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糊盒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糊盒机的进纸机构。
背景技术:2.在包装印刷行业中,糊盒机的应用是包装盒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将印刷好、模 切成型的纸板折叠成型并粘好糊口,机器糊盒代替了手工糊盒方式,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了效率。
3.糊盒机的进纸端设置有进纸机构,由于不同批次纸板的宽度不同,当遇到不同宽度的纸板时,需要工作人员手动调节进纸机构挡纸件之间的进纸区间对纸板进行限位,进而导致每次遇到不同宽度的纸板工作人员都需要反复调节进纸区间,极大的影响了装置的生产连续性及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糊盒机的进纸机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糊盒机的进纸机构,包括有两个相向设置的架板,架板之间夹设有两个支撑柱,两个支撑柱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且上端设置有若干送纸组件,两侧架板位于支撑柱上方处对应开设有通槽,每侧架板位于通槽的外侧均滑移设置有升降板,两侧升降板均连接有升降组件且两侧升降板之间夹设有导轨,导轨前侧滑动设置有第一导向件及第二导向件,第一导向件前端连接有挡纸件且后端设置有第一调节件,第二导向件前端连接有挡纸件且后端设置有第二调节件,第一调节件及第二调节件连接有区间调节组件。
6.采用上述方案的优点是:两侧升降板带动导轨上升进而带动第一导向件及第二导向件上升,第一导向件上升及第二导向件带动两侧挡纸件上升,而后第一调节件及第二调节件通过与区间调节组件配合实现对于第一导向件及第二导向件之间的间距调节,通过调节第一导向件及第二导向件之间的间距实现对于两侧挡纸件间距的控制,本实用新型可应需要灵活快速调节两侧挡板之间进纸区间的调节,自动化程度较高且操作过程方便快捷,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区间调节组件包括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通过连接件分别与两侧升降板固定连接,第一电机及第二电机驱动端分别设置有第一伞齿及第二伞齿,导轨下方设置有第一丝杆及第二丝杆,第一丝杆及第二丝杆两端分别贯穿且延伸至每侧升降板外,第一丝杆左端头设置有与第一伞齿适配的第三伞齿,第二丝杆的右端头设置有与第二伞齿适配的第四伞齿。
8.采用上述方案的优点是:需要控制第一导向件运动时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促使驱动端的第一伞齿正向或反向旋动,进而带动第一丝杆转动,即可实现对于第一导向件的控制;需要控制第二导向件运动时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促使驱动端的第二伞齿正向
或反向旋动,进而带动第二丝杆转动,即可实现对于第二导向件的控制。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调节件开设有与第一丝杆适配的第一螺纹孔,且第一调节件位于第二丝杆的对应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导向孔,第二调节件开设有与第二丝杆适配的第二螺纹孔,且第二调节件位于第一丝杆对应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导向孔。
10.采用上述方案的优点是:第一丝杆转动时与第一螺纹孔呈螺纹配合进而带动第一调节件实现径向的往复运动,同时第一导向孔在部不影响调节件运动的前提下有效提高第一调节件滑移过程中的稳定性,第二丝杆转动时与第二螺纹孔呈螺纹连接配合进而带动第二调节件实现径向的往复运动,同时第二调节件开设有与第一丝杆适配的第二导向孔。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升降组件包括设置于升降板外壁面的定位板以及位于升降板上方的升降气缸,升降气缸通过支撑架固定设置于架板外侧且驱动端连接定位板,架板位于每个通槽的外侧均设置有滑轨,升降板内壁设置有与滑轨适配的滑移块。
12.采用上述方案的优点是:通过通槽外侧的滑轨与升降板内壁滑移块之间的配合,有效提高升降板在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对升降板的升降路径进行限定,避免升降板在升降过程中发生位置偏移。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送纸组件包括设置于两侧支撑柱上方的定位条,每个定位条上方均设置有滑块,两侧滑块上端共同连接有装配板,装配板一侧前部设置有传动辊,架板位于装配板后端位置处相向夹设有轴柱,传动辊与轴柱外圈饶设有传送带。
