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机及其丝网印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68273发布日期:2020-07-04 04:44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主机及其丝网印刷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印刷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主机及其丝网印刷机。



背景技术:

丝网印刷机也称丝印机,其主要是在丝网上设置通孔,并通过通孔与非通孔部分构成一定的图案,然后通过刮板将丝网压紧在承印物上,再移动丝网或刮板,使得承印物沿着丝网移动而将位于丝网远离承印物一侧的油墨挤压、穿过丝网后印刷在承印物上,以完成承印物的印刷。丝网印刷机广泛应用于包装技术、广告印刷技术、纺织印刷技术、瓶子(管状物)印刷技术等。

丝网印刷机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技术,但是目前的丝网印刷机多为半自动模式,具体表现在需要人工上料、卸料,随着无人工厂技术的日益发达,人工显然是制造业中成本最高的一环,因此降低丝网印刷中的人工参与度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当然,目前也有全自动的丝网印刷机,但是其结构比较复杂,而且需要大量的电机、气缸、油缸,因此其制造成本、后期使用成本、维护成本等也比较高,有时甚至超过人工成本,这就是目前全自动丝网印刷机始终无法大面积普及的痛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主机及其丝网印刷机,其主机能够携带上料轴及上料轴上的承印物分别通过上料模块上料、印刷模块印刷、出料输送带输出三个工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主机,包括支撑气轴、保护管,所述保护管内密封、可圆周转动地安装有支撑气轴,所述支撑气轴顶部与主机旋转盘装配固定,所述保护管顶部与主机固定盘装配固定,所述主机旋转盘安装在主机固定盘内且与之可相对圆周转动装配;主机旋转盘上安装有供气阀块,供气阀块内部可圆周转动地安装有上料轴,上料轴用于套装承印物;

主机旋转盘携带上料轴圆周转动从而使得上料轴分别经过上料模块进行上料的工位、印刷模块进行印刷的工位、出料输送带出料的工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丝网印刷机,其应用有上述主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结构简单、动力设备的使用量少,从而十分利于维护。另外本发明能够通过现有的机械手、振动盘等向送料模块送料,从而实现全程全自动上料、印刷、卸料,全程无需人工参与,从而大大降低人工成本且能实现24小时不间断生产,而企业提供强大的竞争力,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较高的经济价值。

2、本发明的送料模块能够将承印物逐个送入上料模块内,从而为上料模块对主机进行逐一上料提供基础。而送料模块仅仅通过送料电机即可实现承印物的逐一掉落、推动,与现有技术相比节约了一个动力设备,整体集成度高,且结构简单,可以有效降低制造和后期维护成本。

3、本发明的上料模块能够实现对主机进行逐一上料,从而为后续的印刷提供基础,另外上料模块能够实现自动定位、推出上料,从而可以有效满足对于上料的准确、快速之要求。

4、本发明的主机通过旋转的方式携带承印物达到不同工位,从而完成承印物的印刷、烘干、卸料、上料等,而基本通过纯机械结构实现在各个工位需要动力时自动切入动力(加压气体或电磁力),从而可以大大降低自动化程序的复杂程度,也就降低程序调试的工作量。另外机械结构与电气设备相对比,其更加皮实耐用,因此可以有效增加设备寿命、降低维护频率及时间,从而增加设备的实际投产时间,也就降低了最终的成本。

5、本发明的印刷模块可通过移动与承印物压紧的第一刮板、第二刮板,从而将丝网上不同位置的图案印刷在承印物的不同位置上。而印刷过程中承印物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与现有技术类似,利用第一刮板、第二刮板通过丝网对承印物的压力产生的摩擦力带动承印物转动以实现将丝网上不同部位的图案印刷在承印物上;另一种是创新设计,通过齿环与印刷斜齿轮配合以驱动承印物旋转,这种设计可控程度高,承印物不会与丝网产生打滑的情况,而且对承印物圆周方向上的定位更加精确,从而使得最终的印刷质量更高。

附图说明

图1-图3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4-图10是本发明的送料模块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为送料通道中心面处剖视图,图7为切换机构结构示意图,图10为送料模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1-图18是本发明的上料模块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1为上料模块和送料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上料联动轴轴线所在中心面处剖视图;图15为上料模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16是上料推轴轴线所在中心面处剖视图;图17和图18分别为图16中a-a、b-b剖视图。

图19是主机、印刷模块、上料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20-21是本发明的主机和印刷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22-图25是本发明的印刷模块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4-图25为第一刮板、第二刮板处结构示意图。

图26-图30是主机和印刷模块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6、图27分别为支撑气轴轴线所在的、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面处剖视图。图28为与27中f1处放大图,图29、图30分别为图28中f2、f3处放大图。

图31-33是主机内部部分零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34-图35是印刷模块的印刷动力组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见图1-图3,本实施例的丝网印刷机,包括:

送料模块a,用于将承印物100逐一输送至上料模块b;

上料模块b,用于将承印物100逐一套装在主机的输送轴上以完成承印物的逐一上料;

主机c,用于驱动承印物移动至不同的工位,并根据工位设计接入不同的动力以完成承印物的上料、印刷、烘干、卸料;

印刷模块d,通过第一刮板、第二刮板、丝网对承印物进行印刷;

出料输送带200,用于将印刷后的承印物输出主机,完成卸料。

参见图4-图11,所述送料模块a包括送料立管a110、送料斗a120、送料罩a130,所述送料斗a120、送料罩a130分别安装在送料立管a110的两端,所述送料立管a110内部为中空的送料通道a111,所述送料罩a130内部为推料通道a131,所述送料通道a111底部与推料通道a131连通、顶部与送料斗a120底部连通。使用时,承印物100从送料斗a120进入送料通道a111,然后从送料通道a111进入推料通道a131中。

所述推料通道a131底面为上料模块的上料壳b110的顶面,且推料通道a131与上料模块的进料口b111连通,从而在承印物100移动至推料通道a131与进料口b111连通处时可通过重力作用滚落至进料口b111中。所述推料通道a131内安装有推料板a310,推料板a310往复移动在推料通道a131内从而不断将进入推料通道a131内的承印物推入进料口b111中。推料板a310固定在推料杆a320一端,推料杆a320通过外力驱使而轴向移动轴向(长度方向)移动,从而可以驱动推料板a310往复移动。

