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流纺棉纱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74448发布日期:2021-10-24 10:26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流纺棉纱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气流纺纱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气流纺棉纱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2.气流纺纱是利用气流将纤维在高速回转的纺纱杯内凝聚加捻输出成纱的一种新型纺纱技术。
3.相关技术的气流纺纱机,高速运转时会产生大量的飞花、尘屑及短绒等,这些飞花、尘屑及短绒等杂质长期积攒堆积在纺纱机上。
4.然而,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中的气流纺纱机存在以下缺陷:长期积攒堆积在纺纱机上飞花和尘屑等影响纺纱机的散热,同时现有的纺织设备使用的收线尼龙轮容易产生静电,引发火灾增加了危险事故的发生率。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降低飞花和尘屑的堆积,提高纺纱生产的安全性,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流纺棉纱生产设备。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气流纺棉纱生产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气流纺棉纱生产设备,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壳体,所述壳体内安装有气流纺纱机,所述气流纺纱机的顶部转动安装有收线尼龙轮,所述气流纺纱机与壳体之间留设有导流腔,导流腔的下部连通有引风装置,所述壳体的上部安装有导流组件,所述壳体的上部设置有冷却组件,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灭火组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导流组件以及导流腔,导流组件对飞花和尘屑向导流腔内导流,在导流腔的底部设有引风装置,可以将壳体内的飞花和尘屑引出壳体,降低了飞花和尘屑聚积在气流纺纱机上可能性,同时设置冷却组件,可以对壳体内部进行降温,可防止壳体内温度过高,灭火组件可以及时进行灭火,防止火势蔓延,提高了生产的安全性。
9.可选的,所述导流组件包括第一导流板,连接在第一导流板两侧的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的两端与壳体内侧壁之间密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流板与壳体内侧壁之间设置有冷却组件。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的配合,可以将大部分的飞花和尘屑导入至导流腔内,便于统一收集。
11.可选的,所述第一导流板为向壳体内部方向突出的圆弧形板,所述第二导流板为向壳体外部方向突出的圆弧形板。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飞花和尘屑在上升的过程中,碰触到圆弧形的第一导流板,向第一导流板的边侧扩散,碰触到第二导流板后被导入至导流腔内。
13.可选的,所述冷却组件包括扩散板,所述扩散板的两端与第一导流板的内侧壁连接,所述扩散板、第一导流板以及壳体之间形成冷却腔,所述冷却组件还包括向冷却腔内充入并循环冷却介质的循环组件。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循环组件向冷却腔内通过冷却介质,冷却介质通过扩散板向第一导流板处扩散冷源,冷源进而通过第一导流板扩散至壳体内,对壳体内部进行降温。
15.可选的,所述灭火组件包括设置在壳体顶部的灭火腔,所述灭火腔内充满液态二氧化碳,所述灭火腔通过输送管连通至壳体内部上侧,所述输送管上设有阀门。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有火情发生时,打开阀门,液态二氧化碳通过输送管输送至壳体内部进行灭火,可以防止火势蔓延。
17.可选的,还包括设置在壳体上的控制器,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烟雾传感器,所述烟雾传感器电连接控制器,所述阀门为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电连接控制器。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有火情发生时,烟雾传感器检测到烟雾信号后,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电磁阀打开,液态二氧化碳通过输送管输送至壳体内部进行灭火,能够实现自动灭火的功能。
19.可选的,所述引风装置包括引风机、与引风机出口连通的除尘箱。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引风机的引流,飞花和尘屑可被引入到除尘箱内,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21.可选的,所述壳体的顶部还设有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的出风管延伸至导流腔内。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送风装置,能够进一步将导流腔内的飞花和尘屑推送出导流腔,提高了飞花和尘屑的去除效率。
