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横向开盖的微型热敏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10859发布日期:2020-08-28 15:24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横向开盖的微型热敏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敏打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横向开盖的微型热敏打印机。



背景技术:

随着热敏打印机的普及应用,不仅在银行的自动提款机、超市的收银台和电商发货处均使用到热敏打印机,也在电商行业和快递行业打印这类商用领域迅速增长,而现在便携式的热敏打印渐渐也广泛地被应用在个人消费使用领域。

热敏打印机一般设置有壳体、纸仓、胶辊和热敏片,位于纸仓内打印纸输入胶辊和热敏片处,继而打印形成图像,由于需要更换打印纸,故需要经常打开打印机的盖体,更换后再盖合盖体,并使热敏片与胶辊相对,而商用座式的热敏打印机由于整机较大,有更多的结构布置空间,故在设计开盖结构时可不太需要开盖与基座的干涉的问题,而便携式的微型热敏打印机由于其整机较小,其整机大小和手掌差不多,在微型热敏打印机内需要布置上述的部件,故对微型热敏打印机的结构布局尤其重要,且微型热敏打印机的壳体整体度和平整度有着更高的要求,故也需要对开盖结构和开盖干涉问题着重设计,以保证微型热敏打印机的使用手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横向错位移动开盖的微型热敏打印机。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横向开盖的微型热敏打印机,包括热敏片、胶辊、盖体和基座,热敏片和胶辊中的一个设置在盖体上,热敏片和胶辊中的另一个设置在基座上,盖体和基座铰接,热敏片和胶辊相对并形成走纸通道,盖体和基座之间形成出纸口,走纸通道与出纸口连通,盖体在靠近出纸口处设置有第一卡合部,基座在靠近出纸口处设置有第二卡合部,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卡合,盖体朝向基座内延伸设置有转臂,转臂设置有第一铰接部,基座内设置有第二铰接部,第一铰接部与第二铰接部铰接,转臂可在前铰位和后铰位之间相对于第二铰接部移动,前铰位位于后铰位在同一水平方向靠近出纸口的前方,微型热敏打印机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连接在转臂和基座之间。

由上述方案可见,在开盖时通过水平方向移动盖体,继而使得盖体与基座形成横向错位,继而在避免盖体在转动打开时与基座干涉,从而保证盖体打开顺利,且盖合后盖体上的热敏片和基座上的胶辊精准配合,保证打印品质。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弹性件采用弹簧,弹簧沿水平方向布置,弹簧连接在转臂和基座之间。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基座设置有定位柱,弹簧连接在定位柱和第一铰接部之间。

由上可见,利用弹性件对盖体和基座的位置进行锁定,从而提高锁定稳定性,稳定打印品质。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前铰位和后铰位之间连通地设置有连接通道,连接通道沿水平方向延伸。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盖体设置有第一后外壁,第一后外壁和出纸口分别位于走纸通道相对的两侧上,基座设置有第二后外壁,第二后外壁和出纸口分别位于走纸通道相对的两侧上;第一后外壁和第二后外壁间隙配合。

由上可见,通过第一后外壁和第二后外壁间隙配合,从而能够保证外壳的完整度和平整度,从而大大提高微型热敏打印机的使用手感。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盖体朝向基座延伸设置有卡钩,第一卡合部设置在卡钩上,基座设置有卡槽,第二卡合部位于卡槽处,卡钩与卡槽卡合,卡钩可在卡槽内沿水平方向移动。

由上可见,通过卡钩可在卡槽内沿水平方向移动,以及卡钩与卡槽卡合,使得盖体能够在合理的行程范围内的横向移动,以实现开盖和合盖锁定。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铰接部为设置在转臂上的铰接柱;第二铰接部为设置在基座内的槽体,铰接柱与槽体配合,前铰位位于槽体的前端部,后铰位位于槽体的后端部。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槽体沿水平方向延伸。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槽体在前端部设置有前铰槽,槽体在后端部设置有后铰槽,前铰槽位于后铰槽在同一水平方向靠近出纸口的前方,槽体在前铰槽和后铰槽之间连通地设置有连接槽,连接槽的宽度小于前铰槽的内径或/和后铰槽的内径。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铰接部为设置在转臂上的槽体;第二铰接部为设置在基座内的铰接柱,铰接柱与槽体配合。

