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维护的印刷设备高效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47132发布日期:2019-12-31 14:01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维护的印刷设备高效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印刷机除尘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维护的印刷设备高效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印刷文字和图像的机器。现代印刷机一般由装版、涂墨、压印、输纸等机构组成。它的工作原理是:先将要印刷的文字和图像制成印版,装在印刷机上,然后由人工或印刷机把墨涂敷于印版上有文字和图像的地方,再直接或间接地转印到纸或其他承印物上,从而复制出与印版相同的印刷品。印刷机的发明和发展,对于人类文明和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在印刷机械自动化方面,网络化、生产集成化、数字化工作流程、与管理信息系统的链接等技术成为开发的重点。海德堡公司的cp2000自动控制系统除了对全机从给纸、输纸及导纸、输墨、输水、换版、套准、清洗、干燥、上光涂布、喷粉及收纸等每个工作环节进行预置、调控及故障诊断之外,还具有实现印刷企业全部生产工序网络化、在线传输印前图像处理数据等功能。进入新世纪,多数胶印机制造厂家都开发了相应的di数字印刷机。

在印刷加工过程中,由于刚刚印制完成的纸张油墨未干或滚筒不密封等原因,很容易导致印刷滚筒上留下粉墨,并由此还使印刷滚筒沾染上灰尘和杂质,这不仅造成纸品不同程度的污染,还容易进一步污染纸张,给印刷质量带来了影响,为了保证印刷产品质量,通常需要采用人工方式将印刷滚筒上的杂物或油污进行清理,但是这样往往会消耗大量人力物力,极大的增加了企业成本负担,现有技术中的解决方法是在印刷机内部增加清洁装置,但是大多的清洁效果不理想,未清洁干净的粉墨依然会残留在滚筒上,印刷质量得不到提高,且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6335958u,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印刷设备高效除尘装置,属于机械技术领域,主要解决现有印刷设备大部分采用的是简单的毛刷除尘,容易出现印刷设备在工作的同时产生静电,使得不易对设备表面的灰尘进行清除的问题,所述设备本体上表面的中间位置安装有抽气泵,所述抽气泵的右侧安装有电控箱,所述抽气泵的下方安装有抽气管道,所述抽气管道的左右两端均安装有侧壁抽气管道,所述抽气管道下表面的前后两侧均安装有抽气侧壁,所述两端侧壁抽气管道的内侧壁上均匀的安装有吸孔,所述抽气侧壁的下方安装有毛刷装置。但是现有的印刷设备除尘装置还存在着对印刷前的纸张缺少清扫除尘功能,除尘效果差和不能够进行对油墨异味进行清除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便于维护的印刷设备高效除尘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维护的印刷设备高效除尘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印刷设备除尘装置对印刷前的纸张缺少清扫除尘功能,除尘效果差和不能够进行对油墨异味进行清除的问题。一种便于维护的印刷设备高效除尘装置,包括安装支撑底座,移动滑槽,移动轮,右支撑座,左支撑座,印刷纸质除尘刷结构,吸尘罩结构,除异味通风罩结构,印刷设备,工作台,支撑架,除尘开关,卡环,顶板,缓存箱,排气导管,防护盖,除异味开关,y型支架和清扫开关,所述的移动滑槽分别开设在安装支撑底座的内部左右两侧;所述的移动轮分别螺栓连接在右支撑座和左支撑座的下表面并设置在移动滑槽内部;所述的右支撑座设置在右侧设置的移动滑槽的上部;所述的左支撑座设置在左侧设置的移动滑槽的上部;所述的印刷纸质除尘刷结构安装在右支撑座的左侧上部和左支撑座的右侧下部;所述的吸尘罩结构安装在右支撑座的上表面;所述的除异味通风罩结构安装在顶板的上表面;所述的印刷设备螺栓连接在工作台的上表面;所述的支撑架上端分别螺栓连接在工作台的下表面四角位置,所述的支撑架下端与安装支撑底座螺栓连接;所述的除尘开关镶嵌在右支撑座的正表面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卡环与吸尘罩结构相连接;所述的顶板螺钉连接在左支撑座的上表面和吸尘罩结构的上部;所述的缓存箱螺栓连接在安装支撑底座的上表面右侧位置;所述的排气导管纵向螺栓连接在缓存箱的上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防护盖螺钉连接在排气导管的上表面;所述的除异味开关镶嵌在顶板的正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y型支架螺栓连接在工作台的上表面左侧位置;所述的清扫开关镶嵌在左支撑座的正表面下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印刷纸质除尘刷结构包括清扫电机,外部支撑轴承,清扫滚筒,清扫刷毛,转轴,安装板和内嵌轴承,所述的外部支撑轴承套接在转轴的外表面左侧位置;所述的清扫滚筒套接在转轴的外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清扫刷毛胶接在清扫滚筒的外表面;所述的转轴一端联轴器连接在清扫电机的输出轴上,另一端插接在内嵌轴承的内部左侧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吸尘罩结构包括支撑管,吸尘管,吸尘握柄,外支撑板,内支撑板和吸尘机,所述的吸尘管一端贯穿支撑管的左侧中间位置与吸尘机的进口端螺纹连接,另一端螺纹连接在吸尘握柄的上端;所述的外支撑板螺栓连接在支撑管的右侧下部位置;所述的内支撑板横向焊接在支撑管的内部下侧位置;所述的吸尘机螺栓连接在内支撑板的上表面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除异味通风罩结构包括除尘吸味罩,排风扇,安装条,排气软管,过滤网板,吸味过滤网和连接筒,所述的除尘吸味罩螺纹连接在连接筒的内部下侧位置;所述的排风扇螺栓连接在安装条的下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安装条横向螺钉连接在连接筒的内部下侧位置;所述的排气软管螺纹连接在连接筒的上表面;所述的过滤网板横向螺钉连接在除尘吸味罩的内部左右两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吸味过滤网分别螺钉连接在除尘吸味罩的内部左右两侧下部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外支撑板设置有储尘箱,排尘管,观察条和清理盖,所述的储尘箱螺栓连接在外支撑板的上表面;所述的排尘管一端螺纹连接在储尘箱上表面左侧位置,另一端贯穿支撑管的右侧下部位置与吸尘机的出口端螺纹连接;所述的观察条纵向镶嵌在储尘箱的正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清理盖螺纹连接在储尘箱的上表面右侧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外部支撑轴承放置在y型支架的上表面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清扫电机螺栓连接在左支撑座的右侧下部位置;所述的安装板螺栓连接在右支撑座的左侧上部位置;所述的清扫滚筒设置在印刷设备的进纸口的前部。