所述承印物100通过切换机构逐一进入推料通道a131内,所述切换机构包括切换架a140,切换架a140固定在送料立管a110上且切换架a140分别与第一切换板a210、第二切换板a220卡合、可滑动装配,滑动方向为图4中的左右方向。所述送料立管a110分别与第一切换板a210、第二切换板a220对应处还分别设置有第一滑板槽a112、第二滑板槽a113,所述第一滑板槽a112、第二滑板槽a113分别与第一切换板a210、第二切换板a220卡合、可滑动装配。所述第一滑板槽a112、第二滑板槽a113分别贯穿送料立管a110与送料通道a111连通。第一切换板a210、第二切换板a220之间的间距略大于一个承印物的最大直径,优选为比承印物的最大直径大1厘米左右,这种设计主要是为了使得第一切换板a210、第二切换板a220之间可以装入一个承印物100。且所述第一切换板a210、第二切换板a220择一进入送料通道a111内。

所述第一切换板a210、第二切换板a220上还分别固定有第一切换托块a212、第二切换托块a221,所述第一切换托块a212、第二切换托块a221均可进入送料通道内,且用于托举承印物的瓶口部分,以防止承印物过度倾倒。所述第一切换板a210上还设置有切换齿条a211,所述切换齿条a211上设置有多个切换齿槽a2111;所述第二切换托块a221上设置有多个推块齿槽a2211,所述推块齿槽a2211沿着第二切换板a220移动方向分布,从而使得第二切换托块a221顶面构成托块齿条部分;所述托块齿条部分、切换齿条a211分别与切换齿轮a610两侧啮合从而构成齿轮齿条传动机构。使用时,同一时间内第一切换板a210、第二切换板a220只有一个进入送料通道a111,在第一切换板a210进入送料通道a111的过程中,有一个承印物位于第二切换板a220上;然后第二切换板a220逐渐退出送料通道a111,第二切换板a220通过切换齿轮a610逐渐驱动第一切换板a210进入送料通道a111内、此承印物与其上方的承印物之间,从而使得此承印物掉落至推料通道a113内、而此承印物上方的承印物通过第一切换板a210支撑而无法随之掉落。然后第二切换板a220复位、第一切换板a210退出送料通道a111,如此往复,也就可以实现承印物逐一从送料通道a111掉落至推料通道内。切换齿轮a610套装在切换齿轮轴a370上,切换齿轮轴a340与切换架可圆周转动装配。

所述切换架a140底部为切换底板a141,切换底板a141上设置有贯穿的切换滑槽a142,所述切换滑槽a142与第一切换滑块a224卡合、可滑动装配,所述第一切换滑块a224固定在第二切换板a220上,且第一切换滑块a224穿出切换滑槽a142一端还与切换动力块a225装配固定。切换架a140与第二切换托块a221对应处设置有切换导向槽a144,切换导向槽a144远离推料罩a130一端上固定有切换导向板a143,所述切换导向槽a144与切换导向块a223可滑动装配,所述切换导向块a223固定在第二切换托块a221上且其一端穿出切换导向槽a144后与切换导向杆a370一端装配固定,切换导向杆a370穿过切换压簧a510后穿过切换导向板a143且与之可轴向滑动装配,切换弹簧a510用于在第二切换板a220向切换导向板a143移动时被挤压而存储弹力,从而在第二切换板a220的外力消失后通过弹力驱动第二切换板a220复位。

所述推料罩a130还与送料底板a150一端装配固定,本实施例中送料底板a150可以固定在机架或墙面上,且送料底板a150上固定有两块相互平行的送料护板a170,其中一块送料护板a170内侧安装有送料侧板a180,此送料侧板a180和与之靠近的送料护板a170之间构成送料滑槽a181;送料侧板a180固定在送料底板a150上且送料底板a150上还固定有送料支板a160,送料支板a160上设置有送料滑轨a161,送料滑轨a161卡装入推料滑槽a321内且与之可轴向滑动装配,所述推料滑槽a321设置在推料杆a320上;所述推料杆a320的上下两端面上还分别设置有第一推料卡齿a322、第二推料卡齿a323,所述第一推料卡齿a322与推料齿轮a730啮合并构成齿轮齿条传动机构,所述推料齿轮a730套装固定在推料齿轴a330上,推料齿轴a330分别与其中一块送料护板a170可圆周转动装配、另一端穿过送料侧板a180后与推料主动轮a760套装固定且送料侧板a180与推料齿轴a330可圆周转动装配;所述推料主动轮a760与推料齿条a770上的推料卡齿部分a771啮合并构成齿轮齿条传动机构,所述推料齿条a770上还设置有推料导向条a772,推料导向条a772一端穿过推料导向槽a172后与推料往复块a630装配固定,所述推料导向条a772与推料导向槽a172卡合、可滑动装配(长度方向上)。推料往复块a630套装在往复丝杠a620上,往复丝杠a620上设置有两条首尾圆滑连接且旋向相反的螺旋槽,此螺旋槽与设置在推料往复块a630内侧的往复凸起卡合、可滑动装配,从而使得往复丝杠a620圆周转动时能够驱动推料往复块a630沿着其轴向移动,这是现有技术,可以参考现有的往复丝杠结构、原理。所述往复丝杠a620两端分别与丝杠支撑板a173可圆周转动、不可轴向移动装配,所述丝杠支撑板a173一端与送料电机a910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从而使得送料电机a910通电后驱动往复丝杠圆周转动以驱动推料齿条a770往复移动,也就通过推料主动轮a760、推料齿轮a730驱动推料杆a320沿着其轴向往复移动,从而实现往复驱动推料板a310移动。

优选地,由于第一切换板a210、第二切换板a220的切换需要外部动力,而且第一切换板a210、第二切换板a220必须与推料板的移动形成关联,因此发明人将切换第一切换板a210、第二切换板a220直接通过推料杆a320提供,具体如下:

所述推料杆a320上安装有切换驱动架a430,切换驱动架a430通过切换驱动轴a460与切换驱动板a410一端铰接,切换驱动轴a460固定在切换驱动板a410上,切换驱动板a410另一端上可球形滚动安装有切换滚珠a420,且切换驱动板a410与推料杆a320之间还安装有切换压簧a440,切换压簧a440用于对切换驱动板a410产生向切换限位斜面a431推动的弹力,所述切换限位斜面a431设置在切换驱动架a430上,所述切换驱动轴a460至少一端穿出切换驱动架a430后与切换驱动齿a450同轴装配固定,所述切换驱动齿a450可与切换驱动齿条a720上的第一切换驱动卡齿a721啮合并构成齿轮齿条传动机构,所述切换驱动齿条a720上还设置有第二切换驱动卡齿a722,所述第二切换驱动卡齿a722与第二切换动力齿a550啮合传动,第二切换动力齿a550套装第二切换动力轴a350上,第二切换动力轴a350与与之对应的送料护板a170可圆周转动装配,所述第二切换动力齿a550与第一切换动力齿a540啮合传动,所述第一切换动力齿a540可与第二推料卡齿a323啮合并构成齿轮齿条传动机构,第一切换动力齿a540套装在第一切换动力轴a340上,第一切换动力轴a340的两端分别与与之靠近的送料护板a170、送料侧板a180可圆周转动装配。所述切换驱动齿条a720上还设置有齿条滑槽a723,齿条滑槽a723与齿条导轨a710卡合、可滑动装配,齿条导轨a710固定在与之靠近的送料护板a170内侧,所述切换驱动齿条a720一端与齿条压簧a520一端装配,所述齿条压簧a520另一端固定在齿条弹簧受力板a171上,齿条弹簧受力板a171固定在固定有齿条导轨a710的送料护板a170内侧,所述齿条压簧a520用于对切换驱动齿条a720产生阻碍其向推料罩移动的弹力。

切换驱动板a410初始状态时其顶部高于切换动力块a225。

图4-图10为送料模块的初始状态,此时推料板a310位于最靠近送料电机一端。需要将承印物推向进料口b111时,送料电机启动,从而驱动推料杆a320箱推料罩移动以将已经进入推料通道a131内的承印物推送至进料口b111上方,使得承印物进入上料模块b,此时推料杆移动至最大位移,在此过程中,切换驱动板a410穿过切换动力块a225时,切换驱动板a410处于可以向推料杆转动的方向,从而使得切换动力块a225挤压切换驱动板a410,使得切换驱动板a410克服切换压簧的弹力转动直到切换驱动板a410穿过切换动力块a225。

然后推料杆开始反向移动,从而带动切换驱动板a410向切换动力块a225移动,此时由于切换驱动板a410高于切换动力块a225底部,故切换驱动板a410会带动切换动力块a225克服切换弹簧的弹力带动第二切换板逐渐退出送料通道a111,实现第一切换板a210、第二切换板a220的切换。并且在第一切换板a210、第二切换板a220切换完成后,切换动力块a225还可以向送料电机移动一定的距离,此时第二推料卡齿a323与第一切换动力齿a540啮合传动,从而驱动第一切换动力齿a540圆周转动,第一切换动力齿a540驱动第二切换动力齿a550圆周转动,第二切换动力齿a550驱动切换驱动齿条a720克服齿条压簧a520的弹力向推料罩a130移动,从而使得第一切换驱动卡槽a721驱动切换驱动齿a450箱送料电机方向移动,从而带动切换驱动板a410克服切换压簧a440的弹力向推料杆a320转动,此时切换滚珠可以有效降低切换驱动板a410与切换动力块a225之间的摩擦力,直到切换驱动板a410低于切换动力块a225,此时切换驱动板a410不与换动力块a225接触,使得切换驱动板a410穿过切换动力块a225,且穿过切换动力块a225后切换驱动板a410在切换压簧a440的弹力下复位,而第二推料卡齿a323与第一切换动力齿a540分离,第一切换动力齿a540、第二切换动力齿a550、切换驱动齿条a720在齿条压簧的弹力作用下复位。

优选地,切换驱动齿a450为单向齿轮,其锁止方向为驱动切换驱动板a410向推料杆转动的方向、另一方向时切换驱动齿a450发生空转而不驱动切换驱动轴a460转动。推料杆向送料电机移动至最大位移后在往复丝杆的作用下自动切换移动方向,然后第二推料卡齿a323会再次与第一切换动力齿a540啮合,驱动切换驱动齿条a720向送料电机方向移动,直到与切换驱动齿a450啮合传动,但是此时切换驱动齿a450发生空转而不会带动切换驱动轴a460转动转动,从而并不影响切换驱动板a410穿过切换动力块a225。

本实施例中可以将送料通道直接设置在进料口b111正上方,从而无需推料,但是这样会造成承印物下落高度过大,很容易造成承印物起跳、歪斜、破损等。通过承印物滚落至进料口的方式,可以降低对承印物造成的冲击力,从而保护承印物。

参见图11-图18,所述上料模块b包括上料壳b110、上料壳b110的两端面上分别安装有上料前板b120、上料后板b130,所述上料壳b110上设置有进料口b111、理料斜面b112、上料旋转腔b113,上料旋转腔b113内可圆周转动地安装有上料旋转筒b550;上料旋转筒b550圆周方向上设置有4个送料槽b552,所述送料槽b552用于和上料旋转腔b113的内壁配合,以通过上料旋转筒b550旋转的方式输送承印物。

所述理料斜面b112设置在进料口b111内壁上,且由旋转送料筒b550旋转方向上逐渐向料旋转腔b113倾斜。这种设计主要是为承印物100穿过进料口111后有可能起翘,此时通过理料斜面b112的引导能够将承印物100逐渐压入送料槽b552内,从而避免发生卡死。

所述上料旋转筒b550位于送料槽b552的内壁上还设置有气囊槽b551,所述气囊槽b551内安装有气囊b720,气囊b720上安装有压紧弧板b710,所述压紧弧板b710可以在气囊槽b551内滑动,所述气囊b720具有弹性,其初始状态时为收缩状态,充气后膨胀,从而将压紧弧板b710顶向送料槽b552以压紧承印物,从而实现承印物的定位、压紧,因为本实施例的承印物为回转体,因此其横截面为圆形,通过上料旋转腔b113的弧形内壁与压紧弧板b710的内侧弧面即可实现对承印物圆周方向(轴线)的定位。

所述气囊b720内部分别与至少两个气管头b730一端密封连通,两个气管头b730另一端分别与上料旋转筒b550的旋转安装孔b553连通,所述旋转安装孔b553与旋转支撑轴b360密封、可圆周转动装配,旋转支撑轴b360一端与上料前板b120装配固定、另一端与上料联动轴b330一端可圆周转动装配,所述旋转支撑轴b360与上料联动轴b330装配一端穿出上料背板b130且其外部套装、可圆周转动地安装有第二上料齿轮b522,所述第二上料齿轮b522同轴固定在上料旋转筒b550上,从而使得第二上料齿轮b522圆周转动时可以带动上料旋转筒同步转动,但是旋转支撑轴b360不会转动;所述上料联动轴b330上固定有上料连接盘b331,所述上料连接盘b331同轴固定在第二上料齿轮b522上,从而使得第二上料齿轮b522圆周转动时还能带动上料联动轴b330同步圆周转动,上料联动轴b330另一端与上料联动支架b170可圆周转动装配,上料联动支架b170固定在第一上料座b140上,第一上料座b140固定在上料背板b130上,且第一上料座b140上还固定有第二上料座b150,所述上料前板b120、上料壳b110、上料后板b130、第一上料座b140、第二上料座b150底部均固定在上料支座b160上,上料支座b160与地面或机架相对固定。