由上可见,通过铰接柱和槽体的配合,从而保证盖体和基座连接稳定性,即利用宽度与内径差实现相应的位置限位,提高开盖时的流畅性和合盖时的位置精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微型热敏打印机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微型热敏打印机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微型热敏打印机第一实施例在盖合状态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微型热敏打印机第一实施例在分离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微型热敏打印机第一实施例在打开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微型热敏打印机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微型热敏打印机第二实施例在盖合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微型热敏打印机第二实施例在分离状态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微型热敏打印机第二实施例在打开状态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微型热敏打印机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微型热敏打印机第三实施例在盖合状态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微型热敏打印机第三实施例在打开状态的剖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微型热敏打印机第四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微型热敏打印机第四实施例在盖合状态的剖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微型热敏打印机第四实施例在分离状态的剖视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微型热敏打印机第四实施例在打开状态的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微型热敏打印机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1至图5,其是主要实现纵向开盖的微型热敏打印机1,且利用转动钩合盖体11来实现盖体的盖合固定。微型热敏打印机1包括热敏片15、胶辊14、盖体11和基座12,热敏片15设置在盖体11上,胶辊14可转动地设置在基座12上,当然亦可胶辊14可转动地设置在盖体11上,热敏片15设置在基座12上,盖体11和基座12铰接,热敏片15和胶辊14相对并形成走纸通道,盖体11和基座12之间形成出纸口13,基座12具有内壳122,内壳122设置有纸仓123,纸仓123用于放置打印纸16,走纸通道沿直线地连通在纸仓123与出纸口13之间,出纸口13位于走纸通道基于水平方向的前侧,纸仓123位于走纸通道基于水平方向的后侧。

盖体11朝向基座12内延伸设置有两个转臂113,两个转臂113分别位于纸仓123的两侧,内壳122的上表面在纸仓123的两侧设置有穿槽124,转臂113穿过穿槽124,转臂113在基座12内设置有第一铰接部114,第一铰接部114为设置在转臂113上的铰接柱,第一铰接部114和出纸口13分别位于微型热敏打印机1相对的两侧上,第一铰接部114和转臂113靠近第二后外壁121。

转臂113呈折弯设置,且在折弯位置处设置有引导凸块117,引导凸块117具有外凸的圆弧形外壁,引导凸块117朝向上表面地设置,引导凸块117可随转臂113的转动从穿槽124内移动至与穿槽124的上表面邻接的位置。

转臂113在基座内设置有限位凸块19,限位凸块19位于第一铰接部114的外周,限位凸块19呈凸轮状布置,限位凸块19的上方表面设置有上限位面191,上限为面191呈平面布置,限位凸块19的下方表面设置有下限位面192,下限位面192呈曲面延伸,具体地,下限位面的表面轮廓与第一铰接部114的中心的距离自第一铰接部114的中心至基座的后外壁递增,即下限位面192的表面轮廓中靠近第一铰接部114的部分距离第一铰接部114相对较小,而下限位面192的表面轮廓中远离第一铰接部114的部分距离第一铰接部114相对较大。

基座12内设置有两个第二铰接部17,第二铰接部17为设置在基座12内槽体,两个槽体分别位于纸仓123的两侧,槽体在上端部设置有上铰槽171,槽体在下端部设置有下铰槽172,上铰槽171位于下铰槽172同一竖直方向的上方,槽体在上铰槽171和下铰槽172之间连通地设置有连接槽173,连接槽173的宽度小于上铰槽171的内径和下铰槽172的内径,连接槽173沿弧形延伸,且连接槽173朝向朝向胶辊14凸起。

上铰位位于槽体的上铰槽171,下铰位位于槽体的下铰槽172,上铰位和下铰位之间连通地设置有连接通道,连接通道沿连接槽173布置,铰接柱插入槽体并与槽体配合,且第一铰接部114和转臂113可在上铰位和下铰位之间沿连接通道和连接槽173相对于第二铰接部17移动,继而实现第一铰接部114可与第二铰接部17的不同部位铰接,使得盖体11可在槽体配合作用下转动。

盖体11在靠近出纸口13处设置有两个卡钩115,两个卡钩115位于热敏片的两侧,卡钩115朝向基座12延伸,第一卡合部设置在卡钩115处,基座12在靠近出纸口13处设置有两个卡槽126,两个卡槽126分别位于胶辊的两侧,每个卡槽126可转动地设置有锁钩18,锁钩18设置有限位部182、转轴部183和卡接部181,锁钩18通过转轴部183与基座12铰接,限位部182和卡接部181位于转轴部183的外周,卡接部181与卡钩115的第一卡合部卡合,限位部182与卡槽126的槽壁限位配合。