优选的,所述的支撑管螺纹连接在右支撑座的上表面;所述的吸尘握柄卡接在卡环的内部;所述的卡环胶接在支撑管的左侧上部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过滤网板具体采用不锈钢网板;所述的过滤网板设置在排风扇的下部,并位于吸味过滤网的上侧。

优选的,所述的除尘吸味罩与顶板螺栓连接设置;所述的排气软管具体采用pvc塑料软管;所述的排气软管通过连接筒与除尘吸味罩内部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的排气软管通过排气导管与缓存箱内部连通;所述的缓存箱采用正表面设置有箱门的不锈钢箱。

优选的,所述的吸尘握柄通过吸尘管和排尘管与储尘箱内部连通。

优选的,所述的移动轮具体采用带有刹车片的万向轮。

优选的,所述的除异味开关电性连接排风扇;所述的除尘开关电性连接吸尘机;所述的清扫开关电性连接清扫电机。

优选的,所述的排风扇具体采用型号为sy-fysj01的风扇;所述的吸尘机具体采用型号为jn-601的吸尘机;所述的吸味过滤网具体采用带有活性炭层的尼龙过滤网;所述的清扫电机具体采用型号为pvf060-10-s2-p2的电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清扫滚筒,清扫刷毛和转轴的设置,有利于对进入印刷设备之前的纸张表面进行清理,保证打印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吸尘握柄通过吸尘管和排尘管与储尘箱内部连通,有利于对印刷设备上的灰尘进行吸附清除,提高除尘效率。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储尘箱,观察条和清理盖的设置,有利于方便察看储尘箱内部灰尘的收集情况,方便进行倾倒。

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排风扇的设置,有利于起到通风排气的作用。

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吸味过滤网具体采用带有活性炭层的尼龙过滤网,有利于对油墨气味进行吸附,维护良好的工作环境。

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移动滑槽和移动轮的设置,有利于将除尘设备从印刷设备上移出,方便维护操作的进行。

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过滤网板的设置,有利于起到过滤的作用,同时可以防止排风扇扇叶误伤工作人员。

