理,之后沿基材长度方向进行间隔热合处理,并形成多个两端封口的袋体基材,然后对袋体基材于对接封口的一侧进行分切,形成一端对接封口、一端对接开口的软包装塑料袋。但是,申请人发现,在软包装塑料袋的实际加工成型时,经常出现两个对接折边无法对齐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降低软包装塑料袋的两个对接折边出现错位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软包装塑料袋成型工艺及专用切边装置。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软包装塑料袋成型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软包装塑料袋成型工艺,所述软包装塑料袋为一端对接封口、一端对接开口的包装袋体,包括如下步骤:

s1、选择基材;

s2、将基材进行成卷处理,得到成卷基材;

s3、将成卷基材展开,将基材的侧面于其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分进行印刷,并在基材上形成图案;

s4、将步骤s3处理后的基材,进行成卷处理,得到成卷初成品;

s5、将成卷初成品沿其轴线方向的两端分别进行切边处理;

s6、将步骤s5处理后的基材展开,将基材沿其宽度方向的两端进行对折,形成前面体基材、两个后面体基材,之后对后面体基材再进行折叠,形成两个对接折边基材,且使两个对接折边基材相抵触;

s7、将步骤s6处理后的基材的两个对接折边基材进行热合处理,对接折边基材形成闭合封口,且剩余基材形成环形;

s8、将步骤s7处理后的基材沿其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进行内折,内折部分形成侧面体基材;

s9、将步骤s8处理后的基材沿其长度方向间隔且均匀的进行热合处理,热合处形成对接封口,并形成多个两端封口的袋体基材;

s10、将步骤s9处理后的基材,于对接封口的一侧进行分切,形成一端对接封口、一端对接开口的软包装塑料袋;

s11、将软包装塑料袋进行整理、打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印刷图案的基材进行成卷处理,并得到成卷初成品,然后对成卷初成品沿其轴线方向的两端进行切边处理,使基材沿其宽度方向之间的距离相等,便于后续基材沿其宽度方向两端的对齐,进而降低两个对接折边基材出现错位或者无法对齐的情况,同时,由于基材缠绕成卷,且相邻基材相抵触,增加基材切边的稳定性。本申请中,还对基材进行内折,形成侧面体基材,能够增加软包装塑料袋的容量,提高软包装塑料袋的实用性。

可选的,所述软包装塑料袋包括前面体、两个分别固设在前面体沿其宽度方向两端的侧面体、两个后面体,所述侧面体的横截面呈v形,两个所述后面体和两个侧面体一一对应,所述侧面体远离前面体的一端和后面体沿其宽度方向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后面体远离侧面体的一端弯折形成对接折边,两个所述对接折边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前面体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两个侧面体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两个后面体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一起且形成对接封口,另一端形成对接开口,所述前面体、两个后面体上分别设置有图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前面体和后面体之间设置侧面体,增加了软包装塑料袋的容量,在软包装塑料袋未使用时,侧面体的横截面呈v形,减少软包装塑料袋的储放空间,提高软包装塑料的实用性。

可选的,步骤s9中,待热合处理且形成袋体基材后,对袋体基材于对接封口处进行开口,并形成手提开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软包装塑料袋使用时,便于软包装塑料袋的拿取。

可选的,所述手提开口处残留有废料块,废料块的边缘和袋体基材于开口处部分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提开口较大,此时,不讲废料块砌下来,是由于废料块对袋体基材的加工没有影响,而且废料块连接在袋体基材上,避免废料块从袋体基材上面脱落下来,因此该成型工艺中,没有必要对废料块进行回收处理,便于软包装塑料袋的加工。

可选的,步骤s9中,待热合处理且形成袋体基材后,对袋体基材于待分切处进行打孔,并形成易撕开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软包装塑料袋使用时,便于撕开软包装塑料袋。

可选的,步骤s3中,对基材于待分切处印刷用于定位的黑色检测定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黑色检测定位块位于相邻两个软包装塑料袋之间,并用于对相邻的软包装塑料袋进行定位,也便于后续对袋体基材进行分切,便于软包装塑料袋的加工。

可选的,步骤s3中,对基材沿其宽度方向的两端且于图案的两侧分别印刷用于定位的黑色检测定位条;