23.可选的,所述气流纺纱机上设有除静电棒。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除静电棒可以消除壳体内的静电,进一步提高了纺纱生产的安全性。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1.可以将壳体内的飞花和尘屑引出壳体,降低了飞花和尘屑聚积在气流纺纱机上可能性,同时设置冷却组件,可以对壳体内部进行降温,可防止壳体内温度过高,灭火组件可以及时进行灭火,防止火势蔓延,提高了生产的安全性。
27.2.除静电棒可以消除壳体内的静电,进一步提高了纺纱生产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00、底座;200、壳体;210、送风装置;300、气流纺纱机;310、收线尼龙轮;320、除静电棒;400、导流腔;500、引风装置;510、引风机;520、除尘箱;600、导流组件;640、第一导流板;620、第二导流板;700、冷却组件;710、扩散板;720、冷却腔;800、灭火组件;810、灭火腔;820、输送管;830、阀门;900、控制器;910、烟雾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

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实施例一
33.本技术实施例开了一种气流纺棉纱生产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4.参照图1,一种气流纺棉纱生产设备,包括底座100和设置在底座100上的壳体200,底座100可以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地面上,气流纺纱机300安装在壳体200内部的底座100上,可以通过螺栓进行固定,气流纺纱机300的顶部转动安装有收线尼龙轮310,气流纺纱机300与壳体200之间留设有导流腔400,导流腔400的下部连通有引风装置500,壳体200的上部安装有导流组件600,导流组件600对飞花和尘屑向导流腔400内导流,在导流腔400的底部设有引风装置500,可以将壳体200内的飞花和尘屑引出壳体200,降低了飞花和尘屑聚积在气流纺纱机300上可能性,壳体200的上部设置有冷却组件700,可以对壳体200内部进行降温,可防止壳体200内温度过高,壳体200的顶部设置有灭火组件800,可以在发生火情时进行灭火,防止火势蔓延,提高了生产的安全性。
35.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的导流组件600包括第一导流板640,连接在第一导流板640两侧的第二导流板620,第一导流板640的两端与壳体200内侧壁之间密封固定连接,第一导流板640与壳体200内侧壁之间设置有冷却组件700。
36.其中,第一导流板640为向壳体200内部方向突出的圆弧形板,第二导流板620为向壳体200外部方向突出的圆弧形板,通过第一导流板640和第二导流板620的配合,可以将大部分的飞花和尘屑导入至导流腔400内,便于统一收集。
37.具体的过程如下:飞花和尘屑在上升的过程中,碰触到圆弧形的第一导流板640,向第一导流板640的边侧扩散,碰触到第二导流板620后被导入至导流腔400内。
38.参照图1,为了能够将飞花和尘屑等引出导流腔400,引风装置500包括引风机510、与引风机510出口连通的除尘箱520,引风机510的进口连通至导流腔400的底部。通过引风机510的引流,飞花和尘屑可被引入到除尘箱520内,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39.为了进一步消除飞花和尘屑等,在壳体200的顶部还设有送风装置210,送风装置210的出风管延伸至导流腔400内。通过设置送风装置210,能够进一步将导流腔400内的飞花和尘屑推送出导流腔400,提高了飞花和尘屑的去除效率。
40.参照图1,为了能够实现对壳体200内部降温,本实施例中的冷却组件700包括扩散板710,扩散板710的两端与第一导流板640的内侧壁连接,扩散板710、第一导流板640以及壳体200之间形成冷却腔720,冷却组件700还包括向冷却腔720内充入并循环冷却介质的循环组件,循环组件可以为输送泵或者气泵,通过循环组件向冷却腔720内通过冷却介质,冷却介质可以蓄冷剂或者冷气,冷却介质通过扩散板710向第一导流板640处扩散冷源,冷源进而通过第一导流板640扩散至壳体200内,对壳体200内部进行降温。
41.参照图1,为了能够实现灭火,本实施例中的灭火组件800包括设置在壳体200顶部的灭火腔810,灭火腔810内充满液态二氧化碳,灭火腔810通过输送管820连通至壳体200内部上侧,输送管820上设有阀门830。当有火情发生时,打开阀门830,液态二氧化碳通过输送管820输送至壳体200内部进行灭火,可以防止火势蔓延。
42.参照图1,为了能够尽量消除静电,气流纺纱机300上设有除静电棒320。除静电棒320可以消除壳体200内的静电,进一步提高了纺纱生产的安全性。
43.实施例二
44.参照图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气流纺棉纱生产设备还包括设置在壳体200上的控制器900,壳体200的内部设有烟雾传感器910,烟雾传感器910
电连接控制器900,阀门830为电磁阀,电磁阀电连接控制器900。
45.当有火情发生时,烟雾传感器910检测到烟雾信号后,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900,控制器900控制电磁阀打开,液态二氧化碳通过输送管820输送至壳体200内部进行灭火,能够实现自动灭火的功能。
4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