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缓存箱,排气导管和防护盖的设置,有利于对废气进行排放和对废纸屑进行存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印刷纸质除尘刷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吸尘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除异味通风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安装支撑底座;2、移动滑槽;3、移动轮;4、右支撑座;5、左支撑座;6、印刷纸质除尘刷结构;61、清扫电机;62、外部支撑轴承;63、清扫滚筒;64、清扫刷毛;65、转轴;66、安装板;67、内嵌轴承;7、吸尘罩结构;71、支撑管;72、吸尘管;73、吸尘握柄;74、外支撑板;741、储尘箱;742、排尘管;743、观察条;744、清理盖;75、内支撑板;76、吸尘机;8、除异味通风罩结构;81、除尘吸味罩;82、排风扇;83、安装条;84、排气软管;85、过滤网板;86、吸味过滤网;87、连接筒;9、印刷设备;10、工作台;11、支撑架;12、除尘开关;13、卡环;14、顶板;15、缓存箱;16、排气导管;17、防护盖;18、除异味开关;19、y型支架;20、清扫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维护的印刷设备高效除尘装置,包括安装支撑底座1,移动滑槽2,移动轮3,右支撑座4,左支撑座5,印刷纸质除尘刷结构6,吸尘罩结构7,除异味通风罩结构8,印刷设备9,工作台10,支撑架11,除尘开关12,卡环13,顶板14,缓存箱15,排气导管16,防护盖17,除异味开关18,y型支架19和清扫开关20,所述的移动滑槽2分别开设在安装支撑底座1的内部左右两侧;所述的移动轮3分别螺栓连接在右支撑座4和左支撑座5的下表面并设置在移动滑槽2内部;所述的右支撑座4设置在右侧设置的移动滑槽2的上部;所述的左支撑座5设置在左侧设置的移动滑槽2的上部;打开移动轮3上的刹车片,推动右支撑座4和左支撑座5,将除尘装置从移动滑槽2内移出即可方便维护操作的进行;所述的印刷纸质除尘刷结构6安装在右支撑座4的左侧上部和左支撑座5的右侧下部;所述的吸尘罩结构7安装在右支撑座4的上表面;所述的除异味通风罩结构8安装在顶板14的上表面;所述的印刷设备9螺栓连接在工作台10的上表面;所述的支撑架11上端分别螺栓连接在工作台10的下表面四角位置,所述的支撑架11下端与安装支撑底座1螺栓连接;所述的除尘开关12镶嵌在右支撑座4的正表面上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卡环13与吸尘罩结构7相连接;所述的顶板14螺钉连接在左支撑座5的上表面和吸尘罩结构7的上部;所述的缓存箱15螺栓连接在安装支撑底座1的上表面右侧位置;所述的排气导管16纵向螺栓连接在缓存箱15的上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防护盖17螺钉连接在排气导管16的上表面;所述的除异味开关18镶嵌在顶板14的正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y型支架19螺栓连接在工作台10的上表面左侧位置;所述的清扫开关20镶嵌在左支撑座5的正表面下部中间位置;所述的印刷纸质除尘刷结构6包括清扫电机61,外部支撑轴承62,清扫滚筒63,清扫刷毛64,转轴65,安装板66和内嵌轴承67,所述的外部支撑轴承62套接在转轴65的外表面左侧位置;所述的清扫滚筒63套接在转轴65的外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清扫刷毛64胶接在清扫滚筒63的外表面;所述的转轴65一端联轴器连接在清扫电机61的输出轴上,另一端插接在内嵌轴承67的内部左侧中间位置;通过清扫开关20启动清扫电机61带动转轴65的转动,从而使清扫滚筒63和清扫刷毛64进行转动,从而可以对进入印刷设备9之前的纸张的外表面进行除尘和清理,从而保证印刷的质量。

如附图3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吸尘罩结构7包括支撑管71,吸尘管72,吸尘握柄73,外支撑板74,内支撑板75和吸尘机76,所述的吸尘管72一端贯穿支撑管71的左侧中间位置与吸尘机76的进口端螺纹连接,另一端螺纹连接在吸尘握柄73的上端;所述的外支撑板74螺栓连接在支撑管71的右侧下部位置;所述的内支撑板75横向焊接在支撑管71的内部下侧位置;所述的吸尘机76螺栓连接在内支撑板75的上表面中间位置;通过除尘开关12启动吸尘机76手握吸尘握柄73,对准印刷设备9的外表面灰尘存在的地方,对灰尘进行吸附,灰尘经吸尘握柄73进入到吸尘管72在吸尘机76的作用下从排尘管742内存储到储尘箱741内完成,除尘操作。