步骤s8中,待对基材进行内折形成侧面体基材后,然后将闭合封口进行切边处理,并切除黑色检测定位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黑色检测定位条对基材的宽度进行检测,在对接折边基材相抵触时,两个黑色检测定位条重合,且位于前面体基材的中间位置,也位于两个后面体基材的中间,从而便于对基材进行定位,提高软包装塑料袋生产的稳定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专用切边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切边装置,切边装置用于对成卷初成品进行切边,所述成卷初成品套设在滚筒上,切边装置包括底座、两个固设在底座上的支撑竖板、两个分别转动连接在支撑竖板上的转动轴、用于使转动轴转动的驱动机构、设置在两个支撑竖板之间且用于对成卷初成品进行切边的切割机构、设置在两个支撑竖板之间且用于对成卷初成品进行夹持的夹持机构,两个所述转动轴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成卷初成品的安装机构;

所述切割机构包括第一安装座、带动第一安装座沿转动轴轴线方向移动的第一移动组件、固设在第一安装座上的驱动气缸、设置在驱动气缸活塞杆一端的刀座、固设在刀座一端的安装套、两个对称设置在安装套外周面的安装螺栓,所述安装螺栓的螺杆贯穿安装套侧壁且伸入驱动气缸活塞杆内,并分别与其螺纹连接,所述刀座上固设有切割刀;

所述切割刀包括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的切割本体部、固设在切割本体部沿其长度方向一端的尖头部,所述尖头部的横截面也呈等腰梯形,且所述尖头部沿切割本体部宽度方向两端之间的距离向远离切割本体部方向逐渐减小直至为零,所述尖头部和切割本体部的连接处圆滑过渡;

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二安装座、带动第二安装座沿转动轴轴线方向移动的第二移动组件、两个滑移连接在第二安装座上的夹持竖板、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夹持竖板底端的夹持组件,所述第二安装座上设置有用于实现两个夹持竖板相互靠近或远离的第三移动组件;

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套设在转动轴外周面且与其滑移连接的安装套筒、与转动轴的轴线重合的连接转轴、固设在安装套筒和连接转轴之间的安装竖板,所述连接转轴套设在滚筒内且与其滑移连接,所述转动轴的外周面固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和安装竖板之间设置有调节两者之间距离的调节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成卷初成品上的滚筒通过安装机构安装在转动轴上,然后移动第二安装座,并使夹持组件对成卷初成品夹紧,且夹持组件夹紧在成卷初成品待切边处的一侧,之后移动第一安装座,然后启动驱动气缸,驱动气缸带动切割刀向成卷初成品方向移动,并伸入成卷初成品内部对其进行切割,然后通过驱动机构带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通过安装机构带动成卷初成品转动,切割刀对成卷初成品进行切割。由于夹持组件夹紧在成卷初成品待切边处的一侧,降低基材出现褶皱,提高切割刀对成卷初成品切边的稳定性,由于切割刀包括切割本体部和尖头部,且切割本体部、尖头部的横截面均为等腰梯形,尖头部便于切割刀伸入成卷初成品内,通过切割本体部、尖头部之间的相互配合,不仅使成卷初成品切边整齐,而且还提高了切割刀的强度。在完成对成卷初成品沿其轴线方向一端的切边后,将夹持组件、切割刀分别移动到另一端,并通过两个安装螺栓,使切割刀旋转180度,完成成卷初成品的切边,通过两个安装螺栓、安装套的相互配合,便于对切割刀进行旋转,并完成切边,提高专用切边装置使用的稳定性和适用性。

可选的,所述滚筒的外周面沿其长度方向卡接有多个橡胶环形保护垫,所述滚筒的外侧壁开设有多个卡接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切割刀对成卷初成品进行切边时,切割刀可以伸入橡胶环形保护垫内,从而增加成卷初成品切边的稳定性,降低成卷初成品切边不完全的情况,而且采用橡胶环形保护垫,在不影响滚筒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还便于对其进行更换,增加橡胶环形保护垫的实用性。

可选的,所述第一移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两个支撑竖板之间的第一驱动螺杆、固设在两个支撑竖板之间且和第一安装座相抵触的第一限位板、用于使第一驱动螺杆转动的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螺杆和转动轴平行,所述第一驱动螺杆贯穿第一安装座且与其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安装座沿转动轴轴线方向移动时,启动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带动第一驱动螺杆转动,由于第一安装座和第一限位板相抵触,使得第一驱动螺杆带动第一安装座移动,从而实现第一安装座的移动,使第一安装座的移动简便、稳定。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本申请的软包装塑料袋成型工艺,待基材印刷图案后,进行成卷处理,并得到成卷初成品,之后对成卷初成品进行切边处理,便于后续基材沿其宽度方向两端的对齐,降低两个对接折边基材出现错位或者无法对齐的情况。

