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纤维B的长度切成15mm。质量比为1:1)揽拌混合成纤维培养±。 其他步骤同实施应用例1,结果计在下表4。
[009引实施应用例5
[009引 1)首先用黄±30%、賴杆粉20%,泥炭± 10%、珍珠岩40%等总量为100%的配 比作出培养±。
[0094] 2)用90克1)中作出的培养±和10克实施例1中作出的热融粘结复合纤维(其 中纤维A的长度切成3mm,纤维B的长度切成25mm。比例为1:1)揽拌混合成纤维培养±。 其他步骤同实施应用例1,结果计在下表4。
[009引实施应用例6
[009引 1)首先用黄±30%、賴杆粉20%,泥炭± 10%、珍珠岩40%等总量为100%的配 比作出培养±。
[0097] 2)用90克1)中作出的培养±和10克实施例1中作出的热融粘结复合纤维(其 中纤维A的长度切成8mm,纤维B的长度切成15mm。比例为1:1)揽拌混合成纤维培养±。 其他步骤同实施应用例1,结果计在下表4。
[009引实施应用例7
[009引 1)首先用黄±30%、賴杆粉20%,泥炭± 10%、珍珠岩40%等总量为100%的配 比作出培养±。
[0100] 2)用90克1)中作出的培养±和10克实施例1中作出的热融粘结复合纤维(其 中纤维A的长度切成8mm,纤维B的长度切成25mm。质量比为1:1)揽拌混合成纤维培养±。 其他步骤同实施应用例1,结果计在下表4。
[0101] 实施应用例8
[0102] 1)首先用黄±30%、賴杆粉20%,泥炭± 10%、珍珠岩40%等总量为100%的配 比作出培养±。
[0103] 2)用90克1)中作出的培养±和10克实施例1中作出的热融粘结复合纤维(其 中纤维A的长度切成5mm,纤维B的长度切成20mm。比例为2:3)揽拌混合成纤维培养±。 其他步骤同实施应用例1,结果计在下表4。
[0104] 实施应用例9
[0105] 1)首先用黄±30%、賴杆粉20%,泥炭± 10%、珍珠岩40%等总量为100%的配 比作出培养±。
[0106] 2)用90克1)中作出的培养±和10克实施例1中作出的热融粘结复合纤维(其 中纤维A的长度切成5mm,纤维B的长度切成20mm。比例为3:2)揽拌混合成纤维培养±。 其他步骤同实施应用例1,结果计在下表4。
[0107] 实施应用例10
[010引 1)首先用黄±30%、賴杆粉20%,泥炭± 10%、珍珠岩40%等总量为100%的配 比作出培养±。
[0109] 2)用90克1)中作出的培养±和10克实施例1中作出的热融粘结复合纤维(其 中纤维A的长度切成5mm,纤维B的长度切成20mm,质量比为1:5)揽拌混合成纤维培养±。 其他步骤同实施应用例1,结果计在下表4。
[0110] 实施应用例11
[0111] 1)首先用黄±30%、賴杆粉20%,泥炭± 10%、珍珠岩40%等总量为100%的配 比作出培养±。
[0112] 2)用90克1)中作出的培养±和10克实施例1中作出的热融粘结复合纤维(其 中纤维A的长度切成5mm,纤维B的长度切成20mm。比例为5:1)揽拌混合成纤维培养±。 其他步骤同实施应用例1,结果计在下表4。
[011引对比应用例5
[0114] 1)首先用黄±30%、賴杆粉20%,泥炭± 10%、珍珠岩40%等总量为100%的配 比作出培养±。
[0115] 2)用90克1)中作出的培养±和10克实施例1中作出的热融粘结复合纤维(其 中纤维A的长度切成2mm,纤维B的长度切成28mm。比例为1:1)揽拌混合成纤维培养±。 其他步骤同实施应用例1,结果计在下表4。
[0116] 对比应用例6
[0117] 1)首先用黄±30%、賴杆粉20%,泥炭±10%、珍珠岩40%等总量为100%的配 比作出培养±。
[0118] 2)用90克1)中作出的培养±和10克实施例1中作出的热融粘结复合纤维(其 中纤维A的长度切成9mm,纤维B的长度切成14mm。比例为1:1)揽拌混合成纤维培养±。 其他步骤同实施应用例1,结果计在下表4。
[0119] 表 4
[0120]
[0121] 注:表中生成的部分垒±存在大量的纤维块或者层片状±壤结构,不符合发明中 垒±的均匀稳定性,测量的数据会随取样发生很大的差异,具体W实际结果为准。
[0122] 通过上述实施应用例和对比例结果分析,我们发现热融粘结复合纤维A和热融粘 结复合纤维B混合形成的实施应用例中,两种热融粘结复合纤维的长度对能否与培养±之 间均匀混合有着很大的作用,当纤维A长度过于3mm时,纤维的分散性差,极容易形成纤维 块。当纤维B的长度过大,大于25mm时,纤维的稳定性很差,容易形成层状的结构,不利于 根系的生长。从形成的纤维±的±壤属性来看,其差异不存在本质却别,但是综合固化纤维 ±的稳定性和孔隙等±壤种植的主要指标来看,纤维的长度和比例予W限制能够更好的体 现活性纤维±的优点。在不含热融粘结复合纤维的实施应用例中,我们发现,只添加纤维B 时,纤维培养±要么难W成为块状,只添加纤维A时,通过加热处理,虽能够固化形成块状, 但也很容易破碎,且孔隙度不大,(植物最适生长孔隙度为40%W上)不利于植物生长,其 应用范围也受到很大限制。而在用纤维长15mm的比较例中的热融粘结复合纤维和培养± 混合时,形成了直径很大的棒状纤维块,热融粘结复合纤维的分散性非常差,难w和培养± 混合,从而无法形成固化纤维±块。
