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治具及其印刷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253906发布日期:2021-03-12 13:34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印刷治具及其印刷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生产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印刷治具及其印刷方法。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管件是常见材料。对于管件的生产加工常常需要特定的治具。例如公开号为cn105587934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管件夹紧模具,包括夹紧机构和边轴夹具,夹紧机构位于边轴夹具的中间,夹紧机构为圆孔状,支撑圈紧贴住边轴夹具的上侧,边轴夹具上设有回弹机构,回弹机构为弹簧,回弹机构边上设有止回滑块,止回滑块为圆柱状,在夹紧机构内设有防滑垫片和定位垫,能够让管件的定位更加的牢固。

发明人发现,在对于管件的外表面有特殊要求的产品中,外夹式的治具会对工件的外表面造成影响或者对作业产生干涉。常规思路中会将固定位置从管件的外部转换为管件的内部,但是内部作用的治具在使用过程中适应性不佳。例如当产品口部小,尾部大,治具在设计时尺寸只能以口部小的尺寸设计,内部过松,对产品的生产产生影响。尤其在印刷作业时,工件会受到网板向下的力而使得产品下沉,导致印刷图案不到位或者图案变形,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公开了印刷治具,包括本体和与所述本体连接的工作部,所述工作部以第一方向探入工件内部并以第二方向与所述工件的内表面相互作用;所述工作部的外周面上开设有在第一方向上开放触发孔和在第二方向上开放的工作孔;所述工作部内部中空且安装有:

触发件,滑动安装在所述触发孔内,且具有受所述工件驱动达到的触发位置和自由状态下的待机位置;

工作件,所述触发件联动且具有与所述触发位置对应的工作位置和与所述待机位置对应的释放位置,处于所述工作位置的工作件探出所述工作孔并在第二方向上与所述工件的内表面相互作用。

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可选的,所述触发件的外径小于所述工作部内径,所述触发件朝向所述工件的一端为触发面,所述触发件背向所述工件的一端为触发斜面;所述触发件从所述待机位置进入所述触发位置时,所述触发件沿着所述触发斜面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运动。

可选的,所述工作部内还有与所述触发斜面设置的导向楔块,所述导向楔块朝向所述触发斜面的一侧设有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楔块背向所述触发斜面的一侧与所述工作部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导向楔块背向所述触发斜面的一侧设有第一销孔,所述工作部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销孔对正的第二销孔,所述导向楔块通过贯穿所述第一销孔和所述第二销孔的销轴固定。

可选的,所述工作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为长条孔,所述工作件从所述工作位置进入所述释放位置时,所述工作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运动。

可选的,所述触发件上设有朝向所述工作孔的安装孔,所述工作件一端插设在所述安装孔内,另一端用于与所述工件的内表面配合。

可选的,所述工作部背向所述工作孔的一侧设有维护孔,所述维护孔与所述工作部的内部连通。

可选的,所述第二方向为重力方向且在该方向上,所述工作孔位于所述工作部的顶端,所述维护孔位于所述工作部的底端。

可选的,位于所述触发位置的触发件的朝向所述工件的端面与所述工作部朝向所述工件的端面齐平。

本申请还公开了印刷方法,用于印刷内部中空的工件的外表面,包括:

将工件以第一方向安装至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印刷治具的工作部上;

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抵压所述工件和所述印刷治具;

在所述工件表面印刷作业。

本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通过工作件不同位置的切换,能够适应不同尺寸形状的工件,从而提高印刷治具的适应性,提高生产效率。

具体的有益技术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具体结构或步骤进一步阐释。

附图说明

图1a为一实施例中印刷治具示意图;

图1b为图1a中的印刷治具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c为图1b中印刷治具的工作部内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2a为一实施例中工件与印刷治具配合示意图;

图2b为工件未安装到位情况下工件与印刷治具配合示意图;

图2c为工件安装到位情况下工件与印刷治具配合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本体;

20、工作部;201、触发孔;202、工作孔;203、触发件;2031、触发面;2032、触发斜面;2033、安装孔;204、工作件;205、导向楔块;2051、导向斜面;2052、第一销孔;2053、第二销孔;2054、销轴;206、维护孔;

30、工件;

40、第一方向;41、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考图1a至图2c,本申请公开了印刷治具,包括本体10和与本体10连接的工作部20,工作部20以第一方向40探入工件30内部并以第二方向41与工件30的内表面相互作用;工作部20的外周面上开设有在第一方向40上开放触发孔201和在第二方向41上开放的工作孔202;工作部20内部中空且安装有:

触发件203,滑动安装在触发孔201内,且具有受工件30驱动达到的触发位置(如图2c)和自由状态下的待机位置(如图2b);

工作件204,触发件203联动且具有与触发位置对应的工作位置(如图2c)和与待机位置对应的释放位置(如图2b),处于工作位置的工作件204探出工作孔202并在第二方向41上与工件30的内表面相互作用。

触发件203收到工件30的驱动改变自身位置,从而在机械结构上实现对工件30是否安装到位实现响应。根据工件30的安装与否来调整印刷治具的状态。具体表现为工作件204能够在触发件203的驱动下实现不同的位置,从而改变工作部20的等效外径,能够适应不同尺寸形状的工件30,提高印刷治具的适应性,提高生产效率。

