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气流纺纱纱线的方法

文档序号:9560991阅读:676来源:国知局
制造气流纺纱纱线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造纱线的方法,其中两条相邻的纤维束借助牵伸装置被牵伸,然后一起被输送给气动式加捻机构并且以纱线的形式从该加捻机构被抽出,该纱线此后被卷绕到交叉卷绕筒子上。
【背景技术】
[0002]在气流纺纱中,尤其是在现今处于主导地位的单喷头纺纱法中,在牵伸装置的输出辊之间离开的纤维束经由喷嘴件到达中空的纺纱锭子的进纱口。在纤维束进入纺纱锭子中时,纤维自由端借助环绕气流而绕纺纱锭子的锥形形式构成的锭子顶部缠绕并且在将纱线集聚到所述纺纱锭子中时纤维以螺旋形式卷绕为所谓的芯部纤维。芯部纤维与所谓的卷绕纤维共同形成新的线,该新的线被抽离、由清纱装置来监测、必要时被清洁并被卷绕。
[0003]在气流纺纱纱线的情况下,仅仅通过纤维卷绕,确切来说通过卷绕到纱线芯部上的纤维的束紧效果来实现纱线强度。为此,该纤维端部必须在纤维的另一端部卷绕纱线芯部时移至纱线芯部中。仅通过牢固地锚定纤维端部能够束紧纤维另一端的纱线芯部。
[0004]气流纺纱纱线的多条纤维与纱线芯部平行,仅有大约10%至30%的纤维是卷绕纤维。目的是要这样控制纺纱过程,即,使得纤维能够尽可能均匀地卷绕并且始终具有足够的卷绕纤维。
[0005]DE 4032117 A1公开了一种用于气动假捻纺纱的纺纱机,在该纺纱机上纺纱位被构造为双纺纱位。在每两条相邻引导的纤维束经过牵伸装置并且由引导件(例如漏斗形引导装置)以分隔开的方式保持之后,纤维束在离开牵伸装置后分别单独地到达假捻装置处。为了防止纤维束在离开牵伸装置后形成纱线气圈并且相互干扰,在牵伸装置与气动式假捻装置的一对递送辊之间布置所谓的选取装置以作为引导件。该选取装置以比递送辊和抽纱装置的速度更高的速度被驱动并且为此在引导面中具有吸槽。由此实现了,伸出的边缘纤维提前(即,比纤维束的芯部更快地)移动到抽纱装置中,其中,这些边缘纤维在此位置上因假捻而缠绕到纤维束的芯部上。伸出的边缘纤维因假捻而不能与绕其自身轴线旋转的纤维束相互接触,在该选取装置的引导面之间另外布置有所谓的分离装置。
[0006]该纺纱机的缺点在于相对较多的纤维脱落,这是因为纤维(其纤维端部不足以被锚固在芯部中)可能会从纤维束轴线移开,并且因此仅不充分地或者根本不接入所产生的纱线接合中以及被用于固定纱线。此外,布置两个假捻装置、分选装置以及分离装置是相当复杂和耗费成本的,这是因为需要为每个纺纱位提供这些装置。
[0007]在EP 1279756 A2中已知一种气动式纺纱装置以及一种纺纱方法。EP 1279756 A2基于以下方面,即,在进入锭子通道之前形成由空气涡流所承载的、由纤维制成的旋转纤维光球(Fasersonne)。其中,纤维的端部在锭子通道中位于旋转的纤维光球中并且在那里形成一部分纱线。然而由于并非所有纤维通过纱线形成过程来获得,因此一部分纤维,特别是短纤维落入废气流中。
[0008]为了改善纱线质量和减少(短)纤维损耗,在第一改进方案中废气中所包含的纤维被抓取、再生并且在限定位置被重新引入纺纱过程中。其中,该限定的位置可以位于纤维光球中心的区域内,特别是位于牵伸装置之前或牵伸装置辊子之间。如果将纤维输送回纤维光球中,则这将经由至少一个单独的纤维输送通道产生。
[0009]第二改进方案在于,将纤维被预先从待加工的纤维流中排出,以便能够因此将纱线形成过程弓I入纤维光球中心的区域。
[0010]该纺纱装置以及根据EP 1 279 756 A2的方法的缺点在于,这样设计的纺纱装置在结构上十分复杂且因此也相当耗费成本。
[0011]根据DE 34 33 282 A1公开了一种用人造纤维束紧的纱线及其制造方法。为了生产这样的纱线(这里被错误地用作线的概念),向牵伸装置输送纤维束,该纤维束在牵伸过程中被分成至少两条细纤维束。由每条细纤维束产生一条具有卷绕纤维而相应旋转的纱线并且两条纱线将借助旋转被合并为一条捻线,其中该捻线也具有卷绕纤维。
[0012]该方法的缺点还在于,会导致比较多的纤维损失。因为一些纤维端部从纤维束(伸出以卷绕纱芯)处发生的偏转既因牵伸装置辊子的天然通风作用而实现,也通过其它外力作用,例如通过静电场、下压作用、排气作用或者机械布置来实现。
[0013]如在DE 40 32 941 A1已知的那样,通过一种方法和一种用于气动式假捻纺纱的装置应能够纺制出一种尽可能均匀的纱线。为此要么向牵伸装置输送两条纤维束,要么向牵伸装置输送在牵伸之前或牵伸过程中被分出的一条纤维束,其中,在牵伸过程结束时,这两条纤维束相对彼此具有限定的间隔。纤维束通过这样的方式相对彼此达到该限定的间隔,即,其中纤维束经由漏斗形引导装置来引导。为了影响边缘纤维的卷绕方向,在一对递送辊与假捻装置之间布置所谓的转子,该转子以比一对递送辊和抽纱装置更快的速度来驱动并且具有吸槽。这两条纤维束还在转子的外表面上一起行进,并且从纤维束伸出的边缘纤维被转子的两排贯穿孔吸入并且预先被携带超过纤维芯部接合部。纤维芯部接合部以更小的速度在转子的外表面上反向滑动。两条纤维束因施加在其上的假捻而围绕其自身的轴线旋转且一起进入假捻装置的进纱口中,并且两条纤维束的边缘纤维相互连接并缠绕纤维织物。
[0014]该方法的缺点还在于较高程度的纤维损失,尤其是较短纤维的纤维损失。经由转子一定程度上甚至加速了纤维损失,因为纤维端部的纤维伸出到纤维束中不够深,所以其因此完全从该纤维束分离出来。
[0015]此外,这样一种假捻纺纱装置在结构上被设计的十分复杂,因为漏斗形引导装置必须确保的是,纤维束以必要的间隔进入牵伸装置中并且转子使得边缘纤维超出纤维芯接合部。这些机械件必须存在于每个工位上。
[0016]此外,尽管可以借助根据DE 40 32 941 A1的方法和装置来影响边缘纤维的卷绕方向,但并不影响卷绕纤维的比例。

