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3384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



背景技术:

喷墨打印机1通过从记录头向记录介质(例如打印用纸张)喷出墨水来进行打印。

图1至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现有喷墨打印机1的一个示例。图1至图3均为喷墨打印机1的立体图,其中,喷墨打印机1包括打印机本体10以及例如收纳有图像读取部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翻转部件30。例如图像读取装置的翻转部件30与打印机本体10绕枢转轴AX可枢转地连接,并且在相对于打印机本体10打开的第一位置(图2)和覆盖打印机本体10的第二位置(图1)之间能够枢转,由翻转部件3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枢转而形成的空间被称为枢转空间。

如图2所示,打印机本体10包括墨容纳单元20,墨容纳单元20固定地安装在打印机本体10的某一侧面上(例如,图1所示的前侧面上)。为了便于描述,以使用者使用喷墨打印机1时所处的位置为基准,将使用者所在的方向定义为前方,与之相对的方向为后方,而使用者的左右手方向分别定义为左右方向。

参考图2和图3,从喷墨打印机1的正面(从前向后)看时,位于左侧的墨容纳单元20中容纳有一个黑色墨水用的墨容纳部21,位于右侧的墨容纳单元20中设置有用于分别容纳有三种彩色(例如分别为青色、品红色、黄色)墨水的三个墨容纳部21。位于左右两侧的墨容纳单元20分别包括框架部24和盖体部25,盖体部25能够在关闭位置(图2)与最大打开位置(图3)之间相对于框架部24枢转。框架部24包括容纳有墨水的墨容纳部21并且框架部24在墨容纳部21的外部覆盖墨容纳部21,框架部24的顶部具有用于注入墨水的注入口22和用于封闭注入口22的注入口塞23。位于关闭位置的盖体部25能够将墨容纳部21的注入口22覆盖,而位于最大打开位置的盖体部25使注入口22露出。

注墨时,使用者首先将翻转部件30相对于打印机本体10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之后再将墨容纳单元20的盖体部25从关闭位置移动到最大打开位置,以使得注入口22露出。在翻转部件30位于最大打开位置的状态中,当注入口塞23正常地密封注入口22时,即注入口塞23与对应的注入口22处于完全配合的状态中,注入口塞23延伸超出注入口22的距离为预定距离,此时位于最大打开位置的盖体部25通常可以从最大打开位置正常枢转至关闭位置。

但是,在注入口塞23未正常密封注入口22的状态(半封闭状态或开放状态),即注入口塞23与对应的注入口22处于非完全配合的状态中,注入口塞23延伸超出注入口22的距离超过预定距离,使得位于最大打开位置的盖体部25从最大打开位置向关闭位置枢转的过程中与注入口塞23接触,并被注入口塞23支撑,从而盖体部25从最大打开位置向关闭位置枢转被停止,并被保持在位于最大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的某一非预定位置处。

此时,重量大于盖体部25的重量的翻转部件30(图像读取装置)仍可能从第一位置枢转至第二位置,但是因为现有的注入口塞23的整体由诸如硅橡胶等柔性材料形成,在受到外力时容易变形或弯曲,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枢转的翻转部件30首先接触被保持在非预定位置处的盖体部25,并对盖体部25施加作用力,进而注入口塞23会受力变形或弯曲。进一步地,盖体部25在施加自翻转部件30的作用力的作用下枢转至关闭位置,而翻转部件30仍枢转至第二位置。此时,即使注入口塞23与注入口22处于非完全配合状态,使用者也无法从喷墨打印机1的外观观察出异常。

由于非完全配合状态中的注入口塞23未正常地塞住注入口22,有可能使得异物经由未被塞住的注入口22进入墨容纳部21内,或者加速墨容纳部21内的墨水溶剂蒸发,使得墨水的品质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喷墨打印机1形成的图像有劣化的可能。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至少部分地克服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在注入口塞与对应的所述注入口处于非完全配合的状态中,能够阻止所述翻转部件至所述第二位置的枢转,从而提醒使用者进行操作,以防止墨水被污染或变质,保证喷墨打印机的成像质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墨容纳单元,用于具有打印机本体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墨容纳单元包括:

墨容纳部,所述墨容纳部构造为用于容纳待供应至所述打印机本体的墨水,所述墨容纳部的顶部设置有注入口,所述注入口与所述墨容纳部的内部连通;

注入口塞,所述注入口塞用于密封所述注入口;

框架部,所述框架部构造为用于容纳所述墨容纳部,所述框架部设置有第一配合部;