微型热敏打印机1还包括弹性件184,弹性件184采用弹簧,弹簧的第一端与基座12连接,弹簧的第二端穿过卡槽126的槽壁与锁钩18的卡接部181连接,并施加朝向后侧的弹性力,在盖体11盖合基座12时,卡钩115伸入卡槽126内与锁钩18卡合。盖体11在靠近卡钩115处设置有第一定位部116,基座12在靠近锁钩18处设置有第二定位部125,第一定位部116为定位柱,第二定位部125为定位孔,定位柱与定位孔限位配合,当然亦可,第一定位部116为定位孔,第二定位部125为定位柱。

参照图3,盖体11在盖合基座12时,盖体11设置有第一后外壁111,第一后外壁111和出纸口13分别位于走纸通道相对的两侧上,基座12设置有第二后外壁121,第二后外壁121和出纸口13分别位于走纸通道相对的两侧上,第一后外壁111和第二后外壁121间隙配合,从而使盖体11和基座12的外壁保持平整度。并且,第一铰接部114位于处下铰槽172,第一定位凸块127位于限位凸块19的上方,第一定位凸块127与限位凸块19的上限位面邻接,从而对铰接处的盖体实现位置稳固。

参照图4,打开盖体11时,第一铰接部114沿着连接槽173弧形移动,并随着盖体11和卡钩115的移动带动锁钩18的转动,从而实现卡钩115和锁钩18的分离,参照图5,由于盖体11与基座12发生纵向的错位,故在盖体11发生转动后,引导凸块117从穿槽124转出,利用弧面与穿槽124的上表面邻接,继而随着转臂的转动,引导凸块117将转臂和盖体沿竖直方向举升,继而第一后外壁111和第二后外壁121相互错开,从而盖体能够顺利打开。

当然,第一铰接部114还可为设置在转臂113上的槽体,第二铰接部17为设置在基座12内铰接柱,铰接柱与槽体配合,槽体在上端部设置有上铰槽,槽体在下端部设置有下铰槽,上铰槽位于下铰槽同一竖直方向的上方,槽体在上铰槽和下铰槽之间连通地设置有连接槽,上铰位位于下铰槽处,下铰位位于上铰槽处,通过上述的设置也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微型热敏打印机第二实施例:

在微型热敏打印机第一实施例的基本构思和相同原理下,微型热敏打印机第二实施例对第二铰接部27作出改变,参照图6,第二铰接部27为设置在基座12内槽体,两个槽体分别位于纸仓的两侧,槽体在上端部设置有上铰槽271,槽体在下端部设置有下铰槽272,上铰槽271位于下铰槽272同一竖直方向的上方,槽体在上铰槽271和下铰槽272之间连通地设置有连接槽273,连接槽273沿竖直方向延伸,连接槽273的宽度小于上铰槽271的内径和下铰槽272的内径。

上铰位位于槽体的上铰槽271,下铰位位于槽体的下铰槽272,上铰位和下铰位之间连通地设置有连接通道,连接通道沿连接槽273布置,铰接柱插入槽体并与槽体配合,且第一铰接部114和转臂113可在上铰位和下铰位之间沿连接通道和连接槽273相对于第二铰接部27移动,继而实现第一铰接部114可与第二铰接部27的不同部位铰接,使得盖体11可在槽体配合作用下转动。

另外,基座内还设置有第二定位凸块128,第二定位凸块128位于第二铰接部27的下方,第二定位凸块128具有朝上凸起的弧面,第二定位凸块128的朝上凸起的弧面用于与限位凸块19的下限位面192转动配合和限位配合。

参照图7,盖体11在盖合基座12时,盖体11设置有第一后外壁111,第一后外壁111和出纸口13分别位于走纸通道相对的两侧上,基座12设置有第二后外壁121,第二后外壁121和出纸口13分别位于走纸通道相对的两侧上,第一后外壁111和第二后外壁121间隙配合,从而使盖体11和基座12的外壁保持平整度,并且,此时第一铰接部114位于下铰槽272中,第一定位凸块127位于限位凸块19的上方,第一定位凸块127位于第二铰接部27的水平方向的后侧,第一定位凸块127与限位凸块19的上限位面邻接,第二定位凸块128位于限位凸块19的下方,第二定位凸块128与限位凸块19的下限位面192限位配合,从而对铰接处的盖体实现位置稳固。