【发明内容】

[0017]因此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方法,借助该方法能够制造出改进的气流纺纱纱线,而无需使气流纺纱机变得复杂且耗费成本。此外借助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应能够对在纱线连接中负责纱线强度的卷绕纤维的比例产生影响。
[0018]该任务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来解决。
[0019]为了解决该任务,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设置为,将具有牵伸止动装置的气流式真捻纺纱机构用作加捻机构,并且被输送的两条纤维束在至少一个特性方面相互区别,其中第一纤维束比第二纤维束更靠近加捻机构的纵轴线进行输送。
[0020]如果在气流式真捻纺纱过程中将两条纤维束一起输送给牵伸装置且随后输送给加捻机构的话,则每条纤维束的位置在喂纱时对气流纺纱过程以及所产生的纱线结构具有很大的影响。在实践中发现,在纺制气流纺纱纱线时,在中间位置处或者更靠近中间位置处进入加捻机构中的纤维束的纤维更可能位于纤维芯部中。相反地,大致偏离中间位置喂入的纤维束的纤维更可能成为卷绕纤维并且因此更可能位于气流纺纱纱线的外侧上。
[0021]现在根据本发明,气流纺纱纱线可由两条不同的纤维束纺制而成。其中,通过在进入加捻机构时布置这两条纤维束,能够对纤维此后更可能作为芯部纤维还是作为卷绕纤维回到纱线中的情况进行控制。
[0022]本发明同时提出了特殊情况,即靠近加捻机构的纵轴线行进的纤维束位于该加捻机构的纵轴线处。
[0023]本发明所实现的优势尤其在于,因该方法而能够将不同的纤维束加工成气流纺纱纱线并且能够如此影响所产生的纱线结构,即,每条纤维束的纤维更可能作为纤维芯部还是卷绕纤维来使用。
[0024]由此该方法的优势在于,在执行该方法时无需对气流纺纱机进行复杂地改造并因而不产生过多的额外成本。
[0025]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