2.在前面体和后面体之间设置侧面体,增加软包装塑料袋使用时的容量,提高软包装塑料袋的实用性。在基材上开设手提开口,便于软包装塑料袋的拿取。在基材上开设易撕开口,便于撕开软包装塑料袋。基材上设置黑色检测定位块,便于袋体基材的分切。在基材上设置黑色检测定位条,便于对基材进行定位。

3.本申请的切边装置,不仅实现了对成卷初成品的切边,由于夹持组件夹紧在成卷初成品待切边处的一侧,降低基材出现褶皱,提高切割刀对成卷初成品切边的稳定性,同时,通过切割本体部、尖头部之间的相互配合,不仅使成卷初成品切边整齐,而且还提高了切割刀的强度。通过两个安装螺栓、安装套的相互配合,便于对切割刀进行旋转,并完成成卷初成品的切边,不需要设置两个切割机构,使切边装置加工简便。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软包装塑料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中专用切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中为了表示驱动机构的部分剖视图。

图4是实施例2中为了表示安装机构的部分剖视图。

图5是实施例2中为了表示第一限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2中为了表示切割机构、夹持机构的部分剖视图。

图7是实施例2中为了表示切割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2中为了表示第三移动组件、夹持组件的部分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软包装塑料袋;11、前面体;12、侧面体;13、后面体;14、对接折边;15、手提开口;16、易撕开口;2、成卷初成品;21、滚筒;22、橡胶环形保护垫;23、卡接槽;3、底座;31、支撑竖板;32、转动轴;4、驱动机构;41、第一驱动电机;42、驱动齿轮;43、从动齿轮;44、防护罩;5、安装机构;51、安装套筒;52、连接转轴;53、第一限位条;54、第一限位凹槽;55、第二限位条;56、第二限位凹槽;57、安装竖板;58、安装板;59、调节组件;591、第一螺杆;592、第二螺杆;593、调节套筒;6、切割机构;61、第一安装座;62、驱动气缸;63、第一移动组件;631、第一驱动螺杆;632、第一限位板;633、第二驱动电机;64、刀座;65、安装套;66、安装螺栓;67、切割刀;671、切割本体部;672、尖头部;7、夹持机构;71、第二安装座;72、夹持竖板;73、第二移动组件;731、第二驱动螺杆;732、第二限位板;733、第三驱动电机;74、第三移动组件;741、滑块;742、滑槽;743、第三驱动螺杆;744、第四驱动电机;75、夹持组件;751、夹持弧板;752、插接块;753、安装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申请实施例1公开一种软包装塑料袋成型工艺。参照图1,软包装塑料袋1为一端对接封口、一端对接开口的包装袋体,软包装塑料袋1包括前面体11。前面体11沿其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固设有侧面体12,即侧面体12的数量为两个,侧面体12的横截面呈v形。两个侧面体12远离前面体11的一端分别固设有后面体13,即后面体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后面体13远离侧面体12的一端分别弯折形成对接折边14,即对接这边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对接折边14固定连接在一起。前面体11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两个侧面体12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两个后面体13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一起且形成对接封口,前面体11的另一端、两个侧面体12的另一端、两个后面体13的另一端形成对接开口。前面体11、两个后面体13上分别设置有图案。包装袋体于对接封口处开设有手提开口15,手提开口15处设置有废料块,废料块的边缘和包装袋体于开口处部分固定连接,包装袋体于对接开口处开设有易撕开口16。

包括如下步骤:

s1、选择基材,基础为透明基材,透明基材为opp材料制成。

s2、将基材表面进行成卷处理,得到成卷基材;

s3、将成卷基材展开,将基材的侧面进行印刷,并在基材上形成图案,图案位于基材沿其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分。在印刷图案时,也对基材印刷黑色检测定位块,黑色检测定位块用于对基材进行定位,也对基材沿其长度方向分隔。同时还对基材印刷黑色检测定位条,黑色检测定位条印刷数量为两个,两个黑色检测定位条位于基材沿其宽度方向的两端,且位于图案的两侧,黑色检测定位条用于对基材宽度方向的位置进行定位。

s4、将步骤s3处理后的基材,进行成卷处理,得到成卷初成品2。

s5、将成卷初成品2沿其轴线方向的两端分别进行切边处理,以使成卷初成品2沿其宽度方向的两端对齐,便于后续的加工。

s6、将步骤s5处理后的基材展开,将基材沿其宽度方向的两端进行对折,对折角度为180度,使基材形成前面体基材、两个后面体基材,然后对后面体基材远离前面体基材的一端进行折叠,折叠角度为90度,形成对接折边基材,此时,黑色检测定位条位于对接折边基材内,使两个对接折边基材相抵触。