盖体部,所述盖体部构造为与所述框架部枢转地连接,并且相对于所述框架部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可枢转,所述盖体部上设置有第二配合部;以及

施力部,所述施力部位于所述框架部和所述盖体部中的至少一个上,所述施力部朝向所述最大打开位置对所述盖体部施加作用力;

其中,所述盖体部朝向所述框架部的对置面上设置有抵接部,在所述注入口塞未放置于对应的所述注入口中的状态中,以及所述注入口塞与对应的所述注入口非完全配合的状态中,所述注入口塞能够抵靠向所述关闭位置枢转的所述盖体部的所述抵接部,以阻挡所述盖体部枢转至所述关闭位置;

在所述盖体部位于所述关闭位置的状态中,所述第二配合部能够与所述第一配合部配合,以抵抗施加自所述施力部的所述作用力,并且将所述盖体部保持在所述关闭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墨容纳单元包括注入口塞、框架部、盖体部和施力部,框架部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盖体部上设置有第二配合部,盖体部朝向框架部的对置面上设置有抵接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墨容纳单元构造为使得在注入口塞未放置于对应的注入口中的状态中,以及注入口塞与对应的注入口非完全配合的状态中,注入口塞抵靠向关闭位置枢转的盖体部的抵接部,以阻挡盖体部枢转至关闭位置,而盖体部在施力部的作用力下朝向最大打开位置枢转,从而能够阻挡翻转部件向第二位置的枢转。这可明确地提醒使用者重新放置好注入口塞,并重新将盖体部枢转至关闭位置,可防止墨水被污染或变质,保证喷墨打印机的成像质量。

可选地,在所述注入口塞与对应的所述注入口完全配合的状态中,所述抵接部与所述注入口塞的顶部之间具有间隙。由此,注入口塞的顶部不接触抵接部,以防止处于完全配合的状态中的注入口塞阻止盖体部枢转至关闭位置。

可选地,所述框架部设置有竖立部,所述竖立部与所述注入口间隔设置,并且竖立部高于所述注入口,所述竖立部的径向最小尺寸大于所述本体部的径向最大尺寸。由此,设置在框架部上的竖立部能够在注入口塞与对应的注入口非完全配合的状态中,与注入口塞干涉,并使得盖体部不能枢转至关闭位置。

可选地,所述注入口塞还包括纽带部,所述纽带部的一端与所述本体部连接,另一端用于连接所述框架部。由此,注入口塞能够通过纽带部与框架部连接。

可选地,所述施力部为弹簧,所述弹簧绕所述盖体部的枢转轴线设置。由此,弹簧能够朝向盖体部的最大打开位置对盖体部施加作用力,并且弹簧的构造简单,成本低廉。

可选地,所述施力部为挂钩,所述挂钩位于所述盖体上。由此,挂钩能够朝向盖体部的最大打开位置对盖体部施加作用力,并且挂钩的构造可靠,且易于观察和维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喷墨打印机,其包括上述的墨容纳单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喷墨打印机具有包括墨容纳单元的打印机本体,墨容纳单元包括注入口塞、框架部、盖体部和施力部,框架部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盖体部上设置有第二配合部,盖体部朝向框架部的对置面上设置有抵接部。在注入口塞未放置于对应的注入口中的状态中,以及注入口塞与对应的注入口非完全配合的状态中,注入口塞抵靠向关闭位置枢转的盖体部的抵接部,以阻挡盖体部枢转至关闭位置,而盖体部在施力部的作用力下朝向最大打开位置枢转,从而能够阻挡翻转部件向第二位置的枢转。这可明确地提醒使用者重新放置好注入口塞,并重新将盖体部枢转至关闭位置,可防止墨水被污染或变质,保证喷墨打印机的成像质量。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示意性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方面将变得更明显和更容易理解,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喷墨打印机的立体视图,其中翻转部件位于第二位置,盖体部位于关闭位置;

图2为现有喷墨打印机的另一立体视图,其中翻转部件位于第一位置,盖体部位于关闭位置;

图3为现有喷墨打印机的另一立体视图,其中翻转部件位于第一位置,盖体部位于最大打开位置;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注入口塞的立体视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墨容纳单元的立体视图;

图6为图5示出的墨容纳单元的右视图,其中,注入口塞与注入口处于完全配合状态,盖体部位于关闭位置,并省略了盖体部的侧壁;

