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印刷机领域,具体的是一种书刊印刷机。
背景技术:
书刊印刷机主要是用于对书刊内容进行印刷的设备,能够通过书刊印刷机将计算机上的输入完成的书刊内容,通过喷墨的方式将电子形式的书刊内容印复制在书刊原料纸上,基于上述描述本发明人发现,现有的一种书刊印刷机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例如:
由于用于工程图打印蓝图工程册的硫酸纸质地较薄且柔软,且书刊印刷机的打印方式是通过将单张硫酸纸逐一拉入书刊打印机内部进行喷墨打印,以至于硫酸纸被拉扯的过程中产生的气流流动,容易将下一张硫酸纸带起弯曲,从而使书刊打印机对工程蓝图的打印工作无法继续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书刊印刷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书刊印刷机,其结构包括控制面板、机体、传送台、导出台,所述控制面板与机体嵌固连接,所述导出台与机体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传送台与机体嵌固连接;所述传送台包括加固机构、置放板、底框、弹力板、导框,所述加固机构通过导框与底框活动卡合,所述置放板安装于两个加固机构之间,所述弹力板安装于置放板与底框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加固机构包括内缩板、伸出杆、框架、弹力片,所述内缩板与框架间隙配合,所述伸出杆嵌固于框架的内壁左侧位置,所述弹力片安装于内缩板与框架之间,所述伸出杆设有四个,且均匀的在内缩板上呈平行分布。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伸出杆包括外摆板、弹性条、联动板、衔接块、结合杆、回弹片,所述外摆板与联动板铰链连接,所述弹性条安装于外摆板与联动板之间,所述联动板与衔接块活动卡合,所述衔接块与结合杆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回弹片安装于衔接块与联动板之间,所述外摆板设有两个,且均匀的在联动板的上下两侧呈对称分布。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联动板包括上接板、连接杆、下接板、复弹片,所述连接杆活动卡合于上接板与下接板之间,所述复弹片安装于上接板与连接杆之间,所述下接板采用密度较大的丁腈橡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外摆板包括施压块、外展杆、底板,所述施压块与外展杆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外展杆与底板铰链连接,所述施压块设有三个,且通过机体的配合均匀的在底板的上端呈平行分布。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施压块包括顶置板、套框、升降杆、接触块、打底板,所述套框嵌固于顶置板的底部位置,所述升降杆的一端与套框间隙配合,且升降杆的另一端与打底板相连接,所述接触块与打底板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接触块的底部呈弧形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接触块包括承接板、回弹环、受力环、下摆板,所述回弹环与承接板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受力环安装于回弹环的底部位置,所述下摆板与受力环铰链连接,所述下摆板设有两个,且均匀的在受力环的左右两侧呈对称分布。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硫酸纸传送进机体内部时对联动板产生的拉扯力,能够使联动板沿着衔接块向硫酸纸传送的方向进行摆动,且联动板在摆动时上的下接板会带动连接杆向上进行摆动,从而使下接板能够与传送进机体内部硫酸纸进行分离,从而使弹力片能够推动连接杆向下进行摆动,故而使下接板能够重新对下一张硫酸纸进行按压。
2、通过硫酸纸对施压块产生的挤压,能够使打底板在升降杆的配合下沿着套框向上滑动,且通过硫酸纸对接触块上的受力环产生的向上的推力,能够使下摆板沿着受力环向下进行摆动,从而使下摆板能够始终对硫酸纸进行按压,有效的避免了硫酸纸传送至快结束时,硫酸纸的高度与外摆板之间产生落差,从而使外摆板无法对硫酸纸进行按压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书刊印刷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传送台正视半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加固机构俯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伸出杆俯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联动板正视半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外摆板俯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施压块正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接触块正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控制面板-1、机体-2、传送台-3、导出台-4、加固机构-31、置放板-32、