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1204593阅读:887来源:国知局
记录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例如喷墨式打印机等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记录装置,已知将收纳有液体收容体的外壳设置于壳体的外部的装置,其中,该液体收容体收容墨水,该壳体在内部设置有记录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这样的记录装置中,供给管被引导至壳体内并与记录头相连接,该供给管与收纳在外壳中的液体收容体相连接。而且,记录头向纸张等介质喷射被从液体收容体供给的墨水,由此对该介质实施记录。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2165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上述的记录装置中,根据外壳在壳体外的设置位置的不同,需要在壳体内引绕供给管。即,虽然在壳体内设置用于引绕供给管的空间,但是这样的空间越大,壳体越大型化。但是,在缩小了用于引绕供给管的空间的情况下,在将记录头支承于沿扫描方向移动的架体上的串行方式的记录装置中,存在供给管的一部分随着架体的移动而与该供给管的其他部分发生干涉的担忧。此外,当在相同的面上排列配置壳体内的随着架体的移动的供给管的移动区域和与液体收容体连接的供给管的引绕区域时,所需的面积增大,壳体会大型化。此外,有时在壳体内的供给管的附近引绕有电线。在该情况下,在供给管随着架体的移动而追随变形的情况下,还存在追随变形的供给管与电线发生干涉的担忧。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节省空间地引绕或者通过消除与电线之间的干涉而在壳体内适当引绕供给管的记录装置,该供给管用于向记录头供给液体收容体内的液体,该液体收容体设置在壳体的外部。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达成上述目的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记录装置具有:记录头,其被支承在往复移动的架体上,对被记录介质喷射液体而进行记录;供给管,其将液体收容体内的液体引导至所述记录头,并且该供给管的所述记录头侧随着所述记录头的往复移动而追随变形;以及分隔部件,其将所述液体供给管上下分隔开,所述液体供给管具有:第1部分,其借助所述分隔部件而被折返;以及追随变形的第2部分,其在比所述第1部分靠头侧的位置被折返。根据上述结构,利用分隔部件,将壳体内的空间上下分隔开。而且,借助供给管的分隔部件而被折返的第1部分位于比分隔部件靠上侧的区域和靠下侧的区域中的一方,追随变形的第2部分位于靠上侧的区域和靠下侧的区域中的另一方。因此,利用分隔部件来避免随着架体的往复移动而追随变形的部分与被折返的部分之间的干涉。此外,由于能够在追随变形的部分的移动区域的上下方向上配置被折返的部分的引绕区域,所以能够有效使用追随变形的部分的移动区域的上下方向的区域。在上述记录装置中,有时在所述壳体内设有中继器。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第1部分是将所述液体收容体与所述中继器连接起来的第1供给管,所述第2部分是将所述中继器与所述记录头连接起来的第2供给管。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利用分隔部件来避免随着架体沿扫描方向的移动而追随变形的第2供给管与不追随变形的第1供给管之间的干涉。在上述记录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壳体的外部具有液体收容单元,该液体收容单元具有收纳所述液体收容体的外壳,在所述分隔部件中配置有与所述液体收容单元连接的电线。根据该结构,通过这样在分隔部件中设置电线,能够抑制电线与供给管在壳体内的干涉。在上述记录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分隔部件具有第1分隔部件和第2分隔部件,所述电线配置在所述第1分隔部件与所述第2分隔部件之间的间隙中。根据该结构,能够容易实现将电线配置在分隔部件中的结构。在上述记录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第1分隔部件和所述第2分隔部件由金属构成。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电气噪音向在电线中流过的信号的重叠。上述记录装置可以具有外壳,该外壳中收纳有所述液体收容体。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外壳被安装于收容所述架体的壳体中位于作为记录对象的被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的侧壁,所述中继器被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侧。根据上述结构,在壳体内,第1供给管被从上述宽度方向上的一端引绕至另一端。而且,即使在这样将第1供给管从壳体内的一端引绕至另一端的情况下,由于借助分隔部件将第1供给管所在的区域和第2供给管所在的区域分隔开,因此能够在不被第2供给管妨碍的情况下,在壳体内引绕第1供给管。