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氧丝的断丝带丝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081471发布日期:2022-03-02 00:10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氧丝的断丝带丝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碳纤维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预氧丝的断丝带丝方法。


背景技术:

2.碳纤维预氧化反应是指温度在140℃~300℃之间,采用空气氧化法,原丝束经退丝纱架由八辊牵伸机进入氧化炉下层,在空气中进行热处理,纤维颜色从白经黄棕逐渐变成黑色,发生环化脱氢、脱氧等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纤维物性发生变化,强度下降,伸长率减小,耐燃指数提高,模量增加。
3.在上述过程中,因温度波动、原丝质量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断丝,目前断丝处理的方法是将断丝绑在相邻工位,而将断丝绑在相邻工位后,由于丝束本身有自旋的效应,相邻丝束在运行中易打扭,缠结在一起,由于预氧化反应为放热反应,丝束打扭缠结容易在纤维内部造成蓄热和过热,轻则引起单丝之间的热融并,重则发黑烟,甚至引起火灾。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预氧丝的断丝带丝方法,通过在每个间隔区域内,用最远处的正常丝束对断丝进行带丝,结合丝束自身的张力,使得断丝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回到原来的轨迹,不会发生打扭现象。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氧丝的断丝带丝方法,断丝带丝方法包括:
6.s1,区域划分: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区域划分,当需要进行区域划分时,以预氧丝为间隔进行断丝区域划分;
7.s2,框架搭建:当间隔处的预氧丝为断丝时,对其进行带丝,完成框架搭建;
8.s3,断丝带丝:当区域内还有断丝时,则在该区域内,用最远处的丝束对断丝进行带丝。
9.在一些实施例中,s1中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区域划分,具体为:
10.当n>2时,进行区域划分;反之不进行区域划分;
11.其中,n为断丝的数量。
12.在一些实施例中,s1中当需要进行区域划分时,以预氧丝为间隔进行区域划分,具体为:
13.当2<n≤5时,将预氧丝分为两个区域;
14.当5<n≤20时,将预氧丝分为三个区域;
15.当n>20时,将预氧丝分为四个区域。
16.在一些实施例中,s1还包括:当不需要进行区域划分时,用最远处的丝束对断丝进行带丝。
17.在一些实施例中,s1中用最远处的丝束对断丝进行带丝,具体为:
18.当有一根断丝时,用最远处的丝束对断丝进行带丝;
19.当有两根断丝时,首先用最远处的丝束对第一断丝进行带丝,得到第一修正丝;之后用第一修正丝或最远处的丝束对第二断丝进行带丝。
20.在一些实施例中,用第一修正丝或最远处的丝束对第二断丝进行带丝,具体为:
21.当l1>l2时,则用第一修正丝对第二断丝进行带丝,反之用最远处的丝束对第二断丝进行带丝;
22.其中,l1为第一修正丝与第二断丝的距离,l2为最远处的丝束与第二断丝的距离。
23.在一些实施例中,s2中当间隔处的预氧丝为断丝时,对其进行带丝,具体为:
24.用距离间隔处的断丝最远的丝束进行带丝,完成框架搭建。
25.在一些实施例中,s2还包括:
26.当间隔处的预氧丝为正常丝束时,则进入s3。
27.在一些实施例中,s3中在每个区域内,用最远处的丝束对断丝进行带丝,具体为:
28.当该区域和与之相邻的区域之间的预氧丝为修正丝时,则:
29.s31,第一次带丝:用修正丝对距离该修正丝最远处的断丝进行带丝,得到该区域内的区域修正丝;当该区域内还有断丝时,则进入s32;
30.s32,第二次带丝:当该区域内至少还有两根断丝时,则用修正丝和区域修正丝分别对该区域内的两根断丝进行带丝;
31.当该区域内仅剩一根断丝时,则用修正丝或区域修正丝对该区域内的断丝进行带丝;
32.s33,当该区域内还有断丝时,则返回s32,反之结束带丝。
33.在一些实施例中,s32中,用修正丝和区域修正丝分别对该区域内的两根断丝进行带丝,具体为:
34.用修正丝对某一断丝进行带丝,用区域修正丝对另一断丝进行带丝,某一断丝和另一断丝位于修正丝和区域修正丝之间,且某一断丝靠近修正丝,另一断丝靠近区域修正丝。
3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预氧丝的断丝带丝方法至少具有下列有益效果:
36.本发明提供的预氧丝的断丝带丝方法主要针对多个连续工位同时断丝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首先针对整个预氧丝进行区域的划分,相邻区域的间隔为单个预氧丝,假如间隔处的单个预氧丝为断丝,则对其进行带丝,这样就完成了框架的搭建,也就是说:在整片预氧丝中,每隔一部分预氧丝则必定有一根正常的丝束,该丝束可将多个断丝分隔开,无需额外打纬线;最后在每个区域内,用最远处的正常丝束对断丝进行带丝,因为在生产操作中,丝束本身具有一定的张力,会倾向于依照原来的路径运行,距离越远,张力越大,如果将某一断丝捆绑在距离较远的正常丝束上,则该断丝在运行一段时间后会自动和正常丝束分开而回到原来的轨迹上,不会发生打扭现象。
37.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38.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氧丝的断丝带丝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4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明确的是,术语“垂直”、“横向”、“纵向”、“前”、“后”、“左”、“右”、“上”、“下”、“水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意味着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有的方位或位置,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预氧丝的断丝带丝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43.s1,区域划分: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区域划分,当需要进行区域划分时,以预氧丝为间隔进行断丝区域划分;
44.s2,框架搭建:当间隔处的预氧丝为断丝时,对其进行带丝,完成框架搭建;
45.s3,断丝带丝:当区域内还有断丝时,则在该区域内,用最远处的丝束对断丝进行带丝。
46.具体地,首先针对整个预氧丝的断丝区域进行区域的划分,区域划分规则:每个区域的间隔长度两两求差,所得差值求和应最接近于零。相邻区域之间的间隔为单个预氧丝,假如间隔处的单个预氧丝为断丝,则对其进行带丝,采取先带两端,后带中间的顺序,这样就完成了框架的搭建,也就是说:在整片预氧丝中,每隔一部分预氧丝则必定有一根正常的丝束,该丝束可将多个断丝分隔开;最后在每个区域内,当该区域内还有断丝时,则在该区域内用最远处的正常丝束对断丝进行带丝,因为在生产操作中,丝束本身具有一定的张力,会倾向于依照原来的路径运行,距离越远,张力越大,如果将某一断丝捆绑在距离较远的正常丝束上,则该断丝在运行一段时间后会自动和正常丝束分开而回到原来的轨迹上,不会发生打扭现象。
47.在具体实施例中:
48.s1中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区域划分,具体为:
49.当n>2时,进行区域划分;反之不进行区域划分;
50.其中,n为断丝的数量。
51.也就是说,当断丝数量较少时,不需要进行区域划分,反之进行区域划分。
52.在具体实施例中:
53.s1中当需要进行区域划分时,以预氧丝为间隔进行区域划分,具体为:
54.当2<n≤5时,将预氧丝分为两个区域;
55.当5<n≤20时,将预氧丝分为三个区域;
56.当n>20时,将预氧丝分为四个区域。
57.区域划分规则:每个区域的间隔长度两两求差,所得差值求和应最接近于零。
58.在具体实施例中:
59.s1还包括:当不需要进行区域划分时,用最远处的丝束对断丝进行带丝,具体为:
60.当有一根断丝时,用最远处的丝束对断丝进行带丝;
61.当有两根断丝时,首先用最远处的丝束对第一断丝进行带丝,得到第一修正丝;之后用第一修正丝或最远处的丝束对第二断丝进行带丝。
62.用第一修正丝或最远处的丝束对第二断丝进行带丝,具体为:
63.当l1>l2时,则用第一修正丝对第二断丝进行带丝,反之用最远处的丝束对第二断丝进行带丝;
64.其中,l1为第一修正丝与第二断丝的距离,l2为最远处的丝束与第二断丝的距离。
65.具体地,上述最远处的丝束为在修正第一根断丝时,所用的正常丝束。
66.例如,某一纱架上的预氧丝总共有十根,依次为:一号断丝、二号断丝、三号正常丝束、四号正常丝束、五号正常丝束、六号正常丝束、七号正常丝束、八号正常丝束、九号正常丝束和十号正常丝束,则在带丝时:
67.首先用十号正常丝束对一号断丝进行带丝,一号断丝变为一号修正丝;
68.其次用十号正常丝束对二号断丝进行带丝;这是因为相较于一号修正丝,十号正常丝束距离二号断丝更远,该十号正常丝束也就是最远处的丝束,也就是在修正第一断丝时所用的正常丝束。
69.再例如,某一纱架上的预氧丝总共有十根,依次为:一号正常丝束、二号断丝、三号正常丝束、四号正常丝束、五号正常丝束、六号正常丝束、七号正常丝束、八号正常丝束、九号正常丝束和十号断丝,则在带丝时:
70.首先用一号正常丝束对十号断丝进行带丝,十号断丝变为十号修正丝;
71.其次用十号修正丝对二号断丝进行带丝;这样因为相较于一号正常丝束,十号修正丝距离二号断丝更远。
72.并且,在上述带丝的过程中,仅用了一根正常丝束就可以实现对两根断丝进行带丝,减小了带丝过程中对正常丝束的影响。
73.在具体实施例中:
74.s2中当间隔处的预氧丝为断丝时,对其进行带丝,具体为:
75.用距离间隔处的断丝最远的丝束进行带丝,完成框架搭建。
76.s2还包括:
77.当间隔处的预氧丝为正常丝束时,则进入s3。
78.具体地,某一纱架上的预氧丝总共有十根,依次为:一号正常丝束、二号正常丝束、三号断丝、四号断丝、五号断丝、六号断丝、七号断丝、八号正常丝束、九号正常丝束和十号正常丝束,则在区域划分时,以五号断丝为间隔,将该纱架上的预氧丝分为两个区域,那么由于间隔处的预氧丝为断丝(即五号断丝),则首先用十号正常丝束对五号断丝进行带丝,实现了框架的搭建,避免连续的断丝(三号至七号均为断丝)较多需要打纬线。
79.具体地,某一纱架上的预氧丝总共有十根,依次为:一号正常丝束、二号正常丝束、三号断丝、四号断丝、五号正常丝束、六号断丝、七号断丝、八号正常丝束、九号正常丝束和十号正常丝束,则在区域划分时,以五号断丝为间隔,将该纱架上的预氧丝分为两个区域,那么由于间隔处的预氧丝为正常丝束(即五号正常丝束),则证明框架已经搭建完成,直接
进入s3即可。
80.在具体实施例中:
81.s3中在每个区域内,用最远处的丝束对断丝进行带丝,具体为:
82.当该区域和与之相邻的区域之间的预氧丝为修正丝时,则:
83.s31,第一次带丝:用修正丝对距离该修正丝最远处的断丝进行带丝,得到该区域内的区域修正丝;当该区域内还有断丝时,则进入s32;
84.s32,第二次带丝:当该区域内至少还有两根断丝时,则用修正丝和区域修正丝分别对该区域内的两根断丝进行带丝;具体为:用修正丝对某一断丝进行带丝,用区域修正丝对另一断丝进行带丝,某一断丝和另一断丝位于修正丝和区域修正丝之间,且某一断丝靠近修正丝,另一断丝靠近区域修正丝;以上方式保证了在同时对两根断丝进行带丝时,两条带丝路径互不交叉;