参照图8,打开盖体11时,第一铰接部114沿着连接槽273沿竖直方向朝上移动,并随着盖体11和卡钩115的移动带动锁钩18的转动,从而实现卡钩115和锁钩18的分离,与此同时配合地有,由于转臂的转动带动限位凸块19的下限位面192的转动,利用下限位面192的轮廓变化,将转臂和盖体沿竖直方向举升,并实现限位凸块19从第一定位凸块127和第二定位凸块128之间脱离,参照图9,第一铰接部114位于上铰槽271中,由于盖体11与基座12发生纵向的错位,故盖体11转动打开后,第一后外壁111和第二后外壁121相互错开,继而顺利打开。

微型热敏打印机第三实施例:

在微型热敏打印机第一实施例的基本构思和相同原理下,微型热敏打印机第三实施例对第二铰接部和卡接部分作出改变,参照图10,第二铰接部37为设置在基座内槽体,两个槽体分别位于纸仓的两侧,槽体沿水平方向延伸,槽体在前端部设置有前铰槽371,槽体在后端部设置有后铰槽372,前铰槽371位于后铰槽372在同一水平方向靠近出纸口的前方,槽体在前铰槽371和后铰槽372之间连通地设置有连接槽373,连接槽373沿水平方向延伸,前铰位位于槽体的前端部,后铰位位于槽体的后端部,前铰位和后铰位之间连通地设置有连接通道,连接通道沿着连接槽373和沿水平方向延伸。盖体朝向基座内延伸设置有转臂313,转臂313设置有第一铰接部314,第一铰接部314可采用铰接柱,铰接柱插入槽体并与槽体滑动和转动配合。

微型热敏打印机还包括弹性件384,基座设置有定位柱385,弹性件384采用弹簧,弹簧沿水平方向布置,弹簧连接在定位柱385和第一铰接部314之间。

盖体朝向基座延伸设置有卡钩315,第一卡合部设置在卡钩315上,基座设置有卡槽326,第二卡合部位于卡槽326处,在盖体盖合时,卡钩315与卡槽326卡合,卡钩315可在卡槽326内沿水平方向移动。

参照图11,在盖体盖合基座上时,此时第一铰接部314位于前铰槽271中,并在弹性件384的朝向前侧的弹性作用力下,卡钩315与卡槽326紧密卡合。

参照图12,打开盖体11时,第一铰接部314沿着连接槽373沿水平方向朝后侧移动,并随着盖体的水平移动带动卡钩315在卡槽326内水平移动,继而实现转臂313可在前铰位和后铰位之间相对于第二铰接部37移动,第一铰接部314位于后铰槽372中,并配合相应的打开转动后,从而实现卡钩315和卡槽326的分离,由于盖体与基座发生横向的错位,故盖体转动打开后,第一后外壁和第二后外壁相互错开,继而顺利打开。

当然,第一铰接部314可为设置在转臂313上的水平延伸槽体,第二铰接部37为设置在基座内的铰接柱,铰接柱与槽体配合,而弹性件连接转臂即可。另外,还可连接槽373的宽度小于前铰槽371的内径和后铰槽372的内径,通过槽体的内径对铰接柱进行限位和定位。

微型热敏打印机第四实施例:

在微型热敏打印机第一实施例的基本构思和相同原理下,微型热敏打印机第四实施例对第二铰接部和卡接部分作出改变,参照图13,第二铰接部47为设置在基座内槽体,两个槽体分别位于纸仓的两侧,槽体沿倾斜与水平方向的倾斜方向延伸,槽体在前下端部设置有前下铰槽471,槽体在后上端部设置有后上铰槽472,后上铰槽位于前下铰槽竖直方向的上方,前下铰槽位于后上铰槽在水平方向靠近出纸口的前方,槽体在前下铰槽471和后上铰槽472之间连通地设置有连接槽473,连接槽473的宽度小于前下铰槽471的内径和后上铰槽472的内径,连接槽473可呈倾斜于水平方向的倾斜直线延伸,还可以连接槽473沿弧形延伸,且连接槽473朝向水平方向的后方凸起或者朝向水平方向的前方凸起均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前下铰位位于槽体的前下铰槽471,后上铰位位于槽体的后上铰槽472,后上铰位和前下铰位之间连通地设置有连接通道,连接通道沿连接槽473的延伸方向延伸。

盖体朝向基座延伸设置有卡钩415,第一卡合部设置在卡钩415上,基座设置有卡槽426,第二卡合部位于卡槽426处,卡钩415与卡槽426卡合,卡槽426在水平方向的后方设置有倾斜引导槽壁427,卡钩415可与倾斜引导槽壁427邻接,且卡钩415可在卡槽426内沿水平方向移动,另外,卡钩415在横向的侧壁设置有限位条417,限位条417沿竖直方向延伸,且沿横向凸起,当卡钩415插入卡槽426时,限位条417与卡槽426的槽壁邻接,继而实现横向方向的限位。