所述上料联动轴b330上安装有第二单向轴承b382,所述第二单向轴承b382外套装固定有第二上料斜齿轮b532,且第二单向轴承b382的锁止方向与上料旋转筒的旋转方向相同,从而使得第二上料齿轮b522圆周转动时能够驱动上料联动轴b330同步圆周转动,而第二单向轴承b382处于转动方向时不会驱动上料联动轴b330转动。所述第二上料斜齿轮b532与第一上料斜齿轮b531啮合传动,所述第一上料斜齿轮b531套装固定在上料定位驱动轴b340上,所述上料定位驱动轴b340底部装入第一上料底座b140内且与第一单向轴承b381装配,所述第一单向轴承b381外套装固定有上料联动齿轮b570,从而使得上料联动齿轮b570构成单向齿轮。第一单向轴承b381的锁止方向为上料推轴b410由上料前板b120向上料后板b130移动时带动上料联动齿轮b570的转向,从而使得这种情况下上料推轴b410驱动上料定位驱动轴b340圆周转动。反之则上料联动齿轮b570与上料定位驱动轴b340相对圆周转动,上料定位驱动轴b340不动。

所述上料联动齿轮b570可与上料推轴b410上的推轴齿槽b412啮合并构成齿轮齿条传动机构,所述上料推轴b410轴向移动时可以驱动上料联动齿轮b570圆周转动,且上料推轴b410一端上固定有上料推盘b411、另一端穿出第一上料座b140后装入上料气缸b210内,上料气缸b210可驱动上料推轴b410在轴向上往复移动。所述第一上料座b410上设置有上料导向孔b141,所述上料导向孔b141可以使得上料推盘b411在其内部轴向滑动。当送料槽b552携带的承印物100与上料轴c210基本同轴时,上料气缸驱动上料推轴b410轴向向上料轴c210移动,从而将承印物逐渐推向上料轴c210,上料轴c210插入承印物内部,直到承印物在上料轴c210轴向上达到预设位置。优选为上料轴c210端面与承印物内部端面贴合,这样容易定位。承印物与上料轴c210装配完成后上料气缸驱动上料推轴b410轴向回缩复位,此时上料推轴b410上的推轴齿槽b412会驱动上料定位驱动轴b340圆周转动。

所述上料定位驱动轴b340顶部穿出上料联动支架b170后与上料解锁驱动盘b510装配固定,且上料定位驱动轴b340与上料联动支架b170可圆周转动装配,所述上料解锁驱动盘b510通过第一上料销b321偏心(不同轴)与第一上料解锁杆b610一端铰接,第一上料解锁杆b610另一端通过第二上料销b322与第二上料解锁杆b620一端铰接,第二上料解锁杆b620另一端与上料解锁块b640一端装配固定,上料解锁块b640上设置有贯穿的解锁让位槽b641、顶面设置有第一上料解锁斜面b642,且所述上料解锁块b640与上料解锁滑架b190内的上料解锁槽b191卡合、可滑动装配,所述上料解锁滑架b190固定在上料背板b130上,且上料解锁滑架b190下方固定有上料定位壳b180,所述上料定位壳b180内分别设置有上料弹簧槽b181、上料旋转腔b182,所述上料旋转腔b182内可圆周转动地安装有上料定位轮b560,所述上料定位轮b560圆周方向上设置有与送料槽b552相同数量的上料定位孔b561,且每个上料定位孔b561对应一个送料槽b552与上料轴c210正对的位置;所述上料定位孔b561可与上料定位杆b370一端插接装配,从而在圆周方向上相对固定上料定位轮b560,且上料定位杆b370此端上可球形滚动地安装有上料滚珠b230,所述上料定位杆b370上设置有上料受力环b371,且上料定位杆b370另一端穿出上料定位壳b180、解锁让位槽b641后与配合解锁块b630装配固定,所述配合解锁块b630上设置有与第一上料解锁斜面b642贴合的第二上料解锁斜面b631;所述上料定位杆b370位于上料弹簧槽b181内侧端面与上料受力环b371之间的部分上套装有上料定位弹簧b240,所述上料定位弹簧b240用于对上料定位杆b370施加向上料定位孔b561推动的弹力。所述上料定位轮b560套装固定在上料中转轴b350上,所述上料中转轴b350与上料定位壳b180可圆周转动装配且其一端穿出上料定位壳b180后与第一上料齿轮b521同轴装配固定,所述第一上料齿轮b521分别与第二上料齿轮b522、第三上料齿轮b523啮合传动,所述第三上料齿轮b523套装固定在上料输出轴b221上,所述上料输出轴b221一端装入上料电机b220内且上料电机可以驱动上料输出轴b221圆周转动。

图14展示的是上料定位轮处于定位的状态,图16展示的是上料推轴b410将承印物完全推出且完全套装在上料轴c210上的状态。上料推轴b410将承印物推出且套装在完全套装在上料轴c210上后需要回缩复位,其回缩时驱动上料定位驱动轴b340圆周转动,从而驱动上料解锁驱动盘b510圆周转动,上料解锁驱动盘b510通过第一上料解锁杆b610、第二上料解锁杆b620驱动上料解锁块b640沿着上料解锁槽b191向远离上料解锁驱动盘b510方向移动,从而使得上料解锁块b640通过第一上料解锁斜面b642和第二上料解锁斜面b631配合以将配合解锁块b630、上料定位杆b370克服上料定位弹簧b240的弹力向上拉动,直到上料定位杆b370完全退出上料定位孔b561。此时上料推轴b410完成复位,上料电机b220启动,从而驱动第三上料齿轮b523圆周转动,第三上料齿轮b523驱动第一上料齿轮b521圆周转动,第一上料齿轮b521驱动第二上料齿轮b522、上料定位轮b561圆周转动,直到下一送料槽b552内的承印物与上料轴c210基本同轴正对,此时上料定位杆b370会在上料定位弹簧b240的弹力下插装入下一上料定位孔b561内从而完成定位且上料电机停止运行。在此过程中上料旋转筒会旋转、从而驱动上料解锁驱动盘b510复位,达到图14状态。然后上料气缸启动,将承印物推动、套装在上料轴c210上后驱动上料推轴b410复位,上料推轴b410通过驱动上料定位驱动轴b340驱动上料解锁块b640将上料定位杆b370拉出上料定位孔b561即可,然后启动上料电机进入下一循环。这种设计能够实现上料旋转筒的准确定位(圆周方向上),从而保证承印物与上料轴的定位。