14.采用上述方案的优点是:装配板可应需要设置多个并安装传动辊及传送带,同时装配板之间间隔设置并通过滑块与定位条之间的滑移配合调节间距,便于放置纸板。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每个支撑柱前侧均凹设有定位槽,滑块前侧均具有延伸板且延伸板位于定位槽的对应位置处开设有通孔,通孔内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柱且定位螺柱前侧连接有定位旋钮。
16.采用上述方案的优点是:通过对装配板的位置锁定避免装配板在进纸过程中发生位置偏移,保证装置进纸时的稳定性。
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挡纸件包括固定且垂直设置于第一导向件或第二导向件前侧的支撑板,两侧支撑板相向侧均设置有挡纸板,挡纸板上端均设置有斜板,两侧斜板均朝向背离侧倾斜。
18.采用上述方案的优点是:通过两侧挡纸板对纸板进行有效限定,其中斜板促使纸板更顺畅的滑入进纸区间。
1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支撑板开设有导向槽,两侧挡纸板的背离侧均具有与导向槽适配的导向块,导向槽上方延伸有若干与导向块适配的活动槽,活动槽前侧均延伸有与导向块适配卡接槽,导向块背离挡纸板一端凹设有若干紧固孔。
20.采用上述方案的优点是:当两侧升降组件损坏时,将导向块推入活动槽并促使导向块进入卡接槽,而后将紧固件旋入螺纹槽将导向块的位置锁紧在卡接槽内,进而避免出现由于升降组件的损坏而使得区间调节组件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区间调节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柱及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挡纸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1、架板;100、支撑柱;101、通槽;102、定位槽;103、延伸板;104、通孔;105、定位螺柱;106、定位旋钮;2、升降板;200、导轨;201、第一导向件;202、第二导向件;203、第一调节件;204、第一螺纹孔;205、第一导向孔;206、第二调节件;207、第二螺纹孔;208、第二导向孔;3、挡纸件;300、支撑板;301、挡纸板;302、斜板;303、导向槽;304、导向块;305、活动槽;306、卡接槽;307、紧固孔;4、第一电机;400、第一伞齿;401、第二电机;402、第二伞齿;403、连接件;404、第一丝杆;405、第三伞齿;406、第二丝杆;407、第四伞齿;5、定位板;500、升降气缸;501、支撑架;502、滑轨;503、滑移块;6、定位条;600、滑块;601、装配板;602、传动辊;603、轴柱;604、传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请参阅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糊盒机的进纸机构,包括有两个相向设置的架板1,架板1之间夹设有两个支撑柱100,两个支撑柱100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且上端设置有若干送纸组件,两侧架板1位于支撑柱100上方处对应开设有通槽101,每侧架板1位于通槽101的外侧均滑移设置有升降板2,两侧升降板2均连接有升降组件且两侧升降板2之间夹设有导轨200,导轨200前侧滑动设置有第一导向件201及第二导向件202,第一导向件201前端连接有挡纸件3且后端设置有第一调节件203,第二导向件202前端连接有挡纸件3且后端设置有第二调节件206,第一调节件203及第二调节件206连接有区间调节组件。
30.在使用时,首先通过升降组件控制两侧升降板2同步上升,两侧升降板2带动导轨200上升进而带动第一导向件201及第二导向件202上升,第一导向件201上升及第二导向件202带动两侧挡纸件3上升,挡纸件3上升直至挡纸件3的下端面高于送纸组件的上端面,此时第一调节件203及第二调节件206通过与区间调节组件配合实现对于第一导向件201及第二导向件202之间的间距调节,通过调节第一导向件201及第二导向件202之间的间距实现对于两侧挡纸件3间距的控制,此时两侧挡纸件3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纸板的进纸区间,调节完成后将纸板放置在上述进纸区间内,而后通过进纸组件将纸张输送至下一加工工位。
31.区间调节组件包括第一电机4及第二电机401,第一电机4及第二电机401通过连接件403分别与两侧升降板2固定连接,第一电机4及第二电机401驱动端分别设置有第一伞齿400及第二伞齿402,导轨200下方设置有第一丝杆404及第二丝杆406,第一丝杆404及第二丝杆406两端分别贯穿且延伸至每侧升降板2外,第一丝杆404左端头设置有与第一伞齿400
适配的第三伞齿405,第二丝杆406的右端头设置有与第二伞齿402适配的第四伞齿407;第一调节件203开设有与第一丝杆404适配的第一螺纹孔204,且第一调节件203位于第二丝杆406的对应位置处开设有第一导向孔205,第二调节件206开设有与第二丝杆406适配的第二螺纹孔207,且第二调节件206位于第一丝杆404对应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导向孔208。