触发件203主要作用在于实现自身运动过程中实现工作件204在第二方向41上的运动,实际动作可以有多种设计,例如触发件203自身旋转并通过传动结构实现工作件204在第二方向41上的运动;再例如触发件203通过连杆机构实现将自身的运动实现工作件204在第二方向41上的运动;也可以参考一实施例中,触发件203的外径小于工作部20内径,触发件203朝向工件30的一端为触发面2031,触发件203背向工件30的一端为触发斜面2032;触发件203从待机位置进入触发位置时,触发件203沿着触发斜面2032在第二方向41上运动。

触发斜面2032用于实现将触发件203在第一方向40上的运动转换为第二方向41上的运动,具有结构简洁稳定性高的优点。

触发斜面2032可以与工作部20内部的固定部件配合,也可以参考一实施例中,工作部20内还有与触发斜面2032设置的导向楔块205,导向楔块205朝向触发斜面2032的一侧设有导向斜面2051,导向楔块205背向触发斜面2032的一侧与工作部20固定连接。

导向斜面2051和触发斜面2032相互配合能够提高装置运行的稳定性,避免因为部件向的相互运动从而导致某个部位快速磨损,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

在导向楔块205的固定方式上,参考一实施例中,导向楔块205背向触发斜面2032的一侧设有第一销孔2052,工作部20的侧壁上设有与第一销孔2052对正的第二销孔2053,导向楔块205通过贯穿第一销孔2052和第二销孔2053的销轴2054固定。

参考附图1c,第二销孔2053在工作部20上设有两个且一个为贯穿工作部20侧壁的通孔,另一个为设置与工作部20侧壁上的盲孔且朝向所述工作部20内部开放。该设置能够方便销轴2054的安装,提供限位,提高装配效果。同时,从附图中不难看出,销轴2054的长度应略小于两个第二销孔2053的最大容纳长度。从而实现销轴2054相较于第二销孔2053的端面缩入一小段距离。避免对于工件30内表面的影响。在使用过程中,在重力方向上位于上端的第二销孔2053为通孔,在重力方向上位于下端的第二销孔2053为盲孔,能够提高销轴2054安装的稳定性。

从上文的描述中不难看出,触发件203的运动过程实际上为复合运动,可以分解为第一方向40和第二方向41的分运动,因此工作件204也可能出现两个方向上的分运动。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传动机构的设置来消除工作件204在第一方向40上的的运动,但是相应的,会导致传动机构的机构复杂化,不利于装置的长期稳定运动。参考一实施例中,工作孔202在第一方向40上延伸为长条孔,工作件204从工作位置进入释放位置时,工作件204在第一方向40上运动。

本实施例中,通过工作孔202设置为长条孔来实现工作件204在第一方向40上运动的释放。更重要的是,工作件204在第一方向40上运动还能实现对工件30施加朝向工作部20运动的作用力,从而实现工件30和印刷治具在第一方向40上凑紧,提高定位效果。

结合上文,可以发现工作件204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承受第二方向41上的作用力,还可能会受到第一方向40上的作用力,因此工作件204的安装部件需要能够承受两个方向上的应力。参考一实施例中,触发件203上设有朝向工作孔202的安装孔2033,工作件204一端插设在安装孔2033内,另一端用于与工件30的内表面配合。

安装孔2033在第二方向41上延伸,在第二方向41与第一方向40上存在夹角时,安装孔2033能够为工作件204提供承受两个方向上的应力。在实际产品中,第一方向40与第二方向41垂直设置。

参考一实施例中,工作部20背向工作孔202的一侧设有维护孔206,维护孔206与工作部20的内部连通。

维护孔206能够方便操作人员观察工作部20内部部件工作情况,同时在工作过程中,维护孔206也能起到散热,排屑等作用,提高装置长期工作的稳定性。

在实际产品中,参考一实施例中,第二方向41为重力方向且在该方向上,工作孔202位于工作部20的顶端,维护孔206位于工作部20的底端。

在本实施例中,重力即为触发件203复位的作用力,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为触发件203或者工作件204设置弹性件来提供复位元件。

参考附图2b和图2c,本申请还公开了印刷方法,用于印刷内部中空的工件30的外表面,包括:

将工件30以第一方向40安装至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印刷治具的工作部20上;

在第一方向40上抵压工件30和印刷治具;

在工件30表面印刷作业。

工件30在安装至印刷治具的过程中,与触发件203相互作用改变了工作件204的位置,从而改变了工作部20的等效外径,从而实现对工件30的夹持,方便印刷作业。在附图中,工件30展示为外口和内径一致的设置,在实际生产中,工件30可能为外口和内径不一致的情况,尤其是外口的尺寸小于内径。此时常规的夹具无法满足工件30夹持的要求。

本实施例中,通过工件30与触发件203的相互作用来克服上述问题,但是工件30在第一方向40上运动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作用力过大导致触发件203或工件30受损的情况。为避免该问题,参考一实施例中,位于触发位置的触发件203的朝向工件30的端面与工作部20朝向工件30的端面齐平。即该位置下,触发面2031与工作部20朝向工件30的端面齐平。在具体产品中,工作部20端面可以略突出于触发件203的极限位置。

工件30拆卸过程与安装过程同理,反向操作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体现在同一附图中时,可视为该附图也同时披露了所涉及的各个实施例的组合例。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