优选的是,上述记录装置具有:其他外壳,其被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外部且隔着该壳体而位于与所述外壳相反的一侧;以及其他供给管,其用于向所述记录头供给所述其他外壳内收纳的液体收容体内的液体。根据上述结构,在壳体的一方侧配置有外壳,在另一方侧配置有其他外壳。在这样的情况下,与液体收容体连接的供给管在壳体内从上述宽度方向上的一方侧被引绕至另一方侧,该液体收容体收纳在外壳内。而且,能够借助分隔部件适当避免构成这样的供给管的第2供给管与第1供给管之间的干涉。此外,达成上述目的的记录装置的前提为,该装置具有:壳体;记录头,其被支承在架体上,对被记录介质喷射液体而进行记录,该架体在所述壳体内往复移动;供给管,其将液体收容体内的液体引导至所述记录头;以及电线,其在所述壳体内被引绕。在设与在利用所述记录头正进行记录的被记录介质的被记录面交叉的方向为上下方向的情况下,该记录装置还具有分隔部件,该分隔部件将所述壳体内上下分隔开。而且,所述供给管位于比所述分隔部件靠上侧的区域和靠下侧的区域中的一方,所述电线位于所述靠上侧的区域和所述靠下侧的区域中的另一方。根据上述结构,利用分隔部件,将壳体内的空间上下分隔开。而且,供给管位于比所述分隔部件靠上侧的区域和靠下侧的区域中的一方,电线位于靠上侧的区域和靠下侧的区域中的另一方。因此,即使供给管随着架体沿扫描方向的移动而追随变形,也可借助分隔部件避免供给管与电线之间的干涉。因此,能够在壳体内适当引绕供给管,该供给管用于向记录头供给液体收容体内的液体,该液体收容体设置在壳体的外部。在上述记录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壳体的外部设有液体收容单元,该液体收容单元具有收纳所述液体收容体的外壳,所述电线是被从所述液体收容单元引导至所述壳体内的电线。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被从液体收容单元引导至壳体内的电线与供给管在壳体内的干涉。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记录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是示意性示出在记录装置中使用的液体收容体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使盖体打开的状态的第1液体收容单元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使第1液体收容单元转动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管与电缆在第1液体收容单元内的引绕方式的平面图。图6是示出管与电缆在第2液体收容单元内的引绕方式的平面图。图7的(a)是卸下装饰罩后的记录单元的立体图,图7的(b)是示出构成壳体的罩部件的立体图。图8是示出将罩部件中的安装有第1液体收容单元的侧壁部的一部分放大后的立体图。图9是示出卸下罩部件后的记录单元的立体图。图10是示出卸下罩部件和封闭部件后的记录单元的立体图。图11是示出将罩部件中的安装有第2液体收容单元的侧壁部的一部分放大后的立体图。图12是示出第1供给管在壳体内的引绕方式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13是示出壳体内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图14是示出将第1供给管所在的区域与第2供给管所在的区域分隔开的状态的图。图15是示出将第1供给管所在的区域与第2供给管所在的区域分隔开的分隔部件及其周边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16是示出各第1供给管与中继器相连接的情况的立体图。图17是将捆扎各第1供给管的约束部件及其周边放大后的立体图。图18是示出约束部件的平面图。图19是示出壳体内的内部结构的平面图。图20是示出第1液体收容单元相对于壳体相对转动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1是示出其他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中的、卸下装饰罩后的状态的记录单元的立体图。图22是示出其他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中的、壳体内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图23是示出其他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中的、来自第1液体收容单元的第1供给管在壳体内引绕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4是示出其他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中的、来自第1液体收容单元的第1供给管在壳体内引绕的情况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图1~图20,对将记录装置具体化为喷墨式的记录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记录装置11具有:记录单元20,其对作为被记录介质的一个例子的纸张P实施记录;以及2个液体收容单元40、60,它们用于向记录单元20供给作为液体的一个例子的墨水。在记录单元20的壳体21内设有:中继器22;架体23,其在成为记录对象的纸张P的宽度方向即扫描方向X上往复移动;以及记录头24,其被支承在架体23上。