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混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8357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全自动混染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布料染色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随身穿戴的衣服、裤子的要求不再仅限于质量上的提升,更多的人们着眼于衣服的色彩、花纹、图案等外观要求。所以对于布料的印染、上色要求极高,传统的布料印染过程大致需经过图案设计、花纹制版、色浆调制和印制花纹等几个工序。而工业上印染大致有筛网印染、喷墨印染和辊筒印染。

相比于传统印染,工业印染通过使用自动化印染设备,既提高了印染效率也节省了人力资源。一般的印染设备虽然能够提高印染效率,但常常需要时刻加入印染料液,从而避免空印。同时,受限于染设备的结构和功能,印染的布料图案单一,不能满足一台设备多种花纹、图案的印染,若要印染不同花纹,则需要对印染设备的结构或者布料上的花纹进行改变。另外在布料印染后,有时需对布料进行人工剪裁、分段,人工的操作不当或者失误都会造成布料端部不平整,破坏布料的完美程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混染机,相比于现有技术,能够一台机器间歇印染出不同图案的布料,智能化程度高,使用简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机身,所述机身内设有第一印染辊、第二印染辊和传动辊,所述机身内还包括输料传送带、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凸轮机构和杠杆,所述输料传送带出料端设有传动辊,与传动辊的辊面接触设有第一印染辊,第一印染辊设置在位于输料传送带正上方的第一传送带输料端,与传动辊的棍面接触还设有第二印染辊,第二印染辊设置在位于输料传送带下方的第二传送带输料端,第二印染辊同轴设置有凸轮机构,所述凸轮机构包括凸轮和从动杆,从动杆自由端连接有固定设置的弹簧,所述杠杆一端与从动杆自由端连接,另一端垂直连接有切刀,输料传送带与第一传送带之间设有与第一印染辊电连接的支路,支路连接有电源和开关,所述第二印染辊连接有电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达到的技术效果是:当向输料传送带输送布料时,布料随着输料传送带传动,当布料端与传动辊接触时,布料与传动辊接触后,由于相对运动产生摩擦力外加传动辊的转动使得布料端部贴合传动辊转动,带动后续布料在其表面一同转动,当布料端部旋转至该棍与第一印染辊接触面时,第一印染辊的旋转使得布料逐渐与第一印染辊棍面贴合,第一印染辊棍面上印有花纹图案,布料将逐渐被印染上图案,已被印刷的部分将先行传输至第一传送带,后续的布料也正在完成印染过程。与此同时,由于第二印染辊单独外界电机,将保持持续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带动与其同轴设置的凸轮机构一齐转动,该凸轮机构通过凸轮的转动,凸轮与从动杆的接触端会由弧面部逐渐变为凸面部,在此过程中,凸面部给予从动杆的抵压力逐渐增大,使得从动杆克服弹簧弹力向下移动,并抵压杠杆一端。相反的,由于支点作用,杠杆另一端将逐渐上翘,同时带动切刀向上移动,并逐渐将布料切断,被切断布料尾部被传送到第一印染辊,并贴合第一印染辊一齐转动,最后通过出料口排出机器外。此刻切刀正好移动至支路,并抵压开关,使得支路处于断开状态,第一印染辊相应停止转动。第二段布料将随着传动辊一起转动,由于第一印染辊停止转动,布料端部接触到第一印染辊后,布料没有收到第一印染辊旋转方向上的摩擦力,使得其顺利经过第一印染辊与传动辊的棍面接触区,并始终保持与传动辊贴合,当布料端部传动到处于旋转状态的第二印染辊时,收到第二印染辊旋转方向上摩擦力的影响,便顺着第二印染辊旋转方向上的摩擦力,转而贴合到第二印染辊棍面,并逐渐与第二印染辊棍面贴合,完成部分布料的印染,已被印染的布料将先行传动到第二传送带,并被先行输送出去。此时,由于凸轮与从动杆的接触点逐渐由凸面部变为弧面部,凸轮给予从动杆向下的低压力减小,加之弹簧向上的弹力,导致与从动杆自由端连接的杠杆一端受力减小,并逐渐向上翘起,另一端相应下降,下降过程中,切刀逐渐随之下降,并一同完成布料的剪切,使得被切布料尾部顺利经过传动辊传递至第二印染辊进行印染,最后通过第二传送带输出。

以上方案中,传动辊起到接收布料,并传递布料的作用。考虑到布料耐挤压这一原理,通过将第一印染辊和第二印染辊分别与传动辊棍面接触,形成了布料导流区域,利用布料与棍面接触所产生的转动摩擦力,改变了布料传递方向,使得布料能顺利与第一印染辊和第二印染辊棍面贴合。第二印染辊单独连接电机,保证了与其同轴设置的凸轮不断转动,并通过凸轮转动改变凸轮与从动杆的接触点,从而通过杠杆将力传递到切刀,带动切刀切割布料,同时改变支路的闭合、断开两个状态的变化。在此过程中,从动杆起到受力变化感应和力传递的作用,此凸轮机构的从动杆通过连接弹簧,利用弹簧时刻给予从动杆向上的弹力,加强了拖轮与从动杆的接触力,避免从动杆与拖轮接触点松动,而导致凸轮机构失效。