所述旋转支撑轴b360上还分别设置有上料放气槽b361、上料进气槽b362,所述上料放气槽b361通过上料放气孔b365与旋转安装孔b553与其中一个气管头b730连通的对应处连通;另一气管头b730与上料进气槽b362连通,且上料进气槽b362通过上料进气孔b364与上料进气通道b363一端连通,上料进气通道b363与上料进气管b310一端密封、可圆周转动装配,所述上料进气管b310固定在上料气管架b121上,上料气管架b121固定在上料前板b120上且上料进气管b310接入加压气流。上料放气槽b361、上料进气槽b362在旋转支撑轴b360的轴向投影上不重叠,这就使得气囊只能择一与上料放气槽b361、上料进气槽b362连通。

在送料槽b552接近与上料轴c210的定位点时,气囊b720与上料进气槽b362连通,加压气流克服气囊的弹力驱动气囊膨胀,从而使得压紧弧板b710将承印物压紧定位,直到承印物达到与上料轴c210基本同轴位置。在承印物安装完成后上料旋转筒b550旋转,在此送料槽b552再次达到与进料口前,气囊b720与进气槽b362的连通切断且气囊与上料放气槽b361连通,气囊通过自生弹力将其内部的气流挤压进入上料放气槽b361,然后通过与上料放气槽b361连通的上料排气槽b366排出,所述上料排气槽b366一端与上料放气槽b361连通、另一端穿出上料背板b130其与大气连通。上料排气槽b366设置在旋转支撑轴b360上。且在此送料槽b552再次接近与上料轴c210的定位点前,气囊与上料放气槽b361的连通切断,从而防止上料放气槽b361与上料进气槽b362通过气囊连通。本实施例中,压紧弧板在气囊槽内的、上料旋转筒直径方向上的位移量有限,从而避免将承印物过度压紧,造成承印物损坏。所述上料前板b120、上料背板b130上分别设置有使上料推盘b411通过的第一上料通槽b122、第二上料通槽b131。

参见图1-图3、图19-图35,所述主机c包括包括底部支架c110,所述底部支架c110通过法兰、螺栓与保护管c130装配固定,所述保护管c130内密封、可圆周转动地安装有支撑气轴c230,所述支撑气轴c230底部穿出保护管c130后与第一主机齿轮c411装配固定,所述第一主机齿轮c411与第二主机齿轮c412啮合传动,所述第二主机齿轮c412与第三主机齿轮c413啮合传动,所述第三主机齿轮c413套装在主机旋转输出轴c511上,所述主机旋转输出轴c511与电机架c120可圆周转动装配且其一端装入主机旋转电机c510内,主机旋转电机c510通电后驱动第三主机齿轮c413圆周转动,从而通过第二主机齿轮c412驱动第一主机齿轮c411(支撑气轴c230)圆周转动,所述第二主机齿轮c412通过主机齿轮轴与与电机架c120可圆周转动装配。

所述支撑气轴c230顶部与主机旋转盘c190装配固定,从而在支撑气轴c230圆周转动时能够驱动主机旋转盘c190同步转动,所述保护管c130顶部与主机固定盘c140装配固定,所述主机旋转盘c190安装在主机固定盘c140内且与之可相对圆周转动装配;

所述支撑气轴c230内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气道c231、第二支撑气道c233,所述第二支撑气道c233上下(支撑气轴c230轴向上)两端分别与支撑排气环c234、支撑进气孔c232连通,所述保护管c130与支撑进气孔c232对应处设置有保护管环槽c131,所述保护管环槽c131与第二进气管c222一端连通,第二进气管c222另一端接入加压气流,从而使得加压气流依次穿过保护管环槽c131、支撑进气孔c232、第二支撑气道c233,最后从支撑排气环c234排出,且支撑气轴c230的圆周转动不影响此气流的流动。

所述第一支撑气道c231底部贯穿支撑气轴c230、顶部通过内置气管c260接入卡紧气环c150的卡紧气腔c151内,第一支撑气道c231底部与第一进气管c221一端密封、可圆周转动装配,第一进气管c211此端固定在底部支架c110上、另一端接入加压气流,从而将加压气流输入卡紧气腔c151,所述内置气管c260安装在主机旋转盘c190中,从而使得内置气管c260与支撑气轴c230在圆周方向的相对位置上保持不变。

所述主机固定盘c140上还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向环槽c141、第二导向环槽c142,第一导向环槽c141、第二导向环槽c142均与支撑气轴c230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导向环槽c141与第一供气阀c300的环槽滑块c340卡合、可滑动装配,第一供气阀c300还包括供气阀块c310,所述环槽滑块c340固定在供气阀块c310底部,所述供气阀块c310上还分别设置有供气环槽c311、供气开关孔c312、供气线圈槽c313、供气导电槽c314、供气通道孔c315,上料轴c210穿过供气阀块c310且与之装配固定,上料轴c210上分别设置有上料轴孔c211、上料轴环槽c212、第一上料轴气孔c213、膨胀环槽c214、第二上料轴气孔c215,所述上料轴环槽c212与膨胀环槽c214之间通过第一上料轴气孔c213连通,所述膨胀环槽c214内安装有膨胀环c860,膨胀环c860具有弹性、其外壁始终保持与膨胀环槽c214的内壁贴紧密封且可相对滑动。所述上料轴孔c211内密封、可轴向滑动地安装有卸料活塞c850,卸料活塞c850固定在卸料轴c830一端,卸料轴c830另一端穿过保持架c820后穿出上料轴孔c211且与卸料推头c810装配固定,所述保持架c820固定在上料轴孔c211内,且保持架c820上设置有贯穿的孔或槽,从而使得保持架c820不会将上料轴孔c211密封。所述卸料轴c830位于保持架c820和卸料活塞c850之间的部分上套装有卸料弹簧c840,所述卸料弹簧c840用于对卸料活塞c850产生使其向远离保持架c820推动的弹力,从而使得没有外力时卸料推头c810保持贴紧在上料轴c210端部上。