[0123] 发明的结果
[0124] 本发明的热烙粘结复合纤维混合物,与培养±混合后非常容易分散,不会产生棒 状或者团聚状纤维块,不仅能够实现快速均匀的混合,而且能够形成强保水能力的、较高强 度的固化纤维活性±。当然,我们也可W添加了聚丙締酸钢等保水剂W增加培养±的持水 性,但是不局限于聚丙締酸钢一种保水剂,对于非食用性植物品种而言,保水剂的使用将会 受到限制,但是对满足不同植物对水的需求有着很大的帮助。由于热烙粘结复合纤维的存 在,使得固化纤维±具有可塑性,可W根据需要通过调整模具来改变其形状,更重要的是纤 维±具有良好的种植±的功能,和普通±壤相比通风透气性能和保水性能更强,且很难受 环境的因素改变,植物在运种纤维±中能够好地生长。当然还可W用热烙粘结复合纤维做 成育苗用固化纤维±,运样就能够实现旱地的机械化插种苗。本发明的关键在于此热烙粘 结复合纤维的纤维长为的与纤维长为15-25mm的两种纤维在高于其烙点30度的 溫度下快速均匀的实现热烙粘结,有效的阻止了纤维块形成,又达到了粘合纤维粉和分散 培养±的功效,运样的混和成型即使是植物育苗用的小容器里也能够顺利使用,同时对植 物的品种基本上没有限制,是一种很好的±壤成型固化助剂。
【主权项】
1. 一种能与培养土基质有机相融的热融粘结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是由长度为 3-8_的双组份热熔粘结复合纤维A和长度为15-25_的双组份热熔粘结复合纤维B组成; 双组份热融粘结复合纤维A或B是由两种热塑性聚合物纤维通过复合纺丝按照皮芯型的结 构方式复合而成;所述的两种热塑性聚合物纤维之间的熔点差不低于30°C,所述的双组份 热融粘结复合纤维A或B的纤度为1. 4~1. 8dtex,纤维回潮率不高于10%,断裂伸长率不 低于15% ;双组份热熔粘结复合纤维A和B的材质可以是相同或不同。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融粘结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双组份热融粘结纤维A和双 组份热融粘结纤维B的质量比为1~6:1~6。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融粘结复合纤维,其特征是,其中双组份热融粘结纤维A和 双组份热融粘结纤维B的质量比为2~3:2~3。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融粘结复合纤维,其特征是,所述的热塑性聚合物选自是 聚酯、聚酰胺、聚烯烃、聚氯乙烯、改性聚酯、改性聚酰胺或是上述聚合物的共聚物。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塑性纤维培养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塑性聚合物中的 至少一种为聚酯。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融粘结复合纤维,其特征是,所述的复合纤维的皮芯型的 表面皮层热塑性聚合物的熔点为130°C~400°C。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能与培养土基质有机相融的热融粘结复合纤维,是由长度为3-8mm的双组份热熔粘结复合纤维A和长度为15-25mm的双组份热熔粘结复合纤维B组成;双组份热融粘结复合纤维A或B是由两种热塑性聚合物纤维通过复合纺丝按照皮芯型的结构方式复合而成;所述的两种热塑性聚合物纤维之间的熔点差不低于30℃,所述的双组份热融粘结复合纤维A或B的纤度为1.4~1.8dtex,纤维回潮率不高于10%,断裂伸长率不低于15%;双组份热熔粘结复合纤维A和B的材质可以是相同或不同。它能够和泥炭土、椰子粉,秸秆粉末等混和物组成的有机培养土基质有机相融合,从而改变培养土的物理性能,使得培养土能够固化成型,从而解决了土壤散落和遇水冲洗流失的问题,而且保证了植物所需的培养土所有的基础营养物质。
【IPC分类】D01F8/10, D01D5/34, D01F8/06, D01F8/14, D01F8/12
【公开号】CN105297178
【申请号】CN201510641969
【发明人】戚智勇, 刘瑜, 何旭明, 刘忠勇
【申请人】湖南垒土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3日
【申请日】2015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