底框-33、弹力板-34、导框-35、内缩板-a1、伸出杆-a2、框架-a3、弹力片-a4、外摆板-a21、弹性条-a22、联动板-a23、衔接块-a24、结合杆-a25、回弹片-a26、上接板-b1、连接杆-b2、下接板-b3、复弹片-b4、施压块-c1、外展杆-c2、底板-c3、顶置板-c11、套框-c12、升降杆-c13、接触块-c14、打底板-c15、承接板-d1、回弹环-d2、受力环-d3、下摆板-d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例图1-例图5所展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书刊印刷机,其结构包括控制面板1、机体2、传送台3、导出台4,所述控制面板1与机体2嵌固连接,所述导出台4与机体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传送台3与机体2嵌固连接;所述传送台3包括加固机构31、置放板32、底框33、弹力板34、导框35,所述加固机构31通过导框35与底框33活动卡合,所述置放板32安装于两个加固机构31之间,所述弹力板34安装于置放板32与底框33之间。
其中,所述加固机构31包括内缩板a1、伸出杆a2、框架a3、弹力片a4,所述内缩板a1与框架a3间隙配合,所述伸出杆a2嵌固于框架a3的内壁左侧位置,所述弹力片a4安装于内缩板a1与框架a3之间,所述伸出杆a2设有四个,且均匀的在内缩板a1上呈平行分布,通过物体对内缩板a1产生的挤压,能够使伸出杆a2向外伸出,从而能够对硫酸纸进行施压。
其中,所述伸出杆a2包括外摆板a21、弹性条a22、联动板a23、衔接块a24、结合杆a25、回弹片a26,所述外摆板a21与联动板a23铰链连接,所述弹性条a22安装于外摆板a21与联动板a23之间,所述联动板a23与衔接块a24活动卡合,所述衔接块a24与结合杆a25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回弹片a26安装于衔接块a24与联动板a23之间,所述外摆板a21设有两个,且均匀的在联动板a23的上下两侧呈对称分布,通过外摆板a21的展开,能够增强机构对硫酸纸的固定面积。
其中,所述联动板a23包括上接板b1、连接杆b2、下接板b3、复弹片b4,所述连接杆b2活动卡合于上接板b1与下接板b3之间,所述复弹片b4安装于上接板b1与连接杆b2之间,所述下接板b3采用密度较大的丁腈橡胶,通过下接板b3能够跟随硫酸纸的传送进行同方向前进。
本实施例的详细使用方法与作用:
本发明中,由于用于工程图打印蓝图工程册的硫酸纸质地较薄且柔软,且机体2的打印方式是通过将单张硫酸纸逐一拉入机体2内部进行喷墨打印,以至于硫酸纸被拉扯的过程中产生的气流流动,容易将下一张硫酸纸带起弯曲,从而使机体2对工程蓝图的打印工作无法继续进行,通过传送台3上的加固机构31则能够有效的解决此类问题,通过将硫酸纸夹入加固机构31的底部,且通过大量硫酸纸对加固机构31上的内缩板a1产生的挤压,能够使内缩板a1沿着弹力片a4向内收缩,从而使伸出杆a2能够向外伸出对硫酸纸进行夹固,通过硫酸纸传送进机体2内部时对联动板a23产生的拉扯力,能够使联动板a23沿着衔接块a24向硫酸纸传送的方向进行摆动,且联动板a23在摆动时23上的下接板b3会带动连接杆b2向上进行摆动,从而使下接板b3能够与传送进机体2内部的硫酸纸进行分离,从而使复弹片b4能够推动连接杆b2向下进行摆动,故而使下接板b3能够重新对下一张硫酸纸进行按压,有效的避免了硫酸纸被拉扯的过程中产生的气流流动,容易将下一张硫酸纸带起弯曲的情况。
实施例2
如例图6-例图8所展示:
其中,所述外摆板a21包括施压块c1、外展杆c2、底板c3,所述施压块c1与外展杆c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外展杆c2与底板c3铰链连接,所述施压块c1设有三个,且通过机体2的配合均匀的在底板c3的上端呈平行分布,通过施压块c1能够带动外展杆c2跟随硫酸纸的前进向上进行摆动。
其中,所述施压块c1包括顶置板c11、套框c12、升降杆c13、接触块c14、打底板c15,所述套框c12嵌固于顶置板c11的底部位置,所述升降杆c13的一端与套框c12间隙配合,且升降杆c13的另一端与打底板c15相连接,所述接触块c14与打底板c15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接触块c14的底部呈弧形结构,能够减小接触块c14与硫酸纸表面的接触面积。
其中,所述接触块c14包括承接板d1、回弹环d2、受力环d3、下摆板d4,所述回弹环d2与承接板d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受力环d3安装于回弹环d2的底部位置,所述下摆板d4与受力环d3铰链连接,所述下摆板d4设有两个,且均匀的在受力环d3的左右两侧呈对称分布,通过硫酸纸对受力环d3产生向上的挤压,能够使下摆板d4沿着受力环d3向下摆动,从而能够避免机构划破硫酸纸。
本实施例的详细使用方法与作用:
本发明中,由于外摆板a21向外展开是为了对硫酸纸进行按压固定,防止硫酸纸发生弯曲的情况,但因硫酸纸在不断的传送进机体2内部时,传送台3上的硫酸纸与外摆板a21之间会产生高度差,以至于失去外摆板a21按压的硫酸纸容易出现弯曲的情况,通过外摆板a21上的施压块c1则能够有效的解决此类问题,通过硫酸纸对施压块c1产生的挤压,能够使打底板c15在升降杆c13的配合下沿着套框c12向上滑动,且通过硫酸纸对接触块c14上的受力环d3产生的向上的推力,能够使下摆板d4沿着受力环d3向下进行摆动,从而使下摆板d4能够始终对硫酸纸进行按压,有效的避免了硫酸纸在不断的传送进机体2内部时,传送台3上的硫酸纸与外摆板a21之间会产生高度差的情况。
利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