所述上料轴c210远离卸料推头c810的一端穿过供气阀块c310后装入主机旋转盘c190内且与换向阀腔c711一侧连通,所述换向阀腔c711设置在换向阀壳c710内,换向阀壳c710固定在主机旋转盘c190上;换向阀腔c711内密封、可滑动地安装有换向阀芯c730,所述换向阀芯c730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阀芯缺槽c731、第二阀芯缺槽c732,所述换向阀芯c730顶面与换向阀腔c711内侧顶面之间安装有换向弹簧c720,换向弹簧c720用于对换向阀芯c730产生阻碍其向上移动的弹力。所述换向阀腔c711另一侧与卸料供气环槽c192连通,所述换向阀芯c730与换向阀杆c750顶部装配固定,换向阀杆c750底部穿出换向阀壳c710后装入第二导向环槽c142内且此端上可球形滚动地安装有换向滚珠c760;所述卸料供气环槽c192通过卸料供气孔c191与支撑排气环c234连通,从而将支撑排气环c234内的气流引入卸料供气环槽c192内,但是初始状态时,由于换向阀芯将换向阀腔c711密封隔断,因此卸料供气环槽c192内的气流不能进入上料轴孔c211内。卸料供气孔c191、卸料供气环槽c192均设置在主机旋转盘c190上。换向阀壳c710顶部设置有贯穿的换向排气孔c712,所述换向排气孔c712将换向阀腔c711顶部与外部大气连通。初始状态时,第二阀芯缺槽c732将上料轴孔c211与换向排气孔c712连通。换向阀杆c750与换向阀壳c710密封、可轴向滑动装配。

所述第二导向环槽c142的底面上固定有第一抬升条c440,所述第一抬升条c440由中间的第一抬升顶部c442向两端的第一抬升底部c441逐渐向下倾斜设置,且第一抬升条c440安装在与出料输送带200对应的位置上,最好是第一抬升顶部c442与出料输送带200正对。使用时,主机旋转盘c190携带换向阀壳c710圆周转动,从而使得换向阀杆c750在第二导向环槽c142内滑动,直到换向阀杆c750底部进入第一抬升底部c441后,随着换向阀杆c750的继续和主机旋转盘c190同步转动,可以使得第一抬升条c440逐渐将换向阀杆c750向上克服换向弹簧的弹力顶起,至少在换向阀杆c750达到与第一抬升顶部c442压紧时,换向阀芯上移使得卸料供气环槽c192内的气流穿过换向阀腔c711后进入上料轴孔c211内,从而驱动卸料活塞克服卸料弹簧的弹力向卸料推头c810移动,从而通过卸料推头c810将承印物100推出上料轴c210且进入出料输送带200上,出料输送带200运行以将承印物100从卸料推头c810、卸料轴c830上拉出。然后主机旋转盘c190继续转动,从而带动换向阀杆c750由第一抬升顶部c442向另一侧的第一抬升底部c441移动,直到换向阀杆c750与第一抬升条c440分离,再次过程中换向阀芯逐渐下移,从而使得换向阀芯将卸料供气环槽c192与上料轴孔c211的连通切断,且将上料轴孔c211与换向排气孔c712连通,此时卸料压簧通过弹力驱动卸料活塞反向移动进行复位,而产生的气流通过换向排气孔c712排出,从而驱动卸料推头c810复位。

所述供气环槽c311与第二上料轴气孔c215连通,第二上料轴气孔c215与上料轴环槽c212连通,从而可以将供气环槽c311内的气流通过上料轴环槽c212输入膨胀环槽c214内从而通过气压驱动膨胀环c860发生弹性膨胀。在上料轴装入承印物100的承印内腔101内且达到轴向定位位置后,供气环槽c311接入加压气流,气流驱动膨胀环c860膨胀,从而使得膨胀环c860的外壁与承印内腔101的内壁压紧,也就在圆周方向上相对固定了承印物100。而且由于膨胀环c860基本上是同心向外膨胀,因此还能在承印物圆周方向上再次获得精确定位。

所述供气环槽c311通过供气开关孔c312与卡紧气腔c151连通,所述卡紧气环c150固定在供气阀块c310上,所述上料轴c210与供气阀块c310可圆周转动、不可轴向移动、密封装配;所述供气开关孔c312内卡合、可轴向滑动地安装有供气开关轴c250,供气开关轴c250底部设置有开关轴密封部分c252、顶部装入卡紧气腔c151内且与永磁铁块c550装配固定,所述开关轴密封部分c252可与供气开关孔c312密封装配,所述永磁铁块c550具有磁性,本实施例中永磁铁块c550采用永磁铁制成。所述供气开关轴c250非开关轴密封部分c252处还设置有供气开关轴缺槽c251,所述供气开关轴缺槽c251与供气开关孔c312装配时,能够将供气环槽c311与卡紧气腔c151连通,从而向供气环槽c311供气。所述供气开关轴c250位于永磁铁块c550和卡紧气腔c151底面之间的部分上套装有供气压簧c320,供气压簧c320用于对永磁铁块c550施加向上推动的弹力,从而使得无外力时(初始状态时)开关轴密封部分c252保持与供气开关孔c312装配,以将供气开关孔c312切断。

位于通过上料模块b向上料轴c210上料的工位处、此工位对应的永磁铁块c550上方安装有电磁驱动组件c600,所述电磁驱动组件c600用于产生与永磁铁块c550相反的磁场(同极相对),从而通过排斥磁力将永磁铁块c550克服供气弹簧弹力下压,使得供气开关轴缺槽c251将卡紧气腔c151、供气环槽c311连通,此时膨胀圈开始膨胀。在电磁驱动组件c600产生磁场一定时间(10秒左右)后,膨胀圈完成将承印卡紧,电磁驱动组件c600暂停产生磁场,等待下此承印物再次在下一上料轴c210上完成套装。电磁驱动组件c600包括电磁外壳c610,所述电磁外壳c610内部固定有软铁轴c620,所述软铁轴c620上固定有软铁块c640,所述软铁轴c620上套装有第一线圈c630,所述第一线圈c630通电后会产生磁场,所述软铁轴c620、软铁块c640均采用软铁材料制作,其在第一线圈c630通电产生磁场后磁化,而磁场消失后软铁轴c620、软铁块c640的磁性迅速消失。使用时,通过控制第一线圈的通断电即可控制磁场的产生或消失。

所述供气线圈槽c313内安装有第二线圈c540,第二线圈c540通电后产生磁场,从而对永磁铁块进行充磁。所述第二线圈c540两端分别通过两个导电环c330供电,两个导电环c330分别与外部直流电源的正极、负极导电连接且导电环固定在主机固定盘c140上。所述供气阀块c310的供气导电槽c314有两个且两个供气导电槽c314分别与两个导电环c330卡合、可滑动装配。