第一铰接部414为设置在转臂413上的铰接柱,铰接柱与槽体配合,铰接柱插入槽体并与槽体滑动和转动配合。

参照图14,在盖体盖合基座上时,此时第一铰接部414位于前下铰槽471中,且卡钩315与卡槽326紧密卡合。

参照图15,打开盖体11时,施加外力将盖体往后上方向拉扯,第一铰接部414沿着连接槽473沿倾斜的后上方向朝后侧移动,并利用卡钩415的底部倾斜引导面416与倾斜引导槽壁427的斜上引导配合,从而实现卡钩415和卡槽426的分离,参照图16,继而实现转臂313可在前铰位和后铰位之间相对于第二铰接部47移动,第一铰接部414位于后上铰槽472中,并配合相应的打开转动,由于盖体与基座发生横向的错位,故盖体转动打开后,第一后外壁和第二后外壁相互错开,继而顺利打开。

当然,第一铰接部414可为设置在转臂413上的水平延伸槽体,第二铰接部47为设置在基座内的铰接柱,铰接柱与槽体配合。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在实际使用中,连接槽的布置方式,以及连接通道的设计方式可以具有多种,本案主要根据两个不同的铰接位置之间发生的盖体和基座的错位,继而实现盖体的无干涉打开。且上述实施例中的盖体和基座之间不同的卡接结构也是能够适配多种盖体的移动方式、打开方式。上述的这些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由上可见,在开盖时通过竖直方向移动盖体,继而使得盖体与基座形成纵向错位,继而在避免盖体在转动打开时与基座干涉,从而保证盖体打开顺利,且盖合后盖体上的热敏片和基座上的胶辊精准配合,保证打印品质。在盖体错位移动时,可沿竖直方向、弧线的方式进行错位移动,继而实现卡合部相互脱离,盖体打开。通过第一后外壁和第二后外壁间隙配合,从而能够保证外壳的完整度和平整度,从而大大提高微型热敏打印机的使用手感。通过铰接柱和槽体的配合,从而保证盖体和基座连接稳定性,即利用宽度与内径差实现相应的位置限位,提高开盖时的流畅性和合盖时的位置精确性。

另外,通过可转动的锁钩,使得盖体在打开带动卡钩转动时,两个相互转动的卡钩和锁钩能够实现转动解锁,继而顺利打开盖体,且转动的锁钩结构简单且空间占用小,易于微型热敏打印机的开盖结构布局,便于微型热敏打印机的小型化。通过卡钩伸入卡槽与锁钩配合,继而实现盖体的稳定盖合连接,并配合弹性件的弹性卡接以及限位部的周向限位,从而使盖体开合稳定。通过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限位配合,即定位孔与定位柱,从而使盖体和基座位置配合稳定,从而保证热敏片和胶辊的相对位置,提高打印品质。

再者,在开盖时通过水平方向移动盖体,继而使得盖体与基座形成横向错位,继而在避免盖体在转动打开时与基座干涉,从而保证盖体打开顺利,且盖合后盖体上的热敏片和基座上的胶辊精准配合,保证打印品质。利用弹性件对盖体和基座的位置进行锁定,从而提高锁定稳定性,稳定打印品质。通过卡钩可在卡槽内沿水平方向移动,以及卡钩与卡槽卡合,使得盖体能够在合理的行程范围内的横向移动,以实现开盖和合盖锁定。通过铰接柱和槽体的配合,从而保证盖体和基座连接稳定性,即利用宽度与内径差实现相应的位置限位,提高开盖时的流畅性和合盖时的位置精确性。

最后,在开盖时通过倾斜方向移动盖体,继而使得盖体与基座形成纵向和横向错位,继而在避免盖体在转动打开时与基座干涉,从而保证盖体打开顺利,且盖合后盖体上的热敏片和基座上的胶辊精准配合,保证打印品质。在盖体错位移动时,可沿倾斜方向、弧线的方式进行错位移动,继而实现卡合部相互脱离,盖体打开。通过第一后外壁和第二后外壁间隙配合,从而能够保证外壳的完整度和平整度,从而大大提高微型热敏打印机的使用手感。通过卡钩可在卡槽内沿水平方向移动,以及卡钩与卡槽卡合,且配合倾斜引导槽壁的引导,使得盖体能够在倾斜移动的行程范围内的移动,以实现斜上开盖和斜下合盖锁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