s7、将步骤s6处理后的基材的两个对接折边基材进行热合处理,使两个对接折边基材固定连接在一起,两个对接折边基材形成闭合封口,并对闭合封口进行折叠,使闭合封口和后面体基材相抵触,剩余基材形成环形。

s8、将步骤s7处理后的基材沿其宽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进行内折,内折部分形成侧面体基材,侧面体基材的横截面呈v形,对闭合封口进行切边处理,除去对接折边基材处的黑色检测定位条。

s9、将步骤s8处理后的基材,利用黑色检测定位块,沿基材长度方向间隔且均匀的进行热合处理,使前面体基材、后面体基材、侧面体基材部分固定连接在一起,热合处形成对接封口,基材形成多个两端封口的袋体基材,然后对袋体基材于待分切处进行打孔,并形成易撕开口16,之后对袋体基材于对接封口处进行开口,并形成手提开口15,手提开口15处残留有废料块,废料块的边缘和袋体基材于开口处部分固定连接。

s10、将步骤s9处理后的基材,于对接封口的一侧进行分切,形成一端对接封口、一端对接开口的软包装塑料袋1。

s11、将软包装塑料袋1进行整理、打包。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软包装塑料袋成型工艺,将印刷图案的基材进行成卷处理,并得到成卷初成品2,然后对成卷初成品2沿其轴线方向的两端进行切边处理,使基材沿其宽度方向两端的对齐,降低两个对接折边基材出现错位或者无法对齐的情况。同时,在进行手提开口15时,由于废料块对袋体基材的加工没有影响,没有将废料块完成切下来,因此,不需要对废料块进行回收处理,便于软包装塑料袋1的生产。

实施例2

本申请实施例2公开一种专用切边装置。参照图2和图3,包括底座3,底座3为长方形,底座3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向上垂直固设有支撑竖板31,即支撑竖板3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竖板31上分别转动连接有转动轴32,即转动轴32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支撑竖板31上设置有用于使转动轴32转动的驱动机构4。两个转动轴32之间设置有成卷初成品2,成卷初成品2套设在滚筒21上。再参照图4,滚筒21的外周面沿其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橡胶环形保护垫22,滚筒21的外侧壁开设有卡接槽23,橡胶环形保护垫22卡接在卡接槽23内。两个转动轴32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滚筒21的安装机构5,即安装机构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竖板31之间且与转动轴32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对成卷初成品2切边的切割机构6。两个支撑竖板31之间且于转动轴32的上方设置有便于对成卷初成品2进行夹持的夹持机构7。

参照图3,驱动机构4包括第一驱动电机41,第一驱动电机41的输出端固设有驱动齿轮42,驱动齿轮42的一侧设置有与其相啮合的从动齿轮43,从动齿轮43固设在转动轴32的外周面上。支撑竖板31的侧面设置有防护罩44,第一驱动电机41、驱动齿轮42、从动齿轮43均位于防护罩44内,防护罩44通过螺栓可拆卸安装在支撑竖板31上。

参照图3和图4,安装机构5包括套设在转动轴32外周面且与其滑移连接的安装套筒51、套设在滚筒21内且与其滑移连接的连接转轴52。转动轴32的外周面沿其周向均匀固设有四个第一限位条53,第一限位条53和转动轴32的轴线平行。安装套筒51的内侧壁开设有与第一限位条53相适配的第一限位凹槽54,第一限位条53于第一限位凹槽54内滑动。连接转轴52的轴线和转动轴32的轴线重合。连接转轴52的外周面沿其周向均匀固设有四个第二限位条55,第二限位条55和连接转轴52的轴线平行。滚筒21的内侧壁开设有与第二限位条55相适配的第二限位凹槽56,第二限位条55于第二限位凹槽56内滑动。安装套筒51和连接转轴52之间固设有安装竖板57,转动轴32的外周面固设有安装板58,安装板58设置为环形板。安装竖板57和安装板58之间设置有调节两者之间距离的调节组件59。

参照图4,调节组件59包括固设在安装竖板57侧面的第一螺杆591、固设在安装板58侧面的第二螺杆592。第一螺杆591的螺纹方向和第二螺杆592的螺纹方向相反。第一螺杆591和第二螺杆592之间设置有调节套筒593,调节套筒593的一端套设在第一螺杆591外周面且与其螺纹连接,调节套筒593的另一端套设在第二螺杆592外周面且与其螺纹连接。