进一步,所述输料传送带的输料端设有展布装置,展布装置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旋转辊。由于布料属于带有弹性的薄质面料,故挤压布料并不会对布料的结构、外观产生任何影响。相反的,布料通过展布装置的挤压,将布料质地变得更加紧实,使得布料进入输料传送带后,能够以平整的状态进入。

进一步,所述进料传送带与第一传送带之间还设有若干鼓风机。通过鼓风机产生的风量,使得布料各个蓬松、凸起的部分均匀的贴合于传送带,避免了由于布料不平,在后续的旋转传递过程中,产生歪斜成卷或者部分折叠成卷,对布料的印染有很大影响。

进一步,所述输料传送带上设有供切刀上下往复移动的夹缝,所述切刀两端均有刀刃。设置夹缝使得切刀能顺利贯穿到输料传送带上,从而进行两个印染途径的间歇进行,在切刀上下往复移动过程中,切刀两面均开有刀刃,使得两途径都能完成布料的剪切。

进一步,所述第一印染辊和第二印染辊的转动方向与传动辊的转动方向相反。布料贴合传动辊棍面主要通过在布料端部接触到传动辊的瞬间,发生相对位移所产生的摩擦力来完成的。第一印染辊和第二印染辊旋转方向与转动辊相反,使得布料端部与第一印染辊或者第二印染辊接触时,相对位移程度加大,产生了更大的摩擦力,该摩擦由转动摩檫转变为静摩擦,布料便被带动到拥有更大摩擦力的棍面上。与此同时,能将两种印染样式不同的布料进行分向传送,节省了后续的分批工作。

进一步,所述第一印染辊和第二印染辊棍面包裹有软质材料。软质材料,其质地输送,材料上布有若干密集洞,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棍面的粗糙度,保证布料通过摩擦力额带动顺利与棍面贴合。另外,可在软质材料上进行印染图案的预先设计,与直接在棍面设计图案相比,更加方便,容易,同时也可根据需求进行图案的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全自动混染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输料传送带1、第一传送带2、第二传送带3、传动辊4、第一印染辊5、第二印染辊6、凸轮7、切刀8、从动杆9、弹簧10、杠杆11、展布装置12、开关13、电机14。

实施例一:

下面结合图1详细说明本发明所提出的具体工作情况:本发明包括钢制材料的机身,机身内部设有电机底座,电机底座内安装有保障整个机器联动运行的电机构,该电机底座上设有支架,该支架总共分为3层,每层均设有若干半径约为5-7cm的辊,辊之间棍面相互并排设置形成传动区,传动区上铺设有皮带。其中最上层为第一传送带2,第一传送带2的出料端连通于机身侧壁上的出料口,第一传送带2的输料端设置有第一印染辊5,该第一印染辊5半径约为12-15cm;中间层为输料传送带1,该输料传送带1位于第一传送带2的正下方,一端设有展布装置12并与机身侧壁的输料口连通,另一端设有半径为10-12cm的传动辊4作为该传送带的出料端,该传动辊4正好位于第一印染辊5的下部,且辊面与第一印染辊5棍面刚好形成面接触;最底层为第二传送带3,第二传送带3表面设有开口,该传送带一端设有半径为10-12cm的第二印染辊6,第二印染辊6位于传动辊4下部,且棍面同样与传动辊4棍面形成面接触,另一端对准机身另一侧侧壁的出料口。另外,第二印染辊6单独连接有独立的电机14,以保证该辊的转动不受其他因素影响,输料传送带1与第一传送带2之间,接近第一传送带2的位置设置有一条支路,该支路一端连接有电源,还连接有开关13,该开关13与设于第二传送带3表面的开口位置对应,支路另一端连接至第一印染辊5。在第二印染辊6上设置有凸轮7机构,该凸轮7机构的凸轮7外形呈长条形,并且与第二印染辊6同轴设置,凸轮7外缘上紧密静连接从动杆9一自由端,该从动杆9另一自由端连接固定设置在电机底座上的弹簧10。另外还设有杠杆11,设置杠杆11的底座低于第二传送带3,以保证杠杆11能正常工作,杠杆11一端连接在从动杆9上,另一端垂直连接有一连杆,该连杆端部固定设置双向开有刀刃的切刀8。另外,在传动辊4、第一印染辊5和第二印染辊6的棍面可选择酥松状软质材料进行包裹,一方面加大粗糙度,增加与布料间产生的摩擦力,另一方面,包裹材料可进行花纹图案的预先设计,相对于直接在棍面设计花纹图案,这种方案更加简单,更换印染图案也更为方便。