所述环槽滑块c340固定在供气阀块c310底部,且环槽滑块c340内设置有滑块过气孔c341、滑块滑孔c342,所述滑块滑孔c342通过滑块过气孔c341与供气通道孔c315连通,所述滑块滑孔c342内固定有滑块限位环c380,滑块滑孔c342位于滑块限位环c380上方的部分安装有排气限位头c350,排气限位头c350固定在排气触发杆c360上,排气触发杆c360底部穿过滑块限位环c380的排气开关孔c381后装入排气导向槽c1411内且此端上可球形滚动地安装有排气滚珠c390;所述排气触发杆c360上分别设置有排气密封部分c362、排气连通槽c361,所述排气密封部分c362可与排气开关孔c381密封装配,从而将滑块限位环c380两侧的滑块滑孔c342密封隔断;所述排气连通槽c361与排气开关孔c381装配时可以将滑块限位环c380两侧的滑块滑孔c342连通,从而将供气滑槽c311内的气体排出,也就是使得膨胀圈通过自身弹力缩小复位。

所述排气触发杆c360上固定有排气受力环c363,所述排气触发杆c360位于排气受力环c363和滑块限位环c380之间的部分上设置有排气压簧c370,所述排气压簧c370用于对排气触发杆c360施加向排气导向槽c1411推动的弹力,从而使得初始状态时排气密封部分c362保持与排气开关孔c381密封装配。

所述排气导向槽c1411设置在第一导向滑槽c141底部,且排气导向槽c1411靠近出料输送带处安装有第二抬升条c450,第二抬升条c450中间为第二抬升顶部c452、两端为第二抬升底部c451,所述第二抬升顶部c452逐渐向第二抬升底部c451向下倾斜设置。使用时,排气触发杆c360从一侧的第二抬升底部c451向第二抬升顶部c452移动,从而使得排气触发杆c360克服排气压簧的弹力上移,从而使得排气密封部分c362穿过排气开关孔c381、排气连通槽c361与排气开关孔c381装配从而使得供气滑槽c311与外部大气连通以进行排气。排气完成后,膨胀圈回缩,从而不再卡紧承印物100;然后承印物继续通过上料轴c210携带转向出料输送带200,再此过程中,第一抬升条c440与换向阀杆配合,从而通过卸料轴将承印物推送至出料输送带200上输出。

优选地,所述上料轴c210可圆周转动,这使得在印刷时可以携带承印物转动。更优选地,上料轴c210上套装固定有印刷斜齿轮c430,所述印刷斜齿轮c430与齿环c420啮合传动,齿环c420上设置有卡齿,从而在印刷斜齿轮c430随着主机旋转盘c190转动时可以通过与齿环c420啮合而发生圆周转动。这种设计能够使得上料轴c210携带承印物旋转,从而更好地对承印物表面进行印刷。齿环c420固定在主机固定盘c140上。

所述主机c还包括主机顶盘c160、主机连接盘c170、主机连接轴c180,所述主机顶盘c160通过支架与地面相对固定,所述主机连接盘c170用于将主机顶盘c160、主机连接轴c180的顶部连接固定,所述主机连接轴c180的底部与槽轮d510装配固定,所述主机连接盘c170上设置有连接盘边缘c171,所述电磁外壳c610固定在连接盘边缘c171上。所述主机顶盘c160位于印刷模块d和出料输送带200之间的部分上安装有暖风箱c530,所述暖风箱c530内部中空且底部设置有无数贯穿的吹风孔c531,暖风箱c530的内部通过暖风管c240与暖风机c520的出口连通,暖风机的进口与外部气流连通且暖风机用于加热气流以向暖风管c240输送热气流,热气流通过吹风孔c531吹出以吹干承印物上印刷的油墨,从而防止由于油膜未干造成承印物上的印刷图案被刮花的情况。

所述主机固定盘c140由承印物通过上料模块上料至通过出料输送带200之间至少设置有两个工位,一个工位安装印刷模块d、下一个工位安装暖风箱c530。所述印刷模块d包括印刷架d110,印刷架d110可以固定在机架、墙面、支架、主机顶盘c160至少其中一个上,且印刷架d110上设置有印刷槽d112、至少两块印刷立板d111,两块印刷立板d111分别与第一弧形滑轨d211、第二弧形滑轨d212两端装配固定,所述第一弧形滑轨d211、第二弧形滑轨d212分别与第一印刷滑块d141、第二印刷滑块d142卡合、可滑动装配,所述第一印刷滑块d141、第二印刷滑块d142分别通过印刷支板d121固定在印刷刮刀块d120上,且所述第一印刷滑块d141、第二印刷滑块d142上分别套装有第一印刷弹簧d311、第二印刷弹簧d312,所述第一印刷弹簧d311、第二印刷弹簧d312一端贴紧在其中一块印刷立板d111上且用于在印刷刮刀块d120移动印刷时受到挤压,从而存储弹力,在印刷刮刀块d120的驱动力消失后,印刷刮刀块d120通过第一印刷弹簧d311、第二印刷弹簧d312的弹力复位。

所述印刷刮刀块d120上还分别设置有第一印刷滑槽d123、第二印刷滑槽d122,所述第一印刷滑槽d123、第二印刷滑槽d122分别与第一印刷滑轨d641、第二印刷滑轨d642卡合、可滑动装配,所述第一印刷滑条d641、第二印刷滑条d642分别固定在第一刮刀安装板d621、第二刮刀安装板d622上,所述第一刮刀安装板d621、第二刮刀安装板d622底部分别安装有第一刮板d611、第二刮板d612,且所述第一印刷滑条d641底端面与第一印刷滑槽d123底面之间安装有刮板压簧d340,所述刮板压簧d340用于对第一印刷滑轨d641施加向上推动的弹力,从而使得初始状态时第一刮板d611高于第二刮板d612。

所述第一刮板d611、第二刮板d612上还分别固定有第一刮板销d231、第二刮板销d232,所述第一刮板销d231、第二刮板销d232分别装入印刷联动板d150两端上的联动板缺槽d151,所述印刷联动板d150中间部分通过印刷转轴d220与印刷刮刀块d120铰接;所述第二刮刀安装板d622顶部固定有刮刀驱动板d630,刮刀驱动板d630上设置有刮刀动力板d631,刮刀动力板d631与刮刀气缸d330的刮刀伸缩轴d331装配固定,所述刮刀气缸d330固定在印刷刮刀块d120上。所述印刷刮刀块d120上还固定有印刷动力板d130,所述印刷动力板d130通过印刷动力组件d400驱使而使得印刷刮刀块d120克服第一印刷弹簧d311、第二印刷弹簧d312的弹力向其中一块印刷立板d111移动,从而完成油墨推动以进行印刷。