图7为图5示出的墨容纳单元的另一右视图,其中,注入口塞与注入口处于非完全配合状态,并省略了盖体部的侧壁;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墨容纳单元的右视图,其中,注入口塞与注入口处于完全配合状态,盖体部位于关闭位置,并省略了盖体部的侧壁;以及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的墨容纳单元的立体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喷墨打印机 10: 打印机本体

23: 注入口塞 23a: 把手部

23b: 本体部 23c: 密封部

23d: 纽带部 23e: 端部

30: 翻转部件

20、120、220、320、420: 墨容纳单元

21、121、221、321、421: 墨容纳部

22、122、222、322: 注入口

24、124、224、324、424: 框架部

25、125、225、325、425: 盖体部

125a、225a、325a、425a: 抵接部

126、226、326、426: 钩部

128、228、328、428: 钩部配合部

129: 弹簧

329: 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在本文中,本申请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它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按照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墨容纳单元120。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5所示,墨容纳单元120包括三个墨容纳部121,用于容纳待供应至打印机本体10的三种彩色墨水。当然,墨容纳部121的数量并没有限制。也就是说,墨容纳部121也可以仅为一个(例如,用于容纳黑色的墨水),或者墨容纳部121可以为六个、八个、十二个等不同数量,以用于分别容纳彩色墨水,并相应地使用六种、八种、十二种等不同颜色的墨水记录彩色图像。

墨容纳单元120还包括覆盖墨容纳部121的框架部124,用于固定墨容纳部121并作为其外部包装。框架部124的上表面上具有开口向上的三个注入口122,每个注入口122分别与一个墨容纳部121内部连通,并且注入口122的数量可以与墨容纳部121的数量相同,使用者能够通过注入口122将墨水注入至墨容纳部121的内部。注入口122的上方还可设置有用于封闭注入口122的注入口塞23,以防止墨水蒸发或泄漏。

现请转到图4,其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注入口塞23,注入口塞23包括本体部23b、位于本体部23b的下方的密封部23c、位于本体部23b的上方的把手部23a,把手部23a用于供使用者夹持,密封部23c用于延伸进入注入口122中,本体部23b具有比密封部23c的直径大的直径,以用于抵靠在注入口122的顶端。此外,注入口塞23还具有纽带部23d,纽带部23d的一端与本体部23b连接,而另一个端部23e用于与框架部124连接。

继续参照图5,墨容纳单元120还包括盖体部125。盖体部125大致呈平板状,且构造为与框架部124枢转地连接。具体地,盖体部125能够相对于框架部124在关闭位置和最大打开位置之间枢转。当盖体部125位于关闭位置时,盖体部125将注入口122覆盖,当盖体部125位于最大打开位置时,注入口122露出。图5示出了盖体部125位于最大打开位置时的情形,在需要注入墨水时,可将盖体部125从关闭位置滑动至最大打开位置,使得露出注入口122,使用者即可进行注墨操作。

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盖体部125在朝向框架部124的对置面上设置有三个抵接部125a,每个抵接部125a由平行的两块板状构件构成,板状构件从盖体部125的对置面延伸,两个板状构件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注入口塞23的空间。三个抵接部125a分别于三个注入口122相对应。当盖体部125从最大打开位置向关闭位置枢转时,抵接部125a用于检测注入口塞23是否位于注入口122上。

例如,在注入口塞23与对应的注入口122完全配合的状态中,例如注入口122的密封部23c能够延伸进入注入口122中,注入口塞23向上延伸超出注入口122预定距离,此时注入口塞23的把手部23a能够至少部分地延伸进入两个板状构件之间的容纳空间中,而不会接触板状构件。即,把手部23a不与板状构件接触。这样,注入口塞23允许盖体部125枢转至关闭位置,盖体部125枢转至关闭位置后,翻转部件30能够枢转至第二位置。

相反地,在注入口塞23与对应的注入口122处于非完全配合的状态中,例如,如图7所示,注入口塞23的密封部23c未能完全地延伸进入注入口122中时,注入口塞23延伸超出注入口122的距离大于预定距离,并且注入口塞23的中线可能与注入口122的中线不一致。由此,当使用者将盖体部125从最大打开位置向关闭位置枢转盖体部125时,注入口塞23的把手部23a无法顺利地进入容纳空间中,而是与板状构件接触,使得注入口塞23阻止盖体部125枢转至关闭位置。这样,注入口塞23阻止盖体部125枢转至关闭位置。