实际使用时,将该机器通电,启动电机同时带动输料传送带1、第一传送带2和第二传送带3传动,传动辊4、第二印染辊6转动和展布装置12启动。首先将需要印染的布料放入熟料传送带所对应的输料口中,布料经由展布装置12,将布料压实,意在使其质地更加均匀。之后布料随着输料传送带1传动,传动过程中,由于传送带的运动以及设备的运行时产生的振动容易使得布料晃动以及相对位移,可考虑在传送带正上方设置若干鼓风机,利用鼓风机产生垂直向下的风力,既保证布料每个区域与传送带均匀接触,也避免了布料移动,一定程度上起到固定、展平的作用。当布料端与传动辊4接触时,由于相对运动产生的摩擦力外加传动辊4的转动使得布料端部可贴合传动辊4转动,并带动后续布料在其表面一同转动。在布料端部旋转至传动辊4与第一印染辊5的棍面接触区时,第一印染辊5的反向旋转使得布料逐渐与第一印染辊5辊面贴合,第一印染辊5棍面上预先设有花纹图案,布料与棍面传动接触过程中将逐渐被印染上图案,已被印染的部分将先行传输至第一传送带2,此时,后续的布料也正在逐渐完成印染过程。与此同时,由于第二印染辊6单独外接有电机14,故将保持持续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带动与其同轴设置的凸轮机构(包括凸轮和与其静连接的从动杆)一齐转动,该凸轮机构通过凸轮7的转动,其与从动杆9的接触端会由弧面部逐渐变为凸面部,在此过程中,凸面部给予从动杆9的抵压力逐渐增大,使得从动杆9克服弹簧10弹力向下移动,并抵压杠杆11一端。相反的,由于支点作用,杠杆11另一端将逐渐上翘,同时带动切刀8向上移动,并逐渐将布料切断,被切断布料尾部被传送到第一印染辊5,并贴合第一印染辊5一齐转动,最后通过出料口排出机器外。此时切刀8正好移动至支路,并抵压开关13,使得支路处于断开状态,第一印染辊5也就相应停止转动。

另一印染路径的是通过第二印染辊6进行的,其工作原理同第一印染辊5印染过程大致相同。在第一段布料印染工序结束后或者正在进行时,保持电源流通,并持续向输料传送带1上输送未印染布料。同理,第二段布料将随着传动辊4一起转动,由于第一印染辊5停止转动,布料端部接触到静止的第一印染辊5时,布料没有收到第一印染辊5旋转方向上的摩擦力,使得其顺利经过第一印染辊5与传动辊4的棍面接触区,并始终保持与传动辊4贴合,当布料端部传动到处于旋转状态的第二印染辊6时,受到第二印染辊6反向旋转方向上摩擦力的影响,便顺着第二印染辊6旋转方向上的摩擦力,转而贴合到第二印染辊6棍面,并逐渐与第二印染辊6棍面贴合,完成部分布料的印染,已被印染的布料将先行传动到第二传送带3,并被传输出去。此时,由于凸轮7与从动杆9的接触点逐渐由凸面部变为弧面部,凸轮7给予从动杆9向下的低压力减小,加之弹簧10向上的弹力,导致与从动杆9自由端连接的杠杆11一端受力减小,并逐渐向上翘起,另一端相应下降,最后进入位于输料传送带1的夹缝中暂存。切刀8下降过程中,一同完成布料的剪切工序,使得被切布料尾部顺利经过传动辊4传递至第二印染辊6进行印染,最后通过第二传送带3输出。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意在对该设备对印染的布料长度的可控性进行简述。第一印染辊5半径变化大于第二印染辊6半径其目的在于,由于第一印染辊5设置于传动辊4上部,而第一印染辊5和传动辊4的中心点距离决定了输料传送带1与第一传送带2件的距离,第一印染辊5的半径变化范围越广,就意味着输料传送带1与第一传送点间的间距变化越广。由于两种印染途径印染出的布料的长短取决于第一印染辊5的旋转时间的长短,若第一印染辊5旋转的时间较长,那么相应的第一传送带2和第二传送带3传送出的印染布料就会更长。所以具体可通过增加输料传送带1和第一传送带2件的距离来实现,第一印染辊5的旋转与否是通过切刀8抵压开关13来决定,两传送带件的间距增大,切刀8在往上移动所消耗的时间变长,使得支路断开延时,第一印染辊5转动时间相对延长,相应的印染时间就会更长;相反过程,当布料正位于第二印染辊6进行印染,切刀8在往下移动过程中,切刀8与布料切割时间增长,在切割前,布料始终在第二印染辊6上进行,使得第二印染辊6印染出的布料长度更长。另外还可通过该变凸轮7外形,将长条状凸轮7设置更长,使得凸轮7的平滑面延伸,在转动过程中,从动杆9与凸轮7接触面由弧面部变为凸面部的速度相应变慢,进而能改变切刀8上下移动的时间长短,达到上述效果。

本发明通过将第一印染辊5和第二印染辊6与传动辊4面接触,并分别设置在传动辊4上下两端,两辊可分别使用不同的花纹图案,很好的将不同图案的布料间歇分送带不同输出口,外加通过切刀8进行两印染辊相互交错的转动,既实现了两个印染途径的自动化控制,也将布料进行剪切加工,省去了人工分类、剪切等后续工序。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发明所省略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