所述印刷槽d112内安装有用于印刷的丝网d320,所述第一刮板d611、第二刮板d612择一与丝网d320压紧;所述第一刮板d611、第二刮板d612上设置有刮板斜面d601,第一刮板d611、第二刮板d612之间构成油墨腔d602,所述刮板斜面d601用于在进行丝网印刷时将油墨挤压通过丝网以完成印刷,所述油墨腔d602用于存储印刷用的油墨。

在上料轴对承印物进行上料、固定后,主机旋转盘d190携带印刷动力组件d400、承印物100向印刷架d120移动,承印物100进入丝网d320下方,同时印刷动力组件d400与印刷动力板d130接触贴紧以开始驱动印刷刮刀块d120移动,与此同时印刷齿轮c430与齿环啮合而携带承印物转动,第一刮刀d611同步向暖风箱移动,从而将油墨向丝网挤压,以使得油墨透过丝网上的图案印刷在承印物100上,直到承印物印刷完成,此时印刷架d120移动至最大位移,且印刷动力组件d400与印刷动力板d130分离,印刷气缸驱动刮刀驱动板d630上移,从而使得第一刮板d611上移,同时第一刮刀安装板d621通过第一刮板销d231驱动印刷联动板d150以印刷转轴d220为中心转动,从而使得第二刮刀安装板d622下移以驱动第二刮板d612克服刮板弹簧d340的弹力下移从而使得第二刮板d612与丝网d320压紧,而第一刮板d611上移脱离丝网;最后印刷架d120在第一印刷弹簧、第二印刷弹簧的驱动下复位,第二刮板d612将剩余油墨反向刮回初始位置,印刷气缸复位,从而再次切换第一刮板d611与丝网压紧、第二刮板d612上移即可。本实施例中,印刷时承印物可以稍微在第一刮板d611前方0.3厘米左右,从而保证油墨能够对承印物进行充分印刷。

所述印刷动力组件d400包括槽轮d510、印刷动力壳d410,所述印刷动力壳d410内部设置有动力滑槽d411,动力滑槽d411内卡合、可滑动地安装有止位滑块d420一端,止位滑块d420另一端穿出动力滑槽d411且此端上设置有止位斜面d421,所述动力滑槽d411内安装有弹簧隔板d412,所述止位滑块d420与动力连接杆d430一端装配固定,所述动力连接杆d430另一端套装动力弹簧d350后穿过弹簧隔板d412与动力联动块d440一端装配固定,所述动力联动块d440另一端上安装有解锁动力销d450,所述解锁动力销d450装入槽轮d510上的槽轮环槽d511或/和槽轮解锁槽d512中,所述印刷动力壳d410上还固定有动力限位块d413且印刷动力壳d410位于动力限位块d411一端通过动力铰接销d470与动力施加杆d460底部铰接,所述动力限位块d411用于限制动力施加杆d460向其转动的最大位移量。所述动力施加杆d460与印刷动力壳d410之间安装有扭簧,所述扭簧用于对动力施加杆d460施加向动力限位块d411转动的扭力,所述印刷动力壳d410固定在卡紧气环d150上。

所述槽轮d510与换向排气孔d712对应处还设置有槽轮排气槽d514,所述槽轮排气槽d514通过贯穿的槽轮排气孔d513与外部大气连通,从而避免槽轮影响换向阀腔内的气流排放。所述槽轮环槽d511、槽轮解锁槽d512首尾圆滑连接,且槽轮解锁槽d512由与槽轮环槽d511连接处向其中间部位逐渐向槽轮d510的轴线靠近,从而使得槽轮解锁槽d512距离槽轮d510的轴线间距小于槽轮环槽d511距离槽轮d510的轴线间距。

图34-图35其为初始状态,在动力施加杆d460与印刷动力板d130接触前,止位滑块d420通过动力弹簧的弹力向动力施加杆d460一端伸出,从而使得动力施加杆d460受到限位为不能向止位滑块d420转动,然后动力施加杆d460与印刷动力板d130接触,动力施加杆d460驱动印刷动力板d130同步移动,从而驱动印刷刮刀块d120同步移动以进行丝网印刷;在承印物印刷快完成时,解锁动力销d450从槽轮环槽d511内逐渐进入槽轮解锁槽d512中,由于槽轮解锁槽d512逐渐靠近槽轮轴线,因此会对解锁动力销d450施加一个克服动力弹簧d350向槽轮轴线拉动的弹力。从而使得止位滑块d420逐渐缩进动力滑槽d411内直到脱离与动力施加杆d460的接触,此时动力施加杆d460可以向止位滑块d420方向转动,而随着动力施加杆d460与主机旋转盘c190的同步转动,动力施加杆d460被印刷动力板d130阻挡而克服扭簧的扭力向止位滑块d420方向转动,直到穿过印刷动力板d130,此时为印刷动力组件d400与印刷动力板d130的分离。动力施加杆d460穿过印刷动力板d130后,在扭簧的扭力下动力施加杆d460向动力限位块d413转动直到与动力限位块d413贴紧;然后解锁动力销d450逐渐从槽轮解锁槽d512内滑动至槽轮环槽d511中,动力弹簧d350驱动止位滑块d420向动力施加杆d460移动从而再次对动力施加杆d460进行限位即可。本实施例中上料轴有四根,而附图在卸料后、未上料前的上料轴上仍旧套装有承印物只是为了增强表达效果,实际使用时,这一阶段的上料轴上没有套装承印物。而在上料和卸料时,主机旋转电机需要一定时间段的停止,从而保证足够的上料、卸料时间。本实施例的主机旋转电机可以采用伺服电机(带刹车功能),从而便于自动控制。

本发明的大致运行过程如下:1、送料模块a将承印物100逐个输入上料模块b内;2、上料模块b将承印物逐个套装在主机c的上料轴c210上;3、主机c通过膨胀圈对承印物进行卡紧后带动承印物达到印刷模块d;4、印刷模块d对承印物进行印刷,印刷完成后承印物进入暖风箱c530下方,通过承印物旋转、暖风箱吹出暖风以吹干油墨;5、膨胀圈的驱动气流排出,膨胀圈复位而不再卡紧承印物;6、承印物转动至出料输送带200正对处,上料轴孔c211内接入加压气流,从而使得卸料轴d830伸出以将承印物推送至出料输送带200上输出。7、换向阀芯将上料轴孔c211与大气连通,卸料轴d830复位。进入下一循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