中继器22经由第1供给管48、68(参照图5和图6)与各液体收容单元40、60内的液体收容体30(参照图3和图6)相连接,并且经由第2供给管102(参照图14)与记录头24相连接。因此,收容在液体收容体30中的墨水通过第1供给管48、68、中继器22和第2供给管102而被供给到记录头24。如图1所示,中继器22配置于壳体21内的图中左上方,具有临时贮留从各液体收容单元40、60供给的墨水的缓冲室。该中继器22的缓冲室内的墨水通过第2供给管102(参照图14)而被供给到记录头24。而且,记录头24向纸张P喷射从中继器22供给的墨水,由此对纸张P实施记录(打印)。然后,记录完毕的纸张P从设置在壳体21的前部中央的排出口25排出,并载置在排出托盘26上。另外,本说明书中的“前后方向”与利用记录头24实施记录的纸张P的输送方向一致。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将与利用记录头24正喷射墨水的纸张P的被记录面垂直(交叉)的方向称作“上下方向”。此外,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在壳体21的排出托盘26的下侧安装有上下两级的供纸盒27A、27B,以层叠的状态在这些供纸盒27A、27B内收容有多张纸张P。此外,在壳体21的上部设有供用户进行操作的操作部28、和读取被记录在设定于设定位置的原稿上的图像的扫描装置29。各液体收容单元40、60中的第1液体收容单元40被安装在壳体21的扫描方向X上的两侧侧壁中的远离中继器22的侧壁(图中右侧的侧壁)上。此外,第2液体收容单元60被安装在壳体21的扫描方向X上的两侧侧壁中的靠近中继器22的侧壁(图中左侧的侧壁)上。接着,参照图2,对收容在液体收容单元40、60内的液体收容体30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液体收容体30具有由挠性材料构成的袋状的墨水袋31,在该墨水袋31内收容有墨水。此外,在墨水袋31的图中上端设有矩形环状的把手部32,在墨水袋31与把手部32之间的连接部分设有IC芯片33。在该IC芯片33中存储有所收容的墨水的种类(颜色等)或墨水剩余量等,作为与收容在墨水袋31内的墨水相关的信息。而且,液体收容体30通过把手部32而安装于液体收容单元40、60,由此能够向中继器22供给液体收容体30内的墨水。另外,虽然在想要采用大容量的液体收容体30的情况下,液体收容单元40、60也会大型化,但是,通过将液体收容单元配置在壳体21的两侧,能够使液体收容单元的占有空间分散。在该情况下,根据液体收容单元的配置,需要如后所述地使供给管引绕较长的距离。接着,参照图3~图5,对第1液体收容单元40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第1液体收容单元40具有:外壳41,其在能够卸下的状态下安装在壳体21的侧壁上;以及盖体42,其封闭外壳41的开口。外壳41具有:有底箱状的液体容纳部43、和与液体容纳部43的跟壳体21对置的侧壁的上部连结的侧壁形成部件44。通过这样由有底箱状的液体容纳部43构成外壳41的底部,即使在外壳41内发生墨水泄漏,也可抑制该墨水向外壳41外漏出的情况。另外,在图5中示出了用于将液体收容体30引导至外壳41内的规定位置的引导部件(省略图示)、和去除了盖体42的第1液体收容单元40。在侧壁形成部件44的上部设有向斜前方突出的多个(在实施方式中为3个)支承机构46,上述各支承机构46在前后方向上大致等间隔地排列。收容相互不同的种类(颜色)的墨水的多个(这里为3个)液体收容体30以在前后方向上排列的方式被收纳在由外壳41和盖体42形成的收纳空间内,液体收容体30通过其把手部32而被支承在支承机构46上。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在侧壁形成部件44的外侧设有安装板45,外壳41通过安装板45安装在记录单元20的壳体21上。而且,在从记录单元20卸下第1液体收容单元40时,安装板45与外壳41一起离开壳体21。此外,如图4和图5所示,在侧壁形成部件44上设有使外壳41的内外连通的作为第2贯通孔的一个例子的贯通孔47。该贯通孔47位于在前后方向上排列的各支承机构46中的、配置于最前方的支承机构46的下方。即,如图5所示,贯通孔47在比沿着安装有外壳41的壳体21的侧壁的作为一个方向的一个例子的前后方向上,位于比外壳41的中央L靠前侧的位置。此外,该贯通孔47朝向外壳41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央L、即朝向外壳41的后方扩张。即,贯通孔47是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长孔。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设贯通孔47的前部为“贯通孔的前部47F”、从该前部47F向后方扩张的部分为“贯通孔的后部47B”。第1供给管48的一端与被支承于支承机构46的液体收容体30相连接,该第1供给管48用于向记录单元20供给墨水袋31内的墨水。上述各第1供给管48经由贯通孔的前部47F伸出至外壳41外,并被引导至记录单元20的壳体21内。而且,各第1供给管48与壳体21内的中继器22相连接。在外壳41内,各第1供给管48并不是朝向贯通孔的前部47F呈一条直线延伸,而是在弯曲的状态下被多个约束件49约束,该多个约束件49被支承于侧壁形成部件44。特别是,与各液体收容体30中的位于最前方的液体收容体30连接的第1...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