如附图4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除异味通风罩结构8包括除尘吸味罩81,排风扇82,安装条83,排气软管84,过滤网板85,吸味过滤网86和连接筒87,所述的除尘吸味罩81螺纹连接在连接筒87的内部下侧位置;所述的排风扇82螺栓连接在安装条83的下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安装条83横向螺钉连接在连接筒87的内部下侧位置;所述的排气软管84螺纹连接在连接筒87的上表面;所述的过滤网板85横向螺钉连接在除尘吸味罩81的内部左右两侧中间位置;所述的吸味过滤网86分别螺钉连接在除尘吸味罩81的内部左右两侧下部位置;通过除异味开关18启动排风扇82,在排风扇82的作用下,将印刷过程中产生的异味通过吸味过滤网86进行吸附,并将废纸屑和灰尘通过除尘吸味罩81吸入连接筒87内,从而进入排气软管84内,废气经排气导管16和防护盖17之间的缝隙排除,而固定废物顺着排气导管16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缓存箱15内。

如附图2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外支撑板74设置有储尘箱741,排尘管742,观察条743和清理盖744,所述的储尘箱741螺栓连接在外支撑板74的上表面;所述的排尘管742一端螺纹连接在储尘箱741上表面左侧位置,另一端贯穿支撑管71的右侧下部位置与吸尘机76的出口端螺纹连接;所述的观察条743纵向镶嵌在储尘箱741的正表面中间位置;所述的清理盖744螺纹连接在储尘箱741的上表面右侧位置;通过观察条743观察储尘箱741内灰尘的收集情况,当达到一定量时,打开清理盖744对灰尘进行清理即可。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外部支撑轴承62放置在y型支架19的上表面中间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清扫电机61螺栓连接在左支撑座5的右侧下部位置;所述的安装板66螺栓连接在右支撑座4的左侧上部位置;所述的清扫滚筒63设置在印刷设备9的进纸口的前部。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支撑管71螺纹连接在右支撑座4的上表面;所述的吸尘握柄73卡接在卡环13的内部;所述的卡环13胶接在支撑管71的左侧上部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过滤网板85具体采用不锈钢网板;所述的过滤网板85设置在排风扇82的下部,并位于吸味过滤网86的上侧。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除尘吸味罩81与顶板14螺栓连接设置;所述的排气软管84具体采用pvc塑料软管;所述的排气软管84通过连接筒87与除尘吸味罩81内部相连通。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排气软管84通过排气导管16与缓存箱15内部连通;所述的缓存箱15采用正表面设置有箱门的不锈钢箱。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吸尘握柄73通过吸尘管72和排尘管742与储尘箱741内部连通。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移动轮3具体采用带有刹车片的万向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除异味开关18电性连接排风扇82;所述的除尘开关12电性连接吸尘机76;所述的清扫开关20电性连接清扫电机61。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排风扇82具体采用型号为sy-fysj01的风扇;所述的吸尘机76具体采用型号为jn-601的吸尘机;所述的吸味过滤网86具体采用带有活性炭层的尼龙过滤网,有利于对油墨气味进行吸附,维护良好的工作环境;所述的清扫电机61具体采用型号为pvf060-10-s2-p2的电机。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接通外部电源,通过清扫开关20启动清扫电机61带动转轴65的转动,从而使清扫滚筒63和清扫刷毛64进行转动,从而可以对进入印刷设备9之前的纸张的外表面进行除尘和清理,从而保证印刷的质量;在印刷过程中,通过除异味开关18启动排风扇82,在排风扇82的作用下,将印刷过程中产生的异味通过吸味过滤网86进行吸附,并将废纸屑和灰尘通过除尘吸味罩81吸入连接筒87内,从而进入排气软管84内,废气经排气导管16和防护盖17之间的缝隙排除,而固定废物顺着排气导管16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缓存箱15内;为保证除尘的效果,通过除尘开关12启动吸尘机76手握吸尘握柄73,对准印刷设备9的外表面灰尘存在的地方,对灰尘进行吸附,灰尘经吸尘握柄73进入到吸尘管72在吸尘机76的作用下从排尘管742内存储到储尘箱741内完成,除尘操作,通过观察条743观察储尘箱741内灰尘的收集情况,当达到一定量时,打开清理盖744对灰尘进行清理即可;在进行维护时,打开移动轮3上的刹车片,推动右支撑座4和左支撑座5,将除尘装置从移动滑槽2内移出即可方便维护操作的进行。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