参照图5和图6,切割机构6包括设置在转动轴32一侧的第一安装座61、固设在第一安装座61上的驱动气缸62。第一安装座61和两个支撑竖板31之间设置有使第一安装座61沿转动轴32轴线方向移动的第一移动组件63。再参照图7,驱动气缸62活塞杆的一端设置有刀座64,刀座64的一端固设有套设在驱动气缸62活塞杆上的安装套65,安装套65的外周面对称设置有两个安装螺栓66,安装螺栓66的螺杆贯穿安装套65侧壁且伸入驱动气缸62活塞杆内,安装螺栓66的螺杆分别和安装套65、驱动气缸62活塞杆螺纹连接。刀座64远离驱动气缸62的一端固设有切割刀67,切割刀67包括切割本体部671,切割本体部671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切割本体部671远离刀座64的一端固设有尖头部672,尖头部672的横截面也呈等腰梯形,且尖头部672沿切割本体部671宽度方向两端之间的距离向远离切割本体部671方向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尖头部672和切割本体部671的连接处圆滑过渡。

参照图6,第一移动组件63包括转动连接在两个支撑竖板31之间的第一驱动螺杆631,第一驱动螺杆631和转动轴32的轴线平行,第一驱动螺杆631贯穿第一安装座61且与其螺纹连接。两个支撑竖板31沿底座3宽度方向的一端之间固设有第一限位板632,第一安装座61和第一限位板632侧面相抵触。其中一个支撑竖板31上固设有第二驱动电机633,第二驱动电机633的输出端和第一驱动螺杆631的一端固定连接。

参照图6和图8,夹持机构7包括设置在转动轴32上方的第二安装座71、两个分别与第二安装座71滑移连接的夹持竖板72。第二安装座71沿底座3宽度方向设置,即第二安装座71和转动轴32的轴线垂直。第二安装座71和两个支撑竖板31之间设置有使第二安装座71沿转动轴32轴线方向移动的第二移动组件73。第二安装座71上设置有使两个夹持竖板72移动的第三移动组件74。两个夹持竖板72的底端分别设置有夹持组件75。

参照图6,第二移动组件73包括转动连接在两个支撑竖板31之间的第二驱动螺杆731,第二驱动螺杆731和转动轴32的轴线平行,第二驱动螺杆731贯穿第二安装座71且与其螺纹连接。两个支撑竖板31的顶端之间固设有第二限位板732,第二安装座71和第二限位板732侧面相抵触。其中一个支撑竖板31上固设有第三驱动电机733,第三驱动电机733的输出端和第二驱动螺杆731的一端固定连接。

参照图8,第三移动组件74包括两个分别固设在两个夹持竖板72顶端的滑块741,第二安装座71的底端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与滑块741相适配的滑槽742,滑块741于滑槽742内滑动。滑槽742内转动连接有第三驱动螺杆743,第三驱动螺杆743和转动轴32垂直,第三驱动螺杆743贯穿两个滑块741且与其螺纹连接,第三驱动螺杆743两端的螺纹方向相反,即两个滑块741的螺纹方向相反。第二安装座71上设置有第四驱动电机744,第四驱动电机744的输出端和第三驱动螺杆743的一端固定连接。

参照图8,夹持组件75包括与成卷初成品2相适配的夹持弧板751,夹持弧板751的内曲面和成卷初成品2外周面相抵触。夹持弧板751的外曲面于中间处固设有插接块752,夹持竖板72的侧面开设有与插接块752相适配的安装凹槽753,插接块752位于安装凹槽753内。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专用切边装置,将滚筒21安装在连接转轴52上,然后通过第一螺杆591、第二螺杆592、调节套筒593,将滚筒21夹紧在两个连接转轴52之间。然后启动第三驱动电机733,并带动第二安装座71移动,启动第四驱动电机744,并带动两个夹持竖板72移动,使两个夹持弧板751夹紧在成卷初成品2上,且两个夹持弧板751在成卷初成品2待切边处的一侧。启动第二驱动电机633,并带动第一安装座61移动,启动驱动气缸62,并带动切割刀67移动,切割刀67伸入成卷初成品2内进行切割。启动第一驱动电机41,并带动成卷初成品2转动,切割刀67对成卷初成品2进行切割,完成成卷初成品2一端的切边。然后将切割刀67、夹持弧板751移动到成卷初成品2的另一端,通过两个安装螺栓66,使切割刀67旋转180度,完成成卷初成品2另一端的切边。由于切割刀67包括切割本体部671和尖头部672,并通过切割本体部671、尖头部672之间的相互配合,不仅使成卷初成品2切边整齐,而且还提高了切割刀67的强度。通过切割刀67、两个夹持弧板751之间的相互配合降低基材出现褶皱,提高切割刀67对成卷初成品2切边的稳定性。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