在盖体部125位于除关闭位置的其他位置时,例如,盖体部125被未能完全地延伸进入注入口122中注入口塞23阻挡而保持在某一最大打开位置(非最大打开位置)时,翻转部件30将抵靠盖体部125的上表面,从而阻止翻转部件30至第二位置的枢转。

在一些情况下,翻转部件30的重量可能远大于注入口塞23,翻转部件30的重力经由盖体部125能够传递至注入口塞23。由于抵接部125a的构造,在来自翻转部件30的作用力的作用下,注入口塞23可能产生一定的形变、弯折或弯曲,而使得盖体部125仍被翻转部件30压迫至关闭位置,而翻转部件30枢转至第二位置。

为了更好地阻止翻转部件30至第二位置的枢转,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墨容纳单元120还设置有弹簧(扭簧)129(其作为施力部的一个示例),弹簧129可绕盖体部125的枢转轴线AX11设置,并且弹簧129朝向最大打开位置对盖体部125施加作用力,使得盖体部125在从最大打开位置向关闭位置枢转时一直受到来自弹簧129的弹性回复力。

此外,框架部124上设置有钩部配合部128(其作为第一配合部的一个示例),盖体部125上设置有钩部126(其作为第二配合部的一个示例)。在盖体部125的关闭位置处,钩部126能够延伸进入钩部配合部128,并且能够与钩部配合部128钩接,以使得盖体部125能够抵抗来自弹簧129的弹性回复力而保持在关闭位置处。

由此,参考图7,当盖体部125位于除关闭位置和最大打开位置的的其他位置时,盖体部125被来自弹簧129的弹性回复力朝向最大打开位置偏压,由此,可明确地提醒使用者重新放置好注入口塞23,并再次将盖体部125枢转至关闭位置,从而可以防止墨水被污染或变质,保证喷墨打印机1的成像质量。

现请转到图6,在注入口塞23与对应的注入口122完全配合的状态中,抵接部125a与注入口塞23的顶部之间具有间隙。由此,注入口塞23的顶部不接触抵接部125a,以防止处于完全配合的状态中的注入口塞23阻止盖体部125枢转至关闭位置。

第二实施方式

现请转到图8,其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的墨容纳单元320。与第一实施方式相似,第二实施方式的墨容纳单元320包括框架部324、盖体部325、墨容纳部321以及注入口322,此外,框架部324上设置有钩部配合部328,盖体部325上设置有抵接部325a以及钩部326。

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施力部为挂钩329,挂钩329位于盖体部325的上,例如位于上表面上,此外,挂钩329可连接有弹簧,至少在盖体部325位于关闭位置时,弹簧能够经由挂钩329对盖体部325施加朝向其最大打开位置处的弹性回复力。由此,挂钩329能够朝向盖体部325的最大打开位置对盖体部325施加作用力,并且挂钩329的构造可靠,且易于观察和维修。

第三实施方式

现请转到图9,其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1的墨容纳单元420。与第一实施方式相似,第三实施方式的墨容纳单元420包括框架部424、盖体部425、墨容纳部421以及注入口432,此外,框架部424上设置有钩部配合部428,盖体部425上设置有抵接部425a以及钩部426。

可选地,框架部424设置有竖立部429,竖立部429与注入口432间隔设置,并且竖立部429高于注入口432,竖立部429的径向最小尺寸大于本体部的径向最大尺寸。由此,设置在框架部424上的竖立部429能够在注入口塞23与对应的注入口432非完全配合的状态中,与注入口塞23干涉,并使得盖体部425不能枢转至关闭位置。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墨容纳单元的喷墨打印机,喷墨打印机具有包括上述墨容纳单元的打印机本体10,以及与打印机本体10可枢转地连接的翻转部件30,枢转轴AX沿左右方向设置。本实用新型的喷墨打印机1除具有打印功能以外,还可以具有图像扫描仪功能、传真功能或复印功能等各种功能,而图像扫描仪功能、传真功能或复印功能可使用诸如图像读取装置的翻转部件30实现。

喷墨打印机1包括打印机本体10和墨容纳单元,且墨容纳单元固定地安装至打印机本体10上。打印机本体10可大体上呈长方体形状,墨容纳单元设置在打印机本体10的前侧面的两端处。应当了解,虽然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墨容纳单元设置在打印机本体10的前侧,但是根据实际需要,墨容纳单元也可以设置在打印机本体10的其它部位。此外,墨容纳单元也可以构造成固定安装或者可拆卸地安装至打印机本体10上。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