85.当该区域内仅剩一根断丝时,则用修正丝或区域修正丝对该区域内的断丝进行带丝;
86.s33,当该区域内还有断丝时,则返回s32,反之结束带丝。
87.具体地,假如某一纱架上的预氧丝被分为了三个区域,其中,第二区域中有8根预氧丝,分别为一号正常丝束、二号断丝、三号断丝、四号正常丝束、五号断丝、六号正常丝束、七号正常丝束和八号断丝,第二区域与第一区域间隔处为零号断丝,第二区域与第三区域间隔处为九号正常丝束;其中零号断丝在s2的框架搭建中被修复为零号修正丝,则在第二区域内的带丝方法为:
88.第一次带丝:用零号修正丝对八号断丝进行带丝,得到第二区域内的八号修正丝;
89.第二次带丝:由于此时第二区域内还有三根断丝,则此时用零号修正丝对三号断丝进行带丝,用八号修正丝对五号断丝就行带丝,或者,用零号修正丝对二号断丝进行带丝,用八号修正丝对三号断丝就行带丝,只要保证同时带丝的两条路径不交叉即可;假设在本实施例中采用零号修正丝对三号断丝进行带丝,用八号修正丝对五号断丝就行带丝,则得到第二区域内的三号修正丝和五号修正丝;
90.第三次带丝,用八号修正丝对二号断丝进行带丝,这是因为此时仅剩一根断丝(即二号断丝),无需考虑路径的交叉问题,用最远处的修正丝或者间隔处的修正丝就行带丝即可;当然,为了具有更好的效果,在最远处的修正丝和间隔处的修正丝两者中,选择距离二号断丝较远的修正丝。
91.另外,在具体实施例中:
92.相邻的带丝之间需要间隔固定时间,也就是说第一次带丝结束后,等待接头运行氧化炉一层的时间后再进行第二次带丝。
93.为了更清楚的介绍本实施例,举例对本实施例的具体步骤进行说明:
94.实施例1
95.本实施例的纱架上的预氧丝总共有十根,依次为:一号断丝、二号正常丝束、三号正常丝束、四号正常丝束、五号正常丝束、六号正常丝束、七号正常丝束、八号正常丝束、九号正常丝束和十号断丝,则其断丝带丝方法为:
96.因为仅有两根断丝,则不进行区域划分,直接进行带丝,带丝的具体过程为:用二号正常丝束对十号断丝进行带丝,得到十号修正丝,用十号修正丝对一号断丝进行带丝,即
完成带丝过程;带丝的具体过程也可以为:用九号正常丝束对一号断丝进行带丝,得到一号修正丝,用一号修正丝对十号断丝就行带丝,即完成带丝过程。
97.实施例2
98.本实施例的纱架上的预氧丝总共有十根,依次为:一号断丝、二号断丝、三号断丝、四号正常丝束、五号正常丝束、六号正常丝束、七号正常丝束、八号正常丝束、九号断丝和十号断丝,则其断丝带丝方法为:
99.因为总共有五根断丝,则首先对该纱架上的预氧丝进行区域划分,分为两个区域,可以以五号正常丝束为间隔进行区域划分,也可以以六号正常丝束为间隔进行区域划分,本实施例中以五号正常丝束为间隔进行区域划分,则在框架搭建步骤中,由于间隔处的预氧丝为正常丝束,则证明框架已经搭建完成;在断丝带丝步骤,在第一个区域内(也就是由一号断丝、二号断丝、三号断丝和四号正常丝束组成的区域),用四号正常丝束对一号断丝进行带丝,得到一号修正丝,之后用一号修正丝和四号正常丝束分别为二号断丝和三号断丝就行带丝,即可完成第一区域内的断丝带丝;在第二区域内(也就是由六号正常丝束、七号正常丝束、八号正常丝束、九号断丝和十号断丝组成的区域),首先用六号正常丝束对十号断丝进行带丝,得到十号修正丝,之后用十号修正丝对九号断丝就行带丝即可。
100.本实施例提供的预氧丝的断丝带丝方法,在对某个区域内的断丝进行带丝时,遵循带丝次序由两端包围中间,尽量用两端的正常丝束带中间的断丝、每次带丝等待运行一层氧化炉的时间、带丝路径不交叉等原则,提高带丝效率,缩短带丝时间,并且将对正常丝束的影响降到最低。
101.并且,断丝与所带丝束间隔远,运行过程中可自动分开,丝束不打扭易分丝,减轻劳动量,提高分丝效率,断丝上架时间缩短30%~40%。
102.综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技术特征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103.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