32.在使用时,当需要控制第一导向件201运动时启动第一电机4,第一电机4促使驱动端的第一伞齿400正向或反向旋动,第一伞齿400与第三伞齿405啮合进而带动第三伞齿405正向或反向旋动,第三伞齿405旋动带动第一丝杆404转动,其中第一调节件203具有与第一丝杆404适配的第一螺纹孔204,当第一丝杆404转动时与第一螺纹孔204呈螺纹配合进而带动第一调节件203实现径向的往复运动,第一调节件203带动第一导向件201沿导轨200径向运动,同时第一调节件203开设有与第二丝杆406适配的第一导向孔205,第一导向孔205在部不影响调节件运动的前提下有效提高第一调节件203滑移过程中的稳定性;当需要控制第二导向件202运动时启动第二电机401,第二电机401促使驱动端的第二伞齿402正向或反向旋动,第二伞齿402与第四伞齿407呈啮合配合进而带动第四伞齿407正向或反向旋动,第三伞齿405旋动带动第二丝杆406转动,其中第二调节件206具有与第二丝杆406适配的第二螺纹孔207,当第二丝杆406转动时与第二螺纹孔207呈螺纹连接配合进而带动第二调节件206实现径向的往复运动,第二调节件206带动第二导向件202沿导轨200径向移动,同时第二调节件206开设有与第一丝杆404适配的第二导向孔208。
33.升降组件包括设置于升降板2外壁面的定位板5以及位于升降板2上方的升降气缸500,升降气缸500通过支撑架501固定设置于架板1外侧且驱动端连接定位板5,架板1位于每个通槽101的外侧均设置有滑轨502,升降板2内壁设置有与滑轨502适配的滑移块503。
34.在使用时,当需要升降组件控制两侧升降板2同步上升时启动两侧的升降气缸500,而后控制两侧升降气缸500驱动端同步伸出或内缩,两侧升降气缸500同步伸出或内缩进而带动两侧的升降板2同步升降,其中通过通槽101外侧的滑轨502与升降板2内壁滑移块503之间的配合,有效提高升降板2在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对升降板2的升降路径进行限定,避免升降板2在升降过程中发生位置偏移。
35.送纸组件包括设置于两侧支撑柱100上方的定位条6,每个定位条6上方均设置有滑块600,两侧滑块600上端共同连接有装配板601,装配板601一侧前部设置有传动辊602,架板1位于装配板601后端位置处相向夹设有轴柱603,传动辊602与轴柱603外圈饶设有传送带604。
36.在使用时,两侧挡纸件3之间的间距调节完成后将待加工的纸板放置于两侧挡之间之间形成的进纸区间的送纸组件上方,通过送纸组件将纸板输送至下一加工工位,具体传动辊602转动带动外圈绕设的皮带轮运动,其中传送带604高度高于装配板601的高度,传送带604绕过传动辊602及轴柱603转动进而对纸张进行输送;其中装配板601可应需要设置多个并安装传动辊602及传送带604,同时装配板601之间间隔设置并通过滑块600与定位条6之间的滑移配合调节间距,便于放置纸板;传动辊602与外部控制系统电性连接,属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详述。
37.每个支撑柱100前侧均凹设有定位槽102,滑块600前侧均具有延伸板103且延伸板103位于定位槽102的对应位置处开设有通孔104,通孔104内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柱105且定位螺柱105前侧连接有定位旋钮106。
38.在使用时,当需要对装配板601的位置进行固定时,旋动定位旋钮106并促使定位螺柱105朝向定位槽102内拧紧,完成对滑块600的位置锁定即对装配板601的位置实现锁定,当需要取消装配板601的位置锁定时相反操作即可,通过对装配板601的位置锁定避免装配板601在进纸过程中发生位置偏移,保证装置进纸时的稳定性。
39.挡纸件3包括固定且垂直设置于第一导向件201或第二导向件202前侧的支撑板300,两侧支撑板300相向侧均设置有挡纸板301,挡纸板301上端均设置有斜板302,两侧斜板302均朝向背离侧倾斜。
40.在使用时,当需要放置纸板时,将纸板由上至下放置于两侧挡纸件3之间的进纸区间,通过两侧挡纸板301对纸板进行有效限定,其中斜板302促使纸板更顺畅的滑入进纸区间。
41.支撑板300开设有导向槽303,两侧挡纸板301的背离侧均具有与导向槽303适配的导向块304,导向槽303上方延伸有若干与导向块304适配的活动槽305,活动槽305前侧均延伸有与导向块304适配卡接槽306,导向块304背离挡纸板301一端凹设有若干紧固孔307。
42.在使用时,当两侧升降组件损坏时,将导向块304推入活动槽305并促使导向块304进入卡接槽306,而后将紧固件旋入螺纹槽将导向块304的位置锁紧在卡接槽306内,当导向块304位于卡接槽306内时挡纸板301的下端面高于传送带604的上端面,此时区间调节组件可正常调节两侧挡纸件3运动,进而避免出现由于升降组件的损坏而使得区间调节组件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
